微 信 题 库 搜 索
中医理论
中医数据库
中国方剂数据库 中医书籍 常见疾病
中医疾病数据库 民间中医 中医教程
中医疾病诊疗 经方医学 中医药术语数据库
 医学全在线 > 中医理论 > 民间中医 > 正文
基础知识-:【整理】根尘不偶先生民间中医语音讲堂讲座整理文稿系列
来源:本站原创 中医理论数据 字体:
标题: 根尘不偶老师临证辩象01:一气漫谈(20081207)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8/12/18 23:12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首先非常感谢大海给我们提供这样一个机会。前一段时间看网上的帖子的时候,看大家对行者老师讲的这个讲座,认为临床讲的少了一点,正好大海组织了这么一个经方与现代临床,这么一个互相交流的讲座,邀请我过来跟大家聊一聊。

实际上从咱们这个真正的学中医的高手看来,治病是一些层次比较低一点的,你像在《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里,陶弘景在开头就讲,“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妙也”。道家修养这些先生们认为开点药啊,治病啊,这些都是小事情,或者说是一些层次比较低的,跟修道啊养生悟道这些事情相比,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一些事情,不值得一提,所以我想行者老师在这个临床这方面讲的比较少应该是也有这方面的意思。在这方面呢,利用这个讲座的机会我把我的一些临床的一些经验跟大家共同沟通一下,主要是运用四圣心源这一套理论,在临床上进行运用的一些体会,跟大家互相交流,互相鼓鼓劲,把咱们学中医的信心再坚定一些,让学的更好一些。

对于这个经典的学习,内经啊,伤寒啊,神农本草经啊,这些都很重要 ,而后世的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我认为也算是经典吧。跟古人的这些经典论著我觉得可以相提并论的,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论述。那么对这么一句话,我个人认为呢,这个一个人你学中医你的理论高度决定你的临证水平。理论都搞不清楚的话,可能你真是学了 一辈子的中医还不知道中医是怎么回事,有时候也看到大家在网上好多讨论,这个中医到底怎么学,是不是我把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倒背如流,就可以学好了吗?也不是那么简单,实际上中医最核心的东西他讲的是道。道这个东西,老子在道德经上说道可道非常道,道这个东西一旦用文字用语言给他表达出来,他已经不是道了,所以这个东西有时候无法用这个语言,用文字用一些具体而有形的东西来表示出来,这是很难的。他的实质跟我们这些描述是有差距的,包括《黄帝内经》、包括《伤寒论》、包括《神农本草经》,包括黄元御先生写的《四圣心源》,这些都是经典的理论,他讲的都是利用文字这一种形式来启示我们,引导我们去认识这么一个道理,并不是说,这些文字本身就是一个道,这个大家要有这种认识。比如说我看的这个伤寒论的某一条,抓住伤寒论的条文不放了,天天去研究去对比,做一些文字上的探讨,我觉得这是做文字游戏,单凭在文字上做游戏的话,真的是很难以上比较高的层次,很难突破的。

那中医怎么运用呢,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呢?就像行者老师啊,有时候在讲座当中也经常给大家讲到,你要去体证,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要修道了,要体验了。李时珍还是谁啊说过,经络这些东西如果不是能够内观,只有那种修道比较好,练过功,他自己能感受到或者观察到,内心经络气血的运行,那些人才能言道,你才能知道这个中医是什么,只有那个时候才算是对中医的学习你才能说是入了门,才能说是一个比较合格的中医。那要做到这一点呢对我们一般人来讲不是很容易的,古代的人都是仙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这个咱们普通人很难做到这一点。我这个人呢也比较懒,很多古代道家讲的修各种功,修身养性,进行修炼的话,说实话我也没做过。

那么怎么能达到这种接近于道的状态,怎么样才能感受到道的这种真实状态呢?我个人有懒人有懒办法吧,我个人以尽可能的多吃素,平时呢我很少吃肉,基本上以吃素为主,如果吃素能坚持半年,慢慢的你的身体会变得比较清净起来。到那个时候呢你无论是给病人摸脉还是对药物一些气味的体验,还有对这个经文的一些体验,你比方说有时候,打个比方说经文上讲,“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四时脉象,那我们单凭这个文字表面上去理解,弦如竹竿,洪就像潮水一样潮起潮落,比较大,毛就是浮而偏沉,这种单纯上文字上的理解就比较浅显,如果能够直观的感受,到了这个冬至以后立春前后,那个时候你摸病人的脉,病人的脉会有一种非常沉比较实的一种状态,就是凝聚而有力的一种状态,过了这个立春前后吧,一夜之间所有的病人来看病,他的脉全部浮上来了,一下子出来的感觉,好像一个人从屋里走到屋外一样,你有这种感觉。这个时候你对这个“春脉弦,夏脉钩,秋脉毛,冬脉石”,有个更直观,更加深刻的体会。弦脉是肝脉,他主风气,主升发,往上走。到了夏天的时候,大概是“五一”前后吧,那个时候所有病人的脉正常情况下呢偏紧,它的一种升发之气。好像管子压力比较高,到这个时候你会觉得所有人的这个脉一夜之间突然变软了,非常的软,好像一下子都散开了有这种感觉。而到了秋天呢,大概到了中秋节前后吧,因为每年的具体时间我也没有统计过,就是每年都有这个感觉,到这个时候你就觉得所有人的脉象从表面一下子沉下去了。都是突然发生,不是说,今天沉一点明天沉一点,慢慢的沉下去,不是这样的,都是一夜之间沉下去的。到了这个立冬还是什么时候,最近这两天降温比较明显(注:讲课时候为冬天),也有一点类似的感觉,病人的脉一下子沉到底了,那么这种体会呢,有了这种体会你再来看内经的原文,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再去想这种感觉的时候,你就会对大自然这个道,阳气这个升发潜藏,整个一气周流这个大象,就会有一个比较真切的感受。

但今年五一前后,这个汶川大地震,之前一个星期左右吧,我这边的这个病人春天出现了沉脉, 当时也不知道会出现地震啊,我觉得很奇怪,是怎么回事呢,有的病人病情异常加重,我就非常不理解,后来知道是地震了。就是说这个大的天象,道在大自然的变化,对我们整个人体的影响非常的明显的。尤其季节交替的时候非常明显,如果你这个连续的对病人摸脉,病人早上的脉,晚上的脉,中午的脉和半夜的脉它是完全不一样的。再一点呢,我们要从实证的角度出发,学中医啊不是让我们把这个书背过就好了,我背过多少方了就行了。学了伤寒论原文,中国现在注解伤寒论的也不下千家了,这么多书把他研究透,有时候研究透可能也没有用。古人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个东西你没有实证,没有自己亲身去体证的话,好多东西很难得到层次比较高的认识。

刚才介绍吃素也是一个办法,目的是净化自己的身心,把自己的身体做的比较清透一些,这时候你的身体跟整个大自然,跟整个道的真理比较直接,比较简洁一些,中间少了一些距离。曾经有一个医院的小大夫就问我,说是我看了一篇文章,介绍黄芪这个药有双重功效,他既能升血糖,又能降血糖,能升血压又能降血压,觉得很奇怪,他就问我黄芪为什么会有这双重功效。这药物治病不是只能治一种病吗?比如麻黄感冒,他的理解就是这样的,石膏就是退烧的,为什么黄芪会有这种功效呢?在这里呢我也想跟大家呢,以这个为引子吧,问一下有没有朋友愿意,能不能说一下黄芪为什么能升血糖,又能降血糖,为什么会有这双重功效。

刚才这个朋友呢从辨证论治这个角度呢谈了一下,黄芪双向调节功能的这个机理。认为辩证准需要他升的时候可以升,需要他降的时候他可以降。大海说,黄芪补脾肺之气,脾肺之气不足可以引起血糖高,血压也是如此,所以也能降也能升。那么这些说的都没有错,都是对的。那么我们能不能从四圣心源这个医理这个角度,进一步把这个问题思考一下,黄元御老师在四圣心源里给我讲,左路木火升发,右路金水敛降,土气斡旋当中以成四象。行者老师喜欢把他这个体系概括为四象枢土,我呢习惯于把他叫土枢四象,有点不太一样。既然我们人体一气周流,有升有降的话,任何一个时刻都在升都在降,没有说这个时候上午只有升没有降,下午只有降没有升,这是不可能的,任何药物他对身体的影响不是药物本身的作用,而是药物影响了人体自身之气的升降,影响自身一气周流的运行,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任何药物他都有这种双向调节作用,这个双向调节作用,不在药物本身,而在于我们人身自身一气周流的特点,如果人体没有左升右降,如环无端一气周流的这个生理,那么任何药物都达不到这种双向调节作用。所以这是这个问题的核心所在,所有的药物都有双向调节作用。你比方说,麻黄汤里面,麻黄汤主要是一个开发的方子了,那么你用上麻黄的时候,你不用敛降的药物难道他就不降了吗?人体自身这个一气周流,他仍然在降,你不用麻黄汤他也仍然在降,他如果只升不降这个人的生命就结束了啊。

那么说这个问题呢是讲我们临床用药的时候一定药从全局着眼,而不是仅仅去把握一点,那么对这个临床上面一些基础的实例,怎么把四圣心源这一套理论怎么灵活的运用到临床上呢?来指导临床,那么这个呢我个人的感觉就是,你要在体证、医道,实际上就是对人的一气周流,这一气是什么,这一起就是人的元气,或者说就是老子说的那个道,周易说的那个太极,说到底本质上还是一个东西。你对这个东西有一个比较直观的体验之后呢,那么对他的认识,对他的这种高山流水,跌宕起伏的气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这个用药实际上已经出来了。前提是你对药物也应该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你比方说这个人参,本经上说,人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明目益智”。你在临床用药的时候对这个对人参这个药打个比方说,我们用药的时候,行者老师把人参本质讲的很多了,除了对本经原文要很熟悉,能记住之外,能照原文应用,除此之外咱们需要不需要做进一步的思考,或进一步的探讨呢?人参治疗你看他主补五脏,安精神。曾经有一个东北有一个病人,我们学校刘渡舟老先生看的,我们上学那时候,他已经不教学生了,有时候偶尔搞搞讲座,就是他讲的一个病例。刘渡舟老先生当时他还是一个小学徒,他的老师不在,这个军阀战乱失眠睡不着觉,看他师父不在只好请他去了,他就想起来神农本草经人参的这个功效,一味例独参汤,他这个军阀的失眠治好了,所以刘老特别推崇这个方证对应,他认为把经典的东西学好了,灵活的在临床上往上对,往上套,药到病除,所以经方是“其效如神,覆杯而愈”,用好了确实能达到这个效果,那我们是不是就满足了呢?我们跟这个老前辈来讲我们学到老前辈这个水平我们是不是就满足了呢,达到这个水平是不是最高顶点了呢?这个要值得我们去考虑是不是?古代的人参在上党,这个也没有了,我们也不去考虑。现在的人参主要是东北。把人参稍微讨论一下,人参呢,东北方向从后天八卦方位来讲属艮。艮卦呢,为山为止。你看东北长白山、大小兴安岭都是高山,气候也偏冷一些。同时在我国也是偏东,偏北偏东这么一个方向。偏东就属于木气生发,偏北就属于水气含藏。东北方的艮卦对于中医来讲,属于土气,土气比较浓厚,东北黑土地,北大荒都成北大仓了。在这个大的环境下,大家考虑人参这味药,它就形成了山参,林阴之地,清冷阴暗的地方,长在这么一个地方。如果品尝一下真正的野山参,我也没有品尝过。我品尝过比较好的移山参。大家常用的都是园参,人工种值的差得比较远。真正的山参,移山参,它的汤煎出来非常清透,几乎没有颜色,可能有一点非常淡的黄色,很淡,几乎看不出来。味道是一股淡淡的清香,几乎察觉不到的清香。稍微有点甜,苦味也不是很大。喝了以后,感觉有一股非常清凉滋润那么一种气味,顺心中缓缓而下,感觉它能充沛全身,就跟细雨润物无声一样,滋润进去,有这种感觉。这就是它主补五脏功效的体现。有了这个体验,你再去看神农本草经,人参,主补五脏,应该是阴药,安精神,定魂魄,都是五脏之神,神都属阳,精华之气嘛。它能够收摄五脏的元神。所以我个人对人参的理解,人参直接能够补充五脏流通的元真之气,有这个功效。你从这个角度再去理解神农本草经讲的人参一系列的功效,那时候,把握可能更深一些。对它的应用呢,掌握可能就会更自然一些。

当然人工种植的人参,据行者老师讲好多是用砒霜栽培的,这个我也不太清楚。但是我品尝过新鲜的人工种植的人参,三年的五年的,确实有一股辣味,有一股辛辣味,按说这是不正常的,当然晒干之后,味会小一些,可能不那么明显。当然,相对来说,还会有一些类似的功效。你把这个人参啊,尤其是鲜人参,你把他切片切开,如果你切得多的话,那个香气弥漫整个屋子,而且比较浓,很浓说明种植的人参的功效比较差了,香气越浓越接近有形的东西了,相当于气比较浊了,这样的人参的效果就差一些。但是相对而主,它还是有一些类似的功效,也是其它药不能代替的。

东北的人参和西南方四川的附子正好遥遥相对。附子在西南方向,后天八卦为坤卦,为一个纯阴之卦,在一个纯阴的地方。四川江那个地方听说气候也是比较冷的。所以纯阴比较寒冷的地方长出的附子,附子的根,它的生发之性是可想而知的。人参是直接入五脏,附子呢,相当于从五脏而出,你可以从这个接近五脏的元神,或者五脏的真精,比较深的一个层次,它们各种作用都是比较深的,我的感觉。

真正的江柚的生附片,你都不用吃多了,就吃上绿豆大那么一点,甚至都不用咽下去,就能感觉出一股清凉而辛散,但跟人参的感觉不一样,有点,有一股柔和的冲劲,不像吃辣椒那样辣,绝对没有那种感觉。非常的柔和,但气势又非常的庞大,不容置疑,马上就迸向全身十二经络,全身的每一条经络都有这种感觉。入口之后,就感觉额头上出一层淡淡的清汗。全身好像是一下子通透了那种感觉。那个是真正的生附片的感觉,你从这个角度,体味附子那种开破的作用,这个体会可能就会不一样。你就知道附子是干什么用的。

刚才讲得是对药物要有一种比较深刻比较直接的这种体会,这个时候你用药就能把握。老中医就讲,这个病人一进屋就一股病气,扑面而来,老中医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实际上不光是老中医,搞艺术的,写毛笔字,画画的,他也没练气功,时间长了,这本身就是一种锻炼。我们当中医太夫,每一天摸脉,凝神静气,这本身就是一种对气的调整,也相当于以这么一种形式在炼功,跟写字画画也是一样的。这方面的功力主要是练的,其实跟这种,凝神,把自已的心静下来,把自已的身体搞得比较清透一些,便于跟自然道的交流。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就是道,你只要跟大道真正地沟通起来了,能够有切身地体会了,不光是病啊,世间万物都有不一样的体会。

所以目前来说,我在临床上主要还是以脉为主。为什么呢,可以说是独重脉诊。因为望诊呢,古人说望而知之谓之神,我觉得以我这个水平,望诊的水平还比较差。退而求其次。闻诊呢,闻气味听声音,有时候感觉资料有限。问诊呢,现在很多患者有一种自我保护的意识,有些东西他故意不和你说,甚至有时候你问他都不说。好多人到我这儿来看病,把胳膊一伸就说你看吧。等你摸完脉他再问个不停,问半天,这样的人比较常见。所以呢只剩下最后一下,望闻问切,切诊。切脉呢,现在人,什么美容啊,染发啊,啥都可以做假,看舌胎,看诊,没准把舌胎刮了,是不是,一个星期做两次美容,搞不清真假。你看指甲,指甲染得找不到地方。所以望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前提下,咱们就是脉诊。一个人很难在脉像上作假,是不是。他在你面前再镇静自若,再虚张声势,他总有这种精气的流露,这是很难作假的,所以呢我个人感觉脉诊相对还是比较客观、比较可靠的,所以我主要以脉诊为主,几乎就是凭脉断病然后凭脉用药,我在临床上基本上是这样。

那么对于脉诊呢,如何提高脉诊的水平。还是那句话,你说我把濒湖脉学,很多脉学的书,四圣心源里也有讲脉,也讲了很多,是不是我背过了,把各种书都研究透了,就能够入门了,知道怎么诊断了呢?这完全是两回事。有时候就是说,心中了了,指下难明。不是指下难明,指下其实很好明,关键是你指下明没明,这个指头,不是你指头自已的感觉,实际上是你的元神,你自已的元神如果能够达到,就像气功师,能够控制气的出入的时候,一般达不到这个程度,至少能达到手底下灵敏度越来越高的程度。来了一个病人你一搭脉病人全身这个一气周流,大像你给建起来,左升右降,中气斡旋,大像你先给建起来,然后再体会病人这一身周流之气如何变化,哪个地方卡住 ,哪个地方淤住了,强弱表里有什么问题。一搭手,左右脉一诊,马上从象这个角度,不要去推理,不要去哎哟,我左面摸着浮,浮是不是表病啊,右呢还摸着有点滑,滑是不是有痰啊,这样的话,就很难达到一个上工的境界,这是西医的逻辑思维。要靠非常直观的那种体验,只有这样。当然还是要把基础弄好,先把自已的身体调好,有条件,比较勤奋你练练功,如果很懒,像我一样,你就吃素,也是一个办法。另一方面就是临床上多接触病人,多摸,如果是临床大夫的话,机会比较多。不是临床大夫,中医爱好者,你也可以自已的朋友的、自已的脉可以经常的摸一摸,锻炼锻炼。你对脉像,诊脉的时候,主要是通过脉诊,你也是个生命体,病人也是个生命体,人属土,是倮虫,都是土气,人这一气周流,其实就是一股和缓的土气,这一股土气,升上来就是木火之气,降下来就是金水之气,总归在土气范围内,为什么是一气,因为我把都在地球上生活,没有人在月球上生活,就这么个道理。

咱们医生的一身之气跟病人的一身之气,只要有这个气,你的一身之气比较安逸比较清透的话,是很容易跟病人的一身之气发生共振,就是有感觉,一摸就有感觉了。你比如说来了一个感冒,嗓子痒的病人,我一搭脉,用不了几分钟,我的嗓子也痒了。他有什么感觉我也会有什么感觉。有时候我跟病人或者朋友聊起来他们觉得你吹牛吧,觉得很神奇。其实这都是很实在的一些事情,没有什么神奇的,如果你问一些老大夫,他们是有切身感受的。如果练过气功的人,自身正气比较足的人,他可以在感受的同时,如果觉得自已不舒服,他可以随时调整自身的气,可以把这个调整过来。我也没练过,气相对也比较弱一些,有时候碰见一个比较重的病人,气非常的浊,偏得比较厉害,都有一两天,觉得自已也不太舒服。所以,当大夫,如果你是用真心去给病人看病的话,是要有一些付出的。

有了脉,你要体会病人病气的变化,通过摸脉,你摸得并不是病人的脉,你是直接感受,摸脉只是一种跟病人交流的方式。高明的医生现在都不用摸脉,甚至都不用看,你进来走过他身边,他都能感受你身上哪个地方是怎么回事。我们这些下工,没有那么高的水平,靠摸脉,这也是一个捷径。脉气,相对来说还是通过脉搏的波动去体验病人一身之气的变化,这是比较准确的。根据病人脉像的变化,直观地去体验到病人身体,有什么不一致,哪个地方虚,哪个地方实,有这种直观的体会的时候你再去用药。这个时候用药就很简单了。你对药的把握也比较准一些。那个时候,可以说,不需要,我是用桂枝汤还是麻黄汤啊,都不需要,直接就出来了。好比说我渴了要喝点水,就这么简单。这是一种直觉,这个时候你用药是最准确的。当然了,也不是一天就能学成的,还是需要慢慢地锻炼,大家也不要太着急。但是你要有一个前进的目标,有一个方向,怎么学能够学得比较好,方向搞错了一辈子也入不了门啊。

现在呢,结合一个具体的病历给大家讲一下。这个病人是自已的家人。前两天,我爱人的身体平时也偏虚弱一些。有一天,我给她用了一点黄芪,加了少量的四逆。天气比较冷,有些鼻塞,想给她左路鼓动一下,上焦的路子稍微通一些。她这个人也比较懒,一付药,一两天都喝不完,结果这一付药就放了一天,第二天才喝。所有这种左路升发的药呢,都要现煎现喝,放的时间长了,本身药就升散,药气很容易散掉。所以用上这个药之后呢,没有起到作用。好像还用了一点杏仁,右路破气的药用了一点,不多。右路敛降的药的药气相对来说走散的少一些。隔了一天再喝这个药的时候就觉得不对了,不光是觉得气闭不通了,反而觉得中満,胀满,满腹痞满益甚,肚子、胃这一块儿,好比有一个球在里面,上不来也下不去,憋在那儿难受得很。当然,以前没有出现这个情况,突然出现了,肯定是跟喝这个药有关系。我估计可能是这个药里面黄芪的劲散得差不多了,没什么劲了,但是破气敛降的药呢劲还有一点。把气破了,我估计是气不足引起的。试了一下她的脉,结果呢,左脉呢,有点弦细,木气有点上不去,但是劲还比较小,比较弱,不是劲很大。右脉呢是非常的细弱,几乎是断断续续有点不接续的感觉,非常的弱,沉细而弱涩,这种感觉。这个时候,如果按症状来说,中满痞闷,欲出不出,欲下不下,这是典型的痞症,按伤寒来讲,应该用泻心汤啊。如果你这么往上套的话,应该也不算错,又没有什么食积,对不对,这肯定是一种虚性的痞胀。这个时候呢,我给她用的是生脉饮加黄芪,用人参、麦冬五味子、黄芪这四味药。家里正好有现成的人参,用的量比较大,用了一整棵,有二三十克吧,气也比较足,药啊,一部分和一整个有时候也是不一样的。这个气比较足一些。黄芪大概在30克左右,麦冬可能十几克吧,也没称,五味子也就十几克的样子。急煎了十分钟左右,一小碗,赶紧喝下去。喝下去大概过了有五六分钟吧,她说堵得更厉害了,她说更难受了,差点就没骂我了。这时候我再一摸脉,脉象完全变了,不一样了,左脉也有劲了,右脉由非常细弱接近断续的状态变成了一个弦滑脉,你看快不快。用过药以后,顶多不到五分钟,为什么会有这么快的一个效果,跟一整棵人参,直接把这个五脏的精气,主补五脏,它有直接补益的过程。所以凡是五脏真气不足的时候,比如像大失血的病,独参汤效果非常好。临床上有县医院,这个老主任,有个孕妇,流产之后,大出血不止。好多年前了,也没有好的条件设备,人不行了,安排后事吧,他也去看了一下,说这么个病还用安排后事?独参汤,具体剂量也不知道,反正用的量很大,病人慢慢就苏醒过来,捡了一条命。所以你对人参的性味有很深真切的体会,有了这些比较深刻的把握的时候,冲着这样的脉像,现在的脉像,我爱人这个脉像主要还是寸关脉为主,尺脉还有那么一点,寸关脉非常的虚弱的情况下,明显就是脾肺之气不足。这两脏真气明显虚了。这时候,用大量的人参,五味子一收,麦冬再一通,黄芪在左边推一下,这个气一下就转起来了。大概十分钟左右,马上就到厕所去了,稀里哗啦,拉了很多,然后肚子马上就完全没有问题了。什么事也没有了,跟好人一样。为什么出现这个症状,也是以前脾胃的功能弱一些,几天没有大便,也是有一些大便淤滞在里面,腑气走不动。肺气主敛降,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下行无力的时候,有时候并不仅仅是大肠自身的问题,可能就是由于肺收敛的力量不够了。所以说,肺与大肠相表里,不要只学个唱是不是,要学习这种直观的感觉。整个人体就是一团气,何况肺和大肠。肺和大肠本身也是一气。肺气无力收敛的时候,大肠无力通行,胃气无法往下降了,也不通畅,所以也就形成了痞症,你如果用泻心汤不见得能有这么快的效果。用上这几位药,把元气补足了,左边推右边降,刷得一下子,这算不算覆杯而愈呢,算不算一剂知两剂已,一剂都已了。就像这种,我们在临床上治病的根据,向这个方向来努力,不要去学得太死,要学活。当然基础还要有,对于经典呢,我不是提倡大家都不学了,而要在熟练的基础上要学巧,要学会灵活运用。

讲了快一个小时了,咱们休息5分钟。

前面给大家交流了一下,从道的角度,从道的直观的体悟的角度去认识药物和脉。下面和大家交流临床上具体的治法和病例,灵活的运用治法。清代有个御医,提出操纵二法。操纵类似于我们讲的正治反治。一个疾病操之不行则纵之,纵之不行则操之。这是什么意思了?这就像我们开头讲的黄芪为什么有双向调节作用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人体最根本的气是左升右降的,双向流行,本身就有这个特点。同样的道理,对于一个疾病,我们是从左路升发来治疗还是从右路敛降来治疗?这个是可以选择的。打个简单的比方说冻疮。大多数人认为就是伤寒里面的当归四逆这个方的方证。用这个方的效果也不错。民间还有更简单的方法,和这个方的意思是一样的。就是脚冻了把脚放在脸盆上,底下放盆热水,放一点生石灰块,石灰一见到水就分解呀,就产生大量的热,然后用热毛巾或者热毛毯把脚裹在一起形成一个蒸笼一样。在里面篜呀蒸呀,热热的,这个热是持续向外散发,还不是很厉害。这个就是温行之。这个和当归四逆的效果是一样,效果很好,一般一次治愈,效果非常好。这个就是操法。冻疮说到底就是经脉瘀滞,不能升发呀,我们就升上去。还有一个案例就是张从正汗吐下法的一个典型案例。一个婢女患了冻疮,又痛又痒,很难受,张从正用下法,大下。用下法后,冻疮霍然而愈。大家想一想,这个冻疮左路升发可以治愈,这个我们很好理解。为什么从右路敛降这个角度,下法也可以治愈了。关键在于人的一身一气是周流不止的,如果我们用到下法,只要病人本身正气不虚,中焦尚可,用下法同样可以把一身周流的气拉动开来。右边拉就空了呀,左边往上升的阻力就小了。他同样可以把淤堵的血脉通开,就这么一个道理。所以操纵这两个办法就是古人的一种说法。我们临床上运用起来了,一本书叫《眼科奇书》对这种说法就运用也不错。一般眼睛红眼睛肿,是相火郁滞在上,从温病学派来说可以用清凉药祛火,从右路敛降的角度来治疗。火气郁滞在上了,从右路敛降往下引,这是正常的,没有错,为什么效果不好?事实上,凡是上焦相火瘀滞,从四圣心源角度讲就是中焦有寒湿淤滞,中焦之气转不动的话,再用一些寒凉的药加重中焦寒凉的湿瘀,这个病情会加剧的。按照《眼科奇书》的办法用大量的麻黄、细辛之类的,从左路升发,升发的同时中焦之气就会升上来,这样全身的一气就会转起来,就会霍然而愈。这个《眼科奇书》的方子我在临床上也是经常的用。一般病人都是一剂即愈,很少用两次的。类似于眼睛红这种病麻黄量不宜用太大,一般人用到6-10克之间就会达到很好的效果。但必须用生麻黄,用炙麻黄没有效果。

那么说个我的病,我的一个堂哥抽烟抽得比较多,从西医的角度说肯定是肺里尘垢污垢沉积的比较多,中医叫痰瘀重疾。这一天他感冒了,咳嗽,嗓子疼,头痛,刚刚感冒开点药。我摸脉左脉是浮弦稍紧,太阳病,典型的太阳病浮脉,右脉浮紧稍弱,稍微带点滑象,右寸脉主肺,右寸脉微弱近无,比微脉还要弱一点,几乎摸不到,这个情况说明这个肺气,不能说是虚,应该说是瘀的比较厉害,如果我们这个时候按照伤寒论这个经文直接可以用麻黄汤,能不能有很好的效果呢,应该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用麻黄汤有个前提,古人抽烟的机会比较少,用麻黄汤的前提是你一身之气的周流相对还是比较通畅的,只是表气被寒邪郁结,病情比较简单一些。这个时候,对于既有表气的淤滞又有肺气郁结的比较厉害甚至是直接通不下去,肺中痰比较多,如果单纯用麻黄汤的话效果就不会很好。为什么呢?那么就把麻黄汤的几味药分析一下。麻黄、杏仁、桂枝、甘草这几味药怎么用的?麻黄开发解表,长得细细的,青绿色,有木气的升发之气。而且是新疆的麻黄长得比较好,新疆长麻黄的地方冬不积雪。再闻麻黄的那股味,一种让人恶心的那种味,就像气一下子冲到头顶去的那种感觉,向上升发的力量比较大。直达体表,直接达外,跟附子不一样,附子是从里往外散,有源动力的作用。如果单用麻黄呢,它是从最外头给你散到体外的感觉。而桂枝相对比较柔和一些,比较细小的树枝柔和招展,形象像个经脉,主要作用在经脉这个层次上。如果大家吃过生杏仁的话,就是药用的苦杏仁,他的破气降气的作用是很强的。那种清凉苦散的效果,如果吃一两粒就可能腹泻,降气的作用非常强。甘草调和中州。这几个药分析一下,如果你用麻黄没有错,表气束表,寒邪束表,需要开。桂枝呢,左边郁的上不去需要升达,桂枝也没有问题。杏仁呢,合不合适了?本身肺气淤滞的非常弱了,已经几乎走不动了,再用杏仁给他消耗,破的话,这恐怕是更降不下去了。所以这个时候杏仁这个药是肯定不能用的。这就要灵活变通。那么用什么呢?你可以用点干,用点川椒都可以。我就是用川椒代替了杏仁,而且量比较大用了十几克。你看川椒长得这个形状,当然用的是川椒这个壳了。见过西医解剖这个肺泡的形状跟川椒外壳的形状有些相似的。所以川椒止喘如神,民间也有用川椒治疗小儿百日咳的。小儿用到6克以上治疗百日咳效果非常好,几天就可以痊愈。这些都是临床比较基础的量的问题,所以呢,这个时侯用了川椒以后整个方子就变了,就不是麻黄汤了,但是我们还是用的麻黄汤的意思。麻黄汤是通过开发左路来恢复一气的周流,让他升已而降。我们在开发的同时,用川椒帮肺气舒展开。舒展开以后他才能降下来,舒展不开,怎么降呢?所以这个方子喝了一付药这个感冒就好了。如果不这么处理,直接用麻黄汤原方的话就不会有这么好的效果。这个算比较小的案例了。我们在临床上对病人的处理上,我们应该是顺着病情的方向去解决,还是逆着病情的方向去解决?我们可以有一个比较自如的选择。根据实际的情况,有时候一些技巧还是靠自己的体悟。如果有了比较深的体悟的话,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也不难。虽然治法有正治有反治,有这样的治法,有那样的治法,但实际上遇到一个病人,他的基础病要对症肯定有一个最佳的治法。药物肯定有一个最佳的方面。

还有一个案例就是最近天气比较冷,经常碰到好多小孩鼻塞,流鼻涕。都是一些小病,我们都从一些小病开始讲道理。按照郑寿全先生他在著述里面讲过,大剂姜桂,桂枝、生姜效果就很好。流鼻涕也是上焦气不得通,浊阴也降不下来,浊阴上现的现象。大剂桂枝生姜上通左路,这个气也就转起来了,能够开达,能够降下来。这样流清涕这个现象就可以痊愈。这个就是传统的治法,也就是正治。常规也是这样来治,效果可以说是很确切的。如果碰到一个体质比较弱一点的,脉比较短,肾气比较弱一些的,平时吃饭也比较差一些,喜欢趴着睡,正气比较虚,有点肚子痛,这就是小建中汤的症状。如果我们还是用大量的姜桂来升散的话,就有消耗元阳,即使在冬季,寒主收引,冬主收藏,这个尤其是在寒气比较甚的时候,如果你逆天道而行用大量破散的药物,除非是病情迫不得已,我觉得要认真考虑一下。这个时侯我给孩子用的什么呢?用的还是类似于生脉饮,五味子为主药,以收敛为主。为什么这么处理?左路也用点黄芪,黄芪主小儿百病。黄芪把一身的大气补充一下。主要是用的五味子,用一点人参,再用一点干姜,生姜,甘草把中焦运转,降一下右路。整个方子是以降为主,不是以升为主,黄芪量也不大,没有用桂枝。用了这方子之后了,这个症状也是马上就好转了。根据这个不同的情况,对于具体疾病的治疗应该有一个比较妥善的策略。不一定左路瘀我就要升,右路不降我就要降这个思路着手,有时候也不见得。有时候左路瘀我从右路降来治疗,右路降不下去我可能从左路升的方向来用药。有时候也能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这就看具体的问题我们要灵活的处理。这有个前提,就是我们要对全身周流之气有一个真切的、整体的把握,找一个最佳的切入点,和杠杆一样,找一个最佳的支撑点来撬动。

如果咱们在临床上能从这些方面着手,到那个时候,我们对这些经典学有一定的基础,慢慢的熟能生巧。当遇到一个病人,虽然心中没有想套方子,但还对着方子治病,我个人感觉还不是一个高明的医生。要辩证的医治、灵活的加减,张仲景不是自己也在加减吗?把知识学到感觉什么都没有了,没有六经、没有五行,《伤寒》、《内经》全都抛开,只有自己对药性的真切的体验,对天、地、道的直观地体验,这时候你的处方用药也就是经方。从医生的角度讲,这也是我们努力的一个方向,但对修身悟道的人来说则又是一个更高的层次了,是行者老师讲的那个层次了,不在这个层次了。临床看病的时候,不要抱一肚子的方子、一肚子的经文去看病,那样反而看不好病。看病的时候做到心中无方,看完病后方子自然从心中流露处来,到那个时候,对古往今来的各种学说、学派就不会有争论了。火神派呀、经方派呀,时方派呀,各种派别还有区别吗?已经没有区别的意义了。病只有一个,道也只有一个真实的道,各家看的病都是一样的,病人都是实实在在的病人,所以我觉得不要执著于没有必要的争论,是没有意义的。好好去体悟真实的东西,不单单是文字上的东西,到那时候你就没有什么分别、执着了,就像佛讲的那样!不去分别的时候,你反而会分别的很清楚,这时候你还有什么病治不好?

我记得跟医医金针老师学习的时候,他就跟我讲中医没有概率的说法。比如,西医讲某个病的治愈率,从中医上讲这是没有意义的。中医说你这病要能治则是百分之百,不能治则是百分之零,没有一个中间数值。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治病治愈率就是百分之百,没有百分之九十九,要能够治,就必须是百分之百,这也是我努力的一个方向,虽然实际现实很难达到这一点。我的病人可能没有配合,或者就不来了,但基本上坚持在我这边治病的,百分之百不敢说,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没问题的。

像西医的肾病综合症,我这两年一直比较关注肾病,西医好像没有什么办法,也就用激素一类的药,很多人拖了几年、十几年都好不了,很可怜,而用咱们中医的辨证论治,基本上完全可以康复。我这儿的肾病综合症,尤其小孩比较多,除了现在几个正在服药的,其他都治愈了,治愈率按西医的说法就是百分之百。这并不是说我自己吹嘘,而是说中医学好了,我们都能达到这个程度,古人讲“言病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所以我就希望通过与大家的沟通,给大家鼓鼓劲,为大家演示一下在临床上怎样灵活运用经典的中医理论,尤其是《四圣心源》的理论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大部分老百姓不懂中医,现在是市场经济年代,功利心都比较强,向引导大家都修身养性比较难,很多人还是由于自己的欲望产生很多的疾病。我们作为大夫为大家解除病痛责无旁贷。所以把咱们的经典理论学好,把咱们的临床水平提高一下,为老百姓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也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

现在大家互相交流一下。

有人问那个《内经》注本好一些?张志聪的《黄帝内经集注》怎么样?这个集注还是比较好的,我个人认为是我看过的集注中比较全、比较客观的一部,还是很不错的。我还是那句话,很多人师古而不能泥古。任何古人包括张仲景都是得道高人,比我们强多了,但不要拘泥于他们所说的,他们所说的好多都是没有说透,要靠我们去悟。学中医要有悟性,这个“悟”不是让我们那脑袋去想、不是那种逻辑思维,而是用自己的元神去体验,从道的角度去学习。我对经典包括各家的注解都有浏览,但是说实话不是学的很好,我没有在文字上做太多的投入,可能是花的时间太少,临床上我慢慢的去悟一些东西。经典读多了,读经开智嘛,肯定有好处。另外多读一些医案也比较好。

如烟问,经方的用量应该在临床上有何把握?这个问题讲起来很简单,打个比方,你饿了是吃一个馒头能吃饱,还是两个能吃饱?这只有你自己知道。这个方面不要搞得太机械,没有标准,中医本来就是一门很活泼的学问,只有通过对临床的体悟,才能掌握对火候的把握。比如说,来了个小孩,感冒。很多小孩,感冒了以后,你不光给他用开表气的药,还药用化食的药,一般都用到麻黄。一般我给小孩,麻黄都用到0.5克,如果这个小孩体质壮一些,我会用到1克,再大一点的,也可能用到2-3克,一般就是按照一岁1克,两岁2克这么去用。万一来了个身体很虚弱的,麻黄你根本不能用,只能用点黄芪。还是不要搞的很机械,中医还是很活泼,很圆融的一种东西。你临床经验比较多的时候,会找到这个火候。你说电磁炉100度和200度炒出来的菜不一样,你就比较机械了。你用煤气炉的时候,也没具体温度,但炒出来的菜很好吃。不要太死板。

有人问川椒与花椒有区别吗?我个人认为没有什么区别。大海说要我多讲一些临床的东西,我觉得讲解倒在其次,关键在于自己去理会,自己多去领悟,多去实证,有机会多尝尝药味都可以,什么药、什么味多去自己感觉。


安时处顺:上半部分,无情的雨和bEwAtEr各一半;下半部分,丝竹空和村夫各一半。姜附桂统稿校对

[ 本帖最后由 知恩 于 2009/8/3 16:51 编辑 www.med126.com/pharm/]
-----------标题: 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辨象03:儿科辨治(20081226)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9/1/16 10:23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今天我们接着上一次,把儿科的杂症跟大家再简单的交流一下。

小孩的疾病呢,一个是病从口入,所以肠胃系统的病比较多,再一个呢,小孩不知冷暖,容易受风寒等外在气候变化的影响,所以外感方面的疾病比较多一些。

上次咱们主要讨论了小孩感冒、发烧、咳嗽、食积方面的内容,这一次,咱们把小孩的表症,类似于皮肤病一类的,咱们再交流一下。

先讲一下小孩的荨麻疹。荨麻疹,西医来讲,是小孩过敏性疾病,也是比较常见的,尤其是乡下的小孩,生活环境有时不是很干净,这个情况可能就比城里的孩子更多一些。目前西医对这类疾病主要是抗过敏治疗,有些抗过敏的药物对小孩的脾胃影响比较大的,小孩是股非常柔和,非常纯正的生发之气,对很多西药的耐受还是比较弱的。有时候经常碰到小孩得荨麻疹好长时间好不了,各种抗过敏的药都吃过,各种外用的药膏都抹过,好不了,反而把小孩治疗的胃口也很差了,甚至发育都受到一定的影响,这种情况也碰到过。

那么作为我们中医,咱们怎么认识这个疾病,怎么去治疗呢?咱们通过一个具体的病例,来讲一下荨麻疹这个病。

这个小孩大概是三四岁的样子吧,具体多大也记不清了。他得荨麻疹已经半年多了,一直用西医治疗,也服过中药,效果也不太理想。他妈妈抱着到我这来的时候,孩子整个身上是零零散散的丘疹,那种淡红色,用手一挠就红红的连成一片了。你要是不管他呢,就散在的一处一处的,晚上痒得比较厉害,白天稍微好一点。整个小孩吃饭什么的还都可以,中焦胃气还算不错,虽然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药,小孩体质看来还可以,没有受到非常严重的影响。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荨麻疹,连续治疗了半年多,始终好不了。这个小孩的脉象我也不记得了,只是从他的整个丘疹的状态,咱们来分析。首先,他的丘疹是此起彼伏,这个地方好了,那个地方又起来了,今天好了,明天又复发了。这种此起彼伏,时好时坏,连绵不断,这是一种风象。风善行而数变,那么为什么会有风呢?肝木主风气,必然是木气郁滞,郁而生风,只是它郁在皮肤而已,这是一个。另一个呢,表皮的丘疹以红色为主,红色呢,我们可以认为是一种火象,实际上就是一股阳气郁在局部了。这个小孩痒的感觉,白天轻,晚上重,白天阳气升发,这个气相对来说,周流的比较通畅一些,症状缓解一些。到了晚上,一气周流以敛降收藏为主,体表的阳气郁结的就比较厉害,所以他痒的就厉害,病情就加重。

咱们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就是冬天很冷的时候,你把手脚冻了,冻得很厉害的时候,你会觉得疼,冻得不厉害的时候,你会觉得痒,痒和疼是阳气郁滞在不同程度,身体有不同的感觉。痒的阳气郁滞的程度,跟疼相比,他要轻一些,实际上都属于阳气的郁滞。我们讲不通则痛,实际上不通则痒,道理上是一样的。如果阳气郁滞的比较厉害,完全结滞不通了,也会有疼的感觉。当然了,冻得非常厉害,局部的阳气完全郁滞住了,就象冻上了一样,可能连疼的感觉都没有了,阳气已经完全失去反应了,那就更严重了。

所以从这些病象,包括患者的感觉,咱们去分析,他实际就是阳气郁滞在体表这么一种象。这是一种病象,就是阳气郁滞在体表,不能开达,不能通畅的周流。对这种症状,这种疾病的治疗,伤寒论有一个现成的方子,就是桂枝麻黄各半汤。大家如果把这个方子的原文看一下,就会发现里面的一些描述,和这个症状是相似的,都有痒的症状。

这个孩子用的什么方子呢,我就用的桂枝麻黄各半汤的原方。量呢,大概生麻黄用了3克,其他的量也不是很大。当时跟他妈妈说,用了这个药以后,小孩的荨麻疹可能出得更厉害,可能痒得更厉害,让他妈妈不要害怕,要把这个小孩管好,不要让孩子因为痒的厉害把皮肤挠烂了。我当时只开了两付药,我跟他妈妈说,如果孩子运气好,也许一付药就会好,当时他妈妈是半信半疑,就带着药回去了。过了两三天,她又抱着孩子来了。她就跟我说,拿药当天下午四点多给孩子吃的药,到了晚上孩子的荨麻疹突然加重了,用他妈妈的话说,全身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了,完全变成了荨麻疹,体无完肤。孩子痒得一直在哭,他妈妈也紧张的一晚上没睡,一家人准备第二天早上抱着孩子来找我算账。过了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孩子的荨麻疹慢慢的退下去了,退得很干净,而且从那以后一直没有复发。所以他的妈妈过来就不是找我算账来了,过来是感谢我。

就是这么一个半年没有痊愈的小孩,就用了一剂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就好了,而且以后一直没有复发。桂枝麻黄各半汤,他是解表比较缓和的一个方子,麻黄汤就比较峻烈。小孩的气比较柔和,尤其是生病时间比较长的,用桂枝麻黄各半汤,相对来说比较合适。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说,黄芪主小儿百病,你想黄芪这味药,比较馨香柔和,跟小孩一气周流的特点比较吻合,所以主小儿百病。同样道理,我们用桂枝麻黄各半汤,既避免了麻黄汤的峻烈,又补充了桂枝汤开散表气力量不足的弊端。这种西医看来或者是免疫功能低下,或者是过敏源的问题,西医有很多的说法,在我们中医看来,其实是很简单的,仅仅是表气不开而已。引起表气不开的原因,可能有这个孩子本身正气比较弱,中土土气弱一些,另外一个呢,也可能受了表寒,没有及时给他发散开,所以导致迁延不愈。

你看咱们中医治病,只有把病象分析清楚了,治疗起来其实非常简单,效果也很好。除了这个小孩,还有类似这样的病例有很多,基本上都是以桂枝麻黄各半汤为主方来加减变化,尤其是小孩脏气还是比较轻灵的,你用药一拨就转,效果都很好,一般就是一两付药,就能把主要的问题解决,剩下的呢,你可以根据他的情况,调补运化中焦,或者适当的补补肾气,单纯的表症,解表就可以。

说到这里呢,咱们就得把表症,和前面讲的伤寒联系在一起,桂枝麻黄各半汤在伤寒里面也是治疗表气不开的方子,俗话说,就是治疗感冒的一个方子,风寒束表,表气不开,就是这么一个机理。从象的角度来讲,就是体表的一股郁滞之气,就像一张网一样,把你给罩住了,也出不去,你只要把它破开,恢复它的一气周流之气,也就自然治愈了。所以治疗荨麻疹和治疗感冒,从道理上来讲是完全一样的。天行健问杏仁起什么作用,杏仁主要是下肺气,麻黄往外开散,小孩一身周流之气,比较轻灵而好动,你看很多小的小孩,他容易抽风,容易惊风,他这一股气虽然比较弱,但他动的倾向比较明显。虽然是表气郁滞不开,需要我们用麻黄给他开散,但是过犹不及,就好像麻黄往上托一下,杏仁搭把手再往下拽一下,这样整个一气周流就转起来了。并不是说麻黄往上,杏仁往下,就相互抵消作用了,不要这么想。任何一个人,他的气在周流着,升的同时就在降,降的同时也在升,一气周流,如环无端。那么我们在用药的时候,就要考虑到以升为主,还是以降为主,那么象这种情况下,杏仁的量一定要小不能大,如果你杏仁的量用大了,那它破肺气的作用就比较明显,有可能把有限的这股气全都泻下去了,那么他就可能开不了。所以这时候杏仁的量要小,或者不用。如果你摸着这个孩子气比较弱,杏仁不但不能用,还要用点黄芪,把气再补一补。这就是一些比较灵活的临床上用药的取舍,大家要比较灵活的对待。这个方子,麻黄和桂枝这个是君药,杏仁就是辅佐的药,顺带恢复一气周流用的,往下拉一下,起这么个作用。只要是小孩气不是很虚,用上这个药,效果就很好。

在民间呢,有时小孩过敏了,起荨麻疹了,他不用药,他用什么呢?北方人吃面都知道,小麦磨下来的麸皮,他就用麸皮这个东西,小孩哪里痒,就用麸皮在哪里给他搓,挫一会儿,慢慢的小孩就不痒了,荨麻疹就消下去了,自然就好了。这个我在临床上有时也用。有些家长跟我比较熟了,晚上打来电话,“我们家小孩起荨麻疹了,你看怎么办?”大半夜的,有时乡下的孩子也没有地方买药去,就告诉他这个办法,很多家长反映效果很好。这是什么道理呢?小麦属于五谷之一,磨出来的面是我们北方人的主食,所以他是土气非常中正柔和的食品,那么麸皮呢,就属于土气中的一股金气,那我们来想,小孩为什么会出现荨麻疹这类的问题,肯定是表气不开,郁在那里了。表气为什么不开呢?肯定是正气不足。正气,对所有人来讲,实际上就是土气,就是中焦之气,也说是后天之气。土气如果不足,如果虚,不足以把表气散开,自己行散的力量不足,就会导致表气郁滞。麸皮的摩擦,正好可以开表气,有类似麻黄的作用,同时麸皮是一股比较浓厚的土气,因为他是皮,皮主收敛,把土气收在里面,就可以渗透到皮肤之中,对皮肤局部的土气有一个加强的作用。不是把它收到一块,而是让他更好的畅通,这个就相当于桂枝的作用了,所以他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一般快的几分钟,慢的也不用半个小时,就能见到效果。不光小孩,大人你也可以试一下,效果很好。

由此我又想到了,《验方新编》这本书,大概是第一个方子,记载着头风的一个方子,荞麦面,和小麦面差不多,也是五谷之一,活成一个面团,在病人身上,滚来滚去的揉,一直揉到患处出汗为止,也能把风寒外感引起的头疼、身体不适都能治好。《验方新编》这本书里面的很多方子,效果还是非常满意的。荞麦面治疗小孩风寒外感、感冒发烧效果也是很好的,这个我自己没有试过,很多老人跟我讲过,他们以前卫生条件不是太好,有时小孩病了,他们就用这个办法给小孩治感冒、发烧、头疼,效果也非常好。这个办法跟我们刚才讲的用麸皮给小孩治疗荨麻疹的思路是一样的,大家可以琢磨一下,为什么用这个东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他跟桂枝麻黄各半汤有什么区别。所以说中医是很灵活的一门医学,很有价值的,是怎么认识疾病,对病象怎么去领会,从而想出一个什么样的思路来处理他,这种治疗的观点、治疗思路,这是我们要交流的核心的地方,这也是中医的灵魂。

再给大家继续举个例子,还有些老人,家里小孩感冒了,他用什么给小孩治呢?他用些生的核仁、加些红糖熬一下,然后连核桃仁带红糖一块喝下去,出一身汗,这个感冒就好了。大家想一想,红糖就相当于补中气,和甘草的作用相类似。那么桃仁起什么作用?一般我们知道核桃仁补脑子,核桃仁外面包着一层薄薄的皮,如果剥下来单独吃是很苦涩的,它有一个很好的收敛的作用。那么一个收敛的药怎么能治疗表气不开的风寒外感呢?这就涉及到一气周流的问题,一气周流,虽然有风寒外感,表气不开的这个病象,我们用麻黄的目的,不过就是辅助身体的正气,把这个郁象给他破开,就这么简单。我们用核桃仁能够达到同样的效果,为什么呢?我们用核桃仁把外面的气都收起来了,气都收起来了,外面就往外散的气就少了,再加上红糖和热水的作用,一股热气,就好比一个气球,你用手捏他,捏到一定程度他就爆开了。核桃仁就起这么个作用,把一身的气往里收,收到一定程度,他就散开了,这股劲很大。表气郁滞这个情况就给冲破了,表气一开,汗出热退,也就好了。是不是表气不开就一定要用麻黄呢?也不见得。我们可以从往外散的角度去用药,也可以从往里收的角度去用药,是很灵活的,这个要根据具体患者情况灵活的去选择。

再给大家讲个更极端的例子给大家听。这个是我在一本古代医案看到的,是不是真的我也不清楚,说出来是为了给大家一个启发。一个小伙子,风寒感冒重症,恶寒发热,高烧不退,正巧他家地处比较偏远的一个地方,根本就没有医药,无从治疗。正好来个化缘的老和尚,教给他的父母,按照我教的去做,保准没错。这个时候正巧是隆冬天气,数九寒天,冰天雪地,满院子都是雪,让小伙子把衣服脱光,抱成一团蹲在雪地里,让他父母从井里打100桶凉水往小伙子身上浇。他父母一听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就往上浇吧。结果是浇一桶冷水小伙子打一个哆嗦,浇到50桶的时候,小伙子已经是冻得面色青紫,牙齿咬得响成一串,身体晃得是几乎蹲不住了。小伙子的父母心疼,就请教老和尚,是不是不浇水了,怕这样要了我们孩子的命。老和尚一听就破口大骂,说你们再不浇那才真是要了你们孩子的命。然后就继续浇,又浇了50桶,随着桶数越来越多,小伙子身体变成了一种比较红的颜色,面红耳赤,慢慢的身上开始冒热气。等到浇完100桶的时候,小伙子“噌”的一下站起来了,说我好了,这回我觉得浑身发热。那这是什么道理呢?我们知道水主收藏,水能够把正气,把人体的周流之气很好的收藏起来,我们去游泳的时候都有这个感觉,从水里一出来觉得很冷,再回去往身上淋点水又觉得好一些。又是在一个很冷的冬天,寒主收引,也是一股收藏之气,利用这股收藏之气,把他的正气全部封藏在里面,封藏的非常紧,根本就泄不出来,这个时候郁极而发,表气也就开了,表气一开,一身之气的周流也就转动开了,烧自然就退了,病自然就好了。

给大家讲这些病例呢,就是说咱们在治病的时候,要从一气周流的角度,去理解。这个病,我们根据患者的情况,是该给他往外散,还是该给他往里收,肯定有一个最好的办法,但是办法也肯定不是唯一的。我们要始终从一气周流的角度,去考虑应对的办法,治疗的办法,我们在临床上就会得心应手,随手都是方子,就没有必要套什么方子了。

最近我还看到报道,有人用浮小麦,治疗老年人的前列腺增生,小便无力,效果很好,用到120克以上,刚才跟我们讲的用麸皮治疗荨麻疹的思路也是一样的,他不过用浮小麦把正气收一下,那么这个正气就去通利小便去了,所以浮小麦并不是单纯的一个止汗的作用。

刚才跟大家交流了一下荨麻疹的治疗思路。当然,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看孩子中焦之气运转的怎么样,中焦之气郁滞很重的话,首先要转中焦。小孩是有苗不愁长,长就全靠这股和缓的中气,中气比先天肾气还要重要一些。

下面再和大家聊一下小孩汗出的问题。对于几个月的小孩,睡觉的时候头上或身上出汗,睡着了就没有了,这个是正常的。因为小孩这股升发之气比较厉害,有时往回收的时候,不能一下子收回去就会出汗,实际上是小孩升发之气比较盛一点,收敛之气比较弱一点,引起的出汗,这个不算病态。有些小孩一睡着了以后出汗出的比较厉害,甚至把被子都弄湿了。这种小孩,我们怎么去辨证呢?内经上讲,阳加于阴谓之汗。我和我同事交流时就说,升散为阳,收敛为阴,“阳加于阴谓之汗”,意思是说升散的力量大于收敛的力量,他就出汗。这里“加”,我认为不是相加、相互作用的意思,而是超过的意思。也就是阳气升散的功能大于敛降的功能,他就会出汗,这是我个人的一个理解。所以汗出我们就要从这个角度去处方用药,既然汗出肯定阳气外泄了,你要止汗的话,就要把阳气收回来。那么用什么收呢,刚才讲了,浮小麦可以收呀,一些酸收的药物,象五味子、五倍子山萸肉都可以收,那么我们选哪个呢?我个人在临床上体会,只要小孩中焦没有郁滞,桑叶这味药收汗的效果非常好。

霜桑叶,就是秋天的霜叶,为什么呢?桑叶长的时候柔嫩多汁,蚕吃了吐出来的丝很结实。桑叶的纤维也是比较密的,收敛的作用非常好。对小孩来说,用到12克左右,收汗的效果非常好。不光收汗,甚至个别的小女孩月经不调,血比较多,你给她用点霜桑叶,血都可以止住,由此可见他收敛的作用比较强的。所有的叶子都属于金气,金主敛降,都是收敛。传统认为盗汗是阴虚盗汗,需要滋阴,这个说法也不能说不对,你想小孩不断盗汗肯定阴虚。但是能不能直接滋阴呢,直接滋阴能不能把汗止住呢,这个也不一定。你象我刚说的,用霜桑叶止汗,这一味药就能起效。这个有点急则治标的意思了,但是你想把汗止住了,阴精自己也可以生出来。但是有的小孩出汗时间比较长了,摸着脉比较细弱,还是要用一些滋润,润养阴精的药,比如山药。山药这味药呢,非常的粘滑,柔润多汁,而且这味药比较柔和,稍微有点偏凉,不会有太大的阻碍。柔润的药,比如熟地,用多了很容易引起阳气的郁滞。这个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用一点山药,滋润的同时还可以养胃。有些小孩,你用山药粥给他调养一段时间,即使不用霜桑叶或者收敛的药,慢慢的汗也会少下来。那么至于龙骨牡蛎这类药,我个人建议不给小孩用,这类药潜镇收敛过于沉重,不太适合给小孩用,小孩是升发之气,只要稍稍一收就可以了,不要收得过于峻烈,这个原理也是从小孩一气周流的大象上去了解。当然,如果小孩除了出汗以外,还有些没什么劲,怕冷,精神不太好,你也可以加一点黄芪,把一气周流的大气给补一下,这样更好一些。

另外内经上讲,汗为心之液,汗出肯定伴着心神比较弱,汗出的小孩睡眠可能不太深,平时的胆子偏小一点,这时候可以辅助的用一些滋养心神的药,比如枣仁。酸枣仁这味药,一般认为滋养心神、治疗失眠效果比较好。酸枣仁是枣核里的一个心,取类比象,它就收敛心气了,这个时候你把收敛表气的药,比如桑叶,收敛心神的药,比如酸枣仁,其实龙骨牡蛎也是定心神的,再加上滋养阴精的药,比如山药,补一身周流之气的药,比如黄芪,把这几方面的药组合好了,出汗的病还是比较好治的。单纯用五味子、五倍子这些药,研成末,往小孩肚脐眼上一敷,也能止汗。肚脐对小孩来讲属于先天之气,通于肾气,这是我个人的理解。他从先天的角度把气给收起来了,效果也很好,而且不用小孩吃药。民间有这种用酸枣仁、鸡蛋给小孩熬汤喝,把汗给止住了的方子。道理就是我们刚才讲得这个道理,加点鸡蛋无非是滋养阴精,另外鸡蛋也有养心神的作用。关于出汗这个症状,我们要从根本上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是从阴阳上,从“阳加于阴谓之汗”这句话上去理解,至于用药可以很灵活,除了我说的这些办法,大家还可以想更多更好的办法。思路有了,实现这个目标,手段有的是,方无定方也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把小孩的汗出就说到这里,下面再跟大家聊一下小孩的湿疹。有些小孩,尤其是越小的孩子,长湿疹更厉害一些。湿疹除了痒以外,还溃破流水,比荨麻疹更厉害一些。多数小孩多见于四肢颜面,身上一般发病的少一些。颜面是什么?阳明主面,胃土的问题,四肢呢,脾主四肢,脾土的问题,湿气属土,又是中焦的问题。所以湿疹在中医看来,完全是中焦郁滞这么一个问题。西药有些用了可能也很好,用了以后湿疹再也不长了,但是有可能自从用药以后,小孩再也不吃饭了,还有可能再也不长了,不发育了。为什么呢?可能是西医用了些药,把表气给封固住了,湿气出不来了,中焦也运转不动了,小孩中焦不运化了,所以造成一系列后遗症。那么湿疹这个病呢,主要就是往外流水,很痒,痒的话就是气不通了。这个气不通并不是阳气郁在那里不通,而是因为有湿气郁在那边,不能散出去。那么这个湿气从哪里来呢?那么这个湿气肯定来源于中焦,中焦的土气带有邪气它就是湿气了。中焦并就不仅仅是肠胃,人身上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中焦,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土气。凡是有肉的地方就有土气,有土气的地方就属于中焦,人体的一气周流他是个大象,并不是截然分开的,不是说肠胃就是土气,他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对于小孩的湿疹,从外用药的角度来说呢,我给大家介绍两味药,一个是黄连,一个是苍术。黄连这味药呢,非常的坚实,你看它就像鸡爪子似的,弯弯曲曲的长在一块,非常的结实,一砸很脆,里面是鲜黄色。稍微暗一点的鲜黄色,非常苦。色黄肯定入中土,味苦什么作用呢?以前说苦能坚阴,这个话有一定的道理,我个人认为苦味可以把阳气固藏起来,就像冰箱一样,能把东西给冻到一块。有时候我们吃辣椒,辣得不行的时候,吃一点苦味的东西,就不觉的辣了。为什么呢?因为苦味把阳气给收藏起来了。正因为苦味收藏阳气的力量太强大了,足以让它凝固不动,就像冬天天寒地冻,地面都裂开了,就起到这么个作用,所以苦味能够坚阴。也有老师说苦味能够发破,正因为苦味把寒湿之气收固到一块、凝固到一块,这样阳气能够更好地流通。这些大家都可以去体会,这些都是我个人的体会。苍术这味药呢,比较芳香,有一股辛烈之味,它是运转中焦比较好的一味药。这两味药呢,一个运转中焦正常的土气,一个收敛湿气,两个以配合,一收一运就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可以把这两味药研细,或者熬水用棉签给小孩蘸蘸,这个效果对于局部止痒的效果非常好,可以说立竿见影。当然你不能只治肌表的症状,肌表有症状,是因为全身的土气郁滞的比较严重才出现的,所以一定要加上内服的中药,来运转中焦。运转中焦的话,黄连的量可以少用或者不用,改成其他的,可以改成胡黄连,相对好一些,苦味就少一些。或者中焦只给他用一点淡渗利湿的药,茯苓泽泻类的,把湿气给他利一下,也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

所以,对于小孩的湿疹我们就从湿气弥漫的角度去了解,这样就好处理一些。湿疹就和大家聊这么多。

我主要把我临床上常见的小孩的病跟聊一聊思路,也不可能把所有病都跟大家谈一下。

再说一下小孩的尿床。两三岁以下的小孩,升动之气比较强,收敛之气比较弱,也就是肾气还不是很充沛,尿床应该算是正常的现象,不需要治疗。需要治疗的四五岁以上还尿床,这就需要分析一下。其实尿床和我们讲的小孩出汗是类似的,出汗不过是阳气从肌表散出,尿床是阳气从下元泄出来,渠道不同,但都是阳气的外泄。木气郁滞陷于下,他要么从小便出,要么从大便出。小孩晚上尿床,必然是木气下陷,木气外泄的表现。治疗小孩尿床一定要把木气下泄解决掉。如何解决呢,就要分析一下,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木气下泄,是本身肾气不足无力收藏而引起的下泄呢,还是木气郁滞,郁而不得发,而引起的下泄呢。大部分小孩是肾气收藏无力引起的木气下陷,这种情况比较常见一些。我们常见的缩泉丸,主药是桑螵蛸益智仁,这两味药主要是收补肾气,把肾气收固的力量加强一下,自然也就不下泄了,收固住了也就不尿床了。桑螵蛸呢,就是螳螂的卵,螳螂的卵外面有个很结实的网状的东西裹着,你用手撕,根本撕不开。单独的把桑螵蛸熬一下,药水有点发粘的感觉。从这个药,你就得出一个象,首先这个药非常结实,比一般的尼龙网还要结实,它就给你网住了,给你收住了,再加上有点黏黏的。其实我们用桑螵蛸这味药,用的不是卵,而是卵外面的保护层。螳螂的卵本身没什么补肾的作用。益智仁单纯一个补肾的,不多说。桑螵蛸收藏、收固的作用非常好,但必须是这个小孩真的是肾虚引起的尿床,见效很快。桑螵蛸本身只是加强了肾气收藏的作用,没有润养肾气的作用,以后还要加上养肾气的药。养肾气的药,象菟丝子、补骨脂巴戟天、苁蓉这些药,你还是要用的。

有一种情况,如果小孩尿床是一种实证,小孩由于吃多了,木气不得升发,这种尿床,就不能再用桑螵蛸这类收敛的药,就要用消食导滞这类药,让木气升发上去,尿床自然就会好。小孩的肾气一般来说,补肾气的药见效即止,不能常用,常用的话和小孩的升发之气是违背的,一些老先生给小孩调理中焦的时候,喜欢用一些谷芽麦芽等芽类的东西,效果很好。小孩也是个小苗苗,他也是芽,你用上生谷芽生麦芽就能同气相应。有时老人胃口比较弱,你给他用上麦芽谷芽他胃口也能得到改善,单纯一两味药就能见效。

不管小孩什么病,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中焦上,把这股柔和又欣欣向荣、勃勃生机的一股升发之气,这股升发之气给保护好了。把小孩的胃口给保护好了,把中焦给保护好了,那么所有的病,你就等于治好了一半。如果这个小孩因为长期用西药,用抗生素导致肾气很虚,这样的小孩也有,你像肾病综合症,小孩肾结石,这种需要长期补肾。以后有机会我们单独把小孩的以肾病综合症为主的肾病作为专题给大家讲一下。平时我们就以中焦为主。

疾病这方面,今晚上小孩的杂病,给大家交流了小孩荨麻疹、出汗、湿疹、尿床这四个证。最后还有一点时间,给大家聊聊小孩疫苗、打预防针的一些问题。

现在小孩打疫苗国家是大部分免费的,比较完善的接种体系,也是个好事情。有的家长问除了国家规定免费接种的,还有一些是可选的,自费的,象感冒疫苗、腹泻疫苗等好多,很多家长不知道该不该打,这个问题我们怎么去看待呢?

首先看小孩刚生下来,正常的婴儿六个月内一般不会有什么病,身体会非常健康。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说他生下来后身体带有好多抗体,能抵抗很多种病毒、细菌,所以不生病。那我们中医怎么去理解,中医要有自己的主见,不能跟在西医后面人云亦云。刚生下来的小孩,一股气非常纯净,小孩的大小便他都不脏,为什么会举这么一个说法,小孩的身体非常的清透,没有任何的杂气,这么一股清透纯和之气,那么这整个身体的内环境相对来说是,对于这些病毒细菌来说没有容身之地,这个怎么去理解?好比把细菌病毒、外来邪气理解为坏人,把自身的正气理解成为一群好人,一个坏人到了一群好人中间,没有人跟他打交道,他想打个架都没人理他,所以他没有什么争执对抗,当然这个比喻也不是很恰当。这实际上是讲小孩的这一股纯和之气受外界干扰非常小,有很好的自我约束,自我净化的作用。随着他慢慢长大,接受妈妈的母乳,接受外界大环境的影响,慢慢的这股纯和之气就被杂化,变得不那么纯净了,这个时候呢,一旦有外在的致病因素的影响,他自身之气就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咱们想一想,古往今来有很多修道者,得道高人,那么他们那个境界和刚出生的小孩类似,身体很纯净,包括身心都很纯净,没有那么多七情六欲,没有那么多嗜好,这种人也很少生病。大家思考一下道理是一样的,就是内经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自身的正气如果非常的充沛的话,任何邪气它都不可能在你身体里产生什么疾病的。那么打疫苗起到什么作用呢?打疫苗和小孩生病后产生的对疾病的抵抗力是一样的,它会将小孩的气,这种非常纯净的周流之气变得更杂化一些,或者说更浊一些,这种人为产生的抗体,通过疫苗人为产生的抗体,毕竟不是身体自己本来的东西,所以相对来说自身的清透之气就没有那么清透了,有点浊气的意思,那么打的疫苗越多,身体这股周流之气可能郁浊的更厉害,为什么反而对疾病的抵抗力越好呢?疾病不过就是人体自身的正气对外界刺激的一些反应而已,人老在一个很干净,很清香的地方呆着,象一个花园,你刚去是闻着很香,很舒服,天天呆在那,你也不觉得香了,你去了一个很污秽的地方,很难闻的地方,你觉得很难闻,很不舒服,你要天天在那呆着,可能也不觉得难闻,你也不觉得不舒服,就是这个道理,让你同化了,觉得这个气就跟自己的气是一样的,不需要去反抗,所以小孩这个疫苗,我个人感觉是通过让一身之气变得更郁浊一些,从而使肌体对这个致病因素能更好地相容,使他在身体里不对产生剧烈的反应,是这个目的,来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并不是说这个预防就不好,那么在现代这个社会环境,有一些烈性的传染病,那么通过疫苗来达到预防的目的,还是非常好的手段,但对一些普通的疾病,你象感冒、流感呀,一般的肠炎拉肚子呀,有时候不见得能起到这种作用,反而小孩自身的身体变得更差一些,我个人感觉疫苗尽量打得精简比较好,不要太繁杂。小孩一身周流之气越清透,那么对这个小孩呢,身心呀,身体的发展,身心的发展,乃至智力以后各方面的发展,都是积极的因素。

今天晚上大概就跟大家聊这么多吧,还有一点时间,大家看还有什么问题,还有什么需要我再解释一下的,可以提出来,咱们再交流一下。

补肾呢,我想设个专题,里面专门讲小孩的肾病,里面牵扯到小孩的肾炎、肾病综合症、肾结石,当然就包括着补肾的问题。我想给大家系统的讲一下,几句话也说不透,今天就不说了。

另外有人问,有一个人左边脉大而滑,右边脉细而涩,每年夏天都犯哮喘,还有白癜风,如何辨证?脉象呢,并不是单纯的去感觉浮滑细涩,主要是通过脉象,去感觉脉的通畅、强弱,感觉一身之气的周流,并不是去感觉这个脉,大家要把这个问题搞清楚。所以象这个病人,因为我也没摸到他的脉,所以单纯说脉大脉滑,右边这个脉细脉涩,这样我就没个直接的感觉,只能大概估计一下,这样可能就不会说得很准。左边木气升发,脉大脉滑肯定是木气郁滞了,右边脉细脉涩,肯定是金气收敛无力。白癜风,色白主收藏,肯定是阳气不得宣散,金气郁滞其中,每年夏天都犯哮喘,夏天阳气开散于表,右边脉细涩,收藏无力,肾气收不进去。这种情况,我估计这个病人是以肺上的问题为主,肺上可能是郁住了。郁在肺上,左边木气升不上去,右边阳气也敛藏不进去,导致左边郁,底下虚,上边堵。这种情况,如果是我治疗的话,首先要开肺气,先把肺气,把郁滞、堵着的地方先通开。开肺气,我常用的药就是川椒呀、麻黄呀、紫菀,类似的这些药,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肺气开以后,然后再用一些收敛肾气的药,佐以升达肝木的药,这个慢慢会好。皮肤病不要一上来就宣散,小孩为什么用桂枝麻黄各半汤,因为小孩的肾气比较足,成年人的肾气一般都不足了,一定要把肾气补足了再宣散。一上来就宣散,清热解毒,往往是适得其反,这样的病人也见了不少。过去有人建议我在网上也开一个诊室,我没同意,因为我觉得自己这个水平,不摸脉,没有个直观感受,不敢给别人开药。给人家用药效果不好,不但耽误人家的病,好像自己觉得也不太负责任。所以大家一定要在脉象上仔细体会,这个气到底堵在什么地方了,从象的角度去体会,要不单纯的就脉摸脉,这样就不会有一个很快的提高。这个问题就说到这里。

有人问黄连的用法禁忌,任何药都有适合他用的地方,也有它不适合用的情况。黄连收藏敛固的力量比较强一些,所以呢,它主要用在湿气弥漫的比较厉害,但整个湿气又没有郁结到一块,这个时候用比较好,你看仲景的三泻心汤都用到了黄连,治疗的是痞症,是气分上的郁滞,湿气并没有郁结到一块,中焦必然牵扯到湿气郁滞,因为中焦没有湿气是不会郁滞的。黄连是收湿气,把湿气一收,好像泥泞的道路一下子结冰一样,相对来说好走一些,然后你再把它铲除,相对来说就好清理一些。知道这个意思,黄连肯定是带着一股寒气的,一定要和干姜同用,如果没有干姜,没有甘草,在维护着中焦的大局,可能中焦更不行了,一下子陷下去了。我一般用黄连的时候,黄连量要少,干姜的量要大些,乌梅丸也是这种情况。个别情况,比如痢疾、腹泻,湿气比较盛,木气肆虐的比较厉害的时候,黄连的量可以大些,但也只是暂用,不能长时间用,黄连用的时间长了会上火,就因为把阳气都郁在里面了。什么时候不能用呢?如果病人他郁结的比较重,已经成为了有形的郁滞了,这个时候黄连一般是禁用的。本身郁滞结成块了,你再用黄连给他收,就像很多慢性胃炎的病人,他老是上火,你摸他的脉有种结滞感,他的脉很不通畅,就像有东西沾在一起一样。这个时候最好不用黄连,虽然他也上火,用黄芩黄连把火气一清更好治疗一些。但这个时候就不能用黄连,用了以后加重郁滞。这种禁忌就从这种象上把握,黄连作用就是把一股气收藏起来、粘固起来这么一种象,凡是适合这么处理的就适合这么用,不适合这么用的就不能用,不要搞得太机械。以后讲疏肝理气的时候,我再把这种情况给大家讲一下。
差不多到时间了,今天晚上就到这里,下周五咱们再见。

安时处顺:本篇由姜附桂、泥巴匠整理。
-----------标题: 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辩象04:肾病治疗(20090109)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9/2/4 08:45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大家晚上好!今天已经到了三九的季节,天寒地冻。冬天是收藏的季节,中医讲肾属水,主收藏,应季节在冬季,所以冬季是肾病多发的季节,今天就讨论一下肾病的临床治疗问题。明年开春的时候再聊一下肝病和温病。

中医的肾病范围很广,像西医的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石、肾衰,还有俗话说的肾阳虚更年期综合征之类的,大都属于中医的肾病范围。今天我们以西医诊断的肾病,形质上已知的肾病为主,来谈一下中医临床上对肾病的认识,以及一些治疗的办法。

一、精气神基本概念及肾脏功能

内经里讲,五脏者,藏精气,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实而不能满。这句话是中医对五脏六腑的一种高度概括。西医的慢性肾炎一类的,大部分像中医的脏腑病比较深的一类肾病。内经这句话作为中医治病的指导原则是比较合适的。我个人是以这两句话作为治疗疑难杂症的最高准则。

肾藏精,精化气,气化形,这个过程相当于左路水生木,木生火,左路荣润生发的过程。敛神化气,凝气化精,相当于右路金水敛降收藏的过程。肾主藏精,这个藏精不要理解成具体的有形的精微物质,这个精气依然是无形的精气。不过这个精,气和神还有差别,这个“神”飘逸在外,无处不到,范围很广,可以冲破人体之外,这个“气”主要是以人体为中心,人体之内一气周流,如环无端,“精”是肾主藏精,是神气的一种凝滞状态,依然是一种无形的灵气,并不是有形的东西。这一点临床上时间长了,就慢慢有所体会。前几次有朋友问到补肾的问题,我们通常有说法是填精补肾,其实这个精是填不进去的,精也不是填进去的,这个精是人体的神气敛藏而成的,肾主收藏,把外面的清灵之气收进去的,不是外面有一个东西把它放进去,如果那么简单的话,也不会有肾虚这个词。神气是飘扬在外,无所不到,这就是一种消耗,这也是一种木气,疏散在外的气,这种消耗之气来自本身收敛的肾精,肾主收藏,有收有发,这也是一种循环。《四圣心源》中左升右降,中焦斡旋,不只是气层次的,还有精,神层次上的这样一个过程,生发过程偏于神气方面,敛藏过程偏于精气方面,精气神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清灵无形的,没有任何污浊,五脏藏精气,满而不能实,实的话就是有形的,六腑传化物的问题了。所以治肾病补肾就要知道补的是什么,是无形的精气,其实也不是补,是调整人体的自身功能,恢复人体肾气本来的收藏功能,而这个收藏功能保持正常的前提,就是肾气必须是清灵而没有任何污浊的。这是所有肾病治疗的着眼点。“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冬天收藏不好,基础打不牢固,第二年春天生发,没有根本,容易虚阳外散,形成温病,实际上病根是肾气虚

二、肾炎

首先谈一下肾炎,肾炎分为慢性肾炎和急性肾炎,主要症状是水肿,也会有小便的问题,有管型尿,小便不利,或中医的淋证。急性肾炎,非常好治,其实就是一个感冒。肾主水,主收藏,收藏人体真水,水中蕴育元阳,水中元阳受到寒凉,生发不利时,比如受寒感冒了,寒气比较强,直中少阴了,水中元阳升动之力不足了,寒气郁滞深,这时可能出现西医说的急性肾炎。尤其是小孩的急性肾炎,中医看来都是肾中有一股阴寒之气,那么用消炎药来治疗,会不会有效果呢?关于急性肾炎,张仲景给了我们很多现成的方子,比如说,越婢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麻黄附子细辛汤,都是解表壮元阳散寒气的,如果治疗及时,这些小孩一般一周内都会好,就是发汗,汗出透了,寒散净了,一气周流就恢复,当然就好,非常简单。但非常遗憾,这种情况在临床上基本碰不到,因为小孩一得肾炎,一般伴有高烧,家长慌张了,都带小孩挂吊瓶去了。 一旦误治,阳气就郁陷了,陷而不能升,而人体一气周流一定要去流通,没有办法,只有调整到低水平的层次上来进行,好比是人站着走,走不动了,只能爬,但是也动,但状态差。西医误治后脉都细弱无力,慢慢就变成慢性肾炎了,阳化气,阴成形,阳气弱了,一气周流弱了,慢慢就会有很多瘀滞在身体里,这个慢性肾炎就越来越重,有一天就变成肾病综合征了,这时肾脏结构已经不正常了,出现蛋白尿了。其实蛋白尿是木气陷于下,升不上来,精气外泄。在这过程中,如果瘀滞发生在肾脏时就可能发生肾结石。肾病综合征再发展就是肾衰了,肾脏结构紊乱了。所以肾病治疗越早越好,早期解表散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做好了,治感冒和治肾炎是一样的。一般来说,急性肾炎,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是一个基础方,麻黄解表散寒,连轺清郁热,赤小豆利湿,中医讲,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利湿是流通下面的阳气。寒郁不开的时候,麻黄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药物,再适当用一些附子,细辛,都是可以的,灵活处理。伤寒原文是这样的“伤寒郁热在里,身必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主之。”这就涉及到经方运用的问题,临床上和条文描述症状完全一样的病人可以碰到,但比较少,所以要明白方子是干什么的,把本意理解清楚了,不管是什么症状,只要与这个方子是一个象,同种病机,就可以用。

接下来讲一下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水肿的问题,很多水肿用了很多中西医的利尿剂,效果不好,因为这个水肿的病机是表气不开,表气被寒邪郁住了,左路升不上去,右路也无力降,肾气收藏的就一定不好,一气周流被破坏了。气和水的关系是气行则水行,气停则水肿,所以水肿时必然是气滞了,《金匮要略》里治水肿那篇叫水气病篇,是从气的角度去认识,着眼于气而收效于水,最终效果落实在水上,所以对水肿的治疗,大家多看一下水气病篇,讲得很好。急性肾炎的水肿,掌握一个原则,解表。慢性肾炎水肿不严重,但小便多不利,这时有内部瘀滞了,一气周流减弱,表气不开不明显,这时一定要顾及到里面的瘀滞,驱除淤浊。急性肾炎淤浊很少,气还比较清透,表气打开了,一气周流了,肾气能收藏,能好起来。慢性肾炎时已经有淤浊了,气不清透了,乌烟瘴气的,即使没有水肿,这个肾气的收藏一定是比较差的,肾藏精,一定藏的是清净之气,不藏浊气,所以这时一定要驱浊,久病多淤,所以这时用一下活血化痰药都是有必要的。

小孩急性肾炎发作时,有一个方子效果不错,主要是白茅根,鸭跖草(清热利湿),车前子(或是萹蓄)。小孩阳气足,受了寒之后,麻黄解表是可以的,如果用利湿药使寒邪从小便而去,使郁在下面不得开发的阳气带着水湿从小便出去,用于表寒不是很重时,也是有效的,这个方子就是提供一个思路,就是要从一气周流的全局出发,问题是寒气郁滞,表气不开,阳气不通导致水液停滞的水肿,通过发汗可以解决,单纯利小便也可以解决,一个从上面打一个孔,一个从下面打一个孔,无非是实现一气流通。当然我在临床上解表用的多一些,因为表寒比较重时,必须加上解表药,否则效果比较差,到了慢性肾炎还要加祛瘀的药,把一气周流的道路清理通畅。

三、肾病综合征

肾病综合征是慢性肾炎淤滞更严重的情况,临床常见大量蛋白尿,伴有低蛋白血症,中医看来是由于淤滞造成的一气周流阻滞更严重的情况。阳气郁陷于下,肾气不能收藏,这时一定要祛瘀浊,祛瘀浊是一个根本的治疗措施。下面就结合一个病例,来讲一下肾病综合征的治疗。这个男孩大学刚毕业,是北方人到南方上班,气候上可能不适应,得上了水肿,小便不利等,到医院检查出是肾病综合征,这个孩子可能本身体质不太好,受凉之后就直接转成肾病综合征了。西医用激素,利尿剂一类的,辗转两年,花了很多钱,没有多大效果。找到我时,脸色很差,暗褐色,生病后长了一脸斑,轻度浮肿,小便没有,就靠利尿药来排小便,双手脉象浮滑而大,脉大为虚,散在外面收不进去,稍用力按就弱而无力。舌苔厚腻而白,说明中焦淤滞严重,所以胃口也差。由于这个病人阳气外散,急则治标,首先要收敛固护阳气,上来用了大量的四逆汤加五味子山萸肉和运中焦的药像平胃散和小量的化湿的药,主要以温壮元阳,运转中焦,收敛元气为主,吃了两付,面色马上由苍白转红,三个星期后,面色开始红润了,是那种含蓄的红润,不是戴阳证那种红,脉已经沉下去了。下一步就要祛除体内的淤浊,以四逆汤加平胃散为基础再加上化瘀祛痰的药。慢性肾病的淤滞,我个人认为是痰的情况比较多,各种各样的痰,所以稍后我将讲一下祛痰四法。过了两三个月,舌苔慢慢干净了,胃口好起来了,大便痛快了,但是小便还是不行。随着淤浊的减少,脉摸着有力了,比较粗大,实一些了。这时有形的淤滞少了,无形的气郁表现出来了,就是小柴胡四逆散的症状。这时他的脉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寸口部分的肌肤绷得很紧,要使劲去按,否则的话摸不到脉,我按了一分钟就很累了,这就说明这个气滞是很厉害的。所以把脉时不能只考虑脉象,要连同脉周围的肌肤等全面掌握,要考察一气周流的情况,不要掉在28脉中出不来了,这样是学不好中医的。这时就要破这个气滞,这相对好解决,大量的四逆散加香附槟榔陈皮,量很大30多克,大约吃了有两付,就完全解决问题了。再一摸脉,整个肌肤就很柔软了,就像小孩的一样。又调理了一点时间,出现的症状就是脉不紧了,肌肤比较脆的感觉,按下去过半天才能弹起,正常小孩弹性很大,一按马上弹起来,这说明此时体内的淤滞不是在气分,也不是一般的痰,而是一种顽痰,比较粘滞,像胶一样,对于这种情况,张仲景有一个很好的方子,就是皂荚丸(皂荚和大枣)。所以我在前方的基础上加了6克生皂角,10个大枣。我和他说这个药很强烈,喝下去可能很不舒服,谁知他说喝下去很舒服,就像喝肥皂水一样,有一种清香之气,我想肥皂水没有人会觉得好喝的,这就是有病病当之,无病人当之。但是这皂角劲很大,不要轻易用,容易引起胃疼。用皂角同时,我用了鲜竹沥,皂角化开顽痰,像洗衣粉,鲜竹沥像水,把衣服冲干净。用了三副左右,这个问题也解决了。而且用了皂角以后病人反映爆发力增强了,像短跑时本来冲不动,现在爆发力增强了。这说明这股顽痰本来在体内黏着着,好像手脚缠了很多胶一样,现在把顽痰去掉了,感觉当然很轻松,有精神了,有使不完的劲。但小便开始时完全没有,治了4、5个月时,依然没多大效果。本来就是冲着小便不好来看的,所以等于没有效果(笑)。小便是肾气收藏与肝气疏泄相结合的结果,没改善是因为淤滞太久了,木气在里面根本动不了。等到现在把淤滞完全化掉了,一气周流通畅了,肾气能收,木气能行,小便立刻就改善了,完全恢复了。所以治病有时不是一天好一点这样的,而是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过了这个阶段,可能马上就好。所以治病是整体把握的,不能是无效就没办法了,就换思路了,而是看准了就坚持下去。这个病人最后用了一下肾气丸,收藏一下肾气,恢复一下元阴元阳,打一下基础。又吃了一个多月,就完全恢复了,水肿消退,小便正常,当然蛋白尿也消失了。脸色红润,胃口好。整个治疗用了六个月,这个孩子也坚持的不错,主要是通过这个例子来说明治肾病综合征要以祛瘀为主。

四、祛痰四法

第一种是清稀流质痰,主要表现是水肿,阳气较足,淤滞时间短,一气流通的还不错,这时要用一下利湿的药就可以了,像五苓散类就可以,五苓散是一个利湿化痰很好的方子。以前论坛里的老师用它治类风湿那种很厉害的疼痛,我在临床上也用过,效果不错。五苓散把痰湿一去,阳气流通开了,肿痛就缓解了。肾炎水肿早期也可以用淡渗利湿的办法。

第二种是有形的,有点不流通的痰,比较多见,就是二陈汤,平胃散的情况。痰湿淤滞在中焦,比较黏着,舌苔厚而润,不是很燥。二陈主要起推动作用,半夏把痰散开,我一般喜欢用生半夏,与等量或倍量的生姜同用,药房的清水半夏效果不是很好。陈皮橘皮都属金,能收能降,把痰湿从中焦往下推。还不行的再加三仁汤,杏仁从上焦把肺气往下推,白豆蔻把弥漫的湿气收在一起,薏苡仁把湿气引出去。偏于中焦的就用二陈汤平胃散,偏于上焦的,看着湿气比较重的,用三仁汤。气比较虚的,用五味子或川椒替代杏仁。

第三种,是比较黏着的痰,就是上面病例里出现的那种顽痰,治疗就用皂荚丸加鲜竹沥,皂角比半夏还厉害一些。有时候可根据情况不同用一下桔梗等,作用相似,但弱一些。

第四种比较少见,比上一种还要顽固,很粘,但还能摊开,分开,像口香糖一样,用皂角根本化不开。我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小孩把口香糖弄到衣服上,怎么也拿不下来,他妈妈很有智慧,就把衣服放到冰箱里冻一冻,冻成固体了,一下就拿下来了。这不就在教我们怎么治痰吗?所以对这种顽痰,我们可以用一些很苦寒的药,像龙胆草,苦参这些药,把痰冻一冻就成形了,与流通的气血分开,再用一些药把痰带出来,像乌梅,山楂枳实这样的。这种痰比较少见,见于比较严重的肾病。这四种痰情况不同,但思路是一样的,无非是祛瘀浊,把人体清净的内环境恢复如初。

五、蛋白尿的治疗

对于肾病综合征蛋白尿的问题,如果是长期蛋白质流失造成的水肿,有时候不好办,必须用西医的办法,补充白蛋白。实际上肾藏精藏的是一股清灵之气,这股气必须要有所依附,我的理解是,人体产生的蛋白,就是人体肾精收藏时依附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了,可能肾气就收藏不好,所以有时候对西医也不要一味排斥,他们也有一些可取的东西。

对于平时一般的蛋白尿,中医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收藏肾气和流通水湿。因为蛋白尿还是有淤滞,木气陷下去了,肾气才不收。因此纯粹收藏肾气是治不好的,祛瘀浊还是第一位的,然后才是肾气的收藏。以前有个老大夫治蛋白尿的特效药就是薏苡仁的根,薏米根,效果很好。薏米根和白茅根芦根很相似,中间空,四周皮上有很多孔,所以流通效果好。一个流通的药治疗不能收藏的病,效果还很好,值得我们思考。这正说明了蛋白尿是因有瘀浊造成的不能收藏的病。北方薏米根较少,可用白茅根代替,效果也不错。茅根比较细,偏于下,芦根比较粗,偏于上,所以千金苇茎汤治肺中的浊痰,肺。除了白茅根,还有一味药就是葫芦巴,余国俊老师用葫芦巴治脐周的疼痛,肚脐属先天肾气的部位,这说明葫芦巴有很好的补肾气的作用。这个植物有很大的香气,非常香,种子又叫苦豆,微苦,很小,淡黄色,仔细看像胎儿,所以补肾气作用好。这个苦就是收敛,火味属苦,就是火要收藏的意思。白茅根和葫芦巴这个药对,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蛋白尿效果,我个人认为是很好的,开始时可以以白茅根为主,祛瘀浊,后来可以以葫芦巴为主,补肾气,灵活处理。单用这两味药,用上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好,大家可以试一下。

六、肾结石

肾结石的病人可能一直没什么感觉,突然发病疼得受不了时,才查出是肾结石。发作一般是急症,很少有找中医看的,尤其很多医院都上了碎石机,上去乓乓几下,花上几百块钱,石头就碎了。但肾里为什么会长石头,这个病机病因西医不清楚,所以几乎所有的肾结石病人都会复发,那这个只有找中医治了。顺便说一下,讲堂里有个老师是用艾灸治这个肾结石急性发作的疼痛,效果很好,好像是灸的三阴交和命门。中医看来,产生肾结石的原因还是有淤滞,只不过是比较厉害,卡在肾里,输尿管,膀胱了。治疗我建议还是先碎石,起码好排啊。我见过一个专治肾结石的老中医,石头不管大小,不用做手术,治愈率接近百分之百。他用的中药是核桃仁,核桃仁性润且能收,补肾比较好,用冰糖炒香,每天吃200克以上,再用一些西药的利尿剂,配合做一下耳穴,肾俞的按摩。其实原理主要是补肾气,祛瘀浊。窍门就是核桃仁一定要用大量,量少了不管用,然后利尿药和按摩使尿量加大,石头就排出来了,能排干净,还不复发。因此肾结石的根本病因还是肾气虚,而且有瘀滞,治疗时先祛瘀滞,然后再补元气,核桃仁收藏之中还有一股流动之性,单纯用也能利小便,一举两得,用于肾气虚和瘀滞不太重时。但如果是急症,结石卡住了,疼得厉害时,中医认为是寒主收引,是有寒,这时先要用一些温通的药,像有人用四逆汤加细辛麻黄来缓解这种肾结石的急性疼痛,效果就不错。这个我个人认为只能暂时用,不能久用。因为肾气是收藏之气,慢性肾病都是肾气虚而不能收藏,长时间用流通发散药向外散,而瘀滞又很重时,往往会把收藏的那点根本给散掉,对以后的治疗有影响。治疗还是以收肾气为主,肾气收足了自然会发散于外。咱论坛上有位排石专家,用的是熟地和薏米来治肾结石,这和我讲得核桃仁加利尿剂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这个熟地必须是九制的,九蒸九晒的那种,完全是温补之性的才可以。这种熟地黏黏的,很光滑,软软的,大量用有很好的流通效果,而不像我们认为的滋腻碍胃什么的。我个人感觉,九制熟地自己做很慢,药店又买不到,熟地又比较粘,大量用如果是中焦寒湿重的病人,可能会加重瘀滞,不如核桃仁稳妥。余国俊老师介绍有人用大量鹿角霜来治肾结石,效果也不错。把这些治法放在一起,大家就有思路了,那就是必用补法,必须补肾,虽然肾结石比较难治,中医也不是没有办法,也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七、肾衰

肾衰是肾病的晚期,这时肾脏实质破坏比较严重,肾脏的收藏很差了,西医叫电解质紊乱。这时候,西医只有透析和换肾了,没什么好办法。我具体的临床经验也不多,只碰到过几个,这个时候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救命为主,治病其次。如果病人一气周流都很差了,首先就要使一气周流不能断,断了人就完了。这时候的脉都是弱而无力,有的乱得都快接续不上了,这个时候先不要急着祛瘀滞,救命就用四逆汤,保证一气周流不断,然后再想办法祛一部分瘀滞,完全去掉也不可能,正气弱了没那么大的力量。用药以平稳流通的药为主,补泻得当,量不要大,因为药气也是消耗正气的,会使正气更弱,大黄是一个不错的药,李可老师用大黄治疗急性肾衰是值得借鉴的,大黄推陈致新,比较平和,我也喜欢用,其它的像白茅根,泽泻,葫芦巴等轻清流通的药都行。掌握原则就是不要大刀阔斧,要像愚公移山一样使淤浊一点一点往外排,使一气周流慢慢恢复。肾脏破坏到需要换肾的程度了,想让中医治得跟新的似的,这个也不可能,至少我目前还达不到这个水平,但有所改善是可以的。还要注意中焦的斡旋,中气是后天的根本,要用斡旋中焦的药,像炮姜,苍术,茯苓,甘草这一类的比较平稳,就很好,治这种病人就像治小孩一样。我前几天治了一个肾衰病人,开始时就用了斡旋中焦的药,量都很小,刚来时还呃逆,舌苔很明显,吃了两副舌苔就明显改善了。

八、如何补肾

最后提一下补肾的问题。肾病病人如果是成年男性,问诊时就要问问是不是伴有阳痿遗精这些肾虚的症状,伴有的人不少,就是伤精的情况。补肾的根本是收藏,像鹿茸仙茅这样的壮阳药决不是补肾的,而是消耗肾精的,补肾的药必须是柔和而收敛的药,像葫芦巴,巴戟天,菟丝子,补骨脂,核桃仁这些都是很好的真正的补肾的药。人的神气收敛入肾,所以敛神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一些老中医治年轻人的遗精,首先让其清心寡欲,从起心动念上入手,来收敛神气,然后再用药来固其根本,一些道家修道之人对这方面是比较讲究的。首先在神的层次上把收藏工作做好,然后在气的层次上用一些药,这是补肾的根本之路。像熟地之类的有很好的柔润收藏的作用,但不能用的太早,如果下焦元阳很虚,连收藏的劲儿都没有,怎么能收藏呢?所以这时要先用附子,干姜这样温通的药先流通一下,使一气周流恢复一下,等到有收藏之力了,吃饭很好了,这时再用熟地,枸杞子一类收藏的药来收藏一下。但也有一些治阳痿的老中医一上来没用壮阳药,而全都是滋阴的药,这就和我讲得收敛神气的道理是一样的,灯要亮得有油啊,先用滋阴药把元气收敛回来,等到肾气足了,再用阳药散出去,阳痿好了。这叫先滋阴后壮阳 ,和我讲得先通阳后滋阴是两个不同的思路,大家根据情况来灵活用,根据这个一气周流的强弱来用,我个人偏向是先温通再用滋阴药来巩固,思路可以不同,可见中医这门学问是比较圆润的。

时间也快到了,大家看看有什么问题,再见面可能要等到年后了,提前给大家拜个年!

安时处顺:全篇均由 弘毅生 整理。
-----------标题: 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辩象05:脉诊层次(20090116)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9/2/4 08:54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今天就跟大家聊一下脉象,有关脉诊的一些个人的体会。顺便说一下咱们中医的学习方法的问题,主要是我个人的一些体会。脉诊呢,咱们网上也有好多老师讲了很多,我在这里也没必要去重复,不会讲具体的哪个脉什么病,今天咱不讨论这个问题,主要是讲咱们临床上怎么去把脉,怎么去体会脉象,主要是讲一些方法上的问题。

比较关注脉的朋友呢,可能都听说过有一本书叫《太素脉法》。太素脉法是讲什么的呢,它主要是讲通过诊脉来判断一个人的荣华富贵呀、祸福。很多人把太素脉法归结为占卜算卦这一类的一部书籍,并没有把它当成我们中医的一本医书。那么这个脉法呢,它不光能够断定本人的这些祸福,甚至还能够通过诊脉,看出你的亲戚朋友,比方说你的父母啊,你的子女啊,你的朋友、妻子呀、丈夫呀(配偶),能把这些相关、跟你关系比较密切的人,他们的好多事情也能通过摸脉就能摸出来,就能算出来。那么这种脉法呢,据说在古代还是精通的人不少。当今呢,有没有这方面的人,应该也有,不过我自己没见过,还没碰见过。那我们从这里呢,引出一个话题来,就是说,诊脉能诊出一个人的这么多事情来:哪天会有什么好事,哪天会有什么坏事,摸脉都能摸出来。那么,按照我们一般人的观点来看,祸福事端有些事情相当于是人所处的环境来决定或影响的一些事情,跟这一个人的身体本身应该关系不是很大的,一般人都会这么认为。如果说诊脉把身体之外的事情、把一个人周围的事情都能够诊断得这么清楚的话,那么反过来我们想一想,咱们诊脉只是诊断一下仅仅是病人自己身体里面的一点病,如果再诊不清楚的话,那好像就说不过去了。这就告诉我们,脉诊呢,它有很多的层次,我们在脉诊上能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可能直接决定了咱们看病治病的水平。

那么太素脉法,它讲的这些东西,到底是确有其事,还是只是一种空穴来风的记载呢?我们现在先不作出一个什么结论来,我们慢慢聊,咱们今晚上就以脉诊为话题,一块来练练脉,练练手,看看咱能不能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一般咱们学脉呢,学诊脉,大部分都是先看一些脉学的书,像《濒湖脉学》,好像比较有代表性。还有这个《三指禅》也是一些比较基础的书。28脉呢,学过中医诊断的应该都比较熟悉。有一种脉,主个什么病,主哪一种病症,就跟公式一样。好像是你要摸着一个脉,比方滑脉主痰。摸到了滑脉,化痰就可以了,开上一个化痰的方子:二陈汤,这个病就应该好了。但实际上在临床上可能不是这么回事。也许我们照着28脉的脉象,照着脉的主病去用药,也许效果不好,甚至一点效果都没有的时候也经常遇到。我大学刚毕业的时候就是这么个水平,照着葫芦画瓢,最后也不知画了个啥,疗效是比较差的。

所以你看我们诊脉的时候啊,三个手指头往手腕部一搭,寸关尺一并,去感觉这个脉,有力无力,是浮是沉,是大是小,是滑是涩,是数是迟,等等。这些呢,我个人的理解,咱们可以把它定义为一个层次,那么这个摸脉的层次叫什么呢,叫“感觉”。就是说,我摸着有一个脉在这,这个脉呢,有一定的形状,有一定的或快或慢,或有力或无力的这种变化的形势,比较直接,也比较具体。如果我们再对照脏腑的病位呢,寸关尺,左右分部,跟五脏六腑怎么对应。左关就是肝出了问题了,肝气的问题,右关可能是脾胃的问题。那么这种对脉象的最直接的、最具体的这种感觉,就是我个人所认为的最初的一个层次,最基本的一个层次,就是感觉的层次。感觉到有个脉在这里。

在这个层次上呢,如果我们自己的心境比较清静,或者说自己的心境比较清透的时候,能够感觉到一些比较细微的变化。比方说,滑脉,那么它是滑到什么程度,浮滑还是沉滑,滑数还是滑迟,寸滑还是尺滑,等等。包括来盛去衰,脉的来去之间,有的脉可能来的时候滑一些,去的时候没准涩一些。当我们整个心境比较清静的时候,慢慢的手指头上的感觉也会越来越灵敏,慢慢的对脉象的体会就会比较细致入微一些。经常是有时候我在病房,有时候碰到病房的大夫,说这个病人没有脉,摸不着。我去摸的时候呢,好好摸了摸,其实还有脉,只是脉非常的弱。要是不注意呢,就以为好像没有了,接近于微脉了,接近于若有若无的这种微脉。你还要摸出它的一些,它也有一些滑涩呀,弦急呀,或者是濡软呀,也有一些自己的性质。并不是说一个真正的微脉,如果太微小了,脉象就摸不出来了,只要能摸出来呢,不管有多么微,多么弱,你只要好好去体会,实际上它还是有它自己的固有的脉象。所以这个微脉弱脉有时候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虚,虚里面也有好多情况能摸出来。好多有经验的老大夫呢,甚至能够摸出你这个脉,摸脉之后就知道你是哪生了什么病,你病了多长时间了,你现在有哪些症状,他都能说出来。这个也都是很真实的临床经验了,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有经验的老大夫,脉诊摸的比较多了,总结出这么多经验来。什么脉象,可能就对应着什么病,这是一种层次。“感觉”这个层次上我们对脉由粗的感觉到非常细微的感觉,甚至能够摸了脉,就知道你是什么病。一般来说呢,我个人觉得,这都是一个感觉的层次上,作为一个中医,最起码要有这么一个层次,你连脉如果都感觉不出来,那就谈不上中医了是吧。

但是呢,也有一些这样的老中医,他摸脉摸的很好,根本不用你说,有什么病我一摸就知道了呀,但是他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甚至摸脉的水平和治疗的水平给人感觉差别比较大,这种情况不少见。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应该就是他对疾病的摸脉断病大部分都是通过经验上得出来的,对真正的人体一气周流,对人体生命整体的把握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所以这个脉象呢,和病理没有很好地结合在一块。如果我们对以《四圣心源》讲的一气周流,土枢四象,这一套体系有一个比较好的理解,对大局大象有一个比较好的把握:土气斡旋中焦,木气左升,金气右降,如环无端,这种大的象如果能够有一个非常直接的体会的话,脉象上慢慢地就会有一些进一步的提高。

打个比方说吧,还是摸脉。这个病人呢,比方他左脉是一个弦滑脉,右脉可能是一个相对弦细的脉。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从四圣心源的角度来讲,可能就会觉得木气郁而不升,所以左脉有弦象,郁在左路。右脉呢,可能因为中焦健运无力,无力运化,寒象偏重一些。所以呢,相对来说脉偏小,偏细,有一个弦细脉。那么左脉的滑象呢,说明木气,左路的荣发之气,以血为主了,阴精阴气,生发的阴气还算比较足,消耗的还不是很多,说明这个病得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这是我们摸脉处在感觉的层次上,就是这么来分析这个脉象。那么如果我们摸的时间长了,慢慢的整个自己的身心,虚静为宝嘛,内经讲摸脉的时候一定要静。当你自己的身心比较静的时候,心态很平和的时候,这个时候你再去摸脉呢,你就感觉到你摸的并不是一个脉,那种感觉慢慢就变了。变成什么了呢,你就好比感觉到一股气,实际就是病人那股气,一股比较有力的木气在比较滑利地往上升动,往上跳跃,好像又上不去,就会有那种感觉。这个时候呢,这种感觉是在我们刚才说的左脉弦滑的基础上得出来的,但是它又不是一个单纯的弦滑脉的感觉,而是一种气的,那么这就上升了一个层次。

就是说,我们对脉的这种感觉呢,从这个单纯的脉象上,浮沉迟滑呀,从单纯脉的感觉上,慢慢上升到“气”的感觉上。通过脉象,就像一个中介一样,象一个中间人一样,通过它们,我们可以比较直观地感觉到病人身体一气周流的这种流畅啊,淤滞啊,哪个地方啊,能有这种感觉。当然这个也不是说一天两天,很快就能有这种感觉了。这是慢慢的一个,随着自己心境慢慢地在净化,自己摸脉呢,指尖上感觉灵敏度越来越高,慢慢地,自然而然地就会有这种感觉。所以有时候脉象的寒热,这股脉气带着一种热象,这个人的脉象带着一股寒象,带着一股寒气,都能够感觉出来。到了这个层次,我个人就把这个层次称为“感应”。就像心灵相互感应一样,不光是一个直接的触觉,不光是手指头上对脉的起伏快慢直观的感觉,而是直接变成了对病人一身周流之气的感应。那么在这个层次上呢,相对来说对整个疾病的把握,就比较的准确一些,不光准确,对整个病人整体的把握也是比较完整一些。

那么说到这里呢,我顺便给大家讲一个病例,这一个病人是一个小学的老师,一个女老师,比较年轻。这个老师她就过来跟我讲,她有一身的病,她乳腺增生,月经不调,有盆腔炎,有卵巢囊肿,脸上还有雀斑,脾气也不好,睡觉也不好,吃饭也不好,大便也不好。总之她感觉自己全身都是病,好像觉得不知道该咋治了。你说病人这么多病,我们从哪着手呢,你先治什么呀?所以这个时候通过脉诊掌握病人整个身体的状况,来找到一个治疗的思路,找到一个用药的突破口就显得比较重要。

当时我就摸她的脉。她的脉象呢,这个老师她比较瘦,以前没有这么瘦,自从生病以后慢慢地越来越瘦了。我诊她的脉的时候,她的两个脉,一个是弦象,弦象一般来说就是气淤,肝气淤滞的那个弦象,脉摸着比较紧,淤在里面这种感觉。另一方面呢,脉比较细一些,有一点涩象。一气不是那么很充足,有点断断续续,接续不上那么一种涩的感觉,就是气血不足。还有稍微有一点滑象。一般来说,脉涩主气血不足,脉滑一般来说气血应该不会很虚的。这个病人恰恰是滑脉和涩脉一起出现,并存。它不是说又有滑脉又有涩脉,而是脉里面既有滑象又有涩象,是一个脉。有时候我们单纯从28脉里面就不好解释,这种脉象按说不应该同时存在的呀,滑象和涩象一块存在本身是矛盾的嘛。实际上这种脉象在临床上是非常多见的,并不少见。当然对她一身周流之气直观的感觉,脉象上说是这样,直观的感觉就是她这个一气周流在里面想走呢走不动,有的地方呢,好像路上交通堵塞了一样,路很窄,虽然人不多,但是也有个别地方比较拥挤,就是这个意思。既有淤滞,气血不足,同时又有局部的一些滑象,局部的淤滞。所以这个脉象跟她的症状是完全相符合的,她人比较瘦,没什么精神,那就是气虚呀,同时她还有乳腺增生啊,卵巢囊肿啊,子宫肌瘤啊,这些问题就是局部淤滞比较重,也会出现一些滑脉或者沉脉,脉象其实和这个症状是完全相符的。

当时在她的脉有这个感觉之后,感觉她的整个一气以虚为主,同时又有局部的淤滞。导致整个木气生发得也不通畅,金气敛降肯定也是没有力了,也不通畅。整个一气的周流,左升右降,中焦斡旋,心气开发,肾气收藏,全都出现了问题,所以她全身就有各种各样的症状。因为她是教小学的呀,小孩都很调皮,经常是淘气,老师就很生气,她说我也知道跟孩子生气,一个老师没有必要跟孩子生气,生什么气嘛,没有必要的事情,但是她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孩子一调皮,不好好学习呀,做个小动作呀,她就好像是憋不住要发火,控制不了自己,说明木气淤滞得比较重,比较深。这种情况呢,我们就要(百病生于气)从木气入手,她主要症状都是跟肝胆相关系的症状为主,从这方面入手,应该是一个比较好的切入点。所以当时我给他用的药就是以乌梅丸作为底方来给她柔润肝木。给她开导开导,讲一讲,自己心里也想开一些,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患者老师以为自己有很严重的病,思想压力还比较大。给她用的药呢,都是比较温润的,比较柔和。象这个情况,虽然淤得很厉害,气淤,这个时候不要用很多破气的药,因为她本身气就很不足,有涩象,所以我们要用一些安抚一样的药。就跟一个人很生气了,这个时候他是又哭又闹又跳,当头给他一棒呢,能把他打下去,也没准把他打晕了呀。好言相劝,给他点好吃的,没准就打发走了,就是这个意思。所以给她用的呢,当归呀、乌梅呀、百合呀之类的,都是一些柔润肝木,舒畅肝木的这些药,比较柔和,辅助加了一些温化中焦这样的药。并没有专门用一些治疗乳腺增生,调经什么的,我没有针对她某一个具体的症状用药,只是根据脉象给她用药,用的是安抚的。

那么这个老师呢,大概用药1个月左右,上面的症状就慢慢减轻了,脸色也好看了。以前来的时候脸色也发黄,很瘦,光泽也不多,慢慢地人胖起来了,脸色也白了,有点红润了,人也比以前胖一些了,自己感觉脾气好一些了,睡觉好一些了,吃饭也好一些了。月经不调啊,乳腺增生啊,囊肿啊,还存在,她自己都能够感觉到,但是以前每到月经之前感觉症状就加重,比较严重一些,有时候甚至受不了,一晚上睡不着觉,甚至一天六神无主,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现在这种症状已经很少了,基本上能够比较正常地上班,带学生,挺高兴。实际上给她用的药也不贵,很便宜。这个时候,咱们从对气的感应,通过摸脉,我们感应到病人的气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从全身一气周流的大局出发来用药,选一个治疗的入口,选一个着力点,这样呢,取得了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因为这个老师病了一两年了呀,1个月的时间能够达到一个她个人比较满意的效果,也还算不错。

当然脉象呢,咱们从感应的层次上,直接通过脉象,来感应患者一气周流的整个的情况,也是可以有一个程度高低的区别。

刚开始的时候,可能只有病人一气明显偏的比较厉害的时候,才会有这种比较明显的感觉,感觉这一气好象是郁了或是虚了,急了或是缓了,会有这个感觉。当慢慢的,我们调自己的心境,调自身,作为大夫,如果自已心境进一步静化,进一步清透,达到这一点,用老子道德经的观念来看是要达到“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就是不要有那么多私心杂念,就是你要清心寡欲,这个时候呢,可能是慢慢的能提高身心的清透的程度,所以摸脉的水平高低有时候跟摸脉的多少也不完全是成正比,要靠自身的一些修养,要提高自己修身养性的功夫。

如果我们自己的心境能够达到一个纯净程度比较高时候,那个时候对气的感应就比较明显了,甚至病人的脉很弱的时候,也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气感,能够感应到。有一些老年人,尤其是一些老年的女性,我们知道男为阳女为阴,所以一些老年的女性,尤其是一些安静的,与世无争的,这些老大妈她们从中医来讲体质大概都偏于虚寒,脉象往往很弱,有时候真是摸半天都摸不出个所以然来,因为太弱了,感觉不出来,所以有时候碰到这个情况,我就把自己的身心暂时的再调整一下,把自己各方面的注意力都收回来,把眼睛闭上,专心致志地去感受这个脉,这个时候,慢慢地你就由模糊到清楚,感觉刚开始感觉不到脉,慢慢地能感觉到唉有脉了,再过一会儿感觉这个脉越来越清楚了,虽然这个脉实际上是很微弱的,若有若无,大概都是些沉脉了,实际上慢慢你也能感觉到是滑是涩,是急促还是迟顿,这种感觉,再慢慢你就直接会感觉到那股气慢慢就过来了,这个老太太甚至你能感觉到她的脾气是急还是不急,她现在是生气还是开心,慢慢的甚至会有这些感觉,这就是一些气的感应。这个就需要入静,你看老和尚坐禅都要入静,摸脉也一样,有时候碰到特别弱的脉,气感比较弱的,需要我们去入静,耐心细致地去感应,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他整个一气是到底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的状态,他是处在郁滞不行的状态,还是散而不收的状态,是升不上去还是降不下来,还是堵在中焦了。这种感觉,不光是对脉象当前的感觉,而且对这个脉象以后的预后,就是这个脉他在向一个什么样的方面发展,他是越来越强,还是越来越弱,你也会有这种感觉。

这种感应一般来说只要我们认真去静下心来,好好去体会,大部分人都应该能感受到这种气感,这个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我也没有特异功能,我想我跟大多数人都一样,只是一个普通人,所以我觉得我如果有这种感觉,也许很多人也有这种感觉,没有的呢,我想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通过对自己身心的调整,应该慢慢也会达到这个程度,能感觉到的。所以中医他不是虚无缥缈的,他是比较真实的,是可以直接感觉到的。

那么这是讲的感应,感应的层次,如果再进一步提高呢,在对病人能有气的感应的基础上,进一步再去提高自己,慢慢的我们就会达到另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我给它取了个名字叫“感受”,感受――就是感同身受呀,就是说我们在摸脉的时候,这个病人这个脉呢,我们能通过摸脉能感受到病人的一气周流,是哪个地方出了问题,是木气郁滞了,还是心气涣散不收了,还是肺气郁而不降了,还是中焦土气郁滞不能运转了,都能感觉到,不光如此,而且对病人自身的一些感觉。比方说,我觉得胃里堵得慌,又胀又恶心,吐也吐不来,下也不不去,连病人的这种感觉我们当大夫的也能感觉到,有这种感觉的朋友也许就相对少一些了,那么这个也是确实可以做到的一点。当然我呢,也不是所有的病人都能感受到病人的感觉,我在感应这个层次上一般的病人我都能感应到,在感受这个层次上,只有一部分病人我能感受到。我这个功力与这个上工其实还是差得比较远呀,大家也不要以为我有多厉害,我在这儿跟大家一样,我也没敢把自己当成一个老师,跟大家一样都是同学,互相交流一下,希望在这里能够抛砖引玉,能够跟大家吸引来真正的有学问、有本事的老师,咱们大家一块儿跟着好好学一下。所以我只能对一部分气偏的比较重的病人有这种感受,他有什么感觉,我也能感觉得到,有这个体会。

在这里举一个病例:有一个小姑娘,这个小姑娘也不算小姑娘了,结婚了,有一个三岁的小孩。她是从小身体比较弱,后来结婚之后,身体就更虚了,就病了。她这个病是什么病呢?她就每天感觉肚子鼓鼓的,肚子为什么鼓起来了呢,又没怀孕,好象感觉有时候在腰上,在肚子里面靠近脊柱那个位置,好象肚子里有一个人一样,在里面推她,把她往前推,所以她的肚子鼓鼓得就鼓起来了,而且还一翘一翘往前鼓。所以她就说里面这个人把我这么一推呀,我就站不住,我就往前跑,他一天到晚不停地推,我就一天到晚不停地跑。所以她就得了这个么病,每天挺着个大肚子不停地跑,停不下来。所以后来家人就把她送到精神病院,精神病院把她诊断为精神病,在精神病院治了三年,断断续续治了三年,在这三年中时好时坏,还怀孕生了个孩子。病情呢是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缓解。这个患者年龄也不大,二十多岁。有一天家里人可能听别人介绍,带她到我这儿看病来了。这个患者长得还挺胖的,一看好象是没有什么问题。胖胖的,脸色也还可以,她要不说话,没准就不太象个病人。但是她一坐在我面前,她就浑身打哆嗦,好象很紧张,话都不太会说。你问她什么,有点答非所问,所以她妈妈就把她的病情给我叙述了一下。然后我就摸她的脉,诊她这个脉的时候呢,这个脉非常的虚,非常的快,脉摸没有力的那种,很大,但是又没有力,散在外面的那种感觉,跳得很快,好象这个断断续续快要连不成块了。我一般来说给别人摸脉,当大夫相对来说那你不是患者,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能够平心静气,比较沉静的应该是,是这么一个状态。但是我摸她这个脉呢,摸了很短的时间,一小会儿,慢慢的这种气的感觉就过来了,再慢慢对病人症状的这种感觉也过来了,病人现在有什么感觉我直接就感受到了。摸着她的脉我也有点打哆嗦了,有点好象是坐不住的那种感觉,而且呀她肚子那个怦怦跳,她心脏那个怦怦六神无主呀那种感觉,感受得很真切的。也不是说故弄玄虚来给大家卖弄,是事实求是。所以当时呀我自己第一个直觉,直观的感觉,是什么呢,赶紧先来点熟地呀给我镇住呀,要不然都坐不住了。你看非常的直接,所以呢,如果能达到这种感觉,摸脉达到这种感觉的时候――感受,能够感同身受,直接感受到病人的这种感觉,那么这个时候你用药上有时候甚至都不用辨证了,就跟饿了就要吃饭,渴了就要喝水一样,很自然的,要想什么药自然而然的就出来了,就象一种直觉一样。所以这个病人,我给她用的什么方子呢?用桂枝加桂汤,然后再重用熟地,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方子,开了好象两三付药。那么这个病人回去吃了药之后呢,第二次来复诊的时候,她妈妈非常惊讶地跟我说,说这个回去吃了一付药,她孩子就说那个人再不推她了,原先那个人老是在肚子里推着她往前跑,说吃了一付药就再不推了,睡觉也能睡得比较安稳了,再也不用跑了,说以前是不停地跑,累了想歇一会都歇不成,那没办法呀,说现在可以歇一会儿了。所以她妈妈当时就有点不太相信呀,说这个几年的病,治了几年治不好,怎么可能吃了一付药就有这么好的效果呢?所以她就有点怀疑,说你这个疗效到底是不是真的,很担心,说是不是我做了什么手脚,让她暂时感觉不到。哈哈我要真有这个本事也倒好了。所以你看把这个药和方子用对了,效果是非常明显的,能好到患者都不敢相信。当然这个病人也不是说这两付药就好了,她的整个身体还是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调理,所以一直断断续续也在我这里调理。

脉诊,我个人的感觉,它是一个很真实,很直观的一些东西,并不是一个单纯的二十八脉呀,我们对着这个脉象,然后呢什么脉主什么病,这么往上套一下,应该不是这么象套公式一样,我个人感觉应该不是这样。

好多人感觉中医是不着边际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这个东西有时候确实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并不是说他不存在或是没有,只是我们从理论上推导出来的,它是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的,非常真实的东西。象我们大海老师,他就说他亲眼看见过经络。说实话经络我就没有看见过,我能感觉到,身上的经络,气血的运行我能感觉到,但是我看不见。这就是人的层次不一样,不能说没能有,是吧。

这个就是讲的我个人对脉诊,脉象三个层次上的一种认识。一个呢就是最基本的感觉,再一个就是感应,再提高些就是感受。这个是我个人的一些说法,只是供大家参考。实际上呢,我们对脉的这个感受,不光是对脉的这个感受,包括对药呀,对方子,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的。

刚才有一位朋友,61老师提了一个问题:前心和后背的情况在脉上如何取得?实实在在的讲,以我的水平,从脉象上,前心和后背恐怕我摸不出怎么去分,如果我对病人摸脉的时候,病人碰巧他病气比较重一些,我如果能够达到感受的层次的化,如果他前心有问题我能感觉到他前心,如果他后背有问题我也能感觉到他后背。通过这种方式我可能会知道,如果只是说单纯摸脉,就能摸到前心后背,这个理论上肯定可以,可能我个人达不到这个水平,没有很多经验可以讲,所以非常抱歉,如果大家谁有这方面的经验呢,可以出来给我们大家讲一讲,大家一起沟通一下。

刚才无为这个朋友说,你刚才用这个桂枝加桂汤中为什么加生地?我可能讲错了,我是加的熟地,不是生地,熟地这个药呢,它是生地蒸熟的,色黑而粘,有点甜,有点苦,是一个润降收敛的药。从气上的感觉来说呢,就好象天气很热的时候突然下了一场毛毛雨,下了一场小雨,很清凉,一下子把那个热气呀给压到地面上去了。那么这个熟地呢,有时候就有这种感觉。所以这个病人呢她的气是虚散在外,有点这个收不进去了。脉象虽然很大,但感觉里面气血是很空的,这时候用点熟地比较滋润,比较柔润而敛降,往里一收。就是这种很直接的感觉。中医有一句话叫“为喜为补”,就是说有些小孩生病了,他喜欢吃什么你就给他吃点什么,有时候就能把病治好。人身自己也是很聪明的,你这个病需要什么,需要怎么治疗,他会有感觉的。夏天热了我们就觉得口喝,冬天冷了我们就觉得怕冷,你看这都是很自然的,所以那个时候我感觉到需要熟地这个药,来收固一下失散不收的大气,化来这一身之气,所以就用了比较多的熟地,给她收敛一下,所以这个效果比较好。当然大家不要目地去模仿这个方子,方无定方嘛,这个方子用在别的患者身上也可能没有任何效果。

那么我们对脉呀有这样的感受,同时对药物呢实事也可以达到类似一些感受。刚才顺便把熟地这个意思也给大家讲了一下。

可以再说一个药,比如说蜂蜜吧。蜂蜜这个药也是一个食品了,可能每个人也都喝过。蜂蜜我的感觉是,它是土气里面的一股水气,我是这么给它定位的,怎么讲呢?咱们看这个蜂蜜都是蜜蜂采的花粉酿的,那么这个花粉都长在什么地方呢?花粉绝大部分都长在花的中间呀,长在花的中央,中央就属土,这个花粉大部分都是甜的,蜂蜜酿出来也是甜的,春天这个花朵你看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什么颜色都有,如果咱们大家注意观察一下,所有花朵中间这个花粉基本上只有两种颜色,一个是黄色,黄色居多,还有一个可能是白色,绝大部分花朵,不管它是什么颜色,这个花粉基本上都这是这两种颜色,而且黄色这个颜色占的比例比较大些。所以这个咱们就可以推导,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蜜蜂采了那么多花,酿出来的蜂蜜有枣花蜜、槐花蜜、油菜花蜜,各种各样的蜂蜜,尽管它个口味上多多少有些差别,但是大的性味上还是很相近,都是甘甜可口,而且是偏凉的。为什么说这个蜂蜜是偏凉的呢?你看蜜蜂那个蜂巢,蜂蜜都是在蜂巢里酿出来的,一说到蜂巢都是六边形的,正六边形,这是为什么呀?六是水的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六是水的成数,冬天下的那个雪花,都是六个瓣呀,是吧。那么从这些问题上呢,大家适当的关联一下,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呀,值得我们去思索为什么。所以你看六呢,还有六一散白虎汤,都有一和六在里面,在剂量上,都是有它的道理。所以我个人感觉,六就代表着一股收藏之气。所以你看这个蜂蜜它在正六边形的蜂巢中酿出来之后,它就有一股非常好的收藏之气,收藏得非常的完美。所以这个蜂蜜,沉旧的蜂蜜,你放在这个瓶子里,那怕你不盖盖子,一般也不会坏,你再去喝,它还能喝。要是其它的东西,要是你放一瓶饮料,恐怕放不了多长时间就坏了。这是因为蜂蜜有这一股收藏之气,所以呢相对来说它就没有生发之气了,任何东西它要腐败,它要有这个细菌呀,微生物呀在里面生长,在蜂蜜这里面没有生发之气呀,根本就长不起来,所以它不会坏。那么,正因为这个原因呀,蜂蜜在中气偏虚的时候,尤其是夏天中暑,有一股虚热之气,中焦不能斡旋的时候,喝一点蜂蜜水,这个效果是很好的。有时候附子用的量多了,用一些温燥的药量比较多了,甚至出现了一些中毒的症状,利用蜂蜜来解毒。实际上也是利用蜂蜜的这种收润之气,来抑制温燥药物那种温散的那种效果,温散的作用。所以咱们喝蜂蜜不要只是认为很甜,咱们可以慢慢地体会一下。你喝一口蜂蜜水,慢慢去体会那种甘润、凉收。就象这个有句古诗,叫作“细雨润物细无声”那个缓缓、柔润、收藏那种感觉,就是这种感觉。如果说喝了蜂蜜有这种感觉的时候,那么我们对药物这个体会呀,可能就比较在行了,也算是比较入门了。

你看《神农本草经》讲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我个人觉得,如果《神农本草经》真是神农一个人写出来的话,他绝对不是一个药一个药去尝,尝了后中毒再写出来的,肯定不是这样,一个身心非常通透的呀,他这个药根本就不用尝,他只要看一下,或者闻一下味,这个药的感觉他就有了。就好比我们走到一个鲜花盛开、芬芳清新这么一个花丛中,我们会感到非常清新的空气慢慢润透自己的身心,你会感觉到那种很好的感觉。那么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身心很清透的人呀,对药物的体会都不要很多,只要一点点,都完全感到药物对整个身体的作用,能够体会到的,能够可以切身地感受的到。所以我个人觉得神农尝百草呢,可能只是这么一种说法,实际上我估计可能神农他本身是一个得道高人,他自身这种感觉可能比较敏锐,比较清透,对好多药物,对它的药性,对它植物这股偏性这股药气,能够非常直观,非常直接的体会。他能够体会到这个药在身体里面会起什么作用,能够治疗什么病,是直接感觉出来的,绝对不会是拿着自已身体当试验品,当试验场一样,做一个试验,就跟小老鼠一样,吃点什么药,看有什么反应。我估计不会是这样的,那就恐怕不是中医本来的面目。那么对药物的体会,我们也应该用这种观点去看,会比较好一些,所以有时候你看网上呢,有时候看到有个别的朋友非常有奉献的精神,去品尝,我吃了多少生附子,我有什么感受,把感觉写出来,把这个中毒的症状,有的甚至会有些风险,给人看得好象比较紧张。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感动,那么这种行为我个人不是很推赏,我不是很提倡这种行为。我觉得还是提高自己的修养,提高自己对药物的这种感受,从这个角度入手。这样上对药物的可能就更准确,而不仅仅是我能耐受多少,那个就点冒险主义了。也不是一个,说实话,这种对药物的感受,不管你是怎么样的感受,应该还都是一种比较初级的感受,不会感觉到很通透。如果我们能够把常见的药物,常用的药物都能够感受的差不多的话,那么你就会发现所有的药,有左路升的药,有右路降的药,有中焦斡旋的药,所有的药可以合为一个整体,可以成为一味药,到那个时候,用药的时候就会左右逢缘了,得心应手了,就不会想到唉呀我这个病人这个症状,我该给他用哪个药呢?我是给他用当归呀还是用川芎呀,就不会出现这些疑问了。就是说用药呀对药物这个把握体会无微不至、非常深刻的时候,就会慢慢地达到这种层次吧。如果以后有机会,我可以把我对一些常用药的体会给大家交流一下,作为一个专题给大家交流一下。

除了药物,对方子也是这样呀。老是说我是经方派的,他是时方派的,老实说不管经方还是时方,好的方子都是很好的呀,我觉得能治好病的方子就是好方子。不管白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呀。那么经方呢,伤寒论中的经方,是经方之祖,用的比较多,好多讲伤寒论的,我们讲堂里也有好多老师讲,古往今来也有好多伤寒大家,著作也是汗牛充栋,实话说我自己看的也不是太多,要是让我给大家讲伤寒论,说真的我真是不敢给大家讲,因为自己学习的也很少,只能在这里说一下自已对学习方法的一种个人的体会吧。

我们对脉可以去感受,对药物可以去感受,对方子同样可以去感受。比方说麻黄汤,我们就要去感觉那种表气郁滞在里,郁滞得很紧,想出去就出不去,在里面就干着急没办法,就很烦躁,那种感觉,一看到麻黄汤这个方子,你就想到风寒束表外感的这种感觉,这个解决的办法是赶紧把这个表气打开,让我出去透透气,就要有这种感觉。讲到泻心汤,你就要想到中焦湿气弥漫,湿气郁滞得比较严重一些,整体中焦不能斡旋了,需要来一个比较爽快一点的药,该拿走的拿走,该去掉的去掉。我个人理解,泻心汤君药是干姜和黄连,黄连把弥漫的湿气一收,干姜在里面鼓鼓劲,推动斡旋中焦,整个中焦就动起来了。有时候在临床上碰到温热病中焦郁滞的情况,用上半夏泻心汤原方,有些病人感觉效果比吗丁啉好多了,原先感觉中焦下不去,现在感觉中焦一下转开了。有朋友问,泻心汤里半夏干什么的?我个人理解,半夏和干姜一样,主推动,以动为主,黄芩黄连主收,一动一静,推转中焦。再比如四逆汤,回阳救急第一方。这时候的病人就好比在冰天雪地里,被冻得瑟瑟发抖,无力前行,这时的附子好比在雪地里点一把火,也好像一个热心人在后面推他一把,甘草就好像一个温柔细心的母亲一样,照顾他不要摔倒,干姜好比兄弟姐妹一样,把障碍都清除,把路都扫干净。这个比喻也不一定恰当,只是一种感受,不要只知道附子回阳,干姜温中土,甘草补中气,这样讲当然也对,但我们完全可以从一种更直观,可以完全感受的层次上去理解,我想这样对大家学习使用经方是有益的,这种具体的感受,说实话,有时候很难用具体文字语言来描述,不太好说,就像有的老大夫说的那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没法教你,自己去悟吧。大家每个人在临床上慢慢体会,有了这种感受后,对疾病的把握,对处方用药的把握,就会有一个更好更准确的层次,疗效就会更好一些。

讲到这里,再讲一点题外话吧。在乡下,有些小孩受了惊吓,不想吃饭,发烧,不舒服了,有些老人就说小孩吓着了,叫一叫魂就好了,民间有这种叫魂的人,这些人年龄都比较大,来了一摸脉,就知道这小孩什么时候,在哪里,什么原因受了惊吓得的病,只是摸脉,说得非常准,这种人我虽没见过,但确有其人,也确有其事。这和我刚开始讲的“太素脉法”有些相似,所以说太素脉法有没有道理呢?我想大家可以自己做结论了。大家知道钱乙是儿科的名医了,在《小儿药证直诀》里有一个医案,说他单凭听小孩的声音,就知道小孩得了什么病,如果有危险,还能活多长时间。所以不光是脉诊,望诊闻诊如果达到了一定程度,也会有这种感觉的。网上有个帖子,说有个老中医,只要听到病人进来时敲门的声音,就知道他得了什么病,病情多重,该怎么治,那这个大夫就和钱乙的本事差不多了。如果大家对佛学有了解的话就知道,佛家有很多大德高僧都有“他心通”的本事,你想什么他都知道,这可能比中医更高一个层次了。佛家讲“明心见性”,让修行者都放下,不要执着,这和中医讲得“虚静为保”意思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从脉法一路聊到这里,就会发现,中医真的是永无止境,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高,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我希望通过我讲了我的这些体会,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大家觉得这种学习方式还不错,不妨在这条路上试一试,我绝不是反对大家读经典,书还是一定要看的。但是我感觉不能掉进书里出不来了,要跳出中医来学中医,这是我一位老师说的,我觉得很有道理。

今天晚上关于中医的内容就讲这么多,这是年前最后一次讲课了,除了预祝大家新年快乐之外呢,我也对讲堂里的管理员,如大海,姜附桂和其他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无私奉献的老师朋友们表示感谢!他们非常辛苦!我们当大夫的,应该有一颗慈善的心,不光对患者是这样,同道之间尤其要互相帮助。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 ,对讲堂管理员的工作,尽量多支持配合一下。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

◆问:我是学西医的,如何能尽快地,少走弯路地把中医学好?

■答:我个人认为,中医是一个比较简洁,比较完美的体系,这个体系黄元御先生在《四圣心源》里有很好的概括。我建议初学中医的,先读《四圣心源》,把《四圣心源》读熟了,慢慢就体会到土枢四象,中土斡旋,左路木气生发,右路金气敛降,一气周流,如环无端这么个大象,不光是人身一气周流的象,整个自然界也是这个象,先把这个模型建立起来,用在病人身上可以看病,用在天地上就可以通晓古今,就看大家能不能达到这个层次了,这套理论就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非常好的体系。所以我建议先读《四圣心源》,建立这么个模型,在这个基础上,慢慢地去学习一些药性,经方,再结合着去读《伤寒》,《内经》,我不建议马上就去看病,马上就追求什么疗效,不要心急,哪怕一两年不看病,光看理论,慢慢把理论体系建立起来,对药物有一个直观感受了,再从简单的病开始治起,先治小孩的,再由易到难慢慢来。在临床上去感受这套理论的科学性,魅力所在,在临床感受中进一步提高对这套理论的认识和把握,我认为这是一条比较好的途径,这是我个人的体会,供这位朋友参考。

◆问:生白术与炒白术怎么用?

■答:我个人在临床上生白术用得多一些,炒白术少一些。主要是用生白术来斡旋中焦,生白术色白,味辛温,有一股辣味,还有一股微微的甜味,味比较厚,泡开以后润一些,一股清香柔润之气中,带着一股辛香走散的力量。炒了以后,辛香走散的力量就弱了,多了一股香燥之气,偏燥。一般来说,病人右关脉比较细,中焦湿气郁滞时,我一般用生白术,炒白术用得很少,什么时候用呢?当病人有腹泻,从脉上感觉中焦水湿之气比较盛,中焦之气又偏弱,如果这时用生白术,这股辛香走窜之气很容易把中气耗散,这时候用一下炒白术,既能柔和地运化一下中焦,又能把湿气带走,我平时甚至会改成用少量生白术加上砂仁,泽泻之类的,效果更好。我个人感觉,生用的药物,把本来的生发之性保存地比较好,炒用就改变了药物的本性,所以我一般比较喜欢用生的药物,炒用的药物用得比较少。生白术与炒白术,我个人的区别主要是看湿气的多少,再就是从脉象上区别,脉象太弱了,生白术就不合适。

◆问:黄元御先生为什么不喜欢用白术?

■答:《四圣心源》里药味相对较少,《伤寒论》里也不过一百多种,临床上实际能用到的有几百种,但具体到每个人,能用到的也就是几十种。某个人喜不喜欢用某味药,可能与习惯有关,与他对药的认识有关,他不用并不是说这味药就不好,很多我们不习惯用的药,不一定就不好用。如果对药物的把握比较好,药物间的替换可以是很灵活的。要达到治疗的目的,有很多种药物可以选择,有时候药性完全相反的药物,用好了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所以这不是喜欢不喜欢用的问题,而是看你怎么用的问题。

◆问:“一气周流”与“十二经脉大周天运行”与“肝脾左升,肺胃右降,中焦斡旋”几点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人体一气周流是如环无端的,是一气,这一气像太极一样,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重重叠叠,无穷无尽。一气也是这样,如果分成五段,就是五脏之气,如果分成十二段,就是十二经脉之气。一气可以分到无穷无尽,阴阳之中复有阴阳,合起来不过是一气而已。当年医医金针老师跟我讲,人身一气周流,开则鳞鳞总总,合则不过一气。打开以后可以分得很多很细,什么营卫气血,上中下三焦,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左升右降,中焦斡旋,可以分成很多种,但都是一气的变化,都是一气的不同形式。如果对一气把握到一定程度,感受得比较细微了,就会直接感受到十二经脉气的运行,也能直接感受到,十二经脉的气的运行,就是一气在周流!不是十二个气。当年老师对我讲得时候,我也没有这个体会,体会不到啊,听天书一样理解不了,随着时间慢慢过去,自己慢慢就有体会了,真是这样。所以对一气周流,刚开始时不要强求,不去强求一气流到那条经,那个部位,先求个大概的左升右降,随着感觉越来越敏锐,都是可以感受到的,只要把大象感受到了,就不会出大错,治病至少就有大的保障,就会有疗效。

◆问:圆运动中肝升肺降,具体到每一脏的功能怎么处理?

■答:这个问题问得有点大,说一个治病的总原则吧。正常情况下,人的一气是很圆融的,人也感受不到十二经络有气在动,连一气都感受不到,如果感觉到哪儿不舒服了,就相当于感受到气了,这一气不圆融了。我们治病的原则,就是使这一气周流地非常圆融,非常通顺。该升就升,该降就降,所以肝升肺降不是截然分开的。西医讲的具体的肝脏和肺脏与中医说的肝气和肺气肯定是有必然联系的,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但是有形的脏器是互相独立的,无形的脏气是浑然一体的,不可能分开,所以没有单独地肝升,没有单独地肺降,不可能单独处理某一脏的疾病。一个肝气不升的病人,单独使它升也不可能,还是要降的。降和升是一体的,不能分开的,是一回事,升就是降,降就是升,有时候不好描述,还要靠大家去体会。当大家体会到升降是一体的,阴阳是一体的时候,我想也不会问出这种问题来,没有单独某一藏怎么处理,不是这个意思。

◆问:结石在体内已经形成,可以把结石化掉吗?

■答:我在这方面的经验不是很多,但我知道有这方面的老师,他们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胆结石在2厘米以内,肾结石在0.7厘米以内,有些是可以直接排除,有些是能够溶化掉,纯粹是用中药,治愈率很高。实际上,结石就是体内比较深层的郁滞,要想排出去靠两个力量,一个是木气的推动,木气就是风气,风善行而数变,人体所有脉气的流动都是靠木气来推动,所以要加强木气的流动性,要养木气,养木气就要酸润,用一些比较酸柔的药,像山萸肉,乌梅,黄芪之类的。另一方面就是用一些通降的药,有形的东西不像无形的气通过破散能泻掉,六腑以通降为和,通过通降的办法来排出去是最快的,通降的药尽量不要用泻下的药,泻下的药容易破气耗气,气耗多了,木气就弱了,所以我们一般用比较缓和润收的药,像核桃仁,浮小麦之类的能往里收,收的同时,还有往下推动的力量,相当于把体内的力量积聚在一起办一件事,这时就可以把结石推出去了。思路就是这样,具体用药根据不同情况来选,像论坛上排石专家老师用的是熟地和薏米来排肾结石,就很好,胆结石也是这个思路。

时间也差不多了,我想今天就讲到这里了。

安时处顺:康宣、泥巴匠、弘毅生整理,姜附桂统稿。
-----------标题: 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辩象06:肝病概论(20090213)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9/2/25 15:08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大家晚上好!过了正月十五,这年就算过完了。今年过完年第一次跟大家交流,首先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呢都身体健康,平安快乐。

春天呢是阳气升发,万物萌发的一个季节,也就是木气比较盛的一个季节。所以从今天开始呢,咱们利用几次的时间,把肝病也就是木气为病这方面的一些疾病呢,跟大家交流一下。对这些疾病的认识,治疗原则以及一些临床验案。跟大家一起沟通交流,大概的计划呢我是想分四次跟大家来交流。今天第一次呢讲一下,肝病的发病的一些特点,治疗的原则,概述的一些东西。对于肝病我们知道,肝气容易郁滞,所以肝气郁滞的这些症状呢,在临床上也是比较常见的,所以也会顺便讲一下肝气郁滞方面的一些治疗。这是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内容。后面几次呢,肝炎做为专题讲一下,再就是心脑血管方面,高血压啊和中风啊这个作为一个专题,跟大家沟通一下,最后呢想把这个肿瘤,比如恶性肿瘤啊,我个人认为也是肝病的一种了,肝木为病,也作为一个专题跟大家交流一下,目前主要想从这四个方面跟大家交流沟通木气肝木为病的一些临床体会。

那下面开始咱们今天的话题,就是这个概述吧。内经里面四气调神大论,开篇就讲,春三月,此谓发陈,万物俱生,天地以荣,描述的就是春天推陈致新,草木萌发,生气萌动这么一种生机勃勃的象,这个反应了木气本来有的一种特点,就是和缓、荣畅、生发为主,所以咱们在临床上,能够碰见的这个肝木发生的这个病呢都是以为这个木气,这种和缓升发之气,受到了郁滞,不能很畅快的升发,都是这样的引起。易经里面有句话,好像《系辞》里面的,天地之大德曰生,意思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讲了这个肝木主生、主发的这种特点。

那么在伤寒论里边呢,对木气为病,有几个比较典型的方子,像桂枝汤啊,小柴胡汤啊,四逆散啊,乌梅丸啊。这都是跟这个木气密切相关的一些方子,那么临床上怎么,对这些方剂灵活运用,那就需要咱们对这个木气为病做一个比较细致比较深入的分析。那么我个人呢,把木气为病呢,把他为病的特点概括了三点,这三点就是:木气为病多郁,容易发生郁滞;多暴,来的病势比较猛烈些,病势比较急比较暴;还有一个我们比较熟悉的就是上热下寒,四圣心源,黄元御老先生呢,对厥阴病概括的也比较完美,方见上热,你一定要知道上热下寒,这是我个人学医对木气为病他的为病特点,基本上以这三点方面的特点,多郁、多暴、上热下寒为主,比较有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三个特点,你想木气呢,他以这个和缓、畅发有主,春天草木萌发,有一个非常温暖,非常温和的环境让他去生长,一但环境不理想,长不起来,这就是一种郁滞,就像人有什么想法不能满足,那么心里也就会窝着一股气,就是很不得意,为什么说春风得意,春风舒畅啊,就让你感觉得意,一旦不舒畅了,那就不得意了。你象这个女孩的情绪比较多变,更年期的有时候老想不开,那么这个实际上就是肝气郁滞的情况比较多一些,就是不能痛快进行生发啊,一气周流在木气这一块郁滞住了,那么这个就是多郁的一个特点。

所以咱们对这个肝气郁结郁滞,引起的这些病呢,治疗的时候以舒肝气为主,这个比较好理解,舒肝气的方子也很多,桂枝汤就是一个很好的舒肝气的方子啊。后面咱们还可以具体情况具体说。那为什么说肝病多暴呢,就是厥阴病多暴呢,这一方面呢咱们可以这么来理解,人体一气周流,只有木气以升发为主,往上升,往上散,他这股气势呢,势不可挡,你要给他当头一棒有可能郁极而爆发,为什么高血压到了一定的程度,容易造成心脑血管意外,实际上这就是郁极而发,郁滞到一定的程度,郁滞到受不了了,这时候就会爆发出来,这时候病来的比较快、比较猛、比较重。有时候不是血管方面的问题,可能是脾气上的问题,一说话,火冒三丈,气就上来了,很快,你要好言劝两句呢,也没准很快就消气了,他来的快,去的也快,有这么一个特点。那么第三个特点,为什么会有上热下寒呢,那么这个黄元御老先生呢在《四圣心源》里,解释的很清楚了,木气之所以被郁滞是因为木气比较虚,他才会郁滞的,那木气虚的原因呢?那是下面肾阳虚了无力鼓动,那么相火不能潜降,热在上,下面呢是一派凄寒之像,寒凉,这种上热下寒的格局导致了木气更加郁滞,那么这是厥阴病,我个人体会的这么三个特点。所以对于厥阴病的多郁,要以舒发为主、舒畅为主;那么暴呢要以好言相劝啊。要这个以柔克刚啊,用药要柔;那么上热下寒呢,一定要寒热并用,用我们的方法,要交通阴阳啊,水火既济。恢复一气周流,咱们比较常见的代表方就是乌梅丸了,这是对这个肝病为病特点以及他们治疗原则做一个大概做一个概括。

那么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呢,是以这个肝气郁滞比较轻的较为多见,那么肝气郁滞不管是时方还是经方,都有不错的疗效,象时方里的柴胡疏肝散啊,实际上就以伤寒论的四逆散为基础化裁出来的。我在临床上呢,也比较喜欢用四逆散,我个人认为四逆散呢确实是梳理肝气很好的小方子,就这么四味药,柴胡、枳壳白芍、甘草,他的效果非常理想。有时候比小柴胡汤呢这个效果还要好一点,更直接更快。所以在这里呢,把四逆散这个方子呢跟大家交流一下。

四逆散这四味药呢,柴胡、枳壳、白芍、甘草。柴胡在《神农本草经》上讲是推陈致新的药,这味药跟我们刚才讲的春三月此谓发陈,它和木气的特点是完全相吻合的,目前这个柴胡在临床上好像主要用根。也有一些老师认为柴胡应该用全草,根茎要都用。我这边呢只有根这类药,全草呢没有卖,所以我也没有用过,全草什么效果我也不太清楚。至于这个柴胡根入药,他的效果,我感觉,他的根呢。相对还是属于那种,相对不是很坚实的,当然也不想黄芪那么软,他呢里面有一点就像菊花心一样,如果你好好观察,可能全国各地不太一样。我这边是这样的,他的横断面也像菊花心一样,他掰断之后呢,还是比较容易掰的。如果你这个如果你刚进的,比较新鲜的柴胡,一大袋子,还是能闻到一些清香之气,那种升发之气,有一点点,如果很少的话就闻不到。大家如果闻过茵陈那个味道比较冲,柴胡因为是地底下的一种东西,潜藏的一个药品,所以他这个给我的感觉以疏通为主,同时又带一点生散之气,所以这个用柴胡把体内多余的气机的淤滞,用柴胡给他疏散开来,是这么一个作用,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那么枳壳呢,是还没完全成熟的,好像小柚子的果实,那么这个药呢是非常苦的一个药,伤寒论原文书面反应的是枳实,那么我个人呢用的以枳壳为主。枳壳跟枳实相比呢相对柔和一点,力量缓和一点,这个两个药作用有一定差别,但是大的作用应该是基本类似的,这种苦味呢枳壳这个苦味他和枳实这苦味是一样的,非常苦,和黄连这个苦不相上下这个感觉,甚至他比较后重,越到最后越品尝越苦,是这么一个味道。那么这个苦味就能够破气,苦能降能下,能把这个郁滞之气收集到一块推下去,这是我个人一个感觉,枳壳有这么一个作用。而且枳壳因为这个长的比枳实要大一些,偏于更接近一个果实,枳实完全就是一个果实,所以呢这个枳壳偏于气分,枳实呢,偏于下气的作用更迅速,这个跟大黄有点接近了。

那么白芍呢,质坚很脆,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一个药,也是春天开花,他和柴胡呢,柴胡偏于疏通,白芍偏于,有点柔润,打一不太恰当的比喻,白芍像一个威严的母亲,虽然是母性,有母亲比较慈爱的一面,又比较严厉,管的比较严一些,清朝的邹澍老前辈,他在本经疏证里面讲到芍药可以破阴结,我个人理解他讲的破阴结,实际上就是平息风木的意思,因为这个木气郁滞到一定时候,这时候芍药也是条状很直的一条根,他也有疏通的作用,但是更多的时候我感觉他是质地比较坚硬,非常脆,有点偏苦。这种还是这种怎么说呢,潜镇、镇压,比较为主一些。如果芍药和甘草再一配合呢,那他的柔性就更好一些,单纯芍药这个还是偏于比较严厉一些,加上甘草之后呢偏于更柔顺,更像母亲的情怀,比较温柔一些,所以伤寒论里面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这个经脉挛痉,这个咱们说腿抽筋什么的就这些。腿抽筋从这个像上来讲呢,一种风像,风气郁滞,用芍药甘草汤把这个横冲直撞的一股木气安抚下来,就是这么一个道理。

那么这里面甘草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药,甘草呢不是和解药性、不是调和药性这么简单的我理解,好像第一次讲课时跟大家讲过甘草,讲了一半网络出现了故障,没讲完。那么今天顺便把甘草给大家聊一下!甘草呢这个本经呢讲主五脏六腑,脏为阴腑为阳,阴阳它都主,主五脏六腑的寒热邪气,寒气也主热气也主,所以甘草咱们从神农本草经的原文叙述来看呢相当于包治百病,所以我听说一个老中医啊很有意思,凡有人去他那看病,他先问你:你吃过西药吗?啊,我吃过西药。那你回去先吃上半个月甘草,每天半斤甘草熬水喝,先去去体内的毒、解解毒,解完毒再来找我看病。这个有一定的道理在里面,这就说不管你有什么病,你先用甘草就能给你治疗一部分。甘草呢现在主要是长在宁夏那边,宁夏的甘草质量比较好一些,那边土地比较肥沃,甘草长的很深很直,味道呢非常芳香带有一种甘甜之气,很好闻的。目前市场上卖的甘草呢,大家如果去认药的话去看一下那药的颜色,好的甘草啊那个黄色,看它的横切面。那黄色呢是很好看的一种鲜黄色,外面那个甘草皮是黄褐色,也是比较干净一些。那个味闻着是很正,比较纯正。那么现在有一些商人为了多赚钱,有时候就把甘草啊故意淋湿了,增加重量,如果这种甘草不能很快把它卖出去呢,放的时间长了就容易发霉了,那个味就不太好了,这样的甘草呢效果就不好,所以如果咱们如果有朋友自己去买甘草,要亲自尝一尝、闻一闻,好好看好。并不是说这甘草越大就越好,甘草这个大小没有一个根本上的关系,主要还是看它的色、香、味,要看它的本质。

那么好多方子里面呢都用甘草,那么用这甘草到底是什么作用,什么时候能用,什么时候不能用,用多大量?我个人呢,对甘草的理解呢,你想咱们人啊,人也是五行属土的一种动物,内经讲人是倮虫嘛,就是土气里面的虫子啊,所以人这一气周流啊,人身的一身周流之气都是一股土气,脾主四肢啊,人身上肉最多的地方不就是四肢吗!所以说人身上每一个细胞啊都是土气的代表,都是一股土气。所以不管五脏六腑实际上都是土气的变化。那么甘草呢正好是与土气比较吻合的这么一种药,如果你这个一气周流郁滞的比较厉害或流动的比较快了,那么甘草也是一种土气,与人身的这股土气相近,他就能够影响人身的一气周流。你慢慢得再恢复到正常的这个状态,你快了呢我可以让你慢,你慢了呢,我也可以让你快一些,就是让人这个一气周流啊始终保持在这个不快不慢的这个土气的范围之内。土气是和缓的,只要在这个范围内就没有病,从这个角度讲,甘草能治百病是有道理的。所以这个甘草啊就像一位非常负责任的保安也好,警察也好,门卫也好啊,总之就是维持大局的这么一个人。他把人身的一气周流啊,方方面面,不管你在哪里,他都很仔细的给你看好,给你照顾好,也不要快了也不要慢了,安安稳稳的,就起这么一个作用。所以咱们你像有些中毒的时候呢,药物中毒是什么意思呢?中毒就是一股偏气,人体的一气周流啊偏的比较厉害了,大部分情况是一种郁滞的比较深,木气在里面走不动了。那么用甘草呢来维护一下大局,就不至于产生太大的乱子。就好比一队人在街上游行一肚子火气,横冲直撞,到处乱打乱砸,那你就一定要有人来维护秩序啊,甘草就起这么一个作用。所以它解毒实际上就是缓和了人体一气周流这种暴烈或者淤滞的这种情况。这是甘草解毒的实质,这是我个人的理解。

同样的道理在四逆汤里面,附子、干姜、甘草,为什么要用甘草呢,附子这个药呢,他这个升动发散之力非常大,有这个推墙倒壁之功。元阳欲绝的时候,他能鼓动元阳,重新发动,它的药力是非常大的,那么这么大的一股力气,它的偏性,尤其是生附子,是远远超过了人本身这股土气所能承受的范围,所以一定要加上相当的甘草来维护的。一气周流即将接近停止,这个时候不用附子来重新启动一气周流这种动力,那么生命真就可能很危险,要用附子如果你没有节制、没有一个监控的话,也有可能是散而不制。所以伤寒里面讲这种阳气比较衰微的病人用了大量的温阳药,像四逆汤之后呢,“脉暴出者死,脉微续者生”就是这个意思。脉暴出者,阳气一下子散开了,收不住了,那这一气周流也维持不下去,所以主死;微续者呢这一气啊慢慢流通开了,他就渐渐可以慢慢恢复起来,所以脉微续就表示生气慢慢恢复起来了,这是一个好现象。所以甘草这个药呢我个人认为主要还是维护一气周流这个大局的。他不是一个单纯调和百味这么一个药,单纯解毒的这么一个药。那么这么理解的话有点,我觉得对甘草而言有点窄了。如果从维持一身气机大局的这个角度来理解甘草的话,那么甘草的作用那就是非常广了,任何时候,可能都会有一些他的用武之地,他的量多少,用生、用炙,这个也比较好把握,需要稍微缓和作用的时候,量小一些,需要来维护一身之气时量一定要大,可能30克根本不起作用,我个人偏好用生甘草,生药都有一种生发之气,能够反映药物本来的气机特点;那么炙甘草呢,和一些比较温燥的药一起用的时候,像附子、干姜啊之类的药,温燥的比较厉害,实际上,炙甘草就是生甘草加蜂蜜嘛,这个时侯可以用炙甘草,平时呢我都是用生甘草,就是跟大家把甘草这个药呢聊了一下。

那么我们现在接着聊四逆散这个方子,那么四逆散呢主要还是平常我们讲的肝气郁结,那么你摸她的脉的时候呢肯定是弦象,脉弦有力不是很虚的那种,就是很明显有一股气郁结在里面了,有时候脉呢还会有点偏数,就是比较快一些,这种病人,现在这种社会呢,相对生活比较好一些了,你想说吃不好啊,生活很困难啊比较少了。所以大部分都是心情不太好,有什么事啊想不开引起的这种郁滞,就是说一种实象。邪气盛则实嘛!这种病人呢一般是女性或者更年期的人比较多一些,所以这种人一来,你一摸脉啊,两个脉一股弦象,甚至有滑象又比较快,脉相对比较紧,略紧,气郁的比较多一些,比较有力,这种病人来了你都不用问,摸完脉你就可以直接可以告诉他症状,你是不是全身没劲啊睡不着觉啊,身上一阵冷一阵热啊,平时容易发脾气胃口不太好啊,这都是非常常见的,所以好多病人啊,就像听你说完症状,说你这个大夫真了不起,我这什么都没说,你这什么都知道了,病人他不懂医,好像觉着比较神奇,实际上丛我们中医角度来讲呢是一些比较常识的问题,那么像这种肝气郁滞一股气郁在里面,通俗的讲啊就是气多了,那怎么治,最快的方法就是放放气,把气放出一点来他就舒服一些,那么我们用什么放气呢,有的针灸老师扎针扎得比较好呢,太冲穴,两针,泻法,马上就见效。我呢,不太会扎针,平时就用四逆散,以四逆散为主药有时加上点理中焦的像平胃散之类的,这种病人很少有说一副药见不到效果的,基本上都是一副药见到效果而且比较满意,一般两三副药就会有比较好的效果,睡觉也比较踏实了,胃口也比较好了,脾气也能稍微好一些,就是他自己会感到身上很舒服,会比较轻松一些,这就是四逆散治疗肝气郁滞最常见的情况。

如果这种郁滞发生在小孩身上,小孩呢他也是一股生发之气,跟大人不太一样,那么我一般呢就把这个方子稍微改一下,四逆散柴胡、白芍、枳壳、甘草这四位药,去掉柴胡、枳壳用黄芪、桂枝,以顺应小孩这个特性,肝气郁滞的小孩呢如果郁滞的厉害呢甚至会引起发烧,老年人或成年人这个一身之气相对来说没有小孩那么盛,正气比较弱一些,所以他有时候郁滞的时候啊,也只是感到身上忽然热起来了,身上一阵热一阵冷,热的时候就是郁滞的比较厉害的时候,冷的时候啊就是这股郁滞之气又过去了,他就觉得相对冷一些,其实也不是真的冷。小孩呢我喜欢用黄芪、桂枝、白芍、甘草,这么来用,这个跟四逆散只有两味药之差啊,四逆散相当于是破气的,我觉得以破气为主,柴胡疏通,枳壳破气,芍药、甘草安抚一下,它还是以通破为主的一个方子。

如果这个人气比较虚的时候,脉摸着力不大,这个时侯啊,柴胡、枳壳要慎用,所以小孩呢我一般改成黄芪、桂枝来代替一下。还有一些郁滞时间比较长的,本身肝气郁滞就要消耗人身气机的,人体的周流之气也会被消耗的越来越少,所以这种郁滞的比较长的病人啊甚至一两年,你再去摸他这个脉啊就不是弦而有力,比较满,比较紧实的感觉就没有了,他就是那种弦滑结涩,脉也有一股弦象,但脉比较细了,有一种涩象,不太通畅,手底下有一种疙疙瘩瘩的比较结滞、郁在一块的那种感觉,这个时候呢我就不再用四逆散原方了,把柴胡枳壳改成乌梅、百合,柔润一些,就变成了乌梅、百合、芍药、甘草了。

那么四逆散这个方子呢我临床上一般就这么化裁,把一个方子变成三个方子来用,三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变成一个往上升的一个方子黄芪、桂枝、芍药、甘草,那么这样呢我自己给他起了个名字就叫刚四逆散,刚就是刚强,刚柔相克嘛。乌梅、百合、芍药、甘草这个小方子呢我自己给的起了个名字叫柔四逆散,就是四逆散这个方子呢你把它变化一下,一柔一刚,又变化出两个四逆散来,那么这就是用于不同的肝气郁结,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子,效果就更好一些。那么实际上这个刚四逆散就是桂枝汤化简而来,如果再加上一点调中焦的药他就成桂枝汤了,把四逆散这个方子加一点调中焦的药他就成小柴胡汤了,把柔四逆散就是乌梅、百合、芍药、甘草加一些调理寒热的药,再把它丰富一下它就成乌梅丸了,这些方子你看都是……刚才讲的这几个方子呢就是四逆散变化出来的这三小个方子,一个柔四逆散,一个刚四逆散,他们实际上稍微变化一下就变成桂枝汤、小柴胡汤和乌梅丸了,你看都是厥阴病比较常见的方子,只不过四逆散如果郁滞不是很长,气还比较足的时候,你可以直接用四逆散或小柴胡,直接把这个气疏通、破散一下,消耗一点也没关系,那么这个时侯就可以直接用;如果属于那种湿气比较重或小孩这一种,脉摸着偏软的,往上升升不起来的,那么就可以用刚四逆散或桂枝汤,就是往上升动,帮助他往上升发;如果是时间比较长了,脉象郁结的比较厉害,脉也比较涩,精气比较亏的时候呢可以用柔四逆散或乌梅丸,来柔润养肝木,以养为主,木气得养呢,他的柔润生发的特性也会慢慢恢复。

说到这里啊,顺便也把乌梅这个药跟大家交流一下。我在临床上这个柔四逆散我用的还是比较多的,就是乌梅、百合、芍药、甘草这四味药,我个人体会效果也不错。那么关键就是用了乌梅这味药,乌梅为什么有这么好的柔润的作用呢?那么咱们都知道望梅止渴这个成语,一听到前面有一片梅林,马上就口内生津,不渴了,如果大家有野生乌梅,野生乌梅是非常酸的,我们现在用的乌梅都是人工种植的,酸味差一些,那么他和一般食品相比还是比较酸的。这个乌梅是一个没有成熟的果实,加工而成,这个药呢,咱们可以这么去理解,所有的果实在未成熟时他都处在一个蓬勃生长的阶段,生气比较盛,比较旺盛,但果实毕竟还是一个收藏之性,把植物的精华收藏到一个果实里面,他这个生长呢实际上还是为了收藏,所以大部分没有长大的果实,像苹果啊、梨子啊、桃子啊、杏子啊、梅子啊,咱们去尝一下,这个没有成熟的果实呢,这个小小的果实呢,大部分偏酸偏涩,非常酸非常涩,吃了之后啊,有的甚至酸的这个牙齿都咬不动东西了,那么我们就要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一个生长的生气比较旺盛的小小的果实会这么酸这么涩,当他长大成熟之后就没有酸味了?所以这个酸味啊,我个人理解呢他是调控、或监护这股生发之气,一个生长的具有蓬勃生机的这么一个现象,他必定要有另一种相反的力量来监控他,有克有制。从四气有味来讲呢,辛味,辛散,木气辛散舒达,所以辛散的这些药物呢都有疏肝的作用,对于同一味药来说呢他本身的的辛散之性如果要想很好的存在的话,它必然要有一个相反的力量来制约它,这就是这个酸味啊,如果有强盛的生气啊这个酸味能遏制它。但这个酸味又不像苦味,苦味是当头一棒,直接给你敲下去;酸味是以柔克刚,不管你多么锐利的生发之气,我都能用比较柔和的酸味给你收敛起来,让你不至于锋芒毕露而是回到一个正道上去,为什么山萸肉比较酸,它能够有很好的疏肝的作用,能够治疗一些像关节炎啊、痹症啊,舒达筋脉的作用很好,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乌梅这个作用可能就更强一些,它在调控或者制服郁滞的木气的同时呢,乌梅的这个酸味还有养肝体柔润肝木的这个作用,气属阳味属阴,所以本身这个味啊属于偏阴的一个东西,我个人认为乌梅呢是胸襟比较大度,非常温柔的这么一个药,乌梅丸用300枚乌梅,能够把那么多的药物像附子啊、川椒啊、干姜啊、黄连、黄柏啊,全部都能够收入自己旗下啊,大肚能容,你们都来,都能把你们安抚好,所以这种郁滞的比较深的病人,肝气郁结时间越长,实际上是郁滞的越深的,虽然这个气啊脉已经摸着比较弱,甚至有一点涩,气血有点不接续了,实际上他这个郁滞得非常深,一点点小事可能就气得喘不上气来,有这种病人,这个时侯你如果再用柴胡给他疏散,有时候可能会适得其反,本身气就不多了再去耗散,所以这个时侯用大量的乌梅去柔润,去安抚,这个效果就好得多。

就是说木气为病呢,这种郁滞啊,我们可以顺着他这个禀性去生发,用刚四逆散或桂枝汤这一路的方子,包括麻黄附子细辛汤啊,还有麻黄汤啊都是一个思路,都是生发的这个路子。如果时间还不是很长,刚刚得的时候,可以直接用四逆散、小柴胡来通破,一通一破。如果时间比较长了,这种病人啊实际上在临床上是见的最多的,现在大部分有点小病啊,都去看西医去了,拖到最后不好了才去看中医,所以来的时候啊郁结的都比较深了,所以这个乌梅丸和我说的这个柔四逆散在临床上使用的机会是比较大的,很多。那么乌梅就有很好的用武之地了,使用频率比较高,尤其现在春天了,即是肝病的高发季节也是肝病治疗的好时机,所以大家如果在临床上碰到这种病人呢,可以试着用一下,有时候哪怕你就是只用乌梅和百合这两味药,有时候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刚才是把肝气淤滞这种情况讲了一下它的治疗原则以及它的处方用药。下面就结合具体的病例,给大家讲几个例子。这一个病人呢,是一个三十多岁的男性,男病人,他刚开始来的时候是看高血压的,他说血压高,吃了一段时间的降压药也没效果。我摸了他的脉之后呢,他的脉就是那种淤结的时间比较长了,脉象非常沉,沉弦,有点促象,而且还有结涩之象。可是这个脉呀虽然淤得比较深,你摸着好像是淤得很厉害,一股劲不小,脉力不小,但实际上它不持久。你要持续按,重按的话,慢慢地就没有劲了,感觉好像是断断续续的那种感觉,这就是淤滞的时间比较长了。好象这个脉象呢,我的表达能力也比较差一些,有时候真实的脉象不知道怎样给大家讲清楚,大家临床上多体会。所以他这个脉像呢,我一摸,我就说,你这个不是一个单纯的高血压,你这个血压高也不是个病,你主要是肝气淤滞时间太长了。我说你这个最少大概得一两年了吧,他说是。他不光是血压有点高,他还睡觉睡不好,胃口也不太好,大便也不太好。那么当时我给他用的方子呢,就是以柔四逆散为主,乌梅、百合、柴胡、枳壳,另外加了一些鳖甲、当归,鳖甲破淤结的力量也是很强的。用点当归柔润一下肝木。也加了一些调理中焦的一些药物。他的舌苔很有特色:舌苔是整个舌头全都裂开了,只有舌头中心有一点黄腻苔,也不厚,但是看起来非常黏着那种。整个舌头,舌面,尤其是舌的边缘,一圈,裂得很深。那么为什么会有这么多裂纹呢?这种裂纹就是风燥之象。就跟冬春,今年也是大旱,地旱得太厉害了,地面就裂开了,道理是一样的,是一股风燥。他的肝气淤得太厉害了,这股肝气在里面横冲直撞,把有限的津液都消耗掉了,所以它就裂开了。他舌头也是偏红的,那种艳红,阳气不收的那种现象。所以这个时候,这种病人,尽量不要给他用四逆散或小柴胡这样的方子,这种破散的方子最好不用。

我曾经就有一个病人,还是个小伙子,他是感冒了,肝气郁得比较厉害,我当时给他开了小柴胡,小柴胡的意思。给他开了三副,病人吃了三副,觉得效果还不错,自己又吃了三副,结果吃得起不来床了。因为破散的劲很大,他本身气比较虚,连续吃了六副药,就喘不过气来。这是我亲身经历的一个病例。

所以像这种病人呢,我是不主张用四逆散或小柴胡这个原方的,那么就改成用乌梅丸或者我讲的柔四逆散这样的,柔润肝木为主。那么这个病人给他用了大概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吧,一直就是这个路子,有时候给他用上点黄芪呀什么的,把他一气周流的大气补充一下,有一段时间,他的脉象比较好的时候,也有脉摸着比较实,有时候也会辅助的用个非常小量的四逆散,柴胡的用量都不会超过6克的,很小,顺带给他疏通一下。慢慢地他会感觉比较好,身上慢慢舒服了,有时候他以前有一阵冷一阵热的那种感觉也没有了。但是舌头上舌苔的裂纹呀,一直没有一个很好的改善,就是改善的不明显,不是没有。后来我就觉得很奇怪,我说我治了这么多病人,一般来说,一两个月就会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你这都两个多月了,怎么吃着药就好,停两天就又反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就问,我说你干什么工作,在家里跟孩子家人有没有闹矛盾,和气不和气?他说,都挺好,都没问题。到后来,我就想想,因为我觉得自己对病人病情的判断应该没有什么太大的失误,用药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感觉应该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为什么效果我觉得不理想,病人比较坚持,基本没有断药的,可能中间停也停不了太多时间,一直在我这吃药,吃了两个多月,没有一个完全根本上的改善。我觉得这个比较郁闷。这肯定有其他原因,不可能无缘无故的不好呀。所以我就问他,是不是你们家的房子有问题呀,你们家住了个什么房子呀?农村人都是住院子呀,你们家这个院子南边或者东边有没有门?他说没有,他说我们家南边,东边都是别人家的房子,挨成块了,没有门,只有北边有个小门。而且陕西这边的房子都盖在院子的西边,盖一半。房子半边盖,他们住在院子的西边。从咱们五行来讲,东升西降,东边木气生发,结果他是整个一堵墙,连点通气的地方都没有,木气淤滞在那个地方了。西边的这个房子呢,金气收敛,木气不能升,只剩下收敛的金气了。所以我说很有可能跟你住的这个房子的院子的格局有关,当时我这么跟他讲。我也不是风水先生,这方面的东西说实话也不懂,只是从咱们中医的角度来推测。患者就很吃惊,患者说,你说得很有道理。他前两天刚找了一个风水先生给算了一下,说他们家的房子有问题,说一定要把房子改一下,要不然说不太好那意思。那意思风水先生的说法和我的说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有时候咱看病呢,可能不光是患者本身的问题,有一些患者外边的环境咱们需要考虑到的。我记得,忘了是谁的一个医案了,说一个病人也是肝气淤滞,一个老先生给他看,看了半天,效果不好,这个老先生就去看,说这为什么就不好呢,结果到他家一看,说他住的这个房子的墙壁是个黑暗色的墙壁,这老先生就说了,我在这边给你舒肝呢,你这边自己给自己制造压抑呢,怎么可能好呢?就把这个房子重新刷一下,刷的比较明快一些,这个病人跟着就慢慢好起来了。所以这种外边环境的这种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这个病人是比较典型的一个病人。不光他是这种肝气淤滞,包括他的妻子,他的孩子,都是这种肝气淤滞。因为后来他们全家都到我这儿来看病了。用的方子基本上大同小异,都是舒肝气。但是我说如果真是你们家这个房子引起的这个问题,我也无能为力呀。药物只能是给你暂时缓解,你必须要把居住环境改善一下呀,否则可能很难彻底改观的。这个病人加上我这种心理开导吧,慢慢地,再加上持续吃药,最后他的舌苔,舌头上的裂纹慢慢的基本上愈合了。但是很慢,大概三、四个月吧,慢慢地愈合了,非常慢。这是我治疗的见效最慢的一个病人。但是也从这个病人身上呢,看到了乌梅丸为主的这种方剂对这种比较顽固的肝气淤结确实有很好的柔润而疏导的作用,效果还是比较满意。

我记得好像前两次给大家讲过也是一个女病人,一个小学老师,自己觉得全身都是病的,她实际上也是属于比较严重的肝气淤滞这种情况。当时给她用的方子也是以柔四逆散为主变化出来的一个方子。那么对于这种淤结比较深的这种病人,如果你摸着他的脉象有这种就像一些小疙瘩一样的东西,手底下会有这种感觉,这种淤滞呢,他的体内必然有一些成形的淤滞了。这时候如果适当地用一些鳖甲,醋鳖甲---破解通淤效果非常好,效果就更好一些。我记得有一个老人,睡不着觉,失眠,用了好多方子效果都不好。后来在我这边给他用了大量的鳖甲,我忘了用了几十克了,反正量很大,用的醋鳖甲。就是加了这样一味药,在原先方子的基础上,效果就很好。大概有两三副药吧,这个人就能睡得比较好了。所以鳖甲也是破干结比较好的一味药。仲景有一个鳖甲煎丸。鳖甲煎丸治疗疟母,现在认为是脾肿大或者是肝硬化什么的,中医来看也属于肝气郁结比较重的情况。

有一位朋友问柔四逆散有几味药,来晚了没听到。柔四逆散就是在四逆散的基础上---我个人这么一个说法,教材上没有这个东西。它的成分就四味药:乌梅、百合和白芍、甘草。

这是一个病例。还有一个病例是一个女孩子,这个女孩子当时来主要是看青春痘:说我脸上长了一些青春痘,老下不去,看有什么办法。当时我摸了她的脉之后呢,这个女孩的脉当时是弦滑而结滞,首先这个脉有点偏细、偏弦,气淤在里面,能感觉到这个感觉,有点滑象,肯定有痰在里面。同时里面又有就好像一个一个的小豆豆一样的感觉,这就是结块,老年人的结块你可能感觉到是一小块一小块的,就像一个比较结实的东西。而这个女孩子她可能淤结的时间不是很长,已经要成形又没有完全结滞住的那种感觉,就感觉像一个小豆豆一样。她的脉比较光滑,在里面动,有这种感觉,这也是一种淤结,接近成形的淤结,非常明显。尤其左脉,这种弦滑结滞的感觉非常明显。右脉主要是弦细为主,胃口也一般。小豆豆整个脸上都有。我就跟她讲,你不是一个青春痘的问题。青春痘很好治,你这个体质不太好治。体质可能淤滞的时间可能比较长了。可能需要调整的时间比较长一些,如果调整不好的话,这个女孩子如果以后结婚的话,恐怕生孩子都会有一定的困难,可能不太顺利。所以建议她要好好治疗一下。这个女孩子也比较听话,给她用了一两次药,她离的比较远,一次拿一个星期的药。一两次之后呢,慢慢地就回来说,用的这个药很舒服。用的什么药呢,就是以柔四逆散为主,乌梅百合白芍甘草。因为她的淤结虽然时间比较长,但还没有完全成形,就是没有完全淤滞成一块,所以我也给她配合上少量的四逆散,柴胡、枳壳少用了一点,用的不多。再加上一些健运中焦的药,再加上化痰的,因为有滑象,而且是顽痰。她多梦,老做恶梦,这就是顽痰。配合着喝大量的鲜竹沥。鲜竹沥对于顽痰,它能够缓缓化解、流通而去,效果非常好。她每天配合喝一盒到两盒鲜竹沥,也就是60毫升到120毫升。每付药都配合喝这么多。这个女孩子觉得非常舒服。我记得好像一个星期之后,脸上的小豆豆上面的都没有了,慢慢的只剩下巴那块儿还有了。你看这就是阳气,小豆豆也是“淤结之处必有浮阳”好像有这么一句话,长小豆豆的地方必然有阳气淤结。实际上就是相火不降,藏不下去。用上药物之后,慢慢地通开了,能够自然下去了。慢慢地阳气开始往下收了。面部也是人体整个一身的缩影,额头的小豆豆,两个脸颊的小豆豆慢慢地消下去,说明这个阳气开始往回收了,只剩下最后的还没完全收进去,只剩下巴这个地方的了。大概两个星期之后,下巴的青春痘也没有了,基本上都收进去了。这个时候再摸她的脉的时候,那种淤结,那种小豆豆的那种感觉,就是摸着脉那种咕噜咕噜那种淤结到一块的感觉就没有了,就是那种比较柔和的,但是还是有淤结,弦滑的感觉了,脉比较通畅了点,基本上通开了,只是气机还不是很顺而已。慢慢地这个方子一直没有大的变化,一直是用柔四逆散为主,给她柔润疏通。所以这个女孩说身体越来越舒服,她也是较满意,到我这儿看了应该有一个多月了吧,现在主要是以化痰养血为主了。

这就是两个常见的病例,跟大家交流一下。后面还剩大概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顺便跟大家讲一下失眠吧。

因为这种肝气淤结的病人有很多是伴随着失眠的症状,有一些甚至就是以失眠为主症来看病的。所以就讲一下失眠怎么去治。内经上讲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阳气收回去了就睡着了,阳气出来了就醒了,就这么个意思。所以你看人能睡觉能醒,关键在于阳气能出能入,进出自如。阳气能出能入的前提是什么,阳气就是一身周流之气。它要想出来就出来,能进去就进去,要想这么痛快的话,这说明首先人身这个木气肯定是没有淤结的,很通畅的,木气一定要舒畅。如果木气淤滞了,气淤在这儿走不动了,想出也出不去,想进也进不来,肯定睡不着觉了呀。所以失眠其实很好治,你只要把他的一气调顺了,让它能回来他就能睡着,就这么简单。以前失眠讲究要养心安神,这个说法也不错。但是养心安神呢,我感觉对身体比较虚的老年人,或者像以前社会动荡不安的时候,有时候你可以用,以虚象为主的时候,养心安神效果是比较好的。像现在人,大部分都是以实症为主,以气淤为主比较多一些,这时候以养心安神来治疗失眠,效果就有限,不太理想。相反你用舒肝的药来治疗失眠效果就比较理想,包括我刚才讲的用大量的鳖甲来治疗,这也是一条路。

首先讲一个病例。这个病例就是我们本院的一个人,大概有40多岁,平时身体还可以,最近说是这两天睡不着觉了,半天都睡不着,一旦醒了更睡不着。就过来问,他说能不能用中药赶紧调理一下。我摸他的脉,这个脉有种比较急的弦促之象,脉摸着很急,比较有劲,脉淤在里面,这种脉象按说可以用四逆散,如果不是以失眠为主诉,如果只是告诉我说身上不舒服,没有劲,如果以这个为主诉的话,我可能就会给他用四逆散。他说以失眠为主,我没给他用,给他用的什么呢,给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余国俊老师在他的书里说过,他说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失眠效果很好。那么这个病人我也给他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大概这个意思。好象加了点黄芪桂枝之类的,不是很多,五、六味药吧。就吃了一副药他的整个睡眠就完全解决了,好了。睡的一觉到天明。效果非常满意。

那么我们就来想一下,失眠本身是阳气不能回来,阳气收不回来导致的心神不能安藏,所以他睡不着觉。为什么用疏通开散的麻黄附子细辛汤,他反而能睡着觉呢?本来要它回来,它回不来,再往外推一把,不更回不来了吗,为什么他能睡,效果还这么好,咱们要想想这个问题。所以还是我刚才说的那句话,失眠,人能睡能醒,关键还是这个阳气能出能入,有一个比较通畅的道路,整个一气周流的道路如果比较通畅的话,该醒的时候就醒了,该睡的时候他就睡。麻黄附子细辛汤相当于就是清扫道路,这股生发之气,本身这个气淤在这里走不动了,你在后面这么一推,整个一路全给通开了,这个时候它再往回收就好收了呀,自然就回来休息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你看,如果我们在临床上碰到这种脉摸着比较厉害,淤滞得比较重的,脉摸着很有劲、很大,弦象很明显的时候,是不是一定要用四逆散这种舒肝的药来破肝气?不一定。有时候我们可能需要因势利导,利用它这一股力量来达到我们的目的。象这个失眠的病人,我们就可以利用他的这个淤着的这股劲,四两拨千斤,顺势而为,再给你用点麻黄附子细辛汤,给你把整个道路通开,那么这个时候整个一身气机周流得非常的通畅,一气周流通肠了,整个一身的症状跟着就改善了。

眼科奇书这本书为什么好,就好在这里。眼睛红,眼睛肿。肝开窍于目,你看,木气淤滞在眼睛上了。他用大量的麻黄,细辛,给你开通。借着你这股劲,因势利导,给你散开,疏通开就好了。目前我觉得在临床上失眠这个病主要还是以邪气实、淤结重这样的比较常见。对于刚刚出现的这种,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类的这种疏通之药,因势利导来治疗。因势利导这个方法见效很快。当然不是所有的都可以这么治,对于时间比较长的,甚至是老年人,脉摸着比较涩的,结滞比较深的,这时候呢,用柔四逆散,你可以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方,大量的柔四逆散加上少量的麻黄附子细辛汤,这个效果就更好,可以灵活地来运用。原则就是把一气周流的道路通畅开,把肝气淤结给解除掉,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好多了。这个时候你再用点养心的呀,安神的呀,那随便用,都没有问题了。如果淤结的问题不解决,你这个安心养神就是天天吃,当饭吃,我估计不会有什么太好的效果的。

今天晚上大概就跟大家交流这么多吧,主要是讲了肝气淤滞这种情况的治疗原则,讲了几个病例,顺便说了一下失眠。还有一点时间,大家看看还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提出来,互相学习一下。

前两天网上一个阿姨给来了一封信,请教一些问题,我非常不好意思,好多网友可能年龄比我大,或者是年龄差不多吧,大家千万不要把我当成老师。把我当成老师的话我的压力比较大,当成同学就行了,互相交流交流,就可以了。三人行必有我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如果咱们每个人都能攻克一个病的话,每个人把一两个病的疗效咱不说世界第一,做到国内一流的话,中医就比较有希望了,是不是。

今晚上我就讲这么多,有什么问题咱们可以利用这点时间再交流一下。

铁牛:前几天,无中生有老师开了几副药,我最近心情比较郁闷,有风木盗泄这种情况,就吃了二剂感觉挺好的,我想把我的体会来这里说一下,无中生有老师给我开的药方是这样子的:吃了两天还有一剂没有吃,我感觉确实心情比较舒服。感觉人没有那么压抑了。还有我这个肝区以前是会痛的,今天我使劲按到都没有痛。还有就是这药吃了半个小时就会上大便。就是拉出去很黑的大便。刚才老师讲了一下柔四逆散,现在是想了解一下这个方剂,这个乌梅呀,百合呀在这个方剂起到什么作用啊。我是想了解这些。因为人吃了这个方剂人吃了之后比较精神,头脑比较清爽,也就没有那种压抑的感觉,症状减轻了些。我想听听无中生有老师多讲讲由用这个柔四逆散是什么样的处方什么样的功效。

老师:跟铁牛老师也没有见面,只是网上交流了一个,估计着开了个方子,那么这个柔四逆散这个方子呢,为什么要用乌梅、百合这两味药,乌梅刚才已经跟大家讲过了,它主要是柔润肝木,百合可以说有养心神,润肝木,比较好,也是比较柔润和缓的一味药,有时候这个药的作用啊,需要自己去体会。有时候说的话,我这个人嘴巴比较笨还说不太好,乌梅、百合、芍药、甘草,柔四逆散,这个方子并不是说我一味一味查,把每味药的作用查出来,组合出来,不是这么出来的,这个药呢完全是根据临床上碰见这么个病人。他有这个脉象,感觉他身体气机属于这个状态,需要这么一副药来对证处理。是一种直觉。当然我对每一味药大概都有自己的体会。我也会凭直觉就会知道。要用这些药来治疗。是这么得出来的。不是通过什么相生相克,五行啊推理出来的。我是直接通过自己的体验得出来的这么个方子。所以有时候说实话,你让我讲这个方子,有些东西真是可以意会难以言传。总之呢我的感觉乌梅百合这两味药呢,它既能够养肝木,又能养心神。对于肝气淤这个病人呢。肝气比较急,心里比较烦,这些症状,比较符合病症,效果相对就会好。那么铁牛老师的脉象呢。服完后有黑便,这些反映都是体内有淤滞,服完药后往体外排的一些反映。这都是很好的反映。有些人服完后肚子咕噜咕噜的响的厉害,慢慢吃了段时间就没有太大的反映了,其实不是没有效果了,是没有明显的感觉了。效果还是有。我刚开始的时候跟大家讲过。下一节专门做一个肝炎这个问题跟大家交流一下。我想铁牛老师这个问题也许下一次能讲的更具体些。希望铁牛老师也能够有一个好的身体。要我说心情有时候很重要。慢慢的能好起来。没有问题的,我感觉不是太严重的问题。

看一下其它朋友的问题。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失眠的理法药理,理法药理其实刚才已经说过了。你把这个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把肝气淤滞给它冲散,肝气淤滞用破气的方法给他散开,用推动推荡的方法也能给它散开。这只是正治反治的问题,只要把路子通开了。阳气出入自如了,自然失眠就好了。

流泪是肝虚还是肝实,怎么治?泪为肝之液,流泪肯定是肝木外泻的一种表现。至于它是肝虚还是肝实,从道理上来讲,肝属于五脏,五脏只有虚,没有实。所谓的实可能是肝气淤结的这种实象,可能会有实。如果肝脏本身呢。五脏藏精气。我们认为不可能实的。会虚,流泪可能是肝气淤了。如果这个肝的精气不虚肝气也不会淤。因此必然是肝虚,外面可能伴随着木气的淤滞,这个实象可能会有。这个时候治疗流泪,如果单纯的是木气虚而不收,相当于木气升上来了。这个时候可以用五味子来收敛,大量的五味子二三十克以上。治疗流泪效果还是很好的。如果是那个肝气淤滞,有偏实的淤滞,一定用麻黄疏通一点的,就是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例子。疏通一下自然就不流泪了。所以这个就是虚实两端,或补或通。临床要灵活处理。

乌梅的成人量是多少克,乌梅主要应用的就是它的味,酸味,味属阴,用少了量不太好,我一般用成年人是12克以上,最少用12克,多的时候会用到50,60克。一般起步量是12克。一般情况20,30克吧。大家一开始可以从十二克开始用。
下一次给大家讲一下肝炎。

安时处顺:本篇由无情的雨、弘毅生、康宣、apple整理,姜附桂统稿校对。
-----------标题: 20090220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辩象07:肝炎辨治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9/3/19 12:49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大家晚上好!今天呢,我们继续讲肝病。今天咱们把肝炎互相交流一下。

肝炎目前国家列为传染病,一般急性期大部分患者都到传染病院去。包括我们普通的临床医生,相对遇到急性肝炎的机会比较少,大部分都是一些慢性肝炎,恢复期的,这样的病人相对多一些。所以对肝炎,我们主要针对的是慢性肝炎,跟大家交流一下临床上的体会。因为我这方面的经验也是非常有限,只能是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跟大家交流汇报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内经》里面呢,我们比较熟悉的,有这么两句话,一个是“百病皆生于气”,还有一个是“风者百病之长也”,那么这两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大同小异的。意思是讲,风木之气,如果不能流畅的生发的话,不能舒畅,舒畅的状态受到抑郁,那么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很多外感、内伤杂病都会伴随咱们《四圣心源》上讲的“木气郁滞”,都会伴有这个情况。那么在中医来讲,木气,脏腑里面属肝,肝属木;它与西医讲的肝炎,肝脏,我个人认为,虽然不是完全相同,但是还是有些密切的关系。关于这个肝炎,木气郁滞的情况,比较典型,应该说是治病的一个核心环节,那么在临床上治疗的时候,以疏达木气,恢复木气本身的通畅的周流,这应该是我们一个始终不能变的一个观点。

现在的肝炎,如果单从西医的角度来讲,大部分都是肝炎病毒感染了之后引起的。由于这个目前肝炎患者还是比较多,涉及的面比较广,大部分患者对于这个感染病毒引起肝炎,抗病毒治疗肝炎这个概念了解的比较多,那么这个说法,在目前整个医疗界,不管是医生啊还是患者,是一个比较认可的理论体系吧。大家认为这个病都是这么回事,感染肝炎病毒,需要抗病毒治疗。那么这里面就有一些局限性,所以我们就会针对这个情况,说一些相关的,我们中医方面的理解。所以在正式讲肝炎这个病之前,我想先跟大家交流一下对病毒的认识。
病毒呢,西医认为是属于微生物之类,也就是说它应该也是一个生命体,比较低级的一个生命体,它是有生命的。那么对于这个病毒,那么至少我本人呢,也不是专门搞这方面的工作的,谈不上什么研究,只能说咱从中医的角度,利用西医的一些研究成果,咱换一个角度去理解,说一下这方面的一些体会。从中医的角度,我们怎么去认识病毒这个东西,那么首先病毒具有一个生命的活性,也就是说,它感染到人体之后,它会繁殖,会复制,它也会死亡。它也具有这些生命的体征。那么从我们《四圣心源》理论来看,不光是生命,实际上世事,世界上的万物,它都是这种一气周流的状态,都具有升降出入,或者说有这个生长壮老已这么一个过程。病毒同样也不例外,所以病毒呢,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为另外一种生命,和人体这样一个大的生命体不太一样的小的一种生命。它也有自己的一气周流,它的一气周流的层次、快慢和人体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它呢,就像一个寄生虫一样,你看,它只能在活的细胞里繁殖,脱离了这个环境,它就不能生长,不能活跃的复制。这说明病毒的一气周流,它的这个能量的来源,或者说这股生发之气的来源,它有一个根源呀。它跟人体的这个一气周流,要有中焦土气,中土斡旋,要有这个中焦的运化,气血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化源来维持一气周流一样。病毒它的一气周流的来源在哪里呢?在于我们人体的细胞,在于我们人体自身的一气周流。也就是说病毒是借用人体的一气周流,或者说是盗用,盗取,把我们人体的一气周流,人体的正气,盗取一部分,作为它自己的这个生长、繁殖的来源。好比一个小偷,到咱们家里来偷东西,来混吃混喝,就跟在自己家里一样。那么我们日常的,比较常见的能够致病的病毒,最多见的可能就是感冒病毒了。引起感冒的病毒叫什么病毒呢,这个有很多,我也说不上名字来。咱们就以这个流感吧,病毒性流感大家可能每个人都得过,比较有体会,以这个作为一个例子,来讲一下病毒为什么会引起疾病,它致病的原因是什么。

那么病毒一旦感染到人体之后,病毒自身在人体内的繁殖,就相当于病毒自身这个很小的一气周流就开始了。它这个一气周流,看病毒侵入的这个途径,或者说聚集的位置不同,比方说,它要是在我们讲的这个木气生发的这个阶段,如果是在这个系统里繁殖得比较多,那么这个病毒的一气周流,它就会把木气生发的这个阶段,好像一下子切断了一样。你木气左路要生发,碰到了我病毒在这个地方,我就把你生发的这个一气统统给吸收过来,成了我病毒这个小小集团的利益了,我再拿到我这边来我们病毒自己用,自己在这生长、繁殖,搞一个小的一气周流,就像一个小集团一样,这样的话,左路生发这一块就堵上了呀,就相当于流通不动了呀,那么整个人体大的一气周流就郁滞上了。一气周流一旦产生郁滞,病就随之而来。所以呢随着病毒感染的部位不同,从西医的角度来讲,它有这个易感性,或者是特异性等等,这个名词我也说不上。比方说肝炎病毒就专门感染肝脏,感冒病毒专门感染呼吸系统,肠病毒专门感染肠道这一块,引起腹泻。感染到不同的地方,它就会引起不同系统的一气周流的郁滞,从西医看,大部分在急性期就会引起充血啊,水肿啊,发炎啊。西医的发炎,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一气周流的郁滞,堵在那个地方走不动。所以把这个病毒致病,咱们从中医的角度来思考一下,那么我觉得可以理解成病毒的一个小的利益集团,盗取了人体的这个大的一气周流的周流之气,并因此堵住了人体周流之气的畅通,由此而引发的疾病。疾病,主要表现在人体自身的一气周流的不通畅,这是表面的症状,而原因就是病毒在这里作怪。所以有时候西医讲,肝炎病毒呢,肝炎病毒本身并不会引起疾病,为什么会产生肝炎呢,是因为感染肝炎病毒之后引起的自身的免疫反应造成的肝炎的症状,并不是病毒直接造成的。这和我们刚才的分析,从中医的角度进行的分析是基本一致的。

这是我们分析了一下病毒为什么会致病,西医呢,我们知道人体一气周流,讲的这个一气,气是看不见的,西医到目前为止好像还是不承认这个东西。同样的道理,病毒我刚才讲了,我认为呢,它也有自己的一气周流,也是一个小的生命体,所以呢病毒应该也有它自己的一气,也就是说病毒应该也有它自己的看不见的气,病毒之气。就是说引起我们身体发病的那个病毒,应该不仅仅是我们在显微镜或者是电子显微镜下面看到的那个小小的DNA,RNA那个链,不光是那个病毒的实体,伴随着这个小小的病毒的实体,它有病毒自身的那个无形之气。这个我个人认为应该也是有的。而且我在临床上有时候也能感受到这种病气,病毒的这种气能够感受得到,是直观的直接的感受得到。这个你要是检测的话可能无从检测,只是一种感觉了。所以呢,这个病毒引发的疾病怎么去治疗,原则性的问题,西医呢目前主要是抗病毒,病毒进来了,要把病毒杀死,这么一个思路。那么这个思路也不错,不能算错,而且呢在我们大部分老百姓的心里,这是非常顺理成章的一个治疗措施。身体里面有病毒了,引起疾病了,肯定要想办法,希望能够把病毒杀死。这个思路是最直接,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一个方法。

但是因为这个病毒呢,它这个对自己的武装比较先进,它外面经常有各种蛋白质保护壳之类的,所以一般的药物奈何不了它,所以现在呢如果是细菌感染的话我们用点抗生素把细菌杀死了,这个效果很好;但是抗病毒的药目前来说效果很好的好像是不多,特效药很少,所以造成了目前很多病毒感染的疾病,目前西医治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有时候甚至是“山穷水尽疑无路”走入了这么一个困境了,这个时候呢,我们能不能换一个思维方式,这个病毒,我们除了直接用药物杀了它之外,难道就没有别的办法了来处理这个问题吗?我们能不能用别的办法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呢?打个比方来说,这个战场上作战好比是,敌人呢,代表病毒,敌人侵入过来了,我们如果说拿着炮弹、枪炮狠狠的打一顿,也许能消灭一部分,但是如果病毒它已经侵入了城市、乡村、村庄,它已经进来了,再用这种治疗措施,这种应战的方法,难免会“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部队要走的话,要吃饭呀,要生活呀,粮草后备一定要充分,如果后勤跟不上的话,那战斗力可能也就没有了。我们能不能从这个角度考虑一下,想出一个治疗病毒的办法。

就拿流感来说,流感病毒来了,流感病毒一般是通过呼吸道进行感染,引起西医所说的呼吸系统感染,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肺部的感染。这个时候,对中医来讲,相当于上焦的左路木气生发,右路金气敛降同时受到了阻滞,那么治疗的时候要想办法把那个气给通开。对流感这种病毒性感冒,中药的效果非常好,有一年北京流感的时候东直门医院我们老师开了一个方子,效果很好,一大锅一大锅的熬,不够卖的,最后熬的药不够卖的直接抓成一包一包的给卖光了。那么这种办法是,实际上就是,病毒本身在局部的这种盗取一气,阻碍人体一气周流的这种行为我们没有直接去打击它,没有直接去干预它,而是通过什么呢?通过恢复人体一气的周流,病毒它要想在体内繁殖,必须要有来源,它本身生命才能维持,要正常维持的话,它要有这个化源,它这个化源就是人体的一气,如果我们想办法把这个人体的一气恢复周流,你左路升不上去我给你升,右路降不下来我给你降,中焦斡旋不动我给你运中焦,这个人体一气周流归于正常的时候,这个时候病毒它在人体之内就没有来源了,没有它自己这个一气周流的来源。就好比说敌人他们到我们村里来他要抢粮食,抓鸡抓鸭,那如果我们自己先把这些东西吃掉,或者我们把它卖掉或者拿走,什么都没有,这个时候敌人可能就会饿死,这也是一种策略呀。这种效果呢,往往更好,这种效果非常理想。那边直接拿着枪炮,拿着抗病毒药物去狂轰滥炸,相对来说我个人觉得这种方式更高明一些,效果可能更好一些。只要把人体的一气周流调通畅了,这个体内的环境就不再适合病毒的繁殖、生长,它就失去了这个发展的机制,所以就自然灭亡了。所以好多人这个,我们经常看到报道,研究哪一个药,有没有抗病毒的作用,我个人认为,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基本上就是浪费财力、物力,应该不会有什么结果,因为这种方式完全放弃了中医的思维模式,放弃了中医理论,失去了中医的本性,不是中医的思维。我记得临床上有一次一个同事跟我聊天,石膏能够退高热,他说他查了很多资料,病毒性感冒引起的高热有时候用大量的石膏能退烧,效果很好,说为什么呢?说查了半天没有查到石膏哪个成分可以抗病毒,说查不出来。呵呵,所以你看这个就是把中医学得,完全被西化了,没有一点中医的思维了。你这样去学,永远不会入门的。如果大家都这么去学的话,中医真是很快就要灭亡了。所以对任何事情,如果我们真心想干中医的,还是要回过头来,从我们中医本身的这个理论体系,去认识许许多多的这个事情。中医很多东西认识的深度和高度,我个人认为是比西医还要深刻一些。我记得有一年北京流感的时候,那时候我们还在北京,那一年冬天的流感非常严重,好多家庭都是一家人全部被传染,全部发病。其中一次呢,我讲的这个病例呢,我体会到病毒它有自己的无形之气,那么这个老人他跟我讲,说是这个他是怎么感染的呢,家里的人感冒之后,一起吃饭,先前感冒的家人给他盛了一碗面,那么他端着这碗面,刚要吃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已经感冒的家人给他盛的这碗面有一种凉飕飕的气,从这个印堂的这个部位嗖嗖嗖小虫子一样钻进来,相当于进了督脉,然后呢就这样也感冒了。这种感觉呢,我在临床上,我也感冒过,也有过类似的感觉。讲这个例子的原因,就是讲这个病毒固然有它这个实质的病毒体,有这个东西,但是呢,它必然也伴有这种无形的气,我想一个病毒,它不会直接从皮肤钻到你的督脉里去,虽然不见得不可能,但这种可能比较小,所以老人的这种感觉,我个人认为就是这个病毒,它的无形之气,对人体的这个影响。内经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什么得流感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小孩、体质比较弱的人。如果你整个身体的一切比较弱,防护墙比较薄,碰到病毒的这个一气比较烈,比较暴烈的时候,来势汹涌这个病毒,它这个病毒还没到你身边呢,它这股气,就已经把你自身的这个一气周流可能已经打开了一个缺口,你就不知不觉的,相当于开门揖盗一样,敞开大门等着人家进来。不是还听说报道了一个说是有一个SARS那个时候吧,这个报道我不知道是真是假,只是记得好像有这么一个报道。报道说两个人是恋人,其中一个感染了SARS,另一个就要照顾他,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照顾那个人竟然没有感染。如果这个事是真的话,这就是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很好的例证。

所以对病毒的认识,对病毒致病治疗的原则,我想咱们中医可能有一些不同于西医的东西,这些东西对临床来说,我想应该有他一定的指导价值。另一方面,病毒经常变异,比如流感,今年的疫苗到了明年可能用不成了,那么这种针对病毒本身的治疗有时候很局限,很有限,或者说比较单调。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把思路打开的更广阔一些?中医有很多好的办法呀,象我们刚才讲的,我们断了它的粮草,恢复人体一气的周流,把它资源断了,这不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吗?从这一点上讲,抗病毒药物对病毒有时候是无能为力,从这个角度上来讲,显得我们中医的办法更灵活一些。所以对西医我们既不要完全排斥,也不要盲目崇拜,一定要在我们中医的核心理论的整体框架内合理地认识它,西医有很多合理的东西,也是值得我们借鉴和利用的。

刚才这是给大家交流一下对病毒的个人的认识和看法,仅供大家参考。下面开始具体针对肝炎的具体的治疗。

我在临床上接触的病人主要还是慢性肝炎,乙肝比较多一些,急性肝炎接触的很少,偶尔接触慢性肝炎急性发作,类似急性肝炎,有时也能碰到,比较少。所以咱们以慢性肝炎的慢性期治疗作为交流的重点。那么急性期呢,根据我掌握的资料和我一些有限的体会,给大家也作一个介绍。

一般来说,刚开始得肝炎,急性期的时间,大部分会伴有发烧、食欲不振,发烧是木气郁滞,食欲不振是中土不能斡旋,而且一般来说是症状比较急,有的会有比较重的黄疸出现。急性期我的感觉是跟治疗流感的路子类似,实则泻之,虚则补之,刚得病时人体正气比较实,还不是很虚,这个时候可以直接通过疏通人体的一气周流,来达到抑制病毒在体内繁殖的目的,这个时候一般用泻法的比较多,因为肝炎病毒,大部分还是,西医来说是肝脏,从中医来看主要表现还是在中士,木气郁滞两个方面,不单是肝脏问题。《金匮》不是有句话么: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是相吻合的。对于这个急性肝炎,我们怎么去泻?一般是下法比较常用,象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茵陈舒达肝木,栀子清郁热,(栀子颜色比较红,剥开,捏碎看里面的仁,其结构跟心脏很相的,所以它擅于清上焦虚火,对于郁滞在上面的火气,栀子清热除火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大黄推陈致新,从肠道把这些郁滞涤荡出去,这些把急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人体一气周流的郁滞给疏通开了,人体的一气周流的整体大气一通,病毒立即没有了生存的基础,病人很快就好了。这是常见的茵陈蒿汤对于黄疸、急性肝炎效果比较好,道理就在这里。

还有一种民间的,得了急性肝炎之后,利用各种生的苦胆来治疗,如鸡、鱼、猪等苦胆,倒在一块,给病人喝,一喝就拉,拉完就好。这个虽然比较单纯,实际上也是通过通利郁腐,把郁滞的一气给恢复了,也是一种泻法。

关于急性肝炎,我也没有太多的实际临床病例,临床经验也很少,所以不做过多的展开讨论,说多了就是纸上谈兵,没啥意思,我希望给大
家交流的都是自己亲手经历的,比较可靠的东西。本身自己经验不是很多,尽可能不要误导大家。下面主要讲一下慢性肝炎的治疗。

急性肝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慢慢的人体自己有一个很好调整的机制,有时候“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有了病不去治疗,自己就是个中等水平的中医大夫,人体自身有这个能力,他自己会去调整,调整到一个对人体比较有利的状态。由于肝炎病毒在体内的繁殖,影响到人体木气的升发,木气郁滞在那里,想升升不上去,很着急,很焦躁,那怎么办?就象一个人本想住前走,有人在前面挡着,过不去,刚开始还火冒三丈,挡上一个月就没脾气了,慢慢的就算了,就在这儿慢慢走吧,或者在那儿歇一会儿,肝炎就是这样的呀,慢慢它自己也没脾气了,慢慢的郁滞也沉下来了,郁滞到里面去了,其实肚子里面还是一股气,慢慢地它外在表现就少了,这个时候就成了慢性肝炎。这种病人一般面色比较偏暗一些,比较暗灰,没有光泽,明润光泽神气外露的那种东西比较少,这就是木气郁滞的典型表现。有些年轻的,青春期的病人,一般还有满脸的青春痘,比较严重,相火郁在上面下不去,他其实一肚子火气。而且这种病人大部分心情都是比较抑郁的,老是闷闷不乐,有点想不开。脉象一般绵软而细,沉在里面,起不来,舌头一般都是胖胖的,大大的,舌苔腻腻的,有的舌苔可能也不多,但是上面有比较偏白的粘液。所有这些都是土木郁滞,粘滞,结在一块,都是这种现象。

对这种病人咱们一般怎么去治疗呢?还是要恢复人体正常的一气周流。当然病人自己的心态调整也很重要,这个问题到最后再聊,现在先讲药物方面的治疗原则。对于这种脉象比较软、比较细、特别沉的这种,这种人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太肉,没有骨气,没有阳刚之气,就是这种感觉。那就用药物把这一气、木气给鼓动上去,当然对对慢性肝炎,因为时间很长了,体内这种郁滞很多了,之所以这样,好比这个人被网套住了一样,想挣扎可又动不了,所以才成了这个样子。你光去鼓动,效果也不是很理想,还要辅助上运转中焦,排除郁滞的这种药,所以基本上从三个方面去着手:一方面鼓动木气,舒畅木气,另一方面运转中焦,第三个方面就是往外排除郁滞,体内长期郁积的郁滞都要排出去。这三个方面同时用药,一般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鼓动木气,舒肝,常用什么药比较好?用桂枝?还是用什么别的?我个人体会用生麻黄的效果最好,量不要太大,量太大了就耗散了,本身木气的郁滞实际上就是一种消耗,你要是再用上大量的麻黄,那一下子散完了,而且这种郁滞一般是绵绵缠缠,比较难去,不可能速效,要缓缓建功,慢慢来。所以麻黄的量不要大,生麻黄一般用1克就有效,一般不需要超过3克,麻黄比桂枝、柴胡这些药舒肝效果都要好,给人比较痛快、直接的感觉,立竿见影。所以对这种病人的治疗,麻黄是我必用之药,这种病人我一般同时配一点鳖甲,鳖甲这个药破郁结的效果比较好,时间比较长了,久病多瘀,久病濡弱,用鳖甲把里面的郁滞给破一下,便于麻黄的流通。至于运转中焦,平胃散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方子,运转中焦的效果很好,我感觉它比黄芽汤、四君子效果还要好,当然要分什么情况,对这种湿气比较盛的情况下,它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我很喜欢用。用什么来排除体内的郁滞呢?这种郁滞如果脉象比较大,不是细的象线一样,暂时用一点大黄也可以,大黄推陈出新呀,量不要太大,不要超过5克,一般两三克就可以了,但是我平时更多喜欢用黑白丑二丑,黑白丑就是牵牛花的子。牵牛花开的很好看,喇叭花,早上太阳一升就开了,下午太阳要落的时候又关上了,这个花还会随着太阳转动,基本是始终对着阳光,跟向日葵有点象。所以牵牛子也有牵牛花的一点性质,就是它有比较灵动的一方面,跟风气善行数变、木气的多动有点相似,有这方面的特点。另一方面,黑白丑一熬,成了一锅稀粥一样,粘粘的,成糊糊状,把黑白丑打碎熬就熬出这种效果,它跟大黄熬出来的汤比较清是完全不一样的。这说明什么呢?说明黑白丑通下的作用是比较柔润缓和的,适合于这种比较难缠的郁滞的排出。所以这是我对肝炎这种郁滞比较喜欢用黑白丑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对药物有直接的体会,用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药尽其用,只有了解的比较深了,才能够做到药尽其用,把它用到合适的地方。所以对这种脉比较软,特别细,比较绵缠的这种情况,这个一般是慢性肝炎初期的情况,郁滞还没有结成块,这个时候我一般用这个思路来治疗,方子基本上中焦平胃散,左路加点鳖甲、麻黄,推荡加点二丑,其它的根据情况适当加减,一般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不过如果病人脉的郁象比较明显的话,可以适当配上四逆散,或者是柔四逆散,都可以,根据情况灵活用,这样来说一般半个月之内,基本的症状差不多能控制住。比方说面色不好呀,食欲不好呀,身上没劲呀,等等吧,应该都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改观,不能说彻底治好,能达到一个很不错的效果,一般半个月之内就能达到这个效果,一些反应比较好的病人,一两付药就会有很好的效果。

随着病人病情的发展,慢慢的郁滞越来越多,郁滞的时间越来越久,这种郁滞由刚开始那种绵绵缠缠的,就象一滩烂泥那样,慢慢的就结成块了,成形了,成个了,往这个趋势发展,这个时候再去治就要考虑破瘀结,这个时候再用药,鳖甲的量适当加大。有一个治疗慢性肝炎的小方子,一个老大夫的方子了,就用三味药,醋鳖甲,炒内金,炒山药。这三味药,等量,打成细末,长期吃,对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都有很好的效果。这个我在临床上用过,确实效果不错。所以这个时候病人的脉有一种发硬的感觉,脉不光是比较沉,比较细,还稍有一点硬,有一种涩滞的感觉,就是脉摸着好象不是很顺,好象一块一块的,这里堵一块,那里堵一块,好象有东西堵在那里一样,摸着不是很光滑。这个时候,甚至用一点穿山甲都可以,但是量不要太大,最好不要长期用,破气的效果也很厉害,鳖甲我一般很少有用超过30克的时候,一般都是十几克,这样既能破除瘀结,又能长时间的用,鳖甲破气的效果也很厉害,但比穿山甲弱一些,你把量把握好了可以长期用一点。除了用这个鳖甲,鸡内金既能运转中焦,它本身是鸡的胃呀,同时它也有很好的破郁结的作用,张锡纯说生鸡内金有很好的活血作用,用多了可使月经提前到来,临床上我一般喜欢用炒过的鸡内金,这样他转运中焦的效果会更好一些,生的也可以。张锡纯把它解释成活血的作用,我个人理解它是有破瘀结的作用,比较缓和,是王道之药,跟滴水石穿一样,但是确实有很好的效果,所以我一般会同时配上大量的鸡内金,一般不会少于二十多克。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药就是炮姜,脉硬的话就是有寒象,寒主收引呀,因为郁滞的时间长了,阳气消耗的比较多,元阳亏,阳气不足,所以要用炮姜。为什么不用干姜,干姜有点偏燥,容易伤阴津,所以用炮姜,用量我一般不会低于15克,小孩可能用10克左右。这几味药主要是针对脉的偏硬的这种感觉,郁结的比较深,阳气比较弱,用上这几味药。如果脉沉取还是能感觉到比较明显的郁滞之象,还是有弦象,这个时候舒畅肝气我一般不用四逆散了,一般都是改成用柔四逆散,或者同时都会用上。如果这个病人体质比较偏胖,甚至短时间内适当用点麻黄附子细辛汤都可以,从底下鼓动一下,当然慢性肝炎病人大部分都偏瘦的,长期消耗比较多,偏胖的几乎很少,大部分还是偏瘦,所以这时比较燥烈的药,麻黄附子细辛汤之类最好不要用,或者是缓用,不要急着用,主要还是先破郁结,郁结破除后要把它排出去,不能放在身体内,同样的道理,还是要去排除郁滞,排除郁滞用什么药呢?还是刚才讲的,大黄,黑白丑,可以一块用,以黑白丑为主,比较好一些。

今天咱们把肝炎慢性期比较轻的情况、比较重的情况,都讲了一下。实际上治疗的措施我们并没有针对病毒,我们不管病毒在身体里面是繁殖还是在休息,我们没有管,我们只是考虑我们自身的正气,如何把自身的正气恢复正常,病毒在体内必然没有生存的基础,没有地盘了呀。所以很多病人非常担心,说我这个病毒到底能不能彻底清除出去,检查到底能不能转阴,非常的苦恼为这个问题。眼睛只看着病毒,其他的呢他可能就看不到。大部分患者因为他也不懂医理,情有可原,对我们大夫来讲呢,我们要跟病人讲清楚这些道理,我们自己也要明白。就是我们这种治疗方式---单纯从恢复人体一气周流这个方式能不能把肝炎病毒彻底清除?我个人感觉,肯定可以。但是呢,不要把清除病毒作为一个单纯的治疗指标,应该对这个做一个合理的预期。首先要解决临床的症状。

那么讲到这里呢,就讲两个病例。一个是上学的孩子,这孩子十几岁吧。这个孩子是来看什么呢,他是来看青春痘。满脸的青春痘密密麻麻,颜色是那种紫暗色,个儿也很大,长时间不好。小孩都比较爱美呀。摸他的脉呢,就是刚才我讲的慢性肝炎比较轻的那种情况:脉非常沉,非常细,又非常软,没有一个很好的生发之气。舌头是那种非常胖大,舌苔很少,但是表面有一层比较黏腻的那种粘液一样,白白的,有点发白的东西,就跟一层很细的黏泡沫粘在舌头上那种感觉。而且这个孩子性格很内向,问他两句话,他可能回答不了你一句。并且家长说孩子脚臭非常严重。脚臭就是木气淤滞比较重的一种体现呀。所以给这个孩子用的什么呢,中焦用的平胃散,斡旋中焦,加了30多克的生姜。因为他的舌苔比较胖,比较大一些,舌面看着那种黏着的粘液比较多,痰浊比较多一些。左路用的就是刚才讲的麻黄、鳖甲。还有小量的四逆散。排除淤滞主要用的黑白丑,莱菔子。莱菔子通腑气的效果也很好。基本上是这么一个方子。这个孩子吃饭不太好,比较挑食---刚来看的时候。他得肝炎好像也好多年了,当时虽然是以青春痘来看的,实际上我给他治疗的时候还是按肝炎来治的。这个孩子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药,来过两三次,一次就开两三付药。大概一个星期左右吧,舌苔明显的好多了,那种黏黏的东西已经没有了,舌头看着也瘦一点了,面色看着稍微有点红润的意思了,青春痘还是没下去。最明显的变化是他自己感觉胃口好多了,觉得吃他妈做的饭,什么都比较香了,以前是做什么都不好吃。后来继续再用了——方子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又用了一个星期左右呢,整个面色,刚来的时候的那种黑气,淤浊发暗的那种感觉,已经非常明显地减轻了,整个额头都已经比较明润,比较红润,青春痘没有消下去,但是都变小了。以前是很大的疙瘩,黑黑的。现在都变得比较小了,而且也不是那么黑了,是偏红的那种。整个精神也非常好,原先说是上课好象每天都昏昏沉沉的,老师讲什么呢,好像学的效果不太好,其实学习很用功。现在说是觉得听课的效果提高了,学习效率提高了。当然大便也很通畅,以前是大便也不通畅,大便的时候比较黏滞,有时候甚至便秘,有时候还有点稀,不太正常。现在大便有点偏稀,但是很痛快。这是比较明显的一个效果。像这样的孩子呢,如果我们按照这个思路,一般来说他要是坚持用,按照我这边临床观察,一般用到两到三个月的话,整个体质会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改善,有可能几年之内,他这个病就比较稳定,即使他不再服药,可能也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那么还有一个病例呢,就是年龄比较大的了,40多岁。他的时间就更长,所以脉摸着除了比较沉,比较细,无力,那种生发无力的感觉之外呢,脉象已经有点涩滞,稍微有一点偏硬,淤滞已经要成形的那种感觉了。所以在给这个病人用药的时候,鳖甲的量就稍微大了一点。同时加上了炮姜,加上了鸡内金,加上了柔四逆散,用了小量的大黄。这个病人吃了这个药呢---病人的舌苔呀,刚才忘了说,舌头也是胖胖的,特别大。肝炎病人大部分舌头都很大,这是中焦淤滞比较多。舌苔是那种就好像在舌头上长根,长在舌头上下不来的那种感觉。这种舌苔我也不知道该叫啥名字,实际就是木气淤得比较厉害的时候,中焦淤滞比较实,结在一块的那种感觉。所以同是给他用上了柔四逆散,好像还加了点威灵仙,就是为了破开这种淤结。这个病人很有意思,他恨不得这个病一天好,所以熬一付药,他就一顿喝完。喝了之后他的反应就是肚子咕咕叫,然后非常痛快地排了好多大便,量远远多于平常的量,非常臭。说好多年了,从来没有效果这么好的药。那么就坚持吃了一段时间,慢慢的随着淤滞排出去的越来越多,体内的淤滞越来越少了。所以他的感觉呢,那种反应比较大,变化比较大的感觉呢,可能慢慢就减轻了,比较缓和了。自我感觉精神就非常好了,头一下子清醒了。这就是一气周流开通的一个表现。木气可以很痛快地生发了,神气就可以飘扬上去。这是我的这边临床的两个病例。

我感觉呢,这种慢性肝炎的病人,治疗的时候一个是时间要长,不是说几天,几个星期就能够完全把这个问题解决,不是那么快。因为它的淤滞比较黏缠,比较缠人的那种。就是说快刀斩乱麻解决不了问题,跟抽丝一样,慢慢地抽,你只要持之以恒,总有抽干净的那一天。所以用药的时候呢,不能用那种太急的药。病有缓急,药有刚柔。我们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和病情切合起来,病快的时候我们药也可以快一些,病慢的时候药也要慢一些,这样的话,才能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而且这种长期的淤滞往往导致消耗正气,耗伤阴精,所以特别燥烈的:像小柴胡,大量的麻黄附子细辛,不是说不能用,不能长时间的久用,我感觉。用了之后耗气伤阴,反而不利于它的恢复。用这些泻下的药物呢,也要缓缓而下,持之以恒。对付什么人就要用什么手段。肝炎病毒这个病,它就是比较黏缠的病,你也要用些柔里藏刀的手段,慢慢去对付它。

如果慢性肝炎进一步发展,有可能就会变成肝硬化,甚至出现肝腹水。这种病在我这边也比较少,说实话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提供给大家,只能给大家说一个简单的思路吧,提一下。

乡下的农民都有一个常识,比方说种的菜吧,有时候菜的嫩叶上会长那种小虫子叫蜜虫(蚜虫),蚂蚁喜欢吃的,它屁股后面分泌一种蜜液,蚜虫乡下叫蜜虫子。对这种小虫子,长的圆圆滚滚的,里面都是水,它只喝嫩叶嫩芽的汁液,别的不吃。所以对菜呀、苗木的生长造成很大的影响。现在都用农药杀虫子,以前没有农药的时候。碰见这种情况,乡下的农民有一个办法,就是把草木灰,中药叫百草霜,直接撒在菜地,这些小虫子慢慢全都死掉了。至于为什么在菜地里撒点草木灰怎么就把虫子杀死了呢,老农他也讲不出个道理来。实际这是怎么回事呢,草木灰里面都是一些吸水性很强的东西,好像是炭、盐之类的,吸水性比较好。你把这些东西撒到地里之后,地马上就有一股---菜地,植物比较多的地方,湿气比较浓郁一些,空气比较湿润,你把草木灰(百草霜)一撒上,局部的空气马上变得非常干燥,小虫子根本就受不了这种干燥的气候,全都干死了,这么个道理。小虫子在嫩芽上,嫩芽就有一股生发之气,木火之气,小虫子也可以认为它也是一股木火之气,最后这个东西,从水的角度,就把火的问题解决了。

同样的道理,像这种肝硬化我们也可以借鉴这种思想。这种木气淤滞,因为它是病毒引起的,病毒在体内要想存活,没有水肯定不行的,水生万物。所以有一个方子,治疗慢性肝炎,它用的一个药是什么呢,叫皂矾,就是绿矾。这个药如果你把它直接打成粉末吃的话,吃了之后人会觉得非常口渴。这就是中医杀虫子,或者说是杀病毒的办法。我不用抗病毒的药物,我直接把你生长繁殖所需要的环境,病毒要想繁殖,一定要有一个条件,为什么是比较淤滞,淤滞在一起,绵绵缠缠,湿气浓郁才有利于它繁殖。用上皂矾这个药马上内环境变得比较干燥了,一股燥气就出来了,改变了体内的环境。这个时候病毒复制生存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它可能就繁殖不成了。同时我们再用上一些破淤结---因为它已经硬化了,中医来讲寒气可能更盛,阳气更虚,这个时候就可以用一些比较大量的温通的药,像生川乌、附子,可以适当用一点;细辛,还可以用一点针砂,什么叫针砂呀?就是铁末子。绣花针厂造针的时候磨下来的铁末末,用醋煅过之后,它破淤结的效果比鳖甲还要厉害。在咱们网站上有这么一个方子,治疗急慢性肝炎效果都比较不错,对肝硬化也有不错的效果。我就把这个方子给大家大概分析一下,它为什么用这个药,为什么会有这个效果。一般这种病人大部分都伴有淤结,相火不降这个情况。这个时候如果条件允许,适当地用一点天然牛黄,降相火效果非常好,当然比较贵。对于肝硬化这种情况,破比较顽固的淤结,可用的药物有鳖甲呀、针砂呀、穿山甲呀、乌头呀、细辛呀,类似这些药物。另外呢,考虑到病毒复制这一方面,实际上还是遏制木气的生发---病毒本身的木气的生发,它自己小的一气周流,遏制它这个生气,可以用皂矾这个药,同时再加上二丑、大黄。凡是体内的淤滞只要把它打开,散开之后,一定要想办法赶紧排出去,不能留在体内,留在体内就是邪气。所以用包括刚才讲的牛黄,都有很好的通腑的效果、降相火的效果,就是敛降。把这几个方面用好了,也会有一个比较好的效果。鳖甲煎丸,治疗疟母,很多人拿过来治肝硬化,效果不错,实际上道理也在这个地方。它实际上就是小柴胡,桂枝汤,承气汤之类的合方相当于,各方面考虑的比较全一些。

这个是对慢性肝炎我临床上一些个人的体会,跟大家做了以上的沟通交流。最后说一点慢性肝炎的防护。因为这个病是个长期慢性病,可能不是一天两天能好。除了我们合理的治疗之外呢,自己日常调护,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如果你自己的心态好了,这个病有可能也就好了一半。我记得好像有一次跟大家说过,说有一个人只是跟别人讲讲道理,把他想不开的事讲通了,想开了,这个病人是肝炎病人,结果他的肝炎就好了。我觉得这也应该是可能的。所以虽然现在好多慢性肝炎病人可能在生活当中还会受到很多不太如意一些的境遇。可能有时候自己会比较抑郁,甚至有点自卑的感觉。这种心理对于疾病的恢复应该说是很不利,所以自己心态的调整也很重要。如果我们打个比方说,你要是把病毒想成一个很无赖的人,赖在你家里不走了,那么你要是每天也为这个事愁眉苦脸想不开,那你就每天生活在痛苦之中。你为什么不把心态调整一下,每天开心一点,想开一点,我把你这无赖变成一个正人君子,去感化它。人的这种心态,如果你是一个积极的心态,不再斤斤计较的话,这个时候自身的淤滞会减轻,甚至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一气周流也会慢慢地跟着恢复。那个时候病毒这股病气,它也会在你大的人体一气影响之下而改变。我个人感觉,所有的病毒,凡是变异的病毒,都是被压抑的,你对它越打击,你自己越想不开,越压抑,越跟它过不去,它可能手段就更多。你无所谓,想得开,它可能反而没招了,这是从心态上来讲。当然内经上来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是不是我们每个人中气都这么足,这么强。所以如果处在急性期,或者传染性比较强的时候,自己跟朋友家人适当地隔离一下,生活当中适当注意一下,也还是必要的。没有必要把这个当成一个负担,我就比别人矮一截。就当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分餐制不也很好嘛,是一种很有礼貌的行为呀。并不是说别人看不起自己,或者自己就比别人差一点,不要这么想。

今晚上呢,主要是跟大家聊一下慢性肝炎的临床治疗。由于我个人的临床经验也比较有限,所以可能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以提供给大家,更多的可能是体会或者是认识上的东西。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至少我个人觉得这个病应该是可以治好的。所以当大家在用中医治疗效果不好的时候,不妨把思路适当的放的更宽阔一些,看看是不是那一方面还拿捏的不是很好,如果是用西医的治疗效果不理想的时候,要想一想我们还有中医,不是就这么一条路。所以说咱们中国人有中医应该是一种福气。

还有大概一刻钟的时间,我就讲这么多吧。看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咱们提出来互相交流一下。我想应该会有一些老师,在这方面可能治疗经验更多的,治的更好的,我们也欢迎上来给我们大家讲一讲。

◆问:临床上小儿高热,流鼻涕、咳嗽,并且扁桃体还红肿大,问中医如何辨证论治,是风寒还是风热,如何处方用药?

■答:风寒风热,这是传统的辨证论治的一个分型了,在临床上,一般我是不会分他是风寒风热的,我还是习惯于按照《四圣心源》的路子,从一气周流的角度考虑。看他是左路升不上去还是右路降不下来,随机用药,不必强迫去分风寒还是风热,这可能和我们临床比较习惯的辨证论治不太一样。高烧呢,肯定是阳气降不下去了,流鼻涕、咳嗽,肯定是木气淤滞的表现,扁桃体肿大,这是相火降不下去,象这个时候还是要看舌苔脉象,确定用什么药比较好。因为人体这个情况呢,主要是以木气淤滞,相火不降为主,引起这个情况的原因有很多,有时候可能是表气不开,有时候可能是中焦不运,这个要根据舌苔脉象来确定具体用什么药,不可一概而论,如果单纯的按照风寒风热的来用药的话,有时候不见得好。

◆问:过去看过陈瑞春老师讲过,乙肝主要以小柴胡为主,刘渡舟老师主要以柴胡桂枝干姜汤为主。

■答:这些老前辈,他们的经验是非常宝贵的,路子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但是我想,没有一个方子能从头到尾把一个病给治好,还是需要根据病情灵活用药,恢复他的一气周流。我也不是一个方子治到底,而是分阶段,在合适的时候,这些方子都是可以用的。

◆问:二丑会不会造成峻泻?

■答:这个看你用的量的大小,我用一般不会超过12克。我用的量比较小。曾经有一个乡下老太太,她是慢性肠炎,听人家说,你把牵牛子炒一炒,回家吃一点就好了。这个乡下老太太也不知道量多少,就炒了一碗,乡下的碗很不小呀,然后碾成面,就和和炒面似的,和了和,和成糊糊,一下子就喝完了,喝得自己大泻不止,但从此之后她好多年的慢性肠炎从此康复。所以用多大的量会造成峻泻,在临床上我也没有试过,但从这个事情上咱们可以知道,二丑的相对安全性还是比较高的,吃了一碗都没吃没命。网友雾里看花介绍他的经验,说用过20克没有造成峻泻。二丑这味药性情还是比较柔和的,大家不用担心,如果用大黄用到二三十克,可能会泻的比较厉害,二丑应该没有这么厉害。

◆问:最近临床上碰见一个急性肠炎,比较符合结胸症,如何处理?

■答:急性病人,一般病程变化比较快,另一个病急的话,用药也比较峻一些,量要大,要足,这才会有效果,否则这个效果可能比较差。这种情况的话,如果没有脉象的话,我不敢随便给你治疗建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如果你觉得符合大结胸汤症,你就给他用。

◆问:大肠息肉如何辩象?如何治疗?

■答:大肠息肉呢,息肉是一个有形的东西,肯定是一种淤滞了,这种淤滞你肯定要疏通呀,很多大肠息肉的病人都伴有慢性结肠炎,当然也有单纯的大肠息肉。肉属于土,治疗大肠息肉就要舒木来疏散庸滞的土气。有一个对药,是乌梅和威灵仙治疗息肉比较好。另一方面,如果他伴有肠炎的话,用大量的当归白芍,养肝木、息肝风,也有比较好的效果。因为大肠属于金气致病,以后我会作为一个专题和大家交流一下。

◆问:对风胜湿如何理解?什么样的药算风药?

■答:风属木,湿属于土。凡是能使一气周流,流动的更通畅一些的药都是风药,象桂枝、防风、麻黄、细辛、附子,这些全都可以归为风药。这些药都能让木气升动,不过这些药有峻烈,有柔润,防风就比较柔润一些,麻黄就比较燥烈一些。

◆问:身体右边觉得不适,睡觉喜欢往左边躺,是左路的问题还是右路的问题?

■答:大家要明白,身体的左边右边和我们讲的左路和右路不是完全一样的。人体任何一边都有一气周流,右边有一气周流,左边也有一气周流。摸脉的时候,你感觉堵在左边了,症状有可能不完全在左边,有可能在右边了。是左路的问题,还是右路的问题,就是通过脉象来解决。比如说,两胁都属于左路,肝经所主。

◆问:每天下午5点左右觉得腹胀,胃中嘈杂,甚至夜里睡不着觉,是肝木克土吗?

■答:5点左右是金气下降的比较快的时候,这肯定是气降不下去;胃中嘈杂肯定是中焦有问题;夜里睡不着觉是阳不能入阴了,我觉得还是中土的问题多一些。这只能是猜测了,症状只是表面现象,有时候症状不是完全可以信赖的,还是要通过脉象、舌苔去具体感受人体一气周流的变化。咱们在网上舌苔脉象都没有着落,没法交流。

交流就到这里,下次给大家讲一下高血压和中风的问题。


安时处顺:录音1:拎壶葱0-30分钟、 泥巴匠31-60分钟、康宣60-最后。录音2:姜附桂。姜附桂统稿校对。
-----------标题: 20090306无中生有老师临证辩象09:肿瘤治疗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9/4/2 07:57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20090306无中生有老师临证辩象09:肿瘤治疗

今天有点事来的有点晚,不好意思。那么咱今天呢接着讲咱们的肝木为病,今天跟大家讲的题目呢讲一下肿瘤的疾病。说起这个肿瘤呢,好像是一个比较沉重的话题。很多这个家庭啊,一旦有这个家人如果是被医院确诊是肿瘤的话,有可能好像就意味着整个家庭的命运有可能因此会发生一个改变。

那么对这个疾病呢,从这个公开的资料来看。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呢,好像没有说这个疗效特别令人满意的,好像有效的不多。我本人呢对这个疾病呢,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或者有十足的把握。只能说根据临床上,自己的一些临床经验,自己的一些体会思考跟大家互相交流一下。也许能够取长补短,能够为这个肿瘤疾病的治疗做出咱们一点自己的贡献。

那中医比西医一个很大的区别,我个人认为,主要在于这个认识层次的区别。西医呢大部分从这个非常具体的形体上,组织器官啊,细胞啊,遗传基因啊都是非常具体——也就是从有形的层次来入手,去观察处理很多的临床的问题。而中医呢,相对来说层次高一些,至少从一个系统从一个无形的东西来分析来判断好多的问题,所以在这个刚开始呢想跟大家回顾一下,咱们中医关于对这个气啊,从这个层面来认识问题的一些观点,跟大家再沟通一下。

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报道,说是现代科学家用一种摄像机高速摄像机,具体什么技术我是不太懂。那么这个东西了据说是可以把生物全身的信息拍下来。那么这个试验好像是拍了一盆花呢,这盆花呢好像刚刚发了一个芽,叶子还没长起来。用这种照相机拍的时候呢拍到了一片已经发育完全了展开的成熟的一片叶片,拍到这么一片叶子,完全长大了展开了。这个植物还只是一个小芽,还处在一个幼苗时期。那么这个照相机拍到东西应该是一种气场的东西。没有成熟,属于气的这个层次上,如果把这个植物继续让他生成,让他长大之后呢他果然长出一片叶子,他还是小芽芽的时候用这个摄像机拍到的那个叶子是完全一样。这个试验呢,我想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证明咱们中医气的理论是客观存在而且非常真实,非常科学的这么一种观点。有人说中医不科学,那是他对中医还没有一个很好的理解,慢慢地现代科学对中医也有一些合理认识。那么由这个实验呢,慢慢地以后提出一些概念,比如网上能够查到生命场的这个概念,我们知道电磁波是一种电磁场,它没有具体的形状,但是它有势能、有方向,是一个矢量,从物理学上来讲有大小有方向,它会变化。生命场呢,有具体的形体。打个比方说我们人吧,能够长成什么样,这在小时候已经确定了。为什么呢?因为你本身这个有一个无形的生命场,将来是什么面貌、什么性格,甚至有什么命运,有可能都是确定的了。那么这个东西呢,从前面的角度来阐述了:无形的气(用他们的话是生命场)决定了我们有形的形体,就是具体的组织器官啊,形体的结构啊,实际上是受这个无形之气的调控或者说控制。简单的说就是无形决定有形。这是这个中医跟西医比较大的差别。我们中医认为不光讲气还有神,神和气无形的东西对咱们具体的生命活动的这个肉体会有一个决定性的影响。那么我跟大家沟通的讲座呢,确定了一个题目叫临证辩象,象呢概括的说是一种大象,是一种看得见的形象,实际上他的本质也是一种无形之气。辩象主要辨的是我们能够看到的象,或者能够感觉到的象,你象脉诊的象你是看不到的,是要靠感觉的,各种各样的象背后有一股气,实际上我们是去辨一气周流,是去辨气的连续变化,是去辨别这些东西。这是咱们临证辩象的涵义吧,简单地和大家沟通一下。那么这是咱们简单的回顾了一下咱们中医啊对这个气的认识,“无形之气决定有形之体”这么一种观点,和大家一起简单的回顾了一下。

那么咱们现在开始进入临床这一方面,讲一些具体的东西。肿瘤患者呢,目前在临床上呢,越来越多,发病率是逐年上升,很多家庭因为疾病呢背上沉重的金钱负担包括一些精神上的负担。所以这个有时候跟这些病人接触的时候呢,我的心里会有一个比较沉重的感觉,总希望自己能够帮得上别人,但是有时候呢确实无力回天。那么我们就分析一下,肿瘤这个疾病到底他的本质是什么,从咱们中医的角度来说,西医叫肿瘤,中医自古至今好像也没有明确的肿瘤的概念,只是有徵瘕积聚的说法。我查了一下古代的文献,包括近现代也有好多的资料,中医对这个肿瘤的理论呢,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假设,有的是从传统中医的痰血淤滞、寒热阴阳的角度去解释,也有的用以毒攻毒之类的,总之到目前至少我看到的一些,至少没有特别令人满意的一个说法。那么这个疾病我们应该咱们怎么去认识,首先先认识清楚。把我自己对这个疾病的认识呢跟大家汇报一下,我说的也不一定对,仅供大家做一个参考,我想我们多沟通,多互相学习的话,总会一天一天的进步,总会有一天把这个疾病治好,甚至是完全治好。

临床上呢我主要凭这个脉象来看病,所以呢首先谈一下肿瘤病人的脉象,先从脉象上入手。肿瘤病人的脉象是什么样呢,大部分病人吧,除了特别晚期的,大部分病人的脉象仔细的体会的话,他的脉象或强或弱,或沉或浮,你总能感觉到他的脉象里面有股特别的脉,不一样的。它这个脉象是什么样的呢,你会感觉到他的脉象特别硬、特别细、特别焦躁、特别着急的感觉。一般都比较快一些。打一个比方来说呢,就像一跟非常细的钢丝一样。

这个病人的脉象他的整个一个大的脉象,他这个大的脉象打个比方来说他是弦滑,弦软,但是在这个脉象之中呢,你能隐隐的感觉到有另外一种脉气。较细较硬,比较急,有这种感觉,我单独把这种脉象给它取了个名字,就叫刚脉,刚柔的刚,刚强的刚,刚脉。刚脉这个脉象,从我这边的经验来看呢,就是差不多就算是肿瘤病人的特异性的一个脉象,不是说有这个脉象一定是肿瘤,但是呢,有时候肾结石的病人也曾经见到类似的脉象,一般来说肿瘤病人,绝大多数都会摸到这种脉象。有些也不是很典型,你需要仔细去体会,典型的病人这个脉象也是很明显,触手可得,这是脉象。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脉象,这种脉象呢,它好比是两种完全不一样的脉,融合到一块,如果单从这个象的角度来解释,我个人理解呢,刚脉就是木气的一种淤滞,就好比一个人压抑到了极点,想反抗又出不来,郁极而发,就是这种感觉。这个东西又完全跟整个人的大的脉象格格不入的脉象。本来这两种脉象病人比较虚了,脉比较软呀,但它里面也有夹杂着这种刚脉,可以说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这两种脉象恰恰它杂揉合在一起同时出现,这种病在临床上并不少见。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呢,我认为这个肿瘤病人的刚脉啊,必定有它特定的原因,必定有不同寻常的淤滞在里面。那么如果我们跟肿瘤病人接触比较多的话,大部分这种病人的脾气都不太好,特别多的人暴躁,说上火就上火了,跟家里人说翻脸就翻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这也是木气淤滞一个典型的表现,当然如果从西医的角度,从解剖学、影象学上来看,肿瘤大部分都是一个有形的组织,它都是一些长的比较结实的幼稚的细胞,很坚硬,长成一团,可能圆形的比较多一些,那么这种象呢,你想,长的很结实,又在一堆,也是一种淤象,淤在一起,而且淤的很厉害。咱们刚才讲了,中医这个无形之气决定有形形体,西医只是从解剖上大体从先进的影象检查看出身体长了一个肿瘤,但是呢,它并不知道为什么会长这么一个肿瘤的,就象我们刚才所讲的为什么会长出来一片完整的叶子来,因为它已经有了长出一片完整叶子这种气,同样的道理,肿瘤患者它之所以长出这么一个完整的肿瘤来,它在长肿瘤之前已经有了要长出肿瘤来的这么一股气在身体里,已经在影响着人体正常的一气周流。我们从刚才讲的现代科学实验上来推断,实际上这么讲是便于大家理解,中医这个东西实际上不需要借助现代科学来推断。人体正常的一气周流,对肿瘤患者来讲,它必然有一股异常的气机在里面,淤滞的非常紧非常深。我曾经跟凤凰观察员老师,简单的讨论过这个问题,当时我跟他讲摸肿瘤患者脉的时候啊,感觉患者身体里面好像有个非常忧怨的幽灵一样,感觉那股气啊不是患者自己的,就好象不是他这个人的好象是另外一个人的,好象是另外一种气,这么一种感觉。

那么这种淤结,我们从一气周流的角度来解释,木气淤结,淤结的比较深而已,但是这个木气淤结呢又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木气淤结,这种木气淤结单纯的用舒肝啊理气啊,很难见到效果。很多中医用各种各样的清热解毒、清热化淤、以毒攻毒啊各种各样的治法,如果单纯的舒肝理气,用上小柴胡大家都好了那这个就不会成为一个疑难杂症了,那么这种非常深的淤结,难于舒解的淤结,这是我本人对肿瘤的认识,我认为从中医的角度讲它就是淤结,打个比方讲就好比带着一股怨气,带着一股冤气的淤结,非常沉、非常深,那怎么去舒解,我觉得只要把这股淤结解开的话,这种病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到目前为止我也没找到特别好的办法,只能说把自己临床上用过的路子,有一定的疗效跟大家分享一下汇报一下。

它既然是一种淤结,那我们治疗的主要思路,它肯定是解淤啊,打个比方说这个,媳妇和婆婆在家吵架了,谁也不理谁,各自憋了一肚子气,日子也过的不开心,天天在家生闷气啊,那你这个最好的办法就是去和解一下,来一个中间人,大家都想开点,大度一些,把这个心扉敞开了,怨气啊,肚子里生的这一肚子气啊放出来,这个事就过去了。肿瘤的治疗我觉得也应该是这么一种思路,你向着媳妇婆婆不高兴,你向着婆婆媳妇就哭哭闹闹是不是,所以就和解为上,和为上。

和解用什么药?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咱们用什么药来治疗呢,木气淤结按伤寒论的说法属于厥阴病,厥阴病的代表方是乌梅丸。所以我临床用乌梅丸来化裁。以前跟大家聊过乌梅,乌梅这类药用它的酸味,酸能柔就能和解,乌梅就象一个心胸非常大度的长者一样,有时候能够堪当重任,能够把很多问题解决的比较好,所以肿瘤病人,基本乌梅对我来说必用的一味药,量而且还不少,一般都是三十克以上。如果病人这个脉象是股刚脉,摸着比较有力,相对偏实的时候,虚的不是很厉害,邪症为主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用点苦味的药,目的就是平息一下风木,淤结尽管很深,但是淤结肯定是想出来,但是淤极而出又出不来的时候,这种往外出的这股劲,会对机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所以要适当的控制一下。就好比说有人在大街上游行,我们要以大局为主,派出好多人维持秩序,乌梅去当警察维持这个秩序,大家不要乱,大家要理让一下,但是总有个别的人在里面出头啊,闹事啊,闹的比较凶,你也要适当的把它敲打一下,所以用上一点苦味的药是这个意思。一般我用龙胆草,龙胆草用的是根了,细细的、长长的,味道非常苦。龙就是飞龙在天,在卦象应震卦。震卦五行中属木,龙一出现,木气升发,一个非常盛的一个象。胆主下降、敛降。龙在飞的一股劲它都能控制住,所以龙的胆实际上应该非常苦,龙胆草虽然是一个比喻,说明龙胆草的苦味,下行之势、敛降之势的劲比较猛。临床上用在于结滞,瘀滞化火的时候使用效果很好。在这里借龙胆草的苦味来敲打一下刚脉的这股刚强之势,适量的敲打一下,量也不用太大,一两克,两三克差不多就够了,如果觉得还不够再加上几克苦参也可以。都是很苦的药。

有了乌梅和龙胆草、苦参这些敲敲打打的药,我们还要用什么药呢?肿瘤患者身体一般偏虚,所以一定要顾护好大局。顾护土气用什么药呢,可以用甘草,生甘草炙甘草都可以,根据情况来定。甘草用量要大,如果用量小了就无法顾全大局,之前我们交流过,甘草它并非只有解毒那么简单,那样理解就过于肤浅。它是顾护大气,维持大局的一种药,之所以叫国老,如果没有这么大的气魄和能力,就不会有这么个名字的。用大量的甘草,至少三五十克,这是非常必需的。苦味的药一般来说容易伤中焦胃阳,可以适当的用点炮姜、干姜佐助一下,也是必需的。

到目前为止的用药,有乌梅、甘草、炮姜、龙胆草、苦参,已经出来了。这股淤结在药物的和解、化解之下,这股淤滞要排出来呀,就像人生气要发泄出来,要大哭一场,病气也是要往外面排的。人生病,体内的瘀滞瘀结很多,肿瘤到晚期,面色都不好看,偏暗甚至还有些色素沉着,在皮肤上表现出来。所有有些擅长望诊的人只要看人的身上哪些部位,哪些经络有这些斑点,就可以断言在哪个部位有肿瘤,有多大。所以瘀滞的产物也是比较多的,要加多一些排除瘀滞产物的药,排瘀结如果用得缓和一点,可用山楂、枳实,如果用得峻烈一点的,可以用大黄、二丑。有一个老中医治疗肿瘤擅长用大黄,起始用量是一百克,有些病人都治好了,当然这只是我查的资料,是真是假我也不知道。但从理论上来讲,应该有这个可能,把人体内的瘀结排出去,还可以让人体木气很深的瘀结得到很好的改善,治好了也不为奇怪。

所以我在临床上治疗肿瘤基本上就是三部分:一部分和解的药,适当的加些苦味药;另一部分是补正气的药,甘草为主;还有一部分就是排瘀结的药,山楂、枳实、二丑这些药灵活运用。目前来讲基本上就是这三部分,基础方或者叫基本方,目前我治疗肿瘤就用这些基础方,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加减辩证。

在网上流传着一个治疗肿瘤的据说效果非常好,据说有效率百分百的方子。这个方子我也看过,就是香附,灵脂木香黑丑。用法是生药打成粉末,用醋调服,生姜汤送服,据说治疗肿瘤效果很好。这个方子的用意跟我讲的方子路子是一样的。香附加上醋跟乌梅效果差不多,五灵脂就是老鼠屎,跟龙胆草和苦参效果也是大同小异,当然各有优劣。十二生肖,子鼠丑牛,子时一阳生,老鼠的生活习性和子时的阳气生发是正好是相应的,老鼠和人的生发之气不在一个层次上,要比人强的,巴豆人吃了人会拉肚子,可是老鼠吃了却没有任何反应,巴豆对于人体来说偏性是比较大,可是对于老鼠来说可能就没有偏性。老鼠屎是一股臭秽之气,任何动物的大便都是一股臭秽之气,这股臭秽之气是入肾的,是下行的。能够在生机非常蓬勃的老鼠的身体,能够下行的东西,对于勃勃生机的抑制作用是非常强的。用老鼠屎来治疗肿瘤,就是利用这股下行的浊气来抑制这股异常的、不正常的生发之气。临床也有报导,利用老鼠来治疗腹腔的肿瘤效果很好——因为偏下的肿瘤便于下行——临床上有这方面的报道。此方法虽然本人运用得不多,但是从临床上来说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小方法,应该是确有其效,只不过用的时候,要注意药物的比例。如果中焦不是太健运的时候,因为这个药要用生姜调服,建议生姜的量不要太小。另外呢,黑丑泻下的药,要和香附、五灵脂、木香这些化解的药配合好,如果化解量比较大,排除力量小,也就是下行得比较少,有可能引起代谢产物体内的瘀聚,引起气机不畅,反过来下得太过则伤了正气。如果说方药的剂量比例不能改变,那就过于死板,还是根据情况灵活变化一下,会比较好一点。

现在开始讲一下病例,通过病例来验证一下刚才讲过的假设及想法,刚才讲的都是一些理论,没有系统的理论来验证,目前还没有理论系统来验证及论证,只是个人的一些体会。讲几个病例,通过一些具体的病例来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的。

第一个病例是一位老太太,她得的是肺癌,在右肺下段,拍CT看到是一个鸡蛋大的圆球形边缘很光滑的一个肿瘤,中间是空洞的,坏死了,一般的肿瘤边缘不会很光滑,会模糊不清,可是她的肿瘤边缘却很光滑,感觉跟周围的组织没有什么牵连,当时以为是肺结核,后来做了一个穿刺,经过病理检测证实是肿瘤。脉象是典型的刚脉,脉是比较柔软没什么劲,但脉象中隐藏着一股淤勃刚发之气,感觉非常明显,两只手都是一样的,关脉更明显。老人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我和老人还比较熟悉,据她老伴说,老太太脾气比较急,做什么事情都要赶快做完,以前住过一段时间院,可是药效不是很理想,于是老太太大怒,指着大夫直接就骂,脾气确实比较急。所有的事物都可以用八卦演变成一个象,老太太的名字从卦象来分析,属于泽天夬卦,上卦兑对应的就是肺,下卦乾一般对应的是一些圆形的、球形的、比较冰冷的一些东西,老太太取了这个名字,结果就在右肺下长了一个圆圆的肿瘤,这里面有没有因果关系并不能确定,我也没研究过,只是发现了一个这样的关联。乾卦从后天八卦的方位上来说也是在右下方,是不是因为这个名字的原因导致她得了这个肿瘤,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很多无形的东西都有一个象,一个场,对一些事情也会有影响。这个也不确定,只是供大家做参考。老太太后来用中药以后一段时间缓解得还可以,但是老人不太容易吃中药,比较娇气,吃的药不多,所以总体效果不是很理想,后来是做了手术。

第二个病人也是一个老太太,当时过来看病的时候已经病了好多年了,骨肿瘤已经转移。她的脉象也是非常典型,脉象当中也是隐藏着一种刚强之气,给她用的药就是刚才所讲的基本方,因为她气比较虚,所以在方子中加了一些黄芪、人参、鸡内金,加了这些固护正气调养脾胃的药。老太太肿得比较厉害,加了一些利水的药。老太太之前一般是一个月要输一次蛋白来缓解她的水肿,不然则坚持不下去,自从用了我的药之后,有几个月缓解得比较理想,可以不用输蛋白,而且可以自己从家里走过来看病,刚开始来的时候是家里人开车拉着来的,走不动,用药一个星期之后再摸脉象,之前刚象已明显的得到缓解,最理想的时候是几乎摸不出来了,所以这个方子对于刚脉所带来的这股瘀结之气有一定的化解和调解的作用和效用,当然老人家由于年龄也比较大,70岁,拖延的时间也比较长,她身上的正气还是慢慢的越来越弱,目前已过世,但至少在用中药的这段时间缓解得还是很不错,不管是精神状态还是整个体力,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没想到自己还能活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两个年龄比较大的病人。

第三个病人也是在我这里看得时间最长的一个年青小伙子,是胸腺瘤,跟肺也有点关系。小伙子二十多岁,大学刚毕业,家人为这件事焦头烂额,在省城做了开胸的手术,已经局部转移,没办法完全切除,只是把主要肿瘤的切除了。切除了之后恢复的也不是很好,出现胸水,胸水引流解决不了问题,没办法又做了第二次开心手术解决胸水的问题,第二次手术后没多久又复发,又没办法解决就做了第三次开胸手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做了三次开胸手术,小伙子的体质一下子就接近崩溃了,最后这个胸水问题依然解决不了,满满的胸水。胸水解决不了,就有感染就有高烧,从西医的观念来说是很危险的,所以省医院决定必须再次手术,不手术就会有生命危险,家里人看到钱也花得所剩无几了,孩子的身体也越来越虚弱了,大夫也说得很吓人,再次手术能不能下手术台就不敢保证,并发症很多,所以家长吓得算了,手术也不做了,回家听天由命吧!回家后听朋友介绍,到我这里改用中医调理。接手这样一个病人说实话也是非常的棘手,身体非常虚弱,几乎喘不过气来,一腔的胸水,刚刚大手术之后。患者也知道自己什么病,家里人也没瞒他,自己精神压力也很大,怎么着手呢,当时我就想尽自己最大能力吧,希望可以把这个孩子救过来,但是也没有绝对的把握!只是跟他家里人讲,会尽力给这个孩子治疗。首先就是补益正气的阶段,正气虚要先把人留住,所以用得比较大量的黄芪、人参,佐以小量的四逆汤来鼓舞正气,以葶苈大枣泻肺汤为主以泻他的胸水,当然辅佐上运化中焦的药,先治标了,肿瘤先不管了。这样前前后后大概经历过两三个月的时间,慢慢地把这孩子的胸水给消下去了,处理掉了。孩子配合得也非常好,用药量也非常大,都是尽量的慢慢喝完,等到再做CT检查的时候,胸水已经完全吸收,个别地方还有一点点都可以忽略不计了,整个胸腔的粘连还是有一点,做了几次大手术这一点是无法避免的。但是至少他觉得,以前一呼吸水在里面跑过来跑过去,那么现在呢,呼吸顺畅了、轻松了,感觉不到水在里面,整个人气色也好了很多。精神也好多了,刚开始的时候,是他爸他妈陪着他来看病,后来是这个小伙子自己坐车来看病,体力也好了很多。体力好多了,就开始考虑来治疗肿瘤了,就用咱们治疗肿瘤这个基本方,同时给他用了比较大量的山楂。用山楂的目的呢,主要是给他缓解粘连。因为手术的粘连用山楂这种消磨的办法治疗效果还是不错的。在体力比较好的时候,也会适当的用上细辛、麻黄,来给他疏通一下,促进淤滞的排除,促进郁结的开散。这个孩子刚来治病,刚来时脉象里面弦滑,滑主水饮,脉里带着刚气。等到胸水没有了,脉象里面刚脉这种象就非常明显,能够感觉得更清楚一些。给他用上治疗肿瘤这些药,又给他用了两三个月,刚脉这种脉象慢慢地就感觉不到了。脉比较弱了,或者就剩下咱们比较普通的病的那种弦脉,肝气郁结的那种象,极度郁结的那种象已经感受不到了。到目前为止他还在我这边治疗,病情一直在慢慢改善,比较稳定,也没有复发。我不敢说治疗得很好,但是病人比较满意,当然从脉象上看,这个病还是没有完全好的。所以目前继续用治肿瘤的路子给他慢慢调整。我也希望这个孩子有信心把这个病治好。因为每次来我都鼓励他,告诉他哪个地方进步了,开导他,有些时候喝药有些反应,不太舒服,我就告诉他这是药物反应,不是说病情又不好了。他在这边每天接触到的都是正面的信息,心态调整的比较好,这也是比较重要的方面。很多病人效果不好,可能是心里边就垮了,这也很难办。把这几个有代表的病人和大家交流一下。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肿瘤确实是一个疑难杂病,不太好治,但是我们能够从一个比较客观,或者说一个比较正确的方向来理解它、来看待它,进而能够有比较好的办法,还是能够有很好的希望,能够治疗到一个很好的效果的,反正在我这边,凡是愿意吃中药的,还是有个比较好的效果,但我不敢说包好。

从我的治疗思路上大家看,这种比较深的郁结,不单单在气的层次上,甚至是在我们中医讲的神的层次上,在灵魂的层次。如果我们能在灵魂的层次上找到治疗的办法,是不是有更好的疗效呢?如果有接触熟悉佛教的朋友,可能这方面了解的比较多一些。我们在网上能够查到,有些肿瘤病人做了一些放生、助人为乐的事,他的病慢慢的也就缓解了。念一些佛经,比如《地藏菩萨本愿经》,通过这方面的努力,病情得到了缓解。我们从中医角度入手,这种办法从中医理解,是从灵魂的角度解决郁结的问题。因为我本人对佛教理解的不是很多,只能从中医的角度简单的联系一下。从中医的角度,我们知道助人为乐,帮助别人是为什么,是为了自己高兴。所以你去帮助别人会很开心,所以我们多做善事,是对自己身心深层次的放松。这种放松对身体很有好处。在临床上,我们见到很多病人,直到临终始终放不下很多东西,对名利看得很重的这些人,效果往往不是很好。相反看得开,什么都不在乎的,即使不治疗也能维持很长时间,这也是例证吧。从这个方面作为证据,这种郁结不是光靠药物能够缓解的,需要我们从身心灵魂的层次同时做很多工作。如果这么讲的话,肿瘤这个疾病已经超出了医学的范围。我本人能力也有限,目前也没有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非常有效的方案汇报给大家。只能把自己的经验、体会交流给大家,希望对有这方面需要的朋友有些帮助。

今天聊肿瘤,这个话题有点沉重,到最后和大家聊点轻松的吧,聊点题外话。这个肝木为病,已经讲了四次,现在以此作为结束,下一次我们沿着一气周流的继续往下转,讲心火为病。在末尾来一个比较圆满的末尾,肝开窍于目,给大家讲一个眼病的治疗验案,让大家放松开心一下。

我工作在陕西,老家是山东一个农村的,本村有一个人,他妈妈得了角膜炎,当地医院诊断为霉菌性角膜炎,就是角膜上长了霉菌了,这个病成了疑难杂病了。当地村里的医生治不好,到县医院里住了几天院,花了几千块钱,医生说这个病没法治疗,说没有特效药来杀这个霉菌,后来去了青岛的医院看,说还是没办法,也治不好。后来有个好心的大夫说美国有一种药是专门杀这个菌的,但是很贵,一支要接近一千块。因为知道我是大夫就托我父亲找到我买这个药,我这儿也买不到这个药,我说能不能先让我看看,吃点中药看有没有效,他说他妈有点高血压、舌苔比较厚、大便不太通,眼睛又红又肿,前面长了一个5毫米的白斑,就是霉菌感染了,现在看不见了,已经拖了一个多月了。我就按照《眼科奇书》,以前给大家提过《眼科奇书》。眼睛红肿这就是木气淤滞,淤滞不通不能通行,就按照眼科全书的路子,给她用麻黄细辛这些容易通散的药,因为年龄大了,用的量都不大,生麻黄用了6克,细辛根也用了6克,再加上点黄芪,加了点当归和红花等活血的也用了点。再加了点山楂、枳实、苍术、陈皮、甘草,中焦运化,用药给它通降一下,左边往上升右边往下降,让她的一气周流能转起来,我想应该会好的,先吃两付,她儿子就给她抓了两付药,先吃了两付。我问她效果怎么样,他说眼睛红明显减轻了,眼睛也没那么疼了,但其它没什么改善,我说吃这个药有没有不舒服,毕竟年龄大了,怕她辛散太烈了不舒服,所以预先给她用了黄芪。她说没有,觉得吃这个药还挺舒服的,我就让她接着再吃5付,这个小伙干脆就抓了7付,结果吃了一个星期。然后给我打电话,说这个病好转了,原先眼睛的白斑是5毫米的直径,现在只剩下3毫米了,小了,眼睛开始发痒了,我就让他加点阿胶,因为发痒了实际上就是血虚了,稍微加了点阿胶,让她再喝几付。结果她好像喝了三五付,慢慢的眼睛就长好了。他妈妈眼睛可以看东西了,相当于复明了。去县医院检查,说很好,算是已经痊愈了不用再吃药了。她儿子说,想不到吃了半个月左右的中药,药味不算很多,也不贵,一付药也就几块钱,总共也就花了不到一百块钱,就把问题解决了。他儿子很高兴了,买了烟、买了酒到我家感谢我老爸,并且在村里广为宣传。因为我很少回老家,很多人只知道我是大夫,具体干啥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很多人以为我是眼科大夫。很多眼睛有问题的全都跑到我家去找我老爸,说让你儿子也给我治一治,我的眼病也很久没好了,害的我老爸天天解释说我的儿子不是眼科大夫,不见人是不能乱开药的。为这事还忙活了一阵儿。

所以说中医呢,是我们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好东西。所以我们只要把一气周流这个大象把握准,不管大病小病,总能找到直接有效、比较好的治疗方案。所以中医也很简单的,如果每个人都把一气周流理解好了,很多病完全可以自己治疗的。如果我们都能给周围的朋友、病人带来方便,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我想中医是不会发展不下去的。中医的根,不在我们身上,是在老百姓身上啊。只要老百姓相信中医,中医就能发展起来,对吧。说得有点远了,今天晚上就聊到这里吧,看大家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提出来大家交流一下,还有点时间。

◆问:癌症的疼痛问题怎么理解,怎么治疗?

■答:内经上讲,我记得不太清楚了,好像是“炅则为痛”,意思是说,阳气郁结到一块了,不通了,就会疼,就是我们中医说的不通则痛。关于这个疼痛的问题呢,如果单纯从中医的角度来说,从气的角度来讲,解决的办法,一个是行气,一个是破气。行气,因为这个瘀得比较深,阻滞的也比较重,象用生草乌马钱子类的药效果还比较好,有时候比西医的杜冷丁、吗啡这类药效果还要好。这是一个思路。另外一个思路就是破气,这个就不是正治了,凡是淤结必然有气郁结在里面,你用破气这些药把气耗散掉,他这个痛也能减轻,但这个对患者来讲,不是好事,迫不得已的时候可以适应,现在大部分病人都是通过西药来镇痛,我在临床上用中药来镇痛也没什么经验,很难把自己的东西介绍给大家,只能提一个思路。

◆问:慢性宫颈炎的思路。

■答:这个妇科的疾病我治得相对少一些,自己的经验不多,这个问题留到以后讲妇科病或其它疾病的时候,我想把相关资料整理一下,再给大家汇报一下。

◆问:白内障有治疗经验吗?

■答:白内障经验没有,现在很多白内障病都是动手术了,单纯吃中药的不多了。

◆问:眼睛干涩十年了有什么治疗思路。

■答:眼睛干涩有很多种原因,有可能是气郁有可能是血虚,要分情况。气郁呢,既然干涩肯定是精亏了,如果是气淤引起这种干涩,那就在疏散肝气郁结的同时,加上一些滋润的药,如果纯粹是肝血虚,那就缓缓柔润肝木就可以。

◆问:怎样才能一气周流。

■答:这个嘛,人身本身一切都是在周流的啊,你不去管它它也在周流,生病了就是周流出了问题周流不好了,那就帮助恢复正常的周流就可以了。

◆问:春捂秋冻的中医原理。

■答:春天木气升发啊,所以容易耗散,所以就要适当的捂一捂,穿多点衣服,防止升发太过,就好比春天的时候用麻黄就要谨慎,冬天多用点没事,春天可能用1-2克就会引起一些不适,道理都是一样的。秋天收敛,穿得少一点,收敛就比较好一点,收敛就快一些。如果穿衣服太多了,暖和和的,身体感觉不到这股凉气,它收不进去,收得不好。所以这个一气周流呢,木气辛温行散,是常态,这个金气,收敛潜降,是保障,就像车一样,这车能开多快,不但发动机要好而且刹车也要好,刹车不好的话,发动机再好也不敢开快,一开快了准出事,所以我们治病,一气周流,要温通的时候要记住,不要失去控制,还要让它回来。以前我也跟大家说过,很多疑难病为什么效果不好啊,你让它温通很简单但你要它回来比较难。温通易,温藏难,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协调好了,很多病治疗起来效果就好很多。

◆问:谈谈肝胃不和的治疗思路。

■答:这个问题我想等到讲脾胃病的时候再讲,现在先不讲。

◆问:有个朋友有颈椎病,用桂枝柴胡汤加蜈蚣蝎子治疗,疼痛缓解,下一步怎么调理。

■答:这些具体的疾病呢我都不好给你建议,因为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一般来说,颈椎病我个人认为属于木气淤滞为主,一般都加有中土失调的情况。从土木这两个方面去用药可能效果会好一点,这是我个人建议。具体还是要看病人的病情,这么笼统的问题我也不好回答。

◆问:白芍的作用,如果麻黄桂枝汤中少了白芍会出现什么情况。

■答:麻黄汤好像没有白芍吧,桂枝汤呢,白芍主要是平息肝木,跟桂枝是相反的,桂枝往上疏散,白芍往下敛降,基本就是这样。一升一降,如果没有白芍那就有升无降了,飘起来了,一气周流转不起来了。这个方子肯定没效。借这个问题跟大家讲一下剂药,你看有些方子,药有升的有降的,有热药,有寒药,有的是干姜黄连同用、桂枝白芍同用,有的时候甚至附子石膏同用,这种作用相反、相对的药,用上以后,有些朋友就问作用会不会就抵消了呢,不会抵消的,为什么呢?因为一气周流,上升药和下降的药,它作用的层次或者说路径是不一样的,就像两架飞机对着头开,在机场上看好像要撞了,其实不是,一架飞机在高的航线一架在低的航线,它们不在一个层面上的,看着是相反的方向,实际上是各有各的作用,互不干涉。一气周流,如果理解成一个圆的话,实际上不是圆了。一个走左边一个走右边,一个从左边往上走一个从右边往下走。他是转一个圈但不会转到一块的,所以效果不会抵消的。

◆问:孩子晚上老师遗尿

■答:这就是很具体的问题,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我就没办法给大家统一讲,小孩子一般不是肾虚就是脾胃不太好,有的小孩脾胃不太好也会遗尿的。或者个别小孩感冒引起一个病根,表气不开,表气淤滞,也会引起遗尿,情况比较多。肾气虚的可能比较多见一些,要分别对待。

◆问:以后能不能讲讲中药的取类比象的功效。

■答:我是有这个打算,想以后多一个专题,把常用的中药给大家串讲一下,从象的角度呢,把常用的药能串一遍的话,实际上都是一味药,所有的药都可以看成一味药。

时间也到了,那咱们今天就到这里吧好吗?下次开始咱们就继续往前走了,讲心火为病了。

安时处顺:本篇由.apple.、玫瑰花开 、郭郭整理,安时处顺统稿校对。
-----------标题: 20090410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辩象13:糖尿病治疗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9/4/13 22:37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20090410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辩象13:糖尿病治疗

今天跟大家交流糖尿病。这也作为我们临证辩象系列讲座的最后一讲。讲完糖尿病呢,咱们这个临证辩象就算结束。

最近这几年来,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患病率也越来越高。这就非常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生活越来越好了,吃得越来越好了,反而糖尿病越来越多了呢?我以前跟大家说过,糖尿病是富贵病,吃得比较好的、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容易得。我们平时说的“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近些年城市的年轻人“三高”的也是越来越多。按照西医目前的观点,糖尿病一旦患病之后很难根治。那么,我们中医对糖尿病如何认识,临床如何治疗呢?今天主要就跟大家交流这些内容。

典型的糖尿病,中医叫消渴。它的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吃得多、喝得多、尿得多,一少就是非常消瘦。这就是典型的“三多一少”。从目前临床上看,典型的“三多一少”的患者非常非常少,很难碰得见。大部分患者的症状都不典型。有些患者表面上看可能什么症状都没有,只是查血糖的时候血糖高而已。对于目前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的症状,有的只是血糖高或者尿糖高,我们怎么去处理、怎么去认识,它跟我们典型的消渴症状已经不一样了。

在进入正式主题之前,先讲一个小小的病例,作为一个插曲或者作为一个引子吧。前几天,我这里有一个很小的老病号,一个五六岁的孩子。这个孩子是患肾病综合征的一个孩子,在我这里看病好长时间了,恢复的也还不错,但还是处于肾气比较虚、体质比较弱的状态,还没完全恢复。前两天呢,天气转暖了,有一天天气就很热呀,每天孩子放学都是他妈妈来接他,这天他妈妈有事,中午孩子放学之后,就自己走回家的。他家离学校大概1公里左右,对于小孩子来讲,大中午头的,天气比较热,身体又比较虚,肚子又比较饿,走得比较匆忙。走回家时就很累,又渴又饿,回家之后就咕咚咕咚喝了一大瓶水。结果这个孩子到了下午就没有胃口了,不想吃饭,而且发烧了,烧起来了。他妈妈就很紧张,赶紧去找附近的医生处理。医生一看发烧了,就赶紧给输抗生素,连着给输了三瓶,等三瓶输完之后呢,已经是晚上了,都吃完晚饭的时间了,但是烧没有退下来,体温有增无减。她妈妈一看这不行呀,当地医生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就赶紧给我打电话。给我打电话的时候已经是晚上9点左右了,要求说,我们能不能把孩子带到县城来,赶紧给我们看一下,我就说你赶紧过来吧。小孩的妈妈就找了一辆车,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从乡下来到我们医院,到时已经是大半夜了。小孩的脉象呢,实际上是虚浮的脉象,脉比较快、比较大,实际上是漂在外面,没有劲,一按到底下就没劲了。典型的气有点虚散,好在还没有脱证的表现,就是虚证的阳明不降。如果是实症的阳明不降的话,我们可以用人参白虎汤,很快就能见效。但是虚证的阳明不降,就不敢给他用白虎汤了,怕太凉了。我就给他用的生脉饮和理中汤的意思,我问了一下知道孩子从中午到现在好长时间了,一直没有吃饭,所以就拿了几支50%的葡萄糖,用开水给他兑上,赶紧让他喝上一点,先给他续一下中气,然后我就赶紧去给他煎药。这个孩子喝了一支20ml的葡萄糖,里面糖也就是10ml,我这边药还没煎完,他烧已经退了。等我把药煎完拿回诊室的时候,他已经跟他妈妈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就玩起来了。当然摸他的脉呢,还是有点虚,但是那种漂浮的感觉已经不明显了,当然药该喝还是要喝的。

借这个病例,首先把这个病例简单的分析一下。你看乡下的医生,给小孩用抗生素的时候,也不单单用的是盐水,也用了葡萄糖,补充了能量,为什么退不了烧,而我给用了支葡萄糖就退烧了呢。同样是葡萄糖,区别就在于输的液是凉的,而喝的是温热的,比较热一些,差别就在这一股热气上。所以阳明不降这个情况呀,尤其是虚证的,很多时候实际上是中焦虚寒。白虎汤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粳米,就是为顾护中焦的胃气。夏天高热阳明不降的时候,你用大量的石膏潜降,也要顾及到中土,需要温温的顾护一下,需要温运呀。那么反过来我们想,这个小孩刚回家的时候,又渴又饿,身上一股虚火,喝了那么多水,如果不是喝那么多水的话,而是给他喝一点蜂蜜水、糖水,少量的、温温的给他喝一点,应该不会出现发烧的。其实他喝的是大量的白开水,还不是凉水,喝得水太多了,水毕竟是偏凉的东西。小孩本身身体比较差,肾气比较虚,阳气比较弱,这个时候中焦运转的能力有限,大量的水就运转不了了,从而导致了中焦斡旋无力,从而导致了阳明不降的情况——发烧。经过抗生素类的凉药误治之后,症状加重了,我们治的时候就要用温通的办法,温养、温运,就不能再用凉药了。

这个小孩发烧发病的过程,是很简单的一个过程,和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完全类似的。我们可以由此类推一下糖尿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借鉴一下治疗思路。糖尿病病人刚开始得糖尿病时,有一部分病人他是很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这种典型的“三多一少”,实际上就是偏于实症的阳明不降,所以历代有很多医家,治疗消渴病,用得是凉润、敛降的方法,用一些清凉、比较柔润的一些药,把这股不能自己敛降的阳明火气给他敛藏一下,这个效果也是很不错的。火气敛藏之后肾气能够慢慢收起来,肾气收起来之后,中焦斡旋这股力量就有了根源,慢慢也能步入一个良性循环,慢慢也能好起来。但是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很少了,很难碰见了,反正我是没有碰见过。大部分本身症状也不典型,大部分症状是本身偏阴的一些症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情况?你看咱们刚才讲的这个小孩,小孩一用药马上就好了,一支葡萄糖可以退烧。平时家里有小孩的都知道,小孩胃口一般都很好,想吃的时候往往没有够,没有完,往往就吃多了,吃多了往往就会肚子不舒服、发烧,等你给他恢复过来,他又很能吃。为什么呢?小孩正在生长,火气比较旺,生发之气比较盛,所以中焦斡旋之力来源充足。所以有的小孩比大人吃得都多。老人就不敢吃那么多,老人要想养生有个诀窍,吃饭不要吃饱,为什么呢?肾气比较虚了,中土运化力量的来源比较少了,一但吃多了,一旦中焦运化出现了问题,恢复起来很慢的。所有的糖尿病人,他中焦这股土气,跟同龄的正常人相比都是明显的偏弱的,所以为什么把糖尿病放到中土为病里面讲。所有糖尿病病人的关脉,不管他是实证也好,虚证也好,他的关脉,尤其是右关脉,你好好体会的话,都是明显的偏弱,非常弱,土气虚衰,甚至是衰败那种象。

下面咱们就具体的病情,结合具体的病例,跟大家交流一下临床上咱们处理的办法。从西医的角度讲呢,糖尿病分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就是先天的,本身胰岛素功能可能没有了,或者很差很差了,自己不能分泌胰岛素了,只能靠注射胰岛素来缓解病情。这样的病人,我本身没有治疗过,没有什么治疗经验跟大家交流,我就不讲了。Ⅱ型糖尿病本身身体还是正常的,后来由于其他原因,慢慢导致胰岛素分泌出现异常,出现了糖尿病的症状。这种在临床上见得最多。今天晚上咱们跟大家交流的,主要是不是典型症状的Ⅱ型糖尿病,也就是我们最常见的这种糖尿病病人。

首先,分析一下糖尿病的症状。这些糖尿病人呢,尽管没有消渴的症状,既然被诊断为糖尿病,那还是有一个确切的指征,那就是血糖高。不管是餐后还是空腹,血糖高于西医所认为的正常的数值。血糖是个什么东西呢?血糖主要就是葡萄糖。咱们吃的食物,多数是碳水化合物,属于多糖之类,吃了之后慢慢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这样的单糖。我们知道糖,不管是葡萄糖,还是白砂糖,还是蔗糖都是甜味的。从味道来讲呢,味甘属土,甜味的这些东西,从中医的角度来理解,我们可以理解成土气之精,土气里面的精华物质。患者身体里面有形的土气多了,就相当于土气的精华多了,为什么多了?有形的东西属阴,阴不化阳。正常的情况下葡萄糖应该被身体利用,转化成能量,从一个有形的物质,转化成无形的能量,是一个由阴化阳的过程。现在呢,阴不能化阳了,不能转化了。实际上,从咱们中医角度看,血糖高就是中土阴精不能由阴化阳。为什么不能由阴化阳呢?由阴化阳需要人体的阳气,需要一股动力来温化斡旋,实现由阴化阳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左路升发的过程。只不过糖尿病初期升发无力的过程主要还是表现在中焦相对差一些——因为中焦本身也有脾升胃降的过程,它的病变范围,刚开始还是以中焦本身为主,还没有波及到全身,所以主要是由中土偏虚运化无力导致的。只要是血糖高,从中医的角度理解,必然是中土很虚了,中土不虚的话,必然是斡旋有力,斡旋有力,中焦能够健运,必然能够升降回旋,就不会出现血糖在身体里面利用不了的这个情况。那么中土为什么会虚呢?我们讲全身的一气周流,中焦是个枢轴,后天化源的根本。中焦里面一团气斡旋升降,慢慢地到达周身,就演变成了全身的一气周流,本身斡旋的原动力就是我们讲的肾阳、元阳。所以人为什么有先天后天两个根本,先天为肾,后天为脾胃,道理也在这里。中焦虚弱运转无力,一个关键的原因是肾气不足,鼓动无力。

对于刚得糖尿病的患者,大部分患者身体条件还不是很差,他这个时候可能仅仅是去化验、体检的时候发现血糖高了,或者偶尔觉得不太舒服去看了一下,发现血糖高了,吃点药能控制住,不吃药也没大事,没什么太大的影响。这种情况呢,这个算实症,这种病人大多数都很年轻,有些二三十岁,这个数量很多,非常多见的一个群体。还有一种糖尿病得了好多年了,拖了十年八年了,身体慢慢就比较差了,这个时候不光是血糖高的问题了,全身症状可能都跟着出来了,全身都是一股虚症了,是都一股阴症,这个算是虚证的类型。具体的症状后面咱们再具体说,简单分就是虚实两种。

先讲实症,都结合具体的病例来讲。实症的患者症状自我感觉不是很严重,基本上对生活也没太大的影响,所以这部分人非常容易接受西医的治疗。因为西药一吃,血糖马上就降下来了,他的各种感觉也跟着会好一些,所以这种人吃中药的比较少,而且吃中药能够坚持下来的也不多。讲的这个病例是一个中年女性,身体稍微胖一点,这个患者既有高血压,又有高血糖,摸她的脉弦滑有力,很饱满,她还有高血压实症的表现,外面的淤滞很明显,两只手的脉都是弦滑有力,沉取不衰,当然她的右关脉脾胃中土这块,明显的偏弱,也是弦滑有力的脉,但是你按的时间长了,这个地方明显的偏软一些,力量小一些,这就是中土运化的力量比较薄弱的表现。像这种病人,如果她只告诉你有高血压,不说有糖尿病,你摸脉的时候再不注意,有可能就会误诊,就漏了,因为表现不是很明显,那种轻微的右关脉偏虚偏软的感觉。有朋友问讲的这种实症,与实则泻之的意义是一样的吗?如果从标症来讲是一样的,如果从致病的根源讲,糖尿病不管虚证实症都是虚证,没有实症,讲实症只是相对的,所有不能一概泻之。这个患者主要症状除了检查血糖、尿糖比较高,还有口比较干,也不是多饮,喝水不是很多,就是咱们讲的,没有典型的多饮的症状,实际上这也是多饮的征兆吧,类似的症状。典型的多饮就是因为阳明之气,这股虚火降不下来,把左路升发的津液就给消耗光了,所以他老是觉得上面很干,老想喝水,但是喝水又不能把这股虚火给敛降下去,越喝水中焦的负担越重,可能火越是降不下去,形成恶性循环,所以这种口渴,不能用单纯的凉润,要加上温润中焦的药,所以给这个患者用药的时候,除了用常规的调风木之气,活血化瘀、疏通木气这样一些治疗标症的药,我给她用了一个主要的药,就是鲜生姜,给她温运中焦。鲜生姜对这种病人止渴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鲜生姜是辛温,温运中焦效果很好,同时又有很好的流通的作用,可以把津液很好的疏布全身,有时候比干姜的效果还要好,这个患者给她用的鲜生姜的量比较大,由50克逐步加到150克,用上以后患者口渴的症状逐渐就缓解了,甚至慢慢基本上就没有了,而且口渴缓解的比较好的时候,血糖相应的下降的比较好。用到150克的时候,量可能有点大了,病人说出了一头汗,感觉有点累,有点虚,后来我就把量给减下来了,同时加了一些敛润的药,因为本身病情的根源还在于中土阳虚,下焦肾虚,如果散得太厉害,这股气收不好的话,也很难恢复。后面慢慢给她加了一些麦冬、五味子、桑叶之类敛润、收藏的药。这个患者,在血糖化验的指标上,治疗了大概两个月吧,一直没有一个根本上的改善,所以有时我在想,糖尿病这个病,确实不是一日之功可以治好的,但是她的自觉症状有了很好的改善,比如她以前胃口也不太好,口干的很厉害,身上没劲,睡眠不太好等等,好多具体的临床症状都有很好的改善,只是血糖检测结果没有特别明显的改善,有时候比较好一点,好像最好的时候血糖能够降到8点几,但没有完全正常过。吃中药的时候,我没有让她吃西药,只是单纯的吃中药,血糖没有完全正常过。再后来呢,患者觉得吃中药太麻烦,另外虽然她感觉上好一些,但血糖指标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善,她也就有点着急了,她是乡下一个农民,农活比较多了,她也就不来看了,实际这个病人并没有完全治好,也是一个没有结果的病例。但是从这一段治疗的时间看,中药在排除淤滞、健运中焦方面还是取得了相应的临床效果。之所以血糖没有完全降下来,就是因为中土没有完全恢复,中土没有完全恢复的原因在于肾气没有完全恢复,肾气要想完全恢复的话,以我目前这点水平,我感觉至少需要半年左右的时间,这是最少的。这种病人,因为他本身症状不是很重,即便不吃药好像也没有大碍,影响不了大事,所以让这样一个病人坚持吃半年中药好像比较困难,大部分吃一段时间,改善一下也就算了,实际上这时候相对来说治疗是最好的时机,基础还比较好,只要把外周的淤滞慢慢帮他恢复。象她的高血压,就是木气还比较盛,木气的来源,还是在水中的元阳真火,它有那么大的力量,能够鼓动往上冲,能形成一个高血压,自然就有力量恢复,要趁着这股力量把淤滞排除,就按我以前讲的治疗高血压的路子结合起来,消除外在的淤滞,健运中焦的土气,再加上收敛肾气,按这样的路子坚持治疗一段时间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的,甚至能够完全治好的,但是大部分病人往往不见棺材不落泪,不到这个病到了不治疗不行了,不坚持用药,很多病人往往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机,慢慢地演变成了阴症、虚证,这个时候就很麻烦了。

接下来我们讲阴症、虚证。这股中土之气已经比较虚弱了,导致淤滞在体内越来越多,这股淤滞导致木气也跟着淤滞起来,木气淤滞必然耗散人体的正气,这种长期的耗散,导致肾气,人体的根本越来越虚,越来越弱。所以人体一气周流这股态势,这股力量,由一开始的还有一股冲劲,还有一种实症,慢慢地就弱下来了,变成了一种虚症,成了老弱病残之象了,走不动了。原先可能还是满脸通红、又胖又壮,现在可能是面黄肌瘦、四末不温了,所以一派阴症,一派虚象了。也结合一个具体病例来讲。这个患者呢,是个30多岁的中年男性,这是一个老病号了,他得糖尿病已经10多年了,很年轻就得糖尿病了,这个患者也很瘦,面色发黄发暗,脸上有不少雀斑,一看就没什么精神,说话也没有力气,没有男子汉那股阳刚之气,一说话感觉比小姑娘还羞羞答答,一股阴柔之气。他的脉象呢,一搭脉,整个腕部肌肤都是凉的,没有一股温热感,两手的脉呀脉细如丝,几乎摸不着,隐隐约约感觉到还在跳动。舌苔呢,舌头比较瘦,舌苔也不多,高血压的病人往往舌头很大,舌苔很厚,一派实症,体内淤滞很多,而这种病人淤滞在体内都结成块了,板结了,你根本看不出来了。象这样的病人,拖到这个程度再来治就太晚了,当然也不是不治,就是更麻烦一些,需要的时间更多一些。所以这么一个病人呢,面对这么一个局面,中土非常虚衰了,不说衰败,再拖下去也差不多了。所以这个时候当务之急要顾护中焦这一点点尚存的阳气,要培护中焦,非常小心得来养护它,所以这个病人刚刚开始,我给他用的是桂枝汤的意思,桂枝汤每味药量都用得很少,都是五六克的样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呀,没有一个药超过10克,药味也不多,不到十味药。这一付药抓起来,放在手里能拿起来,很少。我就跟他说,你不要着急,慢慢给你加药,你就照着半年吃药,量随着你的好转慢慢往上加。这个人也很配合,因为他也吃过很多其他的中医的药,都没效果,只是越吃越厉害,西药所有的降糖药都吃得没效了,只能靠胰岛素来维持了。这个小方子吃了大概一个月,他感觉非常好,他觉得吃这个药很舒服,不像吃其他中药那么难受。慢慢胃口好一点了,吃的饭多一些了,以前觉得很累很累,现在慢慢觉得有精神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原来他从家里到医院来,觉得很累很累,吃了一个月的药,他从家里到医院觉得不累了,面色感觉稍微有点光泽了,当然整个面色没有一个根本的改善,原来面色感觉一股晦气,没有一点光彩,现在好像有一点光彩了。脉象呢,摸着也稍微粗一点了,稍微有一点力气了,而且一个很明显的变化,摸脉时腕部的皮肤不在是那种冰凉的感觉了,虽然也没有象小孩那种很温热的感觉,至少不觉得凉了,很正常的温度。这样病人就有信心了,他说我一定好好治。慢慢我就把量逐渐给他加大,药味也逐渐增多,慢慢就给他用上四逆汤的意思,附子也用上了,当然最开始的时候附子用的量很小,6克以下,慢慢地把每一味药药量加到10克左右,这样又吃了一个月,这个病人就觉得身上比较舒服了,他说他以前老是感觉浑身有点发紧的感觉,特别怕冷,现在感觉好像没有那么怕冷了,感觉身上变软了一点,面色相应的就更好一点了。但是呢,他的血糖还是要靠胰岛素来维持,不敢停,他曾经试着停了一下,人立即就不行了,人就立刻受不了了,头晕眼花的。他用胰岛素也很长时间了,我就叫他不要骤停,慢慢地减量。我还教他一个办法,让他配合着按摩,感觉哪个地方发紧,你就自己按摩,多揉一揉,所有发紧的地方都是有淤滞的地方,有淤滞的地方就要给他疏通开。如果用药物来疏通,就会耗伤正气,用按摩的办法来疏通就相对好一些,不会耗伤正气,更有利于他本身的恢复。这个病人就继续吃药,到目前为止应该是第三个月了,还在吃,他自我感觉还是比较理想,他的脉象呢,目前是出现了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已经出现了一股滑利之象,滑象呢,一方面说明气血比较充足,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体内的淤滞慢慢地也融化开了,开始往外走了,所以他的舌苔也慢慢变得厚起来了。这都是很好的现象。所以你看,这个病人经过接近三个月的治疗,才由一个阴症、虚证,逐渐转变成接近一个实症。这就是疾病由阴出阳,一个疾病由阴症转变成阳症,由虚证转变成实症的时候,这就好治了,就好办了。所以这个病人下一步的治疗,还是温运中土,逐渐加大排除淤滞的力量。当然要顾护肾气,收藏肾气始终要坚持的。这个病人刚来的时候,是不能上班,现在已经正常上班,他感觉可以胜任工作了。这个病人最终能恢复到什么程度,目前还不到最后的结果,还不好跟大家汇报,等以后再跟大家交流。因为我来这边时间还比较短,完整的病例还不是很多,以前在北京的时候有恢复的很好的,那时间都比较长了,有些都记不太清了。
糖尿病从西医角度来讲,很多人讲,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血糖高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各种微血管病变,引起的肾病,末梢神经的病变,眼底的病变等等。很多人很担心,不敢离降糖药,很怕一旦停药自己有很多并发症出来。实际上,目前西医的降糖药,对各种并发症也没多少预防作用,有时候甚至会加深、加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所以下面一个病例,我就结合糖尿病的并发症讲一个病例。这个患者本身也是一个脑梗的患者,肢体活动不太灵活,又有糖尿病。糖尿病引发了比较严重的肾病和眼底病变,看东西也看不清了,尿里头也有蛋白,肾功能也不好。这种病人就相当于糖尿病的末期病人,比较可怜。这个病人呢,是个50多岁的男性患者,这种患者由于他的并发症比较重,在治疗时要适当偏重于这些并发症的治疗。在这里我们要回忆一下糖尿病的发展,刚开始的时候,主要还是中焦本身的问题,慢慢由实症转成虚证。在由实症转成虚症的过程中,慢慢地就会由中焦向全身发展,实际上就是这种淤滞由单纯的中焦淤滞——中焦淤滞就是血糖高——慢慢发展到周身的淤滞,周身淤滞就是各种并发症,这是一个逐步蔓延、扩展的过程。所以对于并发症比较严重的病人,我们要在顾护先天、后天,顾护肾气、中焦的同时,也要想办法帮他把周身的淤滞尽量排除。当然这种病人,身体的基础比较差,就是一气根基比较弱一些,也很难用一个大量的药取得速效,也是要慢慢来,急不得。这么病人呢,脉象是那种板滞的感觉,摸着稍微有点发硬,没有那种流畅感,但是脉也不是很细、很弱,不像刚才讲的虚证病人,脉很弱很细都快摸不着了,脉能摸到,还不算太小,只是那种非常不通畅的感觉,结滞感,结滞感还不像高血压的结滞,凝结成一个小珠珠、一个小珠珠的,疙疙瘩瘩那种感觉,他这个更严重些,整个都凝结成一块了,是那种感觉。所以象这种情况也只能是慢慢地温化流通。舌苔是那种偏白,腻是结滞感那种腻象,就是舌苔没有什么生气一样,感觉粘在上面压住了那么一种感觉。给这个病人用的药呢,主要就是柔四逆散,给他缓缓的柔润肝气,然后加上小量的四逆鼓动肾气,非常的少量,6克以下的四逆汤,另外以平胃散和三仁汤为基础来运转中焦,另外给他用了芦巴子和白茅根这一对对药,给他解决肾脏并发症的问题,对于眼部的并发症给他用了较大量的红花,包括柔四逆也是针对这方面。这个病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治疗,慢慢地他感觉看东西清楚了,因为他老伴说也不指望治好了,只要能够稳住不要加重就可以了。结果一个月的时间,患者能慢慢看清东西了,非常高兴。每次我摸脉的时候,他都不允许他老伴说话,说你不要影响大夫,熬得药非常主动地就喝了,再来复诊,哪怕这一天赶上刮风下雨,也一定要来,你想一个轻微脑梗的病人,胳膊腿行动不是很方便的。他对治疗充满了信心,希望我帮他把眼睛完全保住,只要能把眼睛保住,他生活得还比较有意义,什么也看不见,生活就比较阴暗呀。这个患者目前精神比较高涨,感觉看到了曙光。这种病人呢,一定要慢慢来,很难取得速效,用的药一定要温润为主,不能用太猛的药,就得缓缓化解疏通,把淤滞给他拍出来,排出了的同时兼顾温运中焦,顾护肾气。

具体的病例就给大家讲这么几个,实际上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病例。象这种病人如果要完全康复的话,整个治疗需要一年甚至两年的时间,所以我在这边还没有一个非常完整的病例提供给大家。接下来,我再把糖尿病西医治疗的一些东西和大家交流分析一下。我们知道比较重度的糖尿病人,西医用胰岛素治疗效果很好。对于胰岛素,咱们中医怎么理解,怎么去认识胰岛素?对西医我很不精通,只是看过一些相关的资料,好像说胰岛素能够把葡萄糖从血液中运到细胞内,供细胞利用,我记得是这么说的,我不知道记得对不对。如果从这个角度说,胰岛素其实就是搬运工具而已,把这个糖,也就是有形的土气搬运到细胞里面,然后转化成能量。胰岛素在由阴化阳的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传递媒介的作用。为什么有些病人刚开始用上胰岛素效果很好,为什么越用越差,必须得加量,甚至用到最后,用上胰岛素也不行了。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说明胰岛素并不是根治糖尿病的一个法宝。从中医的角度来讲,糖尿病血糖升高的根本原因在于中焦运化无力。人体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可能是这种中焦动力的一部分,所以很多糖尿病患者把胰岛素当成救命的稻草,往往到最后也可能不是很可靠的。那么,从这个我们反过来看其他的降糖药,一类药可能是促进胰岛素分泌的,很多了,我也不是很清楚,促进人体本身胰岛素分泌。假如我们把胰岛素分泌的这股动力,这种功能,理解为中土这股正常的运化之气,本身他很虚了才产生这个问题,你再去促进他,人为地去鞭挞他,让他去干这些活,这是不是有点杀鸡取卵的意思。所以很多用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来降低血糖的病人,到最后他的体质可能越来越差。还有一种降糖药,阻止人体吸收糖,你虽然吃进来了,但是我不让你吸收,血糖不就高不了了吗,这和因噎废食也差不多了。所以从咱们中医的角度来讲呢,我感觉西药这种治疗糖尿病的办法都不太可取,根本的办法还是要恢复人体中土之气的运转,如果从西医的角度来讲,要恢复身体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听说最先进的已经有胰岛细胞种植了,具体效果怎么样我也不太清楚,如果真的能够通过胰岛细胞的种植,来恢复胰岛素分泌功能,让胰岛素正常的分泌,那也算是恢复中焦运转之气的一种方式,也是可取的方式。只不过我估计这种方式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讲可能也难以接受,因为代价太高,我估计可能也用不起。所以咱们中医在糖尿病方面还是有想当的为人民服务的机会。

最后呢,咱们谈一点糖尿病背后的问题。刚才讲过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糖尿病反而增多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我记得好像过去说过,那时候上大学实习的时候,在北京中医院实习,带我们的老师,曾经跟讲笑话似的跟我们讲:那时候老师要去支援下边的小医院,有一些患糖尿病的农民就跟他说,“以前我们过得是苦日子,吃不上饭,现在好不容易过上好日子了,能吃点好饭了,又得了糖尿病又不让我们吃饭了,我们的命怎么这么苦呀?!”西医对糖尿病饮食控制要求很严格,患者也是比较痛苦,感觉生活很多享受的东西失去了。那么我们反过来想,正因为吃得有点太多了,享受的有点太多了,所以才得了糖尿病。病从口入,不是一句空话。相当一部分得糖尿病的病人是喜欢吃肉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方面的情况,包括我刚才讲的这个并发症比较重的病人,家里条件也相对好一些,鸡鸭鱼肉,不能断,断了就觉得我这营养跟不上了,那不行。尽管我告诉他少吃肉,但是可能一下子接受不了,我也是只能劝一劝。实际上咱们这么来理解,中焦土气为什么会虚弱,他的根源是肾阳虚,肾气虚。肾气呢,是人体本源的一股生发之气,先天之气生生不息。没有这股生发之气,身体的一气周流就无从谈起,为什么火神派这么注重元阳,这是有他的道理的。现在这人呢,大部分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了,吃饭穿衣都很注意,也不是吃不上,穿不上,挨饿受冻的,大家吃得穿得都很好。也不是说受了很重的寒气,肾阳受到了损伤引起的糖尿病,那也情有可原。可是没有这种情况,基本上都不是这种情况。当然滥用抗生素算是一个因素吧,但我觉得这也不是一个决定的因素。关键我觉得很多病人吃肉,这是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很关键的诱因,吃肉导致肾气虚,肾阳虚。咱们中医讲,补肾有时候要用血肉有情之体,鹿茸、胶类的东西。但是血肉有情之体也有它的弊端,所有的肉类,都是宰杀的动物的肉,是动物的尸体,所以这个肉里面,不管是多么保鲜的肉还是什么肉,必然有一股阴气在里面,没有生气,如果说得不好听可能是一股尸气。这股阴气对于人体这股升发之气,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消磨、打压,有这么一种影响。所以长期吃肉的人,往往因为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肾气越来越弱,越来越差,最终可能会演变成各种各样的疾病,所以为什么提倡素食。学佛的讲,素食和放生差不多,就是不杀生,吃肉就是杀生。你想你吃他的肉,动物既然是有情之体,他是有灵魂的,或者说是有一股和人比较好沟通的气。动物的生命被剥夺,他具有的那股怨恨之气,对我们人体肯定不会有很好的作用,他还不像植物,植物相对来说还不算有情之体,植物相对来说都属于木气,都有一股升发之气,这就比较单纯一些,对人体影响比较小,比较好一些。过客这个朋友贴这几句话很好,大家要好好看一下(过客朋友说:现实生活中粗食、少食,人们可以理解,可大多数人都不识素食的好处。总以为肉食才是营养来源及口腹之欢,殊不知,肉食之毒才是最大的病源。一代佛学大师,印光大师曾苦口婆心劝导世人一定要素食,为什么?“一般人通常在发脾气时,身上流出来的汗有毒,所以嗔恨心是“毒”,嗔恨心一生起,身体每一个部分都是毒液腧穴。”)所以讲糖尿病的治疗,中医的治疗是一方面,个人生活习惯的改变,心态的调整也是非常重要的。这边你吃着中药给他治疗,那么大鱼大肉照吃照喝,这种人我想不可能治好。现在糖尿病之所以越来越多,很可能就是因为我们生活越来越好,肉吃得越来越多,这不见得是个好事。佛家对这方面论述比较多,我也不太懂,也不敢跟大家乱讲,只是从咱们中医的角度来联系一下。从我们中医的角度,素食也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式。希望咱们今天晚上的交流,能让见到的朋友由此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除了良好的生活方式之外,再说一个药物之外的治疗方式,内经里有一句话,说脾胃病反映在脊背上。很多糖尿病人,老是觉得后背脊柱发紧发硬。脊柱居于人体的中央,也是属于中土,所以位于中间的位置都会有不舒服的感觉。所以颈椎病、腰椎病的病根不在脊柱上,而是在脾胃上。在民间中医网上有一个帖子,介绍按摩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就是按摩后背脊柱这一条、两边太阳膀胱经这两条,一共三条,自己靠着门框,上下按摩一下,就是这个单纯的按摩,就能把糖尿病治好。当然需要坚持很长时间,坚持几个月,从道理上来讲,能够疏通外在的经气,有助于中焦内在中土之气的恢复。这种治疗方式肯定是有效的,虽然我还没试过,但是从理论上推导肯定是有效的。当然了,有一部分糖尿病病人尤其血糖比较高的,皮肤比较娇嫩,出现伤口难愈合,按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磨破了,要注意力度,力度不要太大。这也是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个比较简单的方法。

从我们讲的这些糖尿病认识和治疗方法来看呢,糖尿病的病根在于虚,不是实,主要还是阳虚,所以所有的苦寒药物都是不合适的。象有些保健品,苦瓜什么乱七八糟的,说的有降糖的作用,可能暂时会有,但是长远来看,这是在加重病情,饮鸩止渴,不可取的。

糖尿病就跟大家交流这么多,今晚的正式话题就讲完了,我们临证辩象这个系列到今天为止也算是正式结束,基本上是沿着人体一气周流讲了一圈。讲的都是我个人在临床上的一些体会,一人之见,难免有偏颇、失误的地方,如果能对大家有所启发,那更好,如果有讲得不合适的地方,讲得错误的地方,也请大家多指正,多包涵。

还有一点时间,大家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咱们交流一下。

◆问:怀孕的人能不能吃素?

■答: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时我也很小,不记事,这个故事是别人给我讲的。那时候国家很穷,买东西要粮票、肉票,很难吃上一顿好饭,有一家人媳妇怀孕了,没有什么好吃的,有点东西能够填饱肚子就不错了,想吃什么肉,根本就没有。这个人媳妇从怀孕到小孩出生,别说肉,连油都吃得很少。这个人当时在东北,想办法弄了一点黄豆给他媳妇吃,算是改善营养,当然还是生了一个大胖小子,很不错。生下来以后,他媳妇吃得实在是太差了,没有奶水,这个人跟当地一个单位的领导关系不错,有点小手艺,能帮人家干点零活什么的,人又比较热心,这个领导看他人不错,也确实比较可怜,就偷偷的从单位弄点猪蹄子,给他媳妇熬了熬,下下奶水,就吃了这么点东西。据说他儿子现在长得五大三粗的,非常壮,个子也非常高。这是我家亲戚给我讲得一个真事儿。实际上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非常困难的时候,吃不好,也生了很多孩子,当然有一些孩子是夭折了,但是也有很多很健康的长大了,不是一个两个。所以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就不用怀疑是不是吃素孩子就长不大了,一定要吃肉,补钙片。我个人感觉植物性食品搭配好了,完全可以代替肉食。如果你浏览一下佛教网站,有一些素宝宝,什么叫素宝宝,就是他妈妈从怀孕就吃素,孩子生下来也吃素。有些有照片发上来,我看长得也很好。这个问题我觉得大家没有必要担心。当然如果你现在吃肉吃得比较多,一下子停下来不适应,我建议如果想吃素,可以慢慢地停、慢慢断,慢慢就习惯吃素了,等你习惯吃素了吃肉就会很不舒服。就像我现在,有时候来朋友了,要陪着出去吃顿好饭的话,可能会一两天都不会很舒服,吃素吃得时间比较长了,习惯了,感觉那些清淡的食品更舒服一些。有时候看病病人比较多,我就吃点芝麻,吃点核桃,补补脑子,就很好,也不用吃红烧肉,这个问题就谈到这里。

◆问:用南瓜降血糖,有什么道理吗?

■答:南瓜我平时也不太吃,对他的药性也不太了解,等我查一下再说吧,这里就不讲了。

◆问:祝谌予先生降糖基本方黄芪、山药、苍术、元参、熟地、丹参葛根,如何评价?

■答:没有通用的,万能的方子,任何一个方子治疗糖尿病都可能有效果,哪怕是寒凉泻下的承气汤,也许可能把糖尿病治好,有些急症该用就要用。所以一个单纯的方子,比较固定的方子来通治一切糖尿病的话,我个人认为是不太妥当的。具体这个方子会有多大的效果,要看病人的具体情况,对症就有效,不对症就无效。总体看,这个方子偏于凉润一些,跟糖尿病的根本病因相左,我个人认为不太适合长期服用。

今天就到这里,下课。

安时处顺:全篇由 安时处顺 整理。

--------------------------------------------------------------------------------
作者: 素灵   
时间: 2009/4/13 22:55


非常感谢安时处顺的辛苦工作。

安时处顺不但负责讲堂老师录音的整理工作,还亲自参与整理,值得大家学习。

希望大家以安时处顺为榜样,积极参与整理,积极支持他的工作。

有心整理的请和安时处顺联系,或者加入整理群:12012215。

众人拾柴火焰高,老师们无私付出,大家辛勤奉献,讲堂一定会越来越好,大家的中医水平一定会越来越高,中医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
-----------标题: 20090320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辩象11:肺金为病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9/4/21 20:55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20090320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辩象11:肺金为病

今天咱们讲肺金为病。一气周流呢,木火升散,金水敛降,中土斡旋,土气为病咱们放到最后来讲,一气到达火的时候,盛极而衰,升极而降,由上升、发散这个趋势,转为下降收敛这个趋势,这个时候就属于肺金这个阶段。今天咱们就讲讲肺金为病的一些情况的处理。肺金这股无形之气,和西医讲的肺还是密切相关的,我们还按照过去的方式,用西医的病名作为代表病症,用中医的认识,讲一下中医对这些代表病症的处理方式。《内经》上讲呢,“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皮毛”,所以肺金为病呢,一个是肺脏本身的问题,象肺炎、咳嗽、哮喘,一个是肠道问题,急慢性肠炎、痢疾、腹泻、便秘等等都属于肺金为病这些问题,另外“肺主皮毛”,表气不开,也有一些皮肤病跟肺金密切相关。

首先讲一下“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上的东西咱们先复习一下。“肺与大肠相表里”这句话,如果从字面意思理解,咱们中医讲,脏主内,腑主外,脏为阴,腑为阳,脏属阴,腑属阳,相对来讲,脏气属里,腑气属表,他们是表里相对应,相呼应,表里相联系。我上学时老师也是这么给我讲的。咱们看一些中医的书籍,不管是古医籍还是现在的教材,基本上都是这么一个说法,是这么来解释“肺与大肠相表里”这句话。这个说法不算错,只是我个人觉得这么说还不够直接,或者说不够精确。如果从经络学角度讲,肺经是下络大肠,肺和大肠是相互络属的,如果把经络比作水管子,那这两根水管子是直接连通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说,“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金之气与大肠的这股金气,同属敛降的金气,而不是说他们相互独立,互相感应的意思,在经络上他们是相互络属,互相联系,但在气的角度看,他们就是一气。人身一气周流,咱们把一气分成五个阶段的话,可以分成木、火、土、金、水,分成五行,分属五脏,其实五脏同属一气周流,同属一气的。同样道理,肺与大肠,本身还是一个系统的,这股一气的关系挨着更近一些了。其实我个人理解,肺气和大肠之气,他们是完全统一的一股气,也正因为这样,他们才有经络上互相络属的说法。肺与大肠之气,完全是浑然一体的,不可能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全身之气也是这样的,不过是我们把他分成五段在肺金这一段上,应该是包涵了肺气和大肠之气的,这两者是完全一样的,这是我个人的理解。有了这么个理解作为基础,我们在临床上处理起来就方便的多,思路就会开阔很多,很多肺部的疾病通过泻下,可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很多肠道的疾病,通过开肺气,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按照传统的对“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解推导出这么个治法的话,就显得比较牵强一点,实际上他们完全是一回事,你具体是治肺还是治大肠,不过是你选择个着力点的问题,那就很灵活了,在讲到具体疾病的时候,我会通过具体的病例,和大家交流一下对肺气和大肠之气灵活掌握,灵活把握来取得疗效的一些体会。通过具体的病例大家可能理解体会的更好一些。

下面咱们开始讲具体的疾病。肺部的疾病,从西医角度来讲,上呼吸道感染也属于肺部的疾病,感冒、咳嗽等等,这也是最常见的。这种情况一般比较好治,我在讲小儿疾病的时候,已经跟大家谈过这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内经》讲“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虽然和五脏六腑都有关系,但最终咳嗽必然是肺在咳嗽,不可能是你的胃在咳嗽,也不可能是你的心在咳嗽,具体病位还是表现在肺部。而肺气的功能的主敛降的,肺气的这种敛降的功能,要有两方面的保证,一方面左边升发之气要充足,一气周流如果上升力量不足的话,就不足以升极而降,升斗升不上去,怎么可能能降下来呢,根本就转过去。所以首先木气升发之一侧呢,要很通畅,气要很充沛,这是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肺金敛降这块,不能有阻碍,有阻碍也降不下去,堵住了。有了这两个前提条件,肺气能够在肺金收敛的本性下,能够顺畅的由发生慢慢地转入收藏,完成这个一气周流的过程。咳嗽从象的角度看,是气由肺内跑到肺外来,喷发出来,咳嗽出来。所以它是一种什么象?是一股这个淤滞、冲动之象。也就是说它是木气要升升发不上来。当然也可以解释成金气敛降,又敛不下,降不下来。像这个普通的感冒呢,一般来说都是这个表气它受寒比较多一些。表气不开,所以它是木气升发不上来。所以这股淤滞之气它尽量往上升,引起的咳嗽。右路敛降它本身这个问题不大,它本身这个敛降的能力还是比较正常的,只是左路它升不上来而已。升不上来呢它敛降就无力,没有敛降的这个力量的源泉。这种情况比较简单,开表气,疏达木气它咳嗽随即就好了,就这普通感冒咳嗽你给发发汗,木气一疏散,一通,咳嗽随即也就好了,这是比较简单的。当然,如果这个那种年龄很大老年人或者是久病体弱的,这个时候呢他不光是这个木气淤滞不能升达的问题,还是这种肾虚,本身骨子的无力,根本就升不上来。这个气升到一半可能有点要断掉了,接续不上了。所以有一部分气它飘上来了,因为这个气很虚。刚才我讲金气要敛降的话它左路木气一定要充足,这有力才能敛降,现在这种很虚的气连升的力量都没有,所以这个敛降的力量就更差了。所以它就直接飘散在外,这就是咱们说的那种肾虚,肾脏虚不能收纳。这个时候呢只是用这种普通的升散的药可能适得其反,可能要用大量的温壮元阳、用点大量的附子这种药,把这个元阳鼓动一下,再加点量比较多的收敛的药,像五味子之类的,这样底下鼓动一下,增强一下升动的力量,右路呢,帮着收纳一下。这样呢这种咳嗽这种肾虚不收纳引起的咳嗽效果也会得到一个比较好的解决。

咳嗽呢,从这个虚实来讲,基本上就是以这两种比较多一些。一个就是实证的表气不开;再一个就是虚证的,比较虚,类似脱证的这种。当然这个这两种情况可能都会伴有中土斡旋不太好的情况。如果你看病人的这个舌苔脉象,如果他有这种中土淤滞比较明显的情况下可以适当的用一些疏理中焦的药,中土为枢轴嘛,不管是升还是降,一定要有中焦的斡旋。先顾得这一虚一实。还有中焦的问题,大部分咳嗽其实还是比较好治的。并不像这个古人说的这个咳嗽喘不要治“外不治癣,内不治喘” 关键是找到好的办法。有办法的话治疗起来也不是很困难的。这是咱们讲的这个,简单说了一下咳嗽这个问题。

再讲的是感冒初期,刚开始的咳嗽。当然,咱们讲的这个感冒如果没有及时的治疗加重了,成了肺炎了,这个时候老人,小儿比较多见一些,因为从西医的这个角度来讲,这个肺部感染大部分还是细菌感染比较多,所以用大量的抗生素也是个常规的办法。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呢,这应该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肺炎呢,从这个中医的角度来讲从这个病的象上来看呢,你如果看X光片的话肺炎整个肺脏都会有阴影,如果是大叶性肺炎可能有整个大片的阴影,这就是一种淤滞之象。是有形的淤滞了。这种淤滞是比较重的,所以并不是一个单纯的表气不开的问题了。当然也可以理解成一种表气不开,肺主皮毛嘛,你看这个肺都是肺泡,一个个的肺泡,如果你把肺泡的面积算一下的话据说是人体体表皮肤的好多倍,所以这个肺,相当于体内的一张皮肤。所以开肺气、解表,实际上也就是皮肤只要出汗,肺里边这个肺泡肯定也就通透了。就说皮肤跟肺泡虽然分开的,从这个一气的角度看它也是一体的。所以肺炎呢,从咱们中医的角度来看就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表气不开,就是说这个肌表之气淤滞的就更深了。这个时候呢,急性的肺炎特别是小孩的,是会引起窒息的,后来时间长了会引起心衰的,这个时候主要的治疗原则就是开肺气、开表气、非常重要!君药就是生麻黄,因为麻黄有时候就可以救一个孩子的命。这时候呢,《神农本草经》讲麻黄是“破徵瘕积聚”。这种肺炎我们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暂时性的徵瘕积聚,因为它郁结到一块了。就在上焦,清灵之地,麻黄这个药呢非常合适。麻黄这种宣通轻扬这个开通宣散的力量非常强,像这种比较重的肺炎,小孩的这个生麻黄的用量都可以用到5、6克以上,大人可以用到二三十克。而且这个药煎了之后呢小量频服,不要间断,直到出汗,或是憋气改善为止。这就是说这个肺炎呢,治疗的越早,就是开肺气开的越早,这种淤滞改善的越快。病情缓解恢复的也越快。

这里顺便给大家讲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我不记得是不是给大家说过,说过了就再重复一遍。这个就是我爱人了,我爱人有一年这个不小心感冒了,什么时间我也忘了,好像是春夏之交吧不是冬天。感冒以后呢,正好赶上比较劳累,当时就发烧了。摸着那个脉就是那个浮弦而紧的脉,但是力量非常弱,本身她人也比较瘦弱一些,所以说虽然是表证,确实是表气不开,但是这个表气不开之中夹杂着正气比较虚的因素,所以当时我就没有敢给她用大量的麻黄,只是用了一点四逆汤和黄芪之类的。因为黄芪用的比较量大的话也是主左路升发的嘛,所以也是开达一下表气,希望能够把感冒给她治好。所以没有给她用麻黄,就用的四逆汤和黄芪,具体方子也忘了,大概这么个意思。黄芪用的量比较大一些,四逆汤量不是很大。用上这个药之后呢,把她烧给退了,但是烧退了以后呢,但是其它症状没有缓解。还是有一点声音无力,并且慢慢的出现了胸闷,白天吃的药到了晚上退烧了,晚上呢,出现胸闷之后呢,慢慢的由胸闷转变成胸痛。而且又开始发烧,所以我用这个听诊器一听,这个整个这个这个肺部呢,这个两侧肺,右侧肺呼吸比较很弱,左侧肺罗音比较多,所以这个胸闷胸痛加上肺的呼吸比较弱,就是典型的大叶性肺炎的症状了。而且她吐的这个痰,开始有痰出来了,这种痰就是稍微带一种淡淡的血色,实际上里面肯定有渗血了。如果从西医来讲这个是一个比较危重的情况。而这个时候呢我就知道我用药失误了。本来这时候即使身体比较虚也是要用麻黄解表的,因为当时顾虑比较多没用麻黄。结果表气不开,病情就进一步发展,由一个普通的感冒演变成了一个大叶性肺炎。所以这个时候呢就是抓紧调整方子,直接就用的麻黄汤的原方,当然也加了一些人参、黄芪和小量的四逆汤细辛之类的。因为这个发散的力量比较急一些,加人参,加黄芪,加四逆,主要还是考虑她身体比较虚,实际这个方子的核心还是麻黄汤。麻黄我记得好像用了10克还是8克,量不是太大,这个药呢,是急煎,也就煎了十几分钟吧,给少量的频服,不停的喝。一晚上呢,因为总体量不是很大,一晚上好像连续喝了三副麻黄汤,还是两副,我也记不清楚了,就是喝完一副再煎一副,只要症状没有明显的改善就马上又煎一副又喝。这样连着喝了大半晚上,等喝完了以后都大半夜了。但是慢慢觉得胸闷,胸痛减轻了,呼吸没有那种憋的感觉了,呼吸比较顺畅了,慢慢就睡着了。第二天早晨咳出好多痰,烧也退了。人感觉除了比较累一点,其它的症状几乎都没有了。再去听整个肺部的时候呢,两肺的呼吸音都已经是比较清了,就是肺部呼吸音清,很正常的呼吸音。也就是说呢咱们用麻黄汤为主,急煎连服,一夜之间就可以把大叶性肺炎治好。通过这个例子呢,咱们就可以看到咱们中药的效果应该比抗生素来的更好更快,如果是要输抗生素的话最快也要一个星期吧,不会一晚上就好了。

这是讲了对于感冒、咳嗽、肺炎,这种一般的风寒束表,一般的表气不开我们宣散表气,宣通肺气。这种情况呢,这条思路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开肺气开表气实际上呢,这种宣通从道理上来讲,再就是疏达木气,木从左边往上升嘛,左边这个升达的非常通畅了没有郁滞了,那它自然就转到右边去,自然就降下来。当然这是初期,急性期,郁滞比较少,比较轻。即便是一个大叶性肺炎,它的淤滞也是一个急性的淤滞不会郁结到一块,所以可以用这种急病,麻黄它这种性格比较急,所以见效也很快。这就是病急药得急,病缓药也要缓。

这种这个初期的这种表气不开如果不能得到这种合理的治疗,慢慢的体内的郁结,肺部的郁结越来越多。所以就会慢慢的变成什么呢,有些就会变成慢性的咳嗽、老慢支,甚至会变成哮喘。所以很多小孩的哮喘你看呢好多年治不好,非常麻烦,一旦发作只能用激素来控制症状。对于这种已经有这个有形郁结的或者郁结比较深的、时间比较久的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呢主要以哮喘病见得比较多一些。或者是这个老年性的肺气肿、老慢支,这些病人见得比较多一些。这个时候呢这种长期的郁结带来的木气的长期的耗散,往往是本身这个一气已经比较虚了。而且这个郁结呢,也不是简单的宣散就能够解决的。这个时候呢我们就要改变思路,这个时候就要用到咱们讲的“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这一句话。就是说肺和大肠从解剖角度上来讲呢虽然属于两个不同的脏器,好像是互不相关,实际上从这个一气上来讲它们是它们是一体的、是一个东西,只不过从位置上来讲呢一上一下而已。宣散的话咱们是从上焦着手,通下的话是要从下部着手。这肺部的一气呢,由于体内的肺脏这种郁结使得它往下通降的、敛降的这个通路淤滞上,它想往下降,肺金本身就是往下降的呀,任何时候它都在降,不用我们去干预,但是呢,由于本身的这种郁结它想降降不下来了。如果是刚开始的时候你看这种暂时性的郁结我们从左路推动一下,就把这个郁结推散了,它就没有这种郁结了。这个时候呢,我们从左路可能推不动,郁结的很深呀。我们就从下面,从下面大肠这个角度往下通降,往下泄,所以这种这个下法,就是泻下之法,有时候不光是泄下了,包括这种磨积化瘀,都是与这种,这种下法范围之内吧,我个人感觉。都可以起到一个比较好的效果。

有一个民间的一个老大夫他治疗这个小孩的哮喘有一个秘方,是什么方子呢?就是一味“巴豆”。巴豆大家知道是这个泄下比较峻烈的药,古人称泄下的一个。从西医的角度讲这个巴豆油好像可以引起这个急性的这个药物性肠炎,从而引起这个泻下。从中医的角度讲呢,这个巴豆的这股辛温之性,辛温可以把这个肺金的这股郁结给温通开,从大肠这个地方开出一条通路来,把上面的郁结引出去。是这么一个道路。这个老中医呢,就用一味制巴豆少量的内服,三天之内就可以对这些小孩的这些比较顽固的哮喘有一个很好的疗效。所以这个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所以我们中医治病是非常灵活。对于这个哮喘这个病人呢,我个人也感觉这种下法确实是取得效果比较快的一个捷径。

有一个病人呢,来找我看病的时候呢,他是这个孩子呢他从小家庭环境可能不太理想,他们家好像是开一个什么矿石场,他从小就在那个矿上生活。矿石场那个灰尘很多呀,空气就是污染很重的,所以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呢,他肺里的积滞比较多一点。污浊的东西可能比较多,所以他从小就有这个比较严重的哮喘,一旦发作呢必须就要用这个激素、氨茶碱一类的药物,要不然可能控制不住的,他已经十多年了。现在他虽然已经离开家在外面工作了,但是这个病呢一直没有好。来找我看病的时候呢人比较瘦一些,你看这种淤滞耗的时间比较长了,木气耗散很多,人就偏瘦,收敛不足的象。面色是偏暗的,没有红润,他不是那种黑暗色,带有一种偏白又偏燥的那种。接近于肺金的本色吧,不是那种纯白,是那种偏暗的颜色,比较燥不容润的那种面孔。摸他的脉呢,两手的脉都是绵细如丝,非常软,非常细,非常弱。所以用她自己的话说都不敢走快了,走快了就喘不过气来。所以这就看出肺内的这种郁结是多么的严重,像这种时候,这个舌苔也是胖大,舌胖大,舌苔是白腻的。这个时候呢我们如果用大量的辛散的药去辛散的话,那就好比把一个风扇去吹一座山一样。那肯定不会有什么效果的。所以这个时候呢比较好的办法就是“愚公移山”呀,移山,把它这些郁浊,想办法从下面给她运出去。所以这个孩子呢,当时我给用的药呢,就是用点黄芪,用点川椒,主要针对上焦的一些药。中焦用一点白术,山楂,鲜姜,运转中焦的用了一点。下焦呢,就是大肠这一块关键的药,就是用巴豆,因为这个女孩感觉身体也比较弱一些。我觉得还是缓和一点比较好。所以用的这个还是比较传统的,枳实,少量的大黄,当归,这些东西。目的呢,就是用黄芪就是本身的气很弱呀,你这个要想把这个淤滞带出去的话一定要靠她自身的一气周流来实现呀,所以用点黄芪就是加强一下全身的一气周流,川椒呢,因为这个上面这个淤滞比较深了,川椒呢这个开肺气。以前我好像给大家讲过,川椒这个形状,它的壳圆圆的跟肺泡的形状是很像的。他这个肺泡呢开散的不是很好,通透性不是很好的时候用上点川椒这个止喘,开通肺脏内部的效果是很好的。用川椒的意思就是加强一下这个肺脏本身这个气的通透性。运中焦呢就是让他这个一气周流通过中焦的时候呢通畅一些,不至于来到中焦再受到阻碍。关键还是用的下焦这个俯通的这个药,大黄吧,然后这个大黄呢不能用的太少也不能用的太多,我一般是甘草跟这个大黄相配,而且都是甘草量多,大黄量少,一般甘草的量是大黄的两倍以上。这样的话呢还是久煎,这样煎半个小时以上,一个小时更好,大黄呢一般情况下我是用10克左右,甘草就是用20克或是30克了,这个时候呢大黄久煎呢,他这股久煎之后这种气,味都比较。就像那个酒放的时间比较长了以后就越醇和了,气味也就比较醇和一些,比较浓厚一些。更有利于进入这种比较深的淤滞当中。本身这种药象也会变得比较缓和一些。缓缓流通,缓缓疏通。用上这个方子之后呢,这个患者呢慢慢的开始大便了,他以前大便也是很不通畅的,也没有什么规律。大部分是便秘比较多一些。用上以后整个大便就慢慢的比较通畅一些,随之这个喘呀,这种憋气呀,马上就会缓解了,就会好很多。当然不是说这个病马上就好,这种淤积很深的这种病呢,一定要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可能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会慢慢的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效果。很难在短期内取得一个非常好的效果的。如果单纯改善这种气喘、憋气,这个倒相对好一些。从根本上改善这个病情的话,一定要把这种淤滞排出去。再就是从一气的这个角度来讲,通过这个通泄大肠,通便来解决这个肺部肺气不畅不能通畅的敛降的问题。喘的话比咳嗽更厉害一些,也是这个有升无降的一个象。所以还是得想办法让它降下来。

所以讲到这个时候呢跟大家把这个,肺金,这个右路的一些药,以前也有朋友这个问过这个问题,给大家也来交流一下。我常用的治疗肺部疾病的一些药呢,比较常用的有这么几味:麻黄,杏仁,川椒,白蔻,五味子,大黄,紫菀,比较常用的一些。这些药他们对于这个肺气的敛降都能够起到什么作用?什么时候该用哪一味药,现在也给大家交流一下。

麻黄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了,麻黄主要是宣达木气,开肺解表气,因为麻黄汤的君药呢,就是麻黄了,用杏仁的目的,麻黄汤里边也有杏仁,用杏仁的目的就是让麻黄把左边的淤滞之气,宣通上去之后呢,杏仁顺便在右边拉一下,让这个一气周流有个接序,不至于有升无降,是起这么一个作用,当然这个前提就是杏仁本身这个药它是降泻肺气,它对肺气的耗散,也是比较强的。

麻黄是往上耗散,杏仁是往下耗散,都是力量比较强的两个药,如果你是这个早晨起来空腹不吃饭的时候,如果你吃上一枚生杏仁,不用多吃,就吃一枚就可以,这个生杏仁你嚼一嚼那个带皮的,不用去皮,带着皮,比较苦,吃了之后你把这个吃下去之后,很快就能感觉到杏仁这股降泻之气,甚至你感觉这个杏仁咽下去还没到胃里呢,这个降泻之气已经到了大肠了,非常快,如果你是经络的气感比较敏感的话,应该有这个感觉的,并且呢,有可能这个一二个小时,甚至半个小时之内有可能会引起腹泻的,如果你这个中土脾胃比较虚弱的话,很可能会引起腹泻,因为杏仁这个敛降、降泻这种力量还是非常强大,从这里我们也能体会到,这个肺和大肠这股气它完全是一体的,并不是说这个杏仁吃到肚子里到胃里到大肠里吸收了之后再到肺里去,不是的,是那股气,那股无形之气一旦入口就已经直接进入了肺经,并且通过肺经直接就很快就蔓延到了大肠经,这两者是中间并没有什么过渡,完全的一体,你就会有这个体会。所以有时候这个对药物的这种体会呢,不见得一定要吃很多药物,一定要吃到中毒才会知道有个什么结果,应该不会是这种。正因为杏仁有这股比较剧烈的降泻这么个作用,所以杏仁这个药我平时是用的比较慎重,一般不敢用多了,用多了话,从西医来讲好像会引起呼吸中枢麻痹。从中医来讲,可能耗散太厉害也会引起这个,气都没有了,降不下来了呀,有气才能降,每有气的话你怎么讲,也会引起呼吸停止呀。中医,西医你看有时候也是相通的呀。所以杏仁呢,尤其是这个生杏仁,用的时候这个量一定要注意,不要用太多。而且呢这个如果肺里面淤结比较深的时候,你像很多哮喘,肺中淤结很深的,这个时候这个杏仁根本就不能用。为什么呀,本身气就很少,用上杏仁,一个是耗气,再一个杏仁如果想比较通畅的往下降泻肺气的话,至少要保证这个它本身往下通降的路,这个道路还是比较通畅的,能够降下去。本身就堵上了,就降不下去,你硬用上杏仁它也下不去。所以一般杏仁多是用在急性期,刚得的时候,淤结不是很深的时候,有形的淤结不多,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的用一点杏仁。如果这个久病,淤结比较深的时候,用上杏仁可能是有害无益的,起不到什么作用。所以这个麻黄汤里面可以没有杏仁,但是不能没有麻黄。所以说我们用药的时候难免有时候碰到某一味药正好没有了,需要替换或者说干脆没有,连替换的药也没有那怎么办?通常需要用麻黄汤的一个人没有杏仁能不能用,大不了我们就不用杏仁了,把甘草的量加大一些,适当的缓和一下也可以,只要它这个麻黄把淤结破开了,它照样可以自己降下去,但是如果没有麻黄的话,那肯定是不行,单纯用杏仁是降不下去的,杏仁它开不了表气的淤结。这就是两味药孰轻孰重的问题。

像这种淤结比较深的时候,我们杏仁不用,可以用什么呢,可以把它换成川椒。我记得我以前好像跟大家讲过这个一个病案例,就是这个我的一个亲戚了,这个抽烟的抽的很多,肺里的淤结也很重,他感冒了,属于麻黄汤的症状,我就把麻黄汤里面的杏仁换成了川椒,效果很好。用上川椒就把这个淤结,里面很拥挤了,肺脏里面本身这个这种通透性很差了,用上川椒给它扩散、扩张一下好比是,这个肺部的道路就宽敞一些,这个一气周流就相对好一些。因为肺金本身有敛降之势的,它自己就往下降,所以你给它把路打开,自己就降下去了。你如果不用川椒,还是用杏仁,都不给它疏通道路,反而给它耗散一些正气,那这个病有可能,用上这个方子估计没有效果。所以川椒呢,一般来说,对于这种淤结比较明显的时候,用川椒效果就比较好,可以把右路的这个通路开通一下,肺金之气,它自然就可以敛降。所以你看从这个角度来讲,川椒就可以代替杏仁,都可以起到使肺金敛降的效果。实际上川椒和杏仁这个药性完全不同,为什么可以代替呢?就是咱这个从右路道路的通畅情况来决定该用哪个药。

说到这里呢就再讲一个病例。这个这是我们以前医院一个住院病人,他做了这个胆结石的手术,后来胆结石的手术之后呢这个病人可能以前也是这个好象是抽烟比较多的一个病人,所以他这个右路敛降就不太通畅。所以出现一个什么问题呢?出现胆管有点这个淤阻,就是这个胆汁不能很好的流出去,所以安了一个胆汁引流管,好长时间也不好,所以这个外科主任呢,以前一般用点抗生素自己就好了,这次为什么就好不了呢,就请我过去给会诊一下。我摸他后脉呢,很明显的右寸脉,右寸主肺,右寸脉很明显的比较偏弱,同时这个病人他肚子比较胀,大便不太通,有点这个类似有点这个轻度肠梗阻的病状了。所以外科给他用了胃肠减压下了胃管。这么一个病人。当时我给他用中药,家人----患者的家属很担心,说现在什么都吃不下去,还下了胃管,大夫也不让吃,还让喝中药,这很担心,万一喝了中药加重了病情怎么办。那我就给他讲,你慢慢的用胃管往里灌,少量的灌,有不舒服那就不灌了,试一试吧。跟他讲中医的道理他也听不懂。给他用的什么方子呢,当时用的就是这个以川椒为主的一个方子,好象黄芪、川椒、五味子之类的一些药,药也不多。但是没有用杏仁,也没有用大黄,因为按照外科主任的想法有轻度肠梗阻,应该用点大黄比较好,我说这个病人比较虚弱,又是刚刚手术后身体更虚了,你再给他用上大黄本身中焦就有点运转不太好,用上大黄的话,可能就更虚了,所以还给他用了一些温润中焦的干姜什么的用了点。主要就是给他用的川椒,五味子,川椒把这个肺气,这种淤结比较深的肺气给它开通一下,五味子再稍微收敛一下,黄芪给它把气补一补,这样的话呢,它右路敛降的道路畅通了,有力气往下降了,这个肠梗阻的症状我想应该也就好了。这个病人家属就慢慢的给喂了一幅药,喂了大半个晚上吧,喂了几个小时才喂完,第二天早晨这个非常高兴的就来告诉我,说这个病人说这个肚子已经不难受了,这个胃管已经撤了,第二天早晨他觉得很舒服了,就撤了,肠梗阻的症状就完全解决了,然后这个胆汁引流不畅的问题呢,自然就好转了,很快引流管也就拔了。所以他在外科住了,这个问题可能拖了一个星期,一直解决不了,中药呢,一幅药把问题解决了。这个就是你看咱给讲这个川椒,这种开肺气的效果还是很好的,疏通淤结的肺气。本身川椒呢你看它并没有大黄的通下的作用,但是你用对了这个用到合适情况下,它的效果也是非常理想的。

刚才也讲到了五味子,五味子这个药,它是一个种子,以酸味为主,各种味都有,也是一股这个收敛之象,五味子是偏温的,所以对这个肺气敛降比较差的病人,我一般都喜欢稍微佐一点五味子,帮着他呢把这个气往下收一些。所以你看咱这个又可以五味子又可以和杏仁比较一下,杏仁是降泻肺气的,就是说它好比说上面这个气淤在上面了,这个气堵在上面下不来,气多了,用杏仁呢往下放放气,排出一些气,而且五味子一般用于比较虚的时候气不太够,无力往下走,这个时候呢,可以用一下五味子把这个没有力的这股气呢,给它往里收一收,让它力量大一些,这样它自己也能下来。所以杏仁用于这个正气比较足----实症,五味子太多用于虚症,这是五味子和杏仁用的区别。

至于白蔻呢,它也是种子,跟五味子类似,但是白蔻这股香散之气,辛香之气非常浓郁了,非常冲,所以呢这个如果上焦湿气比较弥漫的时候,看这个病人,这个胸痰比较多、稀痰比较多,舌比较胖,苔比较滑腻的时候,这个时候用点白蔻,可以把这股弥漫的上焦的湿气给它收摄起来,并且运转下去,所以三仁汤主要用湿温症,实际上到现在湿温症我不知道,我这边见的比较少但是我只要见到湿气比较弥漫的时候,佐上点干姜,生姜之类的,再用上白蔻,三仁汤的意思,白蔻和薏米,杏仁反而我用的少一些,一般现在的人都偏虚,所以三仁汤我一般不用杏仁,把杏仁往往替换成五味子,加上白蔻加上薏米,在下焦紫菀效果非常好,化痰止咳效果都非常好。

至于这个紫菀呢,紫菀一般来说,它是一个根了,很软很柔,有利于活血的作用,一般来说适于这个淤结比较深,体质比较虚,又伴这个嘴唇比较暗,淤血比较明显的,可以用上紫菀。紫菀它这种这个缓缓疏通肺气,把肺里的淤滞的疏通一下,这个效果也很好,比川椒来的柔和一些,更适合于老年人,适合一些慢性病,象这个肺气肿,老慢支,用上点这个紫菀效果还是不错。大黄就纯粹通过这个通泻大肠来疏通这个右路的这个道路,以使肺气自然下降,这是我这个比较常用的,右路这些降肺气的这些药,大概是临床琢磨,我个人习惯这么用,这实际上也就是讲了这个这些药物相互之间的代替,什么时候用哪个药,你看所有的这些药,其实它们最终的效果都是一样的,都是降肺气。所以这些药实际上是,如果从这个作用效果来讲,从我们使用目的来讲,他们之间其实都可以互相替换的,只是在不同的情况下,需要用不同的药而已,并不是说这个药物的相互代替,一定要温热药用温热药代替,寒凉药用寒凉药代替,我觉得这个说法呢,可能会比较简单一些。如果我们从一气周流从这个医理的高度呢,去看的话,我们在这个临床上,这种药物之间的相互代替,可能会用的更得心应手一些,因为作为一个中医大夫,在临床上,碰到药物这个不齐、没有,这种情况也是经常碰到的,所以有时候要把每一个药药性掌握好了,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药,这样呢你用起来就左右逢缘,这边不行,我就用那边,从上面不行,我就下边吗,实在没有川椒,我用点大黄从下边冲一下也可以嘛,是这个意思。

前面主要讲的是这个肺部的举例,从这个肺部和大肠相表里,大肠主要常见的疾病呢,刚才讲了,便秘、肠炎、腹泻痢疾,有一个治疗老年人便秘的一个单方,就是一味紫菀,把一味紫菀研磨冲服,有些老年人的便秘就可以随之改善,甚至效果还很不错。这种呢,一般都是老年人气比较虚,淤滞呢这个比较多,当然也不是说非常深,淤结的动不了的那种情况,服完这个药呢,还能把这个淤结给它慢慢地疏通开。这种便泌呢,老年人这个气比较虚的时候用上大黄,可能是耗伤正气比较剧烈一些,所以咱们从这个上焦来用药,用紫菀来缓缓把上焦的这个肺气给疏通一下,他这个敛降的这个力量就增强了呀,下降的气就多了,敛降的力量一增强,大肠自然就有劲了,蠕动性就增强了,大便就排下来了,就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这个是有这么一个治疗便泌的一个单方,给大家介绍一下。

至于这个夏秋季的腹泻、痢疾呢,有很多古代的学者都有很多系统的论述,在这里主要是从“肺和大肠相表里”这个大局,如何去灵活掌握这个局面,从这个角度讲的。具体的病讲的粗一些。喻嘉言讲过,治疗腹泻的逆流挽舟之法,这个是从感冒解表行气的药来治疗腹泻。有一些慢性的腹泻很长时间好不了,用了很多麝香止泻,疏通止泻的药物,很多效果不好,这时候呢来调畅肺气,解表的方法来止泻,达到了很好的效果,所以喻嘉言把解表开肺气的止泻的办法,称为逆流挽舟之法。这只是一个说法,其实这还是通过肺和大肠这股气,无非是我们从哪一头来治疗的问题,如果上面肺瘀结的厉害我们可以从下面大肠来着手,找这个开始起效的地方开始治疗,从简单的地方开始,如果这个大肠瘀结的比较深,腹泻也是木气外泄,咳嗽是往上,腹泻是往下,都是往外冲,本身这个局部瘀滞的比较深,所以木气才往下引起了腹泻,我们通过开肺气,把肺和大肠的这一气都给它通开,往外冲泻的这个木气这时候就有路可走了,没有必要横冲直撞了,这个病自然也就好了。

很多皮肤病,肺住皮毛吗,我们通过通大便或者宣肺解表的方法,能达到一个很好的效果,相反有时候通过清热解毒或者活血化瘀效果可能不是特别好。

最后再给大家讲一下“慢性结肠炎”,腹泻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聊一下,这里就先带过。慢性结肠炎现在的病人也不少,西医可能称为非特异性慢性非溃疡性结肠炎,这种病人长年或者腹泻或者便秘,或者大便带血或者大便带脓,这种病人时间长了体质都比较差,什么都不敢吃,稍微吃一点不合适了就马上拉肚子,也很痛苦,治疗起来,很多消炎药都用过往往都没有效果,所以这种情况从咱们中医的角度怎么来治疗。象这种情况这种郁结,这个大肠不止是新症,是都结聚到了一块,快成了一块石头了,达到这种程度了,非常生硬,快有息肉,恶变的这种可能性了,对这种情况怎么去治疗呢。所以这个郁结还是要排除掉,排除这个郁结呢,有很好的一对药,当归和白芍,当归是柔润肝木的,白芍是平息风木的,因为它这个腹痛下痢长期的肠炎呢,从这个病象的角度讲呢,就是木气郁陷与下,然后是疏泄外冲,这么一种象,这种郁结郁结的比较深比较结实。如果我们用大黄,推陈致新比较迅猛的药呢,可能对这种郁结无能为力,需要一种缓慢的化郁结的药,用这种以柔克刚的药,来慢慢的缓解这种郁结,当归和白芍从一般的功用来看好像没有破郁结的作用,实际上要用到一定的量尤其是这个白芍,它这个破郁结的作用还是很不错的,伤寒论里这个白芍一般都用在腹痛,一般这个腹痛都是加白芍,加多少,用在这个腹部的郁浊引起的疼痛。白芍有比较好的作用,也算是特异性的用药了,这两味药呢,其实是以白芍为主,白芍比较硬,凡是比较硬的药都是可以破郁结的,白芍又是根,芍壮的有通畅的作用,本身色白味苦,对这个敛降金气,行泄肝木,和这个肺金的性格相类似的,能够恢复肺金的本性。那当归呢,郁结比较深了,木气耗散也比较多,当归濡润肝木,养一养,前面有开路的,后面有安抚的调理调养的,帮着修整,这两个药相互配合,能把大肠这个非常深的郁结呢,有一个比较好的缓解,当然如果在加上一些开肺气的药,加上一些少量的麻黄,用上少量的川椒,效果可能就更好,从肺和大肠这一股气的角度整体运用,它这个郁结就破的更好,郁结破了要往外排用一点缓缓的疏通,用一些排泄的药,少量的槟榔,少量的枳实,往外排一排,这个效果还是不错的,当归白芍用多大的量呢,一般的话,成年人的话,这个慢性结肠炎,我一般都用到50克以上,如果这个脉摸的比较弱,这种病人一般都是比较沉比较软,比较弱的,我们还可以用上一点炮姜,五味子,甘草,用炮姜缓缓的温蒸一下,慢性病有些干有点燥了,五味子呢,本身这个气比较虚了,把这个气收到一块,让它集中力量把这个郁结给它破开,甘草就是整体上调控一下,就是这么个思路,这个病大部分人刚开始的时候慢慢会出现这个比较多的大便,有的人可能会有比较明显的腹痛,一般大概要持续一个星期,甚至两个星期这个大便排的比较多,味比较大,有的甚至是带一些脏东西出来,这就是这个郁结慢慢往外排,当然如果有些病人很弱的,用了以后甚至感觉一下虚脱没劲了,你要赶紧给他用一点补正气的药,人参,黄芪,麦冬,五味子,赶紧补一补,接着再用这个药,慢慢的用上一段时间把这个郁结慢慢化开了,一般可能要用到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吧,就把这个郁结排的差不多,最后再用一个月的时间调节中土,扶正气,调理为主,这个病会有一个很好的效果,因为凡是这种病大部分都是好多年都好不了的,如果你能两三个月有一个好的效果,他就已经非常高兴了,实际上用药比较恰当的话,一个月就会有很好的效果,这是把慢性结肠炎讲了一下。

今天晚上呢主要是把右路,肺金敛降这一路,我们如何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这个角度,来整体用药,来讲了这么一个思路,并不是专门想讲某一个病,这方面可能讲的粗一些。我们如果能把肺和大肠看成一个整体,把这个观念树立起来的话,用药的时候就会灵活很多,或者从上面或者从下面着手,根据具体的情况灵活变通,很多病,见效都会比较快,主要是讲这么个意思。当然中焦如果运转的不好的话,也要适当兼顾,时间快到了,就讲这么多,如果大家还有问题,提出来,再沟通一下。


安时处顺:本篇由海阔天空、左旋、安时处顺、拎壶葱、春野闲步整理。安时处顺统稿校对。

无中生有老师讲临证辩象所有课程录音均已整理成文本,在此,向无中生有老师的精心准备、耐心讲解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参与整理的各位朋友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欢迎有一定中医基础,有一些业余时间,并乐于奉献的朋友参加录音整理,共同传承伟大的中医文化。

有意参与整理者请加民间中医网录音整理专用QQ群:12012215.加入理由请写"我要参与录音整理",别写学习中医类的话,这样的请求我一律拒绝。
-----------标题: 20090322无中生有老师讲药象体会01:药象理论
作者: 安时处顺   
时间: 2009/4/20 18:16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med126。com/

========================================

20090322无中生有老师讲药象体会01:

药象理论今天我们从象的角度讲药物,从以往的反馈看,大家对从象的方面理解中药,还不是很熟悉,对具体中药的药性,药效了解还是不很明确。作为一个基础性的东西,药物和中医理论,每一个大夫必须要有一个过关的水平,离开了这个就离开了前进的方向,在临床上离开了理论的指导,疗效恐怕就不能很好的保障,所以今天呢第一次讲药物方面的讲课,我没有打算就某一具体药物展开讲,主要是想和大家交流一下理论上的东西。因为是讲中药,主要是从药物的角度着手,顺便也会把中医理论体系整个梳理一遍,算是在理论上和大家交流一下,为大家打一个比较好的基础,这样在具体药物具体方剂,具体的病的治疗上比较好一些。

药物方面的理论,《内经》讲四气五味,四气就是寒热温凉,药物的寒热属性,五味呢,辛甘酸苦咸,分属五行,《内经》讲五味是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当然还有淡味,淡味渗利,也属阳。那么这个纯粹理论上的东西,单纯这么枯燥的讲听着好像没有什么味道,所以咱们结合一些具体的东西吧,慢慢来体会。

我记得在北京的时候,在周末和家人朋友在西单去逛,有一家自助火锅店比较便宜,那么火锅呢,比较正宗的火锅都是陶罐,现在好像都用不锈钢锅。瓦罐那种锅,水开了之后,不管煮什么东西,都比较醇厚,比较可口,味道很好,这是什么原因呢,这个瓦罐,是用很细的土做的,这个土做的东西土气比较醇厚,这个锅里,这个小环境土气比较浓郁,所有这里面煮出来的东西都带有醇和的土气,人本身也是属土的,所以这就是同气相应啊,所以我们用的陶瓷这个锅啊,做火锅吃味道更好。乡下老白姓也有这方面的经验,瓦罐炖肉的话,就特别香。用高压锅压出来那香味就差了很多。所以咱们中药煎药也是一样的,煎药为什么用砂锅比较好啊,砂锅主要是土做的啊,这个火,热量传过来好比经过了土气的加工比较温和,药物在这个环境里煎出来以后药效相对来说也是比较平和的,更适合人体土气的环境,所以自己喝中药用瓦罐煎效果要比不锈钢锅,煎药机效果要好一些。原因就是土气的作用,先讲了一下吃火锅的锅,讲完锅再看看吃的什么味,有的人喜欢吃酸的吃辣的啊,酸酸辣辣的很开胃啊,一吃满口流口水,满头出汗,畅快淋漓,吃得很痛快很开心,所以有一种汤叫酸辣汤,如果感觉胃口不好,来上一碗,吃后感觉食欲就很好了,夏天有的人感觉上火了,吃一些凉拌苦瓜之类的,这种清凉味苦的可以去火,去去火也比较舒服一些。象比较小的孩子都爱吃糖啊,甘甜可口,脾胃比较虚弱的人,大部分比较喜欢吃甜食。我们吃火锅喜欢吃的辣一些,味道浓厚一些。也有的人喜欢吃的咸一些,象我喜欢吃清淡一些,通过这些不同的味道,个人有不同的爱好,各取所需,在火锅快餐店都能得到满足。
我们不能光想着吃啊,吃完以后就要思考一下,为什么酸辣的东西吃了就感觉胃口就比较好啊,有开胃的效果。为什么有点苦味的吃了能去胃里的火气,为什么吃一个比较甜的,闻起来比较香的,吃起来很可口,感觉很好吃。那么咱们大家有没有去思考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我记得我以前讲过,巴豆这个药是一个辛温泻下作用比较强烈的药,保存不好的时候,被老鼠偷吃,跟吃花生豆一样,就偷吃光了。咱们想老鼠一定会啦肚子,拉得爬不动了。实际却不是这样,它吃了非常舒服,不会啦肚子的。大黄咱们都知道有泻下的作用,大便不通的时候,吃点大黄通腹推陈出新的作用非常好。要是让老鼠吃大黄,小老鼠吃了大黄会便秘就不是通腑了。同样巴豆和大黄,用在我们人身上引起的效果可能是截然相反的。以前农村家家户户都养猪,猪十二生肖里是排在最后了,亥猪。猪什么东西都吃,小孩的大便也吃。猪在五行属水,水在味为腐臭,那么在猪的鼻子里,臭味是不是就跟咱们香味一样呢。狗呢,在十二生肖跟猪是挨成块的,一阴一阳,小狗的鼻子很灵敏啊,什么味道都能闻到。在农村呆过的都知道,小狗对小孩的大便比较感兴趣。所以对我们人来讲很臭秽不可入目的东西,对猪狗来讲却是可口的食物,那么这其中是什么道理?讲这两个例子是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内经讲的五味的作用。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这个理论是以咱们人为标准确立的,不是以老鼠,或小猪小狗确立的。人是属土的,有一股中庸平和的这股气。从这个角度作为标准来看,辛甘是发散的,酸苦是涌泻。由此可见四气五味属性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相对于我们人的这种相对中和的土气而言的,而不是对所有动物都具有相同的作用。只是对我们人而言是这样的。

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气和不同的味,药物不同的气味受药物本性的作用是最主要的,药物的本性决定了它有什么样的气味。不过药物在最适合它生长的地方,它长成以后它的气味也是最佳的,这样就有了道地药材的概念。大黄就是西部高原地区比较好一些。本身西部是一股收敛的金气,比较清凉。大黄本身有降泻的作用,秉受了这股西方地域之势,这样它的药性就会有比较完美的表现。移到东部沿海去种植,我估计,就不会有良好的泻下的作用。同样的道理象辽细辛,辽宁东北这边的比较好一些。巴豆附子四川的。人参东北的好。熟地山药河南的比较好一些。乌梅福建东南山区比较好一些。粉甘草宁夏比较好,那地方土层比较深厚。之所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药材,就是因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五行属性。对当地的地方造成不同的五行阴阳属性,从而造成各种各样各具特色的不同偏性的道地药材。有一句话叫橘生淮南叫橘,橘生淮北叫枳,这个说法。虽然药物的属性跟它的本性是关系最大,但与外界环境也是非常密切的。所以咱们有条件用到道地药材,质量比较好的药材对我们临床上有比较好的帮助。

那么我们用几味药分析一下道地药材,药性偏性是怎么形成的,好在什么地方。比方说麻黄吧,麻黄我们都知道是辛温通散的药,升达木气,舒肝作用差不多是最强的一味药,正因为有这么好的舒肝的作用。所以《本经》里面认为它可以破癥瘕积聚。麻黄的绿色,它活着的时候,麻黄的绿色非常青翠,把它晒干以后,这股绿色也会保存的比较好。不像有些药一晒干了,整个药颜色都变了。麻黄的绿色保存比较长,放几年以后还是比较好看的绿色。这一点和其他的药是不一样的地方。青绿色属于木气,所以麻黄的木气保存比较足。比较辛烈,麻黄的形状细细的,长长的,比较锐利,药效来的比较快。反过来我们想麻黄这个药,一个很细很长的茎,干燥的麻黄掰一下很脆,一下子就断了,这同时还有一股收敛之象。收的很细,收的很结实,一掰就断。从它本身结构来看,它本身是一个收敛的非常紧的象。它的这种象,和它的辛温宣散的象是否是矛盾的呢?完全不是,就因为麻黄有这种迅猛宣散之气,如果没有一种收敛的非常紧的象收住它,这股气很快就散掉了。所以麻黄的这个结构就是为了收住它的宣散之气。一般新收的麻黄放一两年后,它宣通的气慢慢就减弱。新的一年之内的麻黄用上3-5g效果就很好。如果麻黄用三年以上的,用上15g可能也没有很大的宣散之力了。这股宣散之气慢慢就挥发了,假设麻黄不是以这么紧的收敛之体,如果没有这个结构来收涩,也许麻黄连半年都放不了,几个月这个气就散了。我们再来看地黄,地黄用的是它的根,地黄的根很肥大啊,汁液饱满,把它蒸熟之后是粘粘的,是一股滋润之象,非常柔润,所以地黄给人的感觉就是肥大,比较壅滞的感觉。就像一个大胖子走不动了,比较肉的感觉。所以中焦健运比较差的病人,用地黄就要慎重,用上之后中焦更壅更不动了。地黄的这股壅滞之象,它就没有宣通之象,就没有麻黄那种比较峻猛的宣通之象,所以它就不需要把自己收的很紧,很散漫的感觉。所以有时你想把熟地黄啊,你想把它捏成什么形状就是什么形状,地黄的这股气,也和具体的存在相吻合的。由此可见,一味药,他隐藏的这股无形之气,和他的具体形态完全是相辅相成,相克相制的。比如说,白果是有毒的,白果中毒用白果壳可以解毒;荔枝吃多了,小孩肚子难受,用荔枝壳煎水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正好说明了,药物形态与功用之间的关系是类似的,它都是相辅相成,相克相制的。所以大自然是一个完美的体系。药物的本性作用不是推导出来的,而是本身所具有的功力,神农本草经要是神农写的,那他也是对药物的无形的功用和有形的形态,都有很好的了解,洞彻轻灵,他把药物深刻了解把药物描写的完美而确切。以前我也跟大家聊过乌梅,乌梅是未成熟的果实,生气旺盛,一般生发之气,勃勃生机,味又非常酸,所以用酸味来控制乌梅的勃勃生机,所以可以借用乌梅的酸味来调服肝气,调理木气。

对药物的四气五味五行属性,在《内经》与《辅行决》里的说法,我记得是完全相反的,两种说法其实都是对的,只不过《内经》是偏于从有形的味的层次来讲的,而《辅行决讲》是偏于从无形的气的层次来讲。而这两个本身是相互克制的,所以给人的感觉是他们的五行属性完全搞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对比一下,其实从这个角度讲,他们本身并不矛盾。药物的功用与自身的形态关系,在不同的植物整个植株生长过程中也有明显的表现。举个例子来说,山药、地黄用的是地下根茎,他的根茎很发达。农村的孩子,见过种植山药的,可能知道山药地下的根茎粗粗的、很长,而地面上的茎则细细的、长长的绕来绕去,很细的茎叶,长出了一根很肥壮的根茎。地上的部分很弱,整个植物气场保留在地下的根茎,这就是“下盛则上虚”这么一种情况。反过来说咱们平时吃的果实,如西瓜、西红柿都是地上的部分很茂盛而根系不是很发达,西瓜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现象,离根近的没有离得远的西瓜长的大,离根远长得更大离得近的长的越小。在农村,用把西瓜接到一个根系比较发达的植物上的办法,能让西瓜结出更多的西瓜,反过来说,西瓜的根系不是很发达,而地上的部分很发达,这种情况则属于上盛则下虚。其实药物的偏性随处可见,而且都是相辅相成的,有时候我们对药物的理解,就可以从它的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当中、生长发育的特点这些都是一些象,一些表象,都可以看到,从这些象去理解,就能更清楚药物本身的特性,用药时心里更有数些。

我们知道煎药的时候,有先煎,有后下,有一些区别,实际上这种处理就是为了更好地运用药物的偏性。先煎的话,就是为了先煎之后取其味,味是偏阴的,有些比较俊猛的药,如麻黄附子细辛,久煎之后可缓其迅猛的药性。而后下的药,大部分是药物比较轻,取其轻清之气,像各种花呀,香味比较浓郁的、比较容易散发的,当然也有个别后下或者是煎得时间比较短,是为了取其锐利之气,像是大黄黄连泻心汤,用开水泡一下就可也喝了,就是要取其迅猛之气。

不同的药物组成不同方剂,不同的方剂有不同的疗效。感冒喝上一剂麻黄汤,发发汗就可以解决;阳明腑实证,大便不通来上一付承气汤,通腑泄浊,把大便通下去病就好了;中焦健运比较弱的病人,来上几付理中汤健运中焦,病也就好了;这是常见的一些方药。那么,这些药物组成的方剂,只要我们用药合适,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对那些不了解中医药的人,特别是西方人,在他们眼里,西方人看来就是一包草和树叶熬成了一碗茶,居然可以治病,在外国当做一碗很苦的中国茶,这对就是中医完全不理解。我们自己必须了解搞清楚,药物在身体里面到底是怎么起作用,《神农本草经》只有药物的功性,四气五味,还有这个药物主什么症,并没有归经,药物归经理论是后人加上去的。药物归经理论,到底对不对,有没有参考价值呢?咱们来慢慢分析一下。

我们知道中医对药物的认识,是从气的层次。人身的一气周流就是一股土气,生命的运行就是如环无端,这样来维持生命的运转。药物本身呢,具有不同的偏性,也是一股药气。所以药物本身这股气,他就从气的层次影响人的气的运转。药物的这股气呢,不同的药有不同的象。那么象,在临证上咱们的课叫临证辨象,在药物上我讲的课叫讲药象体会,主要是从象的角度上讲,那么象是什么东西呢?

大家在大城市的人经常碰到外国人,他们在中国旅游或者生活,我们不懂外语,我们要交流起来,就要打手势,比手画脚,搞半天才明白是怎么回事。但是有一点交流起来就比较简单,打个比方,外国朋友很高兴,哈哈大笑,朝着你微笑,给你一个笑脸,这就不用翻译了,我们应该能够看懂。有这么一个笑话,说乡下有个老太太看电视剧,看的是外国电视剧,告诉他外国讲的话都翻译成中国话了。这个老太太就说,这个中国人翻译的真好,连外国人怎么笑都翻译得和中国人一样。这是一个笑话了。这个说明什么呢?说明咱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主要还是靠语言,打个比方,中国人讲喝水叫喝水,外国人就不叫水了,英语叫water,这是名相,但是指的是同一个东西。象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事物的气,或者是事物的本质,如果我们能在事物的本质层面进行交流的话,可能就不需要翻译了,心有灵犀一点通。同样的道理,我们喝药的话,药物对我们本身的作用,和我们人与人的交流有类似之处的。

《黄帝内经》里面,有《五脏六腑十二官篇》,其中就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一个人的心神、灵魂还是正常的,则五脏六腑各就各位,工作有条不紊,整个身体一气周流和谐如一。一旦心神出问题麻烦可能就大了。我们对外界的一些反应和心神关系非常大,甚至可以说一个人的心神,或者叫元神,决定了人体一气周流的态势。在《三国演义》有一个叫张飞的,他在战场上大喝一声能把人吓死,有这么一个典故。他大喝一声也是一股气,一种象,影响了对方心神的状态,这是影响比较深、比较厉害的程度了。讲这个呢,就是要强调心神对人体的重要性。药物这股气的偏性其实也是通过心神这个层次起作用,进而影响身体的一气周流。所以药物这种象呢,或者药物背后这股气是通用的语言,是可以跨越物质的,不光是人和人,人和动物、人和植物都是可以相互对话的。靠谁来做翻译?靠象和气,其实这时候也不用谁来做翻译了,药物这股气,这种象,和人体这股气、这种象,在一定层次上是可以直接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像是有些双胞胎,不用说话,一个想要干什么,另个马上就知道了,是这种层次的交流。

药物对人身的作用,并不是西医讲的药物的有效成分在人体内的药物的代谢,半衰期多少呀,中毒量多少呀,不应该是这么简单的,而是药物本身这股药气,直接和人的心神相互作用。拿麻黄来说,麻黄就会劝你,赶紧振作起来,积极一点,跑起来,所以他就有发汗呀,加快心率,解表等这些作用,这些作用不是麻黄直接代替人体实现的功能,发汗解表是人体自己的作用,并不是麻黄的。人体之所以生病,病之所以好,完全是人自己一气的作用。医生也好,药物也好,他不过是从人体气的层次,在元神的层次,影响人的一气周流气的状态,进而起到化解疾病的作用。

假设从这个层次去讲,大夫把病人的病治好了,当大夫的有没有功劳呀?没有呀!用的药物没有功劳呀?也没有呀!功劳在哪里呀?都在病人自身那边,都是他自己好的,但是假如病人的一气不配合,那你用药跟用到石头上一样,不可能有效果的。你把一剂麻黄汤煎好了,倒在石头上,石头可能发汗吗?不可能呀!所以大夫给病人治好了病,可以替病人高兴,但是不要居功,有些可以治病但治不了命,为什么呀?病人本身就这么个条件了。命是有定数的,从中医的层次讲,并不是所有病都能医好的。当然了,一般的病只要辨证准确的话,还是都可以治好的。

关于人体一气周流,行者老师已经讲得很透彻了,我再讲就是啰嗦、重复了。但是在网上还是有很多人问我,我想今天再重复一下,希望以后没有人再问我这个问题。对于人体的一气周流,具体的过程或模型实际上就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模型,本来是想临证辩像完全讲完以后作为一个总结来讲的,因为今天主要给大家讲理论上的东西,这样提前一块讲一下。

内经里面讲:阴阳者,阴阳之中复有阴阳,数之可十,推之可百,就是说阴阳可以无穷无尽地分下去,一气周流也具有类似的特点。一气周流左升右降,中土斡旋,我们把它分成五段,就是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之中复有五行,在水一段,仍然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在木这一段,仍然有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也是可以无限制的分下去。如果我们把一气周流分成五段,也可以把它分成十段,一百段,叫做十行,一百行都可以,但是五行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分类,只是大家要知道这五行不是截然分开的,实际上它也是浑然一体,浑然一气的。一气周流的这一身土气,作为中焦来讲,体现一个中焦之气,中焦的这一团土气,它升降斡旋,由内向外,就像一个漩涡一样,慢慢就转出来了,往上左升的这一段转出来就是木火,右下的这一段往下转就是金水,并不是说周围有一圈,中间还有一块这样的结构,这个结构类似太极的结构。它实际上是浑然一体的,大家如果见过银河系俯视图,两条斡旋臂,与那个结构有些类似,就是说人体一团土气,就好比有一个范围一样,这个范围规定为土,在这个范围内,最居中的这一部分定义为脾土或中焦土,偏于升发的这一部分叫做木火,偏于敛降的这一部分叫做金水,实际上都是土气。人身的这个土气,从脏腑的层面是脾升胃降,肝心主升,肺肾主降。如果把它具体在一个细胞的水平上,人体每一个细胞里面也有一气周流,也有五行的升降回环,这个模式,说模型不太准确,因为这不是一个模型,这是客观存在的,大自然本身就是这样一种结构。中医讲天人相应,气感比较好的朋友,有时候自己本身就能感受到左升右降中土斡旋的这股气,天地是一样的,所以天人合一,为什么天人能合一呢?因为天地本身也是这样一种运转规律,万物并没有什么区别,从气的层次上来讲,都是浑然一体的,那么五行的升降循环的这种结构,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层面上去理解,去对照。

从佛的角度来讲,佛经讲“成住坏空”,三千大千世界,每一个都有成住坏空的演变规律,这么一个过程,实际上也就对应了中医的升降,升发收藏这个过程,也是完全对应的。如果把目光稍微拉近一点,历史上的朝代兴衰,研究历史的朋友本身也会有这种感受,历史的兴衰交替,如环无端的这种规律在里面。从时间上来讲,一年又春夏秋冬的更替,一天有日夜的交替,这也都是有升有降,一气周流的一些或大或小的表现。从方位来说,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中间属土,也具有这种周流变迁,这是从外界来看。从机体内部来看,人体的五脏六腑、经络,也是一气的。从药物的角度来看,有升发的药物,麻黄、附子、细辛,有敛降的药物,石膏、大黄、五味子,有中焦斡旋的药物,干姜、甘草,它也是组成一气回环的运行规律,所以我们从无形之气的层次,从这个广大的范围来理解一气周流,它也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这个系统,黄元御老师非常概括的描述了,就是四圣心源里面的土枢四象一气周流,彭子益先生在圆运动里面用一年四季阳气的升发潜降,结合季节之气的变化,也来描述这个规律,从不同层次上描述了同一个问题,这个层次,气的运行规律,无处不在,对五行之内所有的事物有相同影响。这个一气周流的体系,我个人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中医的多维次五行象数体系”。

刚才给大家讲的一气周流这个结构体系,它是在不同层次上都存在的,如果懂高等数学的人知道有“分形”的概念,就是细节的里面有整体的信息,这种无限可分的图形,由于按照这个原则无限分下去,形成一个无限复杂的图案,中医的一气周流这个体系跟分形的这个体系是类似的,也就是说一气周流,五行这五块,也是无限可分,有无限个层次,并且虽无限可分,它所有的五行不同层次的一气周流,全部都是浑然一体、完全如一。打个比方说,木气郁滞了,那么肝脏从五脏的这个层次上来说是郁滞的,在经络的层次上,肝经是郁滞的,从细胞的层次上,细胞里面的木气这一部分也是郁滞的,在人所处的环境里,在房子里也有一股郁滞的木气,它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完全贯通的,这个体系我不知道能否给大家讲清楚,先这样吧。就是说世间万物,所有事物的一气周流,都在咱们讲的一气周流如环无端的体系之内,这个一气周流讲的是天地之间所有事物大的一气周流,不是咱们人身小的一气周流,这种一气周流,任何一个环节,一气的某一段出现郁滞,出现变化的时候,整个系统都要受到影响,这也就是五运六气对人有影响,并且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然我对五运六气没有一个具体的研究,现在科学不是说西方一只蝴蝶拍拍翅膀,东方就可能下一场大雨(原话是南美洲的一支蝴蝶煽动一下翅膀,就有可能在一定条件下,经过逐级的反应放大导致美国干个月后的一场龙卷风),其实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搞绿化能改善生态环境,也能改善当地人的健康状况,这也是一样的,所以一气周流这种体系,它并不是简单的转了一圈,不是这么简单的。它是在不同的维次上同时存在的,有我们能看得见的,也有我们看不见的,有我们感觉到的,也有我们暂时感觉不到的。所以为什么多维次五行象数体系,用了维次这个概念?因为我们的生活空间是三维的,有些东西是在三维之外的,一般人可能感觉不到,这种规律是依然存在的,所以人作为世间的一员,摆脱不了这种体系,任何事物都在这种体系当中生长壮老已。当然对这层次体系的感应,是靠心神来感应的,不是靠手来摸出来的,有些是不能看见的,是靠心来感应,正因为我们有这种分别心,这是好的,这是不好的,这是高的,这是矮的,这是香的,这是臭的,正因为有这种分别心,所以才能感觉到这些东西,人一旦在这种体系当中,就想进入关系网一样,不管你是否愿意,就要不由自主的跟着一气周流转下去,过完自己一生。为什么人会有命运,这也是其中的原因。

那么这股一气周流,这就跟密密麻麻的一张网一样,什么东西都给网在里面,我们有没有可能摆脱这个体系,活得更自在一些,我们来看一下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有这么一句话“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大家注意最后这句话,“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寿命跟天地一样长久,没有终结的时候,我们知道人正常寿命是百岁,为什么真人达到无有终时这么长一个寿命,怎么达到的呢?它是“提掣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是这样达到的,我们看独立守神这句话,独立守神就是守住自己的意识,不要想外面的这些东西,不去想外面的这些东西就不会有分别心,就不会感觉到好坏,这个时侯你与天地五行气息这张大网里面所有事物的关系就好比解除脱离了,就可以全身而退,就不用在循环里无有终时了,不用再循环里出不来了,就非常自在了,寿敝天地,无有终时,如果用佛经的话来讲,这是不是就成佛了呢?所以你看,要想成佛,要想达到中医讲的真人的状态,要用心去解脱,孙悟空不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吗?只要还在五行中没有跳出三界外,就要接受一气周流的约束,改变不了这种运行规律。

所以中医说到这里,中医的理论确实是很广博、很完美的,真正用在治病的这一块,其实是中医理论的一小部分,并不是中医理论的全部,如果我们都能把一气周流这个体系,不是理论模型,是真实的体系,如果有一个透彻的理解,我个人觉得让我们成为一代名医是绰绰有余的,因为它不只是指导我们看病这么简单的一个东西。

当然对这个中医理论体系这块,相当于跟大家沟通了一下,这个也是我个人的理解,也许不对,或者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提出来跟大家交流一下,互相学习一下。

当然在这里特别感谢两位老师,一位是凤凰观察员老师,一位是还原老师,这个都是黄元御学术小组里面的,这两位老师对我在理论上给了非常无私的帮助,包括我讲的东西,也有这两位老师的观点和认识,所以在此提出来,一并表示感谢,当然更应该感谢古人,黄元御等这些前辈,使他们给我们提出了一个大的框架,使我们由此而得到了进入中医的门径,希望今晚给大家讲的东西能够对大家以后的学习有切实的帮助,正式讲课内容就到这了,从下一节课开始讲具体的药物。

安时处顺:本篇由昨是今渄、安时处顺、大头整理。安时处顺统稿校对。
相关文章
 肉苁蓉散(《鸡峰》卷七)
 赤茯苓汤(方出《圣惠》卷四十二,名见《普济
 一个中医爱好者的胎教---请大家评论建议
 缺乳
 重汤丸(方出《证类本草》卷九引《孙尚药方
 又方一
   触屏版       电脑版       全站搜索       网站导航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网站首页
频道导航
医学论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