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 信 题 库 搜 索
精品课程
热门课程
>
外科 妇产科 儿科
内科学 生理学 更多
药学专业
药理学 中药学 药物化学
生药学 卫生毒理学 更多
中医专业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学 更多
口腔专业
口腔内科 口腔外科 更多
 医学全在线 > 精品课程 > 内科学 > 皖南医学院 > 正文
内科学-教学大纲:
来源:皖南医学院 更新:2013/9/29 字体:
 

【供五年制法医、麻醉、影像、口腔学等专业用】

皖南医学院

内科学教研室修订

二00七年八月

<前 言>

<教学内容>

<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

 
 
※<前 言>

  为适应我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与时俱进的需要,经皖南医学院领导审议,进行内科学教学大纲的修订。遵循培养目标,适用于本科五年制法医学、麻醉学、影像学等专业教学,突出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提倡创新,更适用于当前需要而制定新大纲。通过按大纲内容教学,重点介绍常见病、多发病和危重症,同时加强人文科学内容和增强法律意识教育。使学生更能理论联系实际,达到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能实际应用。大纲的理论内容与第六版全国高等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规划内科学教材相吻合,结合临床,不断扩大大纲中未涉及的内容。教材部分内容在实习阶段,边临床实习边学习或以讲座形式加强并扩大知识。

5

※<教学内容>

第一篇 绪   论

【目的要求】

一、了解内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了解内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三、了解内科学的进展

(一)内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发展成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意义;

(二)增强法律意识

(三)循证医学

(四)中西医结合

【教学内容】

一、内科学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内科学的范围和内容

三、学习内科学的目的、要求和方法

四、内科学的进展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方面;

(二)检查和诊断技术方面;

(三)预防和治疗方面;

(四)我国近年在内科上获得的成就

【方法与时间】

理论授课1学时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 论

【目的要求】

一、通过22学时的教学,达到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机理、诊断、防治概貌。

二、熟悉呼吸系统的防御解剖结构。

三、了解呼吸系统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近代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

[解剖和功能]重点讲解以下内容:

1.气管-支气管-肺段的分枝和分段,临床意义。

2.气管-支气管的解剖结构和防御机能:粘液纤毛运动,肺泡巨噬细胞,咳嗽反射,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免疫球蛋白及其他活性物质的作用。

[病因]

1.感染

2.变态反应因素

3.理化因素

4.肿瘤

5.全身性疾病在肺部表现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等共同性与特异性。

[实验室检查]

1.痰和其他分泌物的细菌和细胞学检查。

2.X线检查。

3.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肺活检。

4.肺功能检查。

5.放射性核素检查。

6.皮肤试验,血清学试验及其他。

[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结果,经综合分析,得出病因、病理、解剖部位和肺功能的诊断。

[进展和展望]

1.结核病的控制和消灭。

2.慢性支气管炎-阻塞肺气肿-肿源性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等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的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得出有效的控制发病和治疗方法。

3.微生物病因的深入研究,进一步达到针对性的治疗。

4.吸入各种有机、无机粉尘、化学性物质引起的肺病的防治研究。

5.呼吸生理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应用。

6.呼吸系统的免疫、代谢、内分泌等方面的研究。

【方法与时间】

结合临床实习进行自学。

第二章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气管-支气管炎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行自学

第三章 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一节 肺  炎

【目的要求】

掌握肺炎球菌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

熟悉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和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概述]肺炎的临床分类,指出病因诊断的重要意义,细菌性肺炎多见,而以肺炎球菌肺炎为代表,介绍葡萄球菌肺炎和克雷白杆菌肺炎,指出革兰氏染色阴性杆菌感染的发病原理及临床意义,非细菌性肺炎的支原体肺炎为代表。

肺炎球菌肺炎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说明肺炎球菌的生物特性,分型和致病性,机体的抵抗力和诱发因素,病理改变有充血期、灰肝变期和消散期,肺组织充血水肿,肺泡内血浆渗出和红、白细胞浸润,吞噬细菌,继而纤维蛋白渗出物溶解、吸收、肺泡重新充气。

[临床表现]

1. 典型的临床表现

2. 严重的中毒症状,包括消化道症状及末梢循环衰竭的症状。

[体征]典型实变不多见。

[并发症]近年来已少见。

[实验室检查和X线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症状、体征、血白细胞增多,痰和血细菌培养和X线检查等作出诊断,应与其他肺炎相鉴别。

[治疗]肺炎球菌对青霉素耐药少见,治疗以青霉素G为首选,伴末梢循环衰竭者按感染性休克治疗。

葡萄球菌肺炎

说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的发病原理、病理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第二节  肺炎支原体肺炎

简介支原体的生物特性及致病性、支原体肺炎的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

【方法与时间】

理论授课4学时。

第三节 肺 脓 肿

【目的要求】

掌握肺脓肿的诊断、治疗原则和方法。

熟悉肺脓肿的病因、发病原理和鉴别诊断。

了解外科治疗的适应症。

【教学内容】

[概述]肺脓肿是厌氧菌为主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炎症、坏死、脓腔形成,含有液平的脓肿空洞。

[病因和发病机制]多为厌氧菌为主引起的混合感染,感染途径。

[病理]病理变化及其演变,好发部位。

[临床表现]症状,肺实变体征、空洞体征、杵状指、并发症、大咯血、脓胸等。

[实验室检查]痰特点,细菌培养、血沉、X线检查的特点。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根据病史、典型症状、血象及X线胸片。应与细菌性肺炎、支气管扩张、空洞性肺结核继发感染、支气管肺癌及肺囊肿继发感染等相鉴别。

[治疗]

抗菌素治疗,首选青霉素。强调早期、足量、疗程长的重要性。抗菌素的针对性、体位引流的重要性、导管滴入或纤支镜灌洗治疗、手术适应症。

[预防]注意口腔卫生,避免诱因,加强护理。

【方法与时间】自学。

第四章 支 气 管 扩 张

【目的要求】

一、定义、病因、发病机制。

二、熟悉病理和病理生理。

三、掌握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

【教学内容】

[概述]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损坏管壁,致成不可逆性支气管扩张和变形,即发生支气管扩张症

[病因和发病机制]

1.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阻塞。

2.支气管先天性发育缺损和遗传因素。

3.机制免疫功能失调。

[病理和病理生理]支气管扩张的病理及分类。阐述支气管扩张不同时期的呼吸功能改变。

[临床表现]

1.多数病人在童年麻疹百日咳支气管肺炎迁延不愈的病史,以后常有呼吸道反复发作的感染。

2.典型症状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继发感染或痰引流不畅时,可有发热、乏力、食欲不振等。而“干性支气管扩张”仅表现反复咯血。

3.早期或病变局限可无体征,一般在病变部位可听到湿啰音,其特点是性质恒定,部位固定,持久存在。部分病人可有杵状指(趾)或贫血。

[诊断]

(1)反复咳痰、咯血病史和肺内固定的湿性啰音。

(2)胸部X线和CT的改变有重要意义。

(3)支气管造影可明确支气管扩张的部位、性质和范围,不但可确诊,而且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鉴别诊断]

应与慢性支气管炎、肺脓肿、肺结核、先天性肺囊肿鉴别。

[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痰液引流,包括应用祛痰剂和体位引流。

(2)应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3)手术治疗:病史较长的反复大咯血,内科治疗无效,40岁以下,全身情况良好者手术切除。

(4)咯血处理:参阅“肺结核”一节。

【方法与时间】理论授课1学时。

第五章 肺 结 核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肺结核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变态反应和免疫力的关系。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抗痨药物的正确使用。大咯血的处理。

二、熟悉肺结核X线特点并与病理变化的关系,痰结核菌的检查方法,防痨原则和方法,结核菌素试验。卡介苗接种。

【教学内容】

[概述]五十年代以来,我国结核病总的疫情虽有下降,但由于人口众多,各地区控制疫情不均衡,它仍为当前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国十大死亡病因之一,应引起我们严重关注。

[病因和发病机制]

1.结核杆菌:类型、生物学特性,兼及未分类分支杆菌。

2.感染途径:呼吸道为主。

3. 人体反应性:免疫力及变态反应。

[病理]基本病理变化(渗出、增生、变质)及转归,肺结核播散途径。

[肺结核演变过程及常见的临床类型]结合我国肺结核分型、分期标准进行讲解。

[临床表现]一般症状(全身、呼吸道)和体征,以及容易造成误诊的临床情况。

[实验室检查和其他检查]

1.结核菌素试验:原理、方法、结果判断和解释。

2.痰结核菌检查。

3.影像学检查:诊断价值和正确运用。

[诊断和鉴别诊断]结合我国肺结核诊断的分型和分期标准讨论诊断步骤。鉴别诊断应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炎、肺脓肿、肺癌相鉴别。

[并发症]脓气胸、肺气肿、自发性气胸、肺心病、支气管扩张。

[治疗]强调合理化疗是控制肺结核的重要手段。

1.常用抗结核药物名、剂量、作用机理,主要副作用。

2.化疗原则:从结核菌生物学特性讨论肺结核的化疗原则,短程化疗和间歇治疗的理论根据。

3.常用的肺结核的初治和复治化疗方案,手术治疗的现状。

4. 大咯血的治疗。

[预防]

1.流行病学调查指标:感染率、患病率、死亡率。

2.防痨措施:①防治系统和登记管理;②早期发现,定期胸部X线检查的意义,重视病因就诊发现。③卡介苗接种的目前地位;④化学预防。

【方法与时间】理论授课3学时。

第六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标准和阻塞性肺气肿的含义。

二、熟悉慢性支气管炎和阻塞性肺气肿的发生、发展规律、机体与外界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三、了解对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防治的措施。

【教学内容】

[概述]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病情持续进展可导致阻塞性肺气肿,甚至肺心病,指出危害性大,必须积极防治的重要意义。

[病因和发病机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病理]指出慢性支气管病理变化特征,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及其病理特征。

[病理生理]阐述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为肺气肿时,肺功能改变,包括通气障碍,残气增多,肺泡膨大,内压升高,毛细血管受压以及毛细血管床减少等,从而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肥厚,发展成为慢性肺心病时可引起呼吸衰竭心力衰竭

[临床表现]

1.症状:重点阐述“咳”、“痰”、“喘”、“炎”四大症状。

2.体征:重点指出早期无特体征,长期反复发作可出现肺气肿体征。

[并发症]指出常见的并发症,包括阻塞性肺气肿、慢性肺心病、自发性气胸、肺部急性感染等。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指出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或有肺气肿X线征象。

2.肺功能检查:简介肺气肿可有轻重程度不同的肺功能障碍。

3.实验室检查:指出痰、细胞学及血液的检查对诊断及疗效考核有帮助。

[诊断]根据诊断标准,并注意排除心、肺其他慢性疾病后,才能建立诊断。

[治疗]指出不同病期采取不同治疗方法。

1.发作期治疗:以控制感染为主,一般常用抗菌药物或视感染对药物的敏感性选用药物,配合祛痰、止咳、解痉、平喘,中医中药治疗。

2.缓解期的治疗: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为主,包括预防性用药,免疫治疗,肺气肿的腹式呼吸锻炼。

【方法与时间】理论授课2学时。

第七章 支气管哮喘

【目的要求】

一、熟悉本病的发病原理,其发作与过敏因素、神经因素及某些诱发因素有重要关系。

二、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类型、诊断及鉴别诊断、并发症等。

三、掌握根据本病的发病机制,临床的不同类型,采用综合的防治方法来阻断引起哮喘发作的各个环节。

【教学内容】

[概述]胸腔积液的发生机理和常见病因,说明本课着重讲明结核性胸膜炎

[病因和发病原理]主要讲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辅助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胸腔穿刺液检查、胸膜活检、结核菌素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从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胸腔穿刺液检查等可作出诊断。

胸液性质的鉴别诊断:漏出液、渗出液、血性胸液、乳糜胸液。

[治疗]1.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胸穿抽液,抗结核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

2.略述细菌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腔积液和处理原则。

【方法与时间】

理论授课2学时。

第八章 肺血栓栓塞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行自学

第九章 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

第一节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行自学

第二节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行临床教学

第三节 肺源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心病)缓解期及急性加重期临床表现的特点、诊断方法;

二、掌握慢性肺心病呼吸功能不全与心功能不全的处理要点,本病缓解期防治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三、了解慢性肺心病时“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酸碱平衡失调及电解质紊乱的原理。

四、了解本病是以肺功能不全作基本矛盾的全身病变,具有复杂多变的特点;了解本病的预防措施。

【教学内容】

[概述]定义、概况(发病率、年龄、病程)。近年来国内防治研究本病的进展及重大成就。

[病因]

(一)肺、支气管病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为最常见,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

管扩张、肺结核、尘肺、肺部反复炎症是导致病情恶化的主要因素。

(二)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脊柱和胸廓畸形。

(三)肺血管病、如过敏性肉芽肿症,血吸虫所致坏死性肺动脉内膜炎。

(四)其他: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原发性肺动脉高血压等。

[发病原理和病理]慢性肺心病是从慢性肺部病变引起的肺功能不全作为基本矛盾的全身性病变,并具有复杂的(肺、心、脑、胃、肝、肾及血液等多系统损害)多变的(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特点。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1.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因素,如缺氧、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性酸中毒使肺血管收缩痉挛。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1)慢支及支气管周围炎引起肺小动脉炎,使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2)肺气肿肺泡内压增高、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受压造成毛细血管腔狭窄或闭塞。

(3)肺泡壁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毁损。

(4)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的重构。

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的增加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病情进展、肺动脉压持续增高、右心失代偿、右心排血量下降、右室舒张末www.med126.com压增高,促使右心室扩大和右心室功能衰竭。

肺心病时由于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相对血流量增多等因素,则可发生左、右心室肥厚、甚至导致左心衰竭。

(三)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临床表现]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主要是慢阻肺的表现,体检可有明显肺气肿征。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本期临床主要表现以呼吸衰竭为主,有或

无心力衰竭。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线、心电图、心电向量、超声心电图、肺阻抗血流图及其微分图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血生化验查,痰培养对急性加重期肺心病诊断、治疗有指导作用。

[诊断及鉴别诊断]根据1977年修订的“慢性肺心病诊断标准”,需与冠心病、风心病,原发性心肌病相鉴别。

[治疗]

一、急性加重期:控制感染;通畅呼吸道;控制心衰;心律失常,加强护理。

二、缓解期:原则上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措施。

三、营养疗法

[并发症]肺性脑病,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心律失常,休克,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预后]反复急性加重,肺功能损害加重,预后不良,经积极治疗可延长寿命。

[预后]戒烟、防治诱发因素,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卫生宣教。

[方法与时间]

1.理论授课,结合典型病例进行病例讨论。

2.教学时数:实践课2学时。

[复习思考题]

1.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

2.肺心病的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表现、并发症。

3.肺心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肺心病治疗原则和主要措施。

第十章  间质性肺疾病与结节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行自学

第十一章 胸膜疾病

第一节 胸 腔 积 液

【目的要求】

掌握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熟悉胸腔积液的产生机理、常见病因及鉴别诊断。

了解细菌性胸膜炎和癌性胸液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概述]胸腔积液的发生机理和常见病因,说明本课着重讲明结核性胸膜炎。

[病因和发病原理]主要讲结核性胸膜炎的发病机理。

[临床表现]症状、体征。

[辅助检查]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胸腔穿刺液检查、胸膜活检、结核菌素试验。

[诊断和鉴别诊断]

从病史、临床表现、X线检查、超声波检查、胸腔穿刺液检查等可作出诊断。胸液性质的鉴别诊断:漏出液、渗出液、血性胸液、乳糜胸液。

[治疗]

1.结核性胸膜炎的治疗原则,胸穿抽液,抗结核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

2.略述细菌性胸膜炎和癌性胸腔积液的处理原则。

【方法与时间】理论授课2学时。

第二节 气 胸

【目的要求】

一、定义、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掌握气胸的临床类型

三、掌握气胸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概述】空气进入胸膜腔,形成胸膜腔积气,称为气胸。

[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

按病因常分为以下三大类气胸:

(1)人工气胸:用人工方法将空气注入胸膜腔,常用于诊断和肺结核治疗等。

(2)创伤性气胸:见于胸部创伤或医疗操作损伤脏层胸膜引起的气胸。

(3)自发性气胸:又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两型,本节重点讨论自发性气胸。

①  特发性气胸:胸部无明显病变,可能是胸膜下肺大泡破裂所致。

②  继发性气胸:常继发于肺部多种疾病如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脓肿、肺癌等,发病诱因常与用力动作、剧咳、打喷嚏、排便等使气道压力突然增高有关。

[临床类型]

自发性气胸临床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闭合性(单纯性)气胸:破口封闭,空气不再进出胸膜腔。

(2)张力性(高压性)气胸:吸气时空气经破口进入胸膜腔,呼气时不能经破口排出,故气体逐渐增多形成高压。

(3)交通性(开放性)气胸:空气随呼吸自由经破口进出胸膜腔。

[临床表现]

取决于气胸发生的快慢、肺萎陷程度和肺部原有的病变。常突然胸痛,继之干咳、呼吸困难,严重者有紫绀、气急、不能平卧,气胸在30%以上出现明显气胸体征。

[诊断和鉴别诊断]

突然一侧胸痛,伴有呼吸困难及气胸体征即可诊断,胸部X线显示气胸征是确诊依据,并可提示气胸的程度。病情危重不允许作X线检查时,可作胸腔试穿,抽气测压。

鉴别诊断应与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肺大泡及消化性溃疡穿孔、膈疝、胸膜炎、肺癌等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绝对卧床休息、吸氧等。

(2)排气疗法。

①  闭合性气胸的气量少于20%时可自行吸收,气体较多时可抽气。

②  高压性气胸:应尽快排气,实行胸腔闭式水封瓶引流或加用负压吸引水瓶装置。

③  交通性气胸:应变为闭合性气胸,必要是水封瓶引流。

(3)并发症的处理:包括复发性气胸、脓气胸、血气肿、纵隔气胸和皮下气肿等的处理

【方法与时间】理论授课1学时。

第十二章 支气管肺癌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熟悉肺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

三、了解肺癌预防和治疗的趋向。

【教学内容】

[概述]近年来各国肺癌发病率概况,肺癌的早期发现,戒烟对减少肺癌发病的重要性。

[病因]吸烟、工业性致癌因子、工业废气和大气污染与肺癌的关系。

[病理及分类]

1.中心型和周围型:简述其发生、发展特点,结合说明此分类的临床意义。

2.细胞分型:鳞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腺癌、细支气管肺泡癌,各型肺癌的生物学特性。

[临床表现]

1.症状体征:着重说明肺癌临床表现特点及其与肿瘤部位的关系,肺癌的转移和压迫症状,肺癌副症的发生原理,表现和临床意义。

2.X线表现:①癌症本身的征象,如肺癌肿块,癌性空洞的特点,②支气管阻塞的征象如局限。

【方法与时间】

理论授课2学时。

第十三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行自学

第十四章 呼 吸 衰 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呼吸衰竭的病因、发病原理和病理生理改变。

二、熟悉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和处理原则。

三、了解呼吸衰竭的血气分析改变、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意义。

【教学内容】

[概述]呼吸衰竭的定义和分类。

[病因]1、支气管肺疾患;2、神经肌肉疾病;3、胸部疾患;4、其他病因。

[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结合呼吸病理生理讨论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或排出过多)以及酸碱平衡失调的发病原理。

[临床表现]说明动脉血气改变和酸碱失衡,可影响体内各系统的功能引起相应临床表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诊断]结合基础疾病(包括诱因、临床表现和动脉血气分析进行诊断,几种典型的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

[治疗]

1.氧疗:指征、方法和原理。

2.改善通气:呼吸兴奋剂的合理应用,呼吸治疗(气管切开、插管、机械呼吸)的基本原理和正确使用。

3.控制感染。

4.酸碱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处理。

5.多脏器衰竭的处理。

[预防]积极防治原发病,避免医疗性因素。

【方法与时间】理论授课3学时。

第十五章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教学进行自学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   论

【目的要求】

一 熟悉循环系统的组成、心血管病的定义。

二 掌握心血管病分类、诊断和处理。

三 了解心血管病与我国人口死亡率、流行和防治情况以及预后和进展。

【教学内容】

一 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心血管疾病的概念

二 心血管病与我国人口死亡率

三 心血管病的分类:包括病因分类、病理解剖分类和病理生理分类

四 心血管病在我国的流行病学

五 心血管病的诊断:心血管病的常见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器械检查。器械检查包括

侵入性和非侵入性。

六 心血管病的预后和防治

七 研究进展情况

【方法与时间】结合教材自学

第二章   心 力 衰 竭

【目的要求】

一 了解心力衰竭的病因、诱因和病理生理特征。

二 熟悉心力衰竭的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 掌握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和治疗

【教学内容】

心力衰竭概述

一 心力衰竭的定义

二 心力衰竭的病因:基本病因、诱因

三 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简单叙述

四 心力衰竭的临床类型:三种类型、心功能的分级及其标准

(一)   急性和慢性。

(二)   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三)   收缩性心衰和舒张性心力衰竭。

(四)   心功能的分级。

1928年纽约心脏病学协会(NYHA)分级以及199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HA)修订方案。

六分钟步行实验

第一节  慢性心力衰竭

一 流行病学:略

二 临床表现

(一)   左心衰竭:

1.症状:

2.体征:肺部、心脏体征

(二)   右心衰竭:

1.症状:消化道、劳力性呼吸困难

2.体征:水肿、颈静脉征、肝脏肿大和心脏体征

(三)   全心衰竭

三 实验室检查

(一)X-线检查:心脏外形和肺部表现

(二)超声心动图:(1)射血分数和短轴缩短率;(2)收缩末期室壁应力/收缩末期容量

指数比,以判断整体左室功能;(3)左室舒张功能。

(三)放射性核素与磁共振显像检查。

(四)心肺吸氧运动试验

(五)创伤性血流动力学检查,测定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和心排血量、心脏指数。

四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   诊断:同时应包括病因、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心功能分级。

(二)   鉴别诊断:主要与支气管哮喘、心包积液和肝硬化腹水鉴别

五 治疗

(一)   治疗原则和目的:

(二)   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去除或限制基本病因,消除诱因

2一般治疗:休息和限盐

3药物治疗.减轻心脏负荷:休息、控制钠盐,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

3.增加心排出量:洋地黄类药、环磷酸腺苷依赖性正性肌力药。

4.转化酶抑制剂,小剂量安体舒通。

5.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

6.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小结

7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8 顽固性心力衰竭及不可逆心力衰竭的治疗

【方法与时间】理论授课4学时

第二节 急性心力衰竭

一 定义和概述

二 病因和发病机制

三 临床表现

四 诊断与鉴别诊断

五 治疗

(一)体位

(二)吸氧

(三)吗啡

(四)快速利尿

(五)血管扩张剂

(六)洋地黄类药物使用

(七)氨茶硷

(九)诱因和基本病因的治疗

【方法与时间】实践课1学时

【复习思考题】

一.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心功能分级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二 慢性和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

三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定义及对策。

第三章 心律失常

【目的要求】

一、掌握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原则。尤其是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过早搏动、阵发性心动过速、扑动、颤动,房室传导阻滞

二、熟悉心律失常的发病原理及心电图表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概  述

一 心脏传导系统的解剖和电生理特性:简单介绍

二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按心律失常的发生原理分类:简单介绍

1 冲动形成异常

1) 窦性心律失常

2) 异位心律失常:主动和被动性

2 冲动传导异常。

 1) 生理性

 2) 病理性

 3) 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

(二)按照心律失常发生时心率的快慢分类

 1 快速性心律失常

 2 缓慢性心律失常

三 心律失常发生机制:略

(一)   冲动形成异常

(二)   冲动传导异常

四 心律失常的诊断:简单介绍

(一)   病史

(二)   体格检查

(三)   心电图检查

(四)   长时间心电图检查:动态心电图、心电事件记录器

(五)   运动试验

(六)   食道心电图

(七)   临床心脏电生理检查

 1 基本方法

 2 适应证:窦房结功能测定、房室与室内传导阻滞、心动过速、不明原因的晕厥

第二节    窦性心律失常

一 正常窦性心律

窦性心动过速:定义、心电图、临床意义。

窦性心动过缓:定义、心电图、临床意义。

四 窦性停搏:定义、心电图特征和意义。

窦房传导阻滞:定义、心电图特征和意义。

六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一)定义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

(四)心电图检查

(五)心电生理等检查

 1 固有心律测定

 2 窦房结恢复时间和窦房传导时间测定

(六)治疗

第三节 房性心律失常

一 房性期前收缩

(一)定义

(二)心电图检查

(三)治疗

二 房性心动过速:简单介绍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一)自律性房性心动过速

1 病因和临床表现]

2 心电图与心电生理检查

3 治疗

(二)折返性房性心动过速

1 简述病因、电生理检查

2 治疗:同室上速

(三)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1病因和心电图特征

2治疗

心房扑动

(一)病因:了解

(二)临床表现:了解

(三)心电图检查:了解

(四)治疗:包括房扑和病因的治疗

1非药物治疗:直流电复律、超速抑制、经心导管射频消融

2 药物治疗

心房颤动:主要介绍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以及治疗

(一) 病因和发生率

(二) 临床表现

 1 症状:房颤本身的引起、体循环栓塞

 2 体征:三个不一致、心律规则时的可能性

(三) 心电图检查

(四) 治疗

1 急性心房颤动:根据病情选用药物或电复律。

2 慢性心房颤动

1)慢性心房颤动的分类

2)复律治疗:药物和电复律的适应症

3)减慢心室率

4)抗凝治疗

第三节   房室交界区性心律失常

一 房室交界区性期前收缩:自学为主

心电图特征

二 房室交界区性逸搏与心律:自学为主

定义和心电图特征

三 非阵发性房室交界区性心动过速:自学为主

(一)病因

(二)心电图特征

(三)治疗

四 与房室交界区相关的折返性心动过速:重点介绍临床和心电图表现以及治疗

(一)定义、病因和分类:主要讲述AVNRT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检查

(四)心电生理检查

  房室结双径路的定义、折返形成的条件和电生理特征

(五)治疗

 1 急性发作期: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

 2 预防发作

预激综合征:主要介绍心电图特点和治疗特点

(一)定义和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表现和电生理特征

(四)治疗

第五节 室性心律失常

一 室性期前收缩

(一)病因

二 临床表现

三 心电图特征:心电图表现、类型、室性并行心律(自学)

四 治疗

1.无器质性心脏病室早的处理

2.急性心肌缺血室早的处理

3.慢性心脏病变并发室早的处理

二 室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

(二)临床表现

 1 非持续性室速和持续性室速、

 2 症状和体征

(三)心电图检查

1 室速的心电图表现

2 室速的心电图鉴别:(自学)

1)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差异传导的特性;

2)室速的特性

(四)心电生理检查

(五)处理

1 终止室速发作:

 1)药物

 2)电复律

 3)超速抑制

2 预防复发

1) 病因治疗

2)药物预防:选择、联合、观察副作用

3)心脏植入式转律除颤器

(六)特殊类型的室性心动过速

1.加速性室性自主节律:病因、心电图特点和处理(简单介绍)

2.尖端扭转型室速:

1)定义、病因

2)心电图特征

3)处理

三 心室扑动与心室颤动

(一)病因

(二)心电图特点

(三)临床表现:有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抢救不及时,立即死亡

(四)处理:参阅本篇第四章“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第六节   心脏传导阻滞

一 概念和分类:按照阻滞程度分类;按照阻滞部位分类

二 房室传导阻滞

(一)定义

(二)病因

(三)临床表现:按第一度、第二度、第三度叙述

1 症状

2 体征

(四)心电图和电生理特征

1.第一度:

2.第二度:第二度Ⅰ型、第二度Ⅱ型、2:1阻滞

3.第三度(完全性)

(五)治疗

1.针对不同病因治疗

2.第一度和第二度Ⅰ型心室率不太慢者一般无需治疗

3.第二度Ⅱ型和第三度,常有血流动力学改变,需要处理

4.药物

5.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的安置

三 室内传导阻滞:略

(一)定义、病因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征

1.右束支传导阻滞

2.左束支传导阻滞

3.左前分支阻滞

4.左后分支阻滞

5.双束支阻滞与三分支阻滞

(四)治疗:药物和非药物的治疗

第七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

分类部分在前述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讲解,结合自习并在临床实习中讲座

第八节 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临床实习中介绍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一)课前结合临床见习进行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病例示教。

(二)利用幻灯投影、挂图配合讲解。

(三)课后在临床见习中,结合病例讨论各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二 教学时数:理论授课8学时。

【预习】

一、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二、有关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

【复习思考题】

一、心律失常的分类及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病因、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和诊断。

二、各种常见心律失常的治疗。

第四章   心脏骤停和心脏性猝死

【目的要求】

一 掌握心脏骤停的诊断和处理

二 熟悉心脏骤停的定义、

三 了解心脏骤停的病因、病理、预后和预防

【教学内容】

一 定义和发生率

二 病理:自学

三 病理生理:

最重要的表现为: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速和室颤)、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顿、无脉性电活动

四 临床表现:临床经过四个期的不同表现分别讲述:(简介)

(一)前驱期

(二)终末事件期

(三)心脏骤停

(四)生物学死亡

五 处理

(一)识别心脏骤停

(二)呼救

(三)初级心肺复苏:即基础生命活动支持---ABC三步曲

 1 开通气道:方法

 2 人工呼吸:口对口、气管内插管后使用气囊或呼吸机

 3 胸外按压:方法、注意事项、并发症、拳击复苏

(四)高级心肺复苏:即进一步生命支持

1 纠正低氧血症

2 除颤和复律

3 药物治疗

六 复苏后的处理

(一)维持有效循环

(二)维持呼吸

(三)防治脑缺氧和脑水肿

(四)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

(五)其他

七 预后和预防

【方法与时间】

一 实践课1学时,重点掌握心脏骤停的识别及心肺复苏

二 在临床实习中进一步作为必需掌握的内容

第五章   先天性心血管病

(在儿科学中讲授)

第六章  高血压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基本治疗方法。

二、熟悉本病的临床类型,恶性高血压、高血压危象高血压脑病、老年人高血压临床特点。

三、了解本病的发病原理和发展规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原发性高血压

一 高血压的定义和分类: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和继法发性高血压的区别。

二 流行病学`

三 病因

(一)遗传因素

(二)环境素:饮食和精神刺激

(三)其他因素:体重、避孕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四 发病机制:(简单介绍)

(一)交感神经系统活性亢进

(二)肾性水钠潴留

(三)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激活

(四) 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

(五)胰岛素抵抗

(六)其他

五 病理:

(一)心脏改变

(二)脑:动脉硬化、动脉瘤、血栓形成等

(三)肾脏

(四)视网膜

六 临床表现和并发症

(一)症状:有些无症状

(二)体征:血压、心脏、血管杂音

(三)恶性或急进型高血压

(四)并发症

 1 高血压危象

 2 高血压脑病

 3 脑血管病

 4 心力衰竭

 5 慢性肾功能衰竭

 6 主动脉夹层

七 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高血压的注意事项
2 区分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
3 高血压的心血管危险分层

八 实验室检查

(一)常规检查

(二)特殊检查:ABPM等

九 治疗:

(一)目的和原则:

降压的最终目的是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治疗原则有:

1 改善生活行为
2 有对象的使用降压药治疗
3 血压控制的目标值

(二)降压药物的治疗

 1 降压药物的种类:有五大类,结合表格讲解常用降压药物

 2 降压药物的作用特点:

分别讲述五类降压药物的作用机制、特点、适应症、常用药的使用方法和副作用

 3 治疗方案:

结合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并发症、合并症、疗效、不良反应以及费用等情况制订方案;同时遵循小剂量、逐步增加剂量、从单独到联合

(三)有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降压治疗(自学)

 1 脑血管病

 2 冠心病

 3 心力衰竭

 4 慢性肾功能衰竭

 5 糖尿病

(四)顽固性高血压治疗(简单介绍)

 1 顽固性高血压的定义

 2 可能的原因

 1)血压测量错误

 2)降压治疗方案不合理

 3)药物干扰降压作用

 4)容量超负荷

 5)胰岛素抵抗

 6)继发性高血压

 7)其他

 3 处理:纠正可能的原因,调整治疗方案

十 高血压急症:主要介绍定义和治疗原则

(一)定义

(二)治疗原则

 1 迅速降低血压:

 2 控制降压

 3 合理选择降压药物

 4 避免使用的药物

 (三)降压药物选择与应用

 1 硝普钠:机制、方法、副作用

 2 硝酸甘油:机制方法、副作用

 3 尼卡地平:机制、方法、副作用

 4 地尔硫卓:机制、方法、副作用

 5 拉贝洛尔:机制、方法、副作用

(四)几种常见高血压急症的处理原则

1 脑出血

2 脑梗死

3 急性冠脉综合征

4 急性左心室衰竭

第二节  继发性高血压(自学)

一 定义和提示继发性高血压的线索

二 肾实质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嗜铬细胞瘤

皮质醇增多症

主动脉缩窄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一)讲课前尽可能示教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病人。

(二)讲课中适用挂图、X线、心电图和各期高血压眼底的图片。

(三)课后见习病历,围绕高血压分级,危险度分层,鉴别诊断、治疗原则和药物选择进行讨论。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4学时

【复习思考题】

1.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及鉴别诊断。

2.高血压分级、危险度分层、临床类型特征。

3.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及药理)。

4.恶性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和临床特点,高血压脑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

5.继发性高血压常见病因及特点。

第八章  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机理及发展规律。

二、掌握各种类型冠心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动脉粥样硬化

一 概况:简单介绍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概念,动脉硬化的各种类型,以明确基本概念。

二 病因和发病情况
(一)主要危险因素

1年龄和性别

2 血脂异常

3 血压

4 吸烟

5 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

(二)次要危险因素:有5个次要因素

(三)其他

三 发病机制:多种学说重点在于“内皮损伤反应学说”

四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一)病理解剖:

1正常动脉

2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型:分六型讲述

(二)病理生理:

1 动脉弹性减低

2 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

五 分期和分类:分为4期

六 临床表现

1 一般表现

2 主动脉粥样硬化

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4 脑动脉粥样硬化

5 肾动脉粥样硬化

6 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

7 四肢动脉粥样硬化

七 实验室检查

   包括无创性和有创性检查

八 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血脂代谢紊乱的实验室表现,一般X线检查和数字减影法动脉造影、心电图、心向量图、超声心动图等检查作出动脉粥样硬化和各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的诊断,冠心病要作好分类。

主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变化和主动脉瘤,需与其他病因引起的相应变化相鉴别。

九 防治

(一)一般防治措施:

(二)药物治疗

1  扩血管药物

2  调脂药物

3  抗血小板药物

4 溶栓和抗凝药物

(三)介入和外科手术治疗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要求学生课前复习有关病理和病理生理知识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0.5学时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一 定义、发病率和分型(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

心绞痛

(一)稳定型心绞痛

1 定义

2 发病机制

3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4 临床表现

5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各种心电图检查、胸片、放射性核素、冠状动脉造影、其他

  6诊断和鉴别诊断:

1)需要与其他原因的胸痛鉴别

2)心绞痛严重程度的分级

7 预后

8 防治

1)发作期的治疗

2)缓解期的治疗

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以及手术治疗

(二)不稳定型心绞痛

 1 定义

 2 发病机制

 3 临床表现

 4 防治:一般处理、缓解疼痛、抗栓、抗凝、介入或手术治疗

心肌梗死

(一)概述:定义、发病率等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1 病因

2 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不稳定斑块的破溃、出血、管腔内血栓形成以及血管痉挛

3 促使发病的诱因

(三)病理解剖

1 冠状动脉病变:冠脉病变与梗死部位的关系

2 心肌病变

3 心肌梗死的分类:STEMI与NSTEMI

(四)病理生理

 1左右心室梗死的病理生理改变

 2 泵衰竭:Killip分级

 3 心室重塑

(五)临床表现

   1梗死先兆

   2 症状:疼痛、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低血压和休克、心力衰竭

   3 体征 :心脏本身、血压、其他等

(六)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心电图:包括特征性改变、动态改变和定位诊断

   2 放射性核素

   3 超声心动图

   4 实验室:血象、心肌坏死标记物检查

(七)诊断和鉴别诊断

   1 诊断

   2 鉴别诊断:主要与心绞痛、急性心包炎、急性肺动脉栓塞、急腹郑、主动脉夹层鉴别

(八)并发症

   1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2 心脏破裂

   3 栓塞

   4 心室壁瘤

   5 心肌梗死后综合征

(九)治疗

   1 监护和一般治疗

   2 解除疼痛

   3 再灌注心肌:

1)介入治疗(PCI):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2)溶栓治疗:适应症、禁忌症、药物使用

   3)主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4 消除心律失常

   5 控制休克

   6 治疗心力衰竭

   7 其它治疗:防止梗死面积扩大,缩小缺血的范围、抗凝治疗等、

   8 恢复期的处理

   9 并发症的处理

   10右心室心肌梗死的处理:与左心室梗死不同的治疗措施

   11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处理

(十)预后和防治:包括冠心病的二级预防措施

四 无症状心肌缺血

定义、表现和诊断

五 缺血性心肌病

   定义、表现和诊断

【方法与时间】

理论授课8学时。

第二节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介入诊断和治疗(略)

一 冠状动脉造影

   简单介绍方法和TIMI分级标准

二 介入治疗

(一)方法和步骤

(二)适应证

【方法与时间】

一 以幻灯和多媒体为主要手段讲解

二 教学时数: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第八章 心脏瓣膜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本病的常见瓣膜病变,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

二、熟悉本病常见的鉴别诊断、并发症、治疗原则及手术适应症。

三、主要介绍二尖瓣病变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四、了解本病在我国发病趋势,瓣膜病检查方法的进展。

【教学内容】

简述定义和发病率及其构成

第一节  二尖瓣疾病

二尖瓣狭窄

(一)病因和病理

(二)病理生理

正常瓣口面积和狭窄的分度及病理生理的过程,描述狭窄的血液动力学对左房、肺循环压力和右心的影响

(三)临床表现

1症状

  1) 呼吸困难

  2) 咯血

  3) 咳嗽

2 体征:由二尖瓣狭窄、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扩大引起的心脏体征

(四)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胸部X片:心脏和肺部的改变

2心电图:二尖瓣型P波、右心室肥厚等

3超声心动图:是明确诊断和量化狭窄程度的可靠方法,同时提供有关心功能、肺动脉压力等参数

4 心导管检查:必要时进行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主要根据症状、体征、辅以X线、或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查作出诊断。

二尖瓣狭窄应与心尖部舒张期杂音的常见病变相鉴别,重点是Austin Flint杂音及左房粘液瘤等相鉴别。

(六)并发症

1心房颤动

2 急性肺水肿

3 血栓栓塞

4 右心衰竭

5 感染性心内膜炎

6肺部感染

(七)治疗

1一般治疗:保持及改善心功能,预防风湿热复发,预防并发症。

2并发症的治疗:

1)大咯血的治疗

2)急性肺水肿的治疗

3)心房颤动的治疗
4)右心衰竭的治疗

3介入和手术治疗:

1)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2)闭式分离术

3)直视分离术

4)人工瓣膜置换术:适应证

(八)预后

二尖瓣关闭不全

(一)病因和病理分述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急性、慢性病因和病理解剖的变化。

(二)病理生理:叙述急、慢性关闭不全的血液动力学对左房、左室、右室、肺循环压力的影响。

(三)临床表现:叙述急、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体征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线,心电图改变。介绍超声心动图、心脏核医学检查在本病的价值。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作出诊断。

同时与三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隙缺损、和主肺动脉瓣狭窄鉴别

(六)并发症:简述

(七)治疗:简述急性、慢性关闭不全的内科治疗及外科治疗原则和方法。

第二节 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简介)

(一)病因和病理:分述主动脉瓣狭窄的常见病因和病理改变。

(二)病理生理:叙述主动脉瓣狭窄的血液动力学对左室的影响。

(三)临床表现:叙述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体征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介绍心导管术在本病检查上的价值。

(五)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X线及超声心动图作出诊断。

应与其他左室流出道梗阻疾病相鉴别,如先无性主动脉瓣上、下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

(六)并发症

1.心律失常

2.心脏性猝死

3.感染性心内膜炎

4.体循环栓塞

5.心力衰竭

6.胃肠道出血

(七)治疗:简述主动脉瓣狭窄的内科、外科治疗原则和经皮球囊主动脉瓣成形术。

二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一)病因和病理]分述急性、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病理。

(二)病理生理:简要分述急性、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血液动力学对左室、左房及肺循环的影响。

(三)临床表现:叙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症状、体征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介绍核素心室造影,磁共振显影、主动脉造影在本病的价值。

(四)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症状、体征、X线及超声心动图作出诊断。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舒张期杂音应与Graham - Steell杂音和Austin-Flint杂音与二尖瓣器质性狭窄的杂音相鉴别。

(五)并发症:简述与狭窄并发症的不同处

(六)治疗:简述急性、慢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内科和外科治疗原则。

  第三节 三尖瓣疾病和肺动脉瓣疾病(自学)

一  三尖瓣狭窄

(一)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简要介绍病因和病理和血液动力学异常的特点。

(二)临床表现:简要介绍症状和体征特点及X线、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改变。介绍心导管在本病检查中的价值。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听诊表现和体循环淤血而不伴肺淤血可做出诊断,应与房间隔缺损鉴别。超声心动图可有助确诊。

(四)治疗:介绍内科、外科治疗原则及经皮球囊三尖瓣成形术的价值。

二 三尖瓣关闭不全

(一)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

介绍功能性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器质性三尖瓣关闭不全的原因,病理和病理生理。

(二)临床表现:简要介绍症状、体征及X线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特征。介绍核素心室造影的价值。

(三)治疗:简要介绍内科和外科治疗原则。

三 肺动脉瓣狭窄

略,见先天性心脏病

肺动脉瓣关闭不全

(一)病因、病理和病理生理:

常继发于肺动脉高压。简述关闭不全引起血液动力学对右室影响的特点。

(二)临床表现:简述其体征、X线、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特征。

(三)诊断和鉴别诊断:

重点介绍Graham  stell杂音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早期杂音区别

(四)治疗:治疗原发疾病。手术治疗的适应症。

五 多瓣膜病

(一)病因、病理生理:

介绍引起多瓣膜病的病因,及各瓣膜病变的组合形式与血液动力学异常和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

简述常见多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特点,以二尖瓣狭窄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重点。

(三)治疗:内科治疗同单瓣膜损害,手术治疗为主要措施。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讲授前要求预习心瓣膜的病理解剖、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病变的杂音;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心电图,X线特点。

课堂讲授,辅以:二尖瓣狭窄及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病理改变的幻灯和多媒体课件

讲课后见习各个瓣膜病变病例。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2.5学时。实践课1学时重点通过典型病例掌握心脏听诊的方法及杂音听诊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

各瓣膜病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的联系。

第九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

【目的要求】

一、掌握定义、病因和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尤其临床表现重要。

二、掌握并发症、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诊断标准最为重要。

三、掌握预后和治疗,治疗中以抗生素治疗最重点。

四、预防:整体上预防心脏疾患的发生,有瓣膜病者要预防新内感染的发生。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自体瓣膜心内膜炎

一 病因:常见和少见的感染原因

二 发病机制

(一)亚急性:

1血流动力学因素;

2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

3暂时性菌血症

4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

(二)急性:主要累及正常瓣膜。

三 病理

(一)心内感染和局部扩散。

(二)赘生物碎片脱落致栓塞。

(三)血源性播散。

(四)免疫系统激活。

四 临床表现

(一)发热

(二)心脏杂音

(三)周围体征

(四)动脉栓塞

(五)感染的非特异性体征

五 并发症

(一)心脏表现

(二)动脉栓塞

(三)细菌性动脉瘤

(四)转移性脓肿

(五)神经系统

(六)肾损害

六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常规检验

(二)免疫学检查

(三)血培养

(四)X-线检查

(五)心电图

(六)超声心动图

七 诊断和鉴别诊断:阳性血培养对本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一)基本可以确诊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二)可能为感染性心内膜炎

八 治疗

(一)抗生素治疗:重点讲述。用药原则:早期、充分、静脉用药为主、联合用药、维持时间要长。以及经验性用药和对已知致病微生物的治疗

(二)外科治疗:手术的适应证

九 预后:

十 预防:

(一)整体预防,减少瓣膜病的发生率。

(二)口腔、上呼吸道手术或操作中预防性用药。

(三)泌尿、生殖和消化道手术或操作的预防性用药。

【方法与时间】

理论课教学1.0学时

第二节  人工瓣膜和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

一 人工瓣膜心内膜炎:定义、特点和治疗

二 静脉药瘾者心内膜炎:特点和治疗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理论授课,结合病例示教。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0.5学时

【预习】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原理及临床表现

【复习思考题】

1.心内膜炎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

2.心内膜炎的治疗

第十章   心肌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肌病的分类、病理、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

二、掌握心肌炎的病因、病理、诊断和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

第一节   心肌病(原发性)

一 扩张性心肌病

(一)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治疗和预后。

二 肥厚性心肌病

(一)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和其他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治疗和预后。

限制型心肌病

(一)病因、病理、临床表现。

(二)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

(三)治疗和预后

四 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结合实习自学

五 不定型的心肌病:结合实习自学

第二节   特异性心肌疾病

一 概述:结合实习自学

二 酒精性心脏病:结合实习自学

三 围产期心脏病

四 药物性心脏病

克山病(地方性心肌病)

第三节 心肌炎

一 定义和分类

二 病因和病理

三 临床表现和诊断:同时了解全国心肌炎、心肌病成人急性心肌炎诊断参考标准

四 治疗和预后

【方法与时间】

理论课教学3学时

第十一章   心包疾病

【目的要求】

一、掌握心肌疾患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熟悉心包炎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预后

三、掌握急性心包炎的病因分类、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

四、掌握缩窄性心包炎的病理解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急性心包炎

一 病因 

二 病理解剖

三 病理生理

四 临床表现:包括症状体征

(一)纤维蛋白性心包炎

(二)渗出性心包炎

(三)心脏压塞

五 实验室检查

(一)化验检查

(二)X-线检查

(三)心电图

(四)超声心动图

(五)心包穿刺

(六)心包镜和心包活检,

六 主要病因类型、诊断和鉴别诊断:以下五种类型

(一)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

(二)结核性心包炎

(三)肿瘤性心包炎

(四)化脓性心包炎

(五)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七 治疗及预后

第二节  缩窄性心包炎

一 定义和病因

二 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

三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四 诊断和治疗

【方法与时间】理论课教学2学时

 

第十二章 梅毒性心血管病

【目的要求】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十一章   周围血管病

【目的要求】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十四章 心脏神经官能症

【目的要求】结合临床实行自学

第十五章 心血管疾病的溶栓抗栓治疗

【目的要求】结合临床实习进行自学

 

第四篇  消化系统

第一章 消化病总论

【目的要求】

1.了解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特点。

2.熟悉消化系统病因。

3.掌握诊断方法程序和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1.消化系统解剖和生理功能特点

(1)胃肠道,肝脏的解剖特点。

(2)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分泌功能及激素神经调节。

(3)肝脏的代谢功能。

(4)胃肠道免疫。

2.消化系统疾病病因

(1)感染,非感染性炎症,肿瘤,理化因素,血管源性,神经精神因素,自身免疫,营养不良,先天性或遗传性疾病。

(2)全身疾病的消化系统表现。

3.消化系统疾病的的诊断程序

(1)病史与症状,体格检查(强调病史体征的重要性)。

(2)实验室与辅助检查。

血,尿,便检查,其他生化,酶学等实验室检查,X线(双重造影)及核素检查,超声检查,CT/MRI,内镜(胶囊内镜,双气囊小肠镜,高清晰内镜)及病理检查,血管造影,消化道动力学检查。

(3)鉴别诊断。

4.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原则

(1)一般治疗原则。

(2)药物治疗。

(3)内镜治疗和介入治疗。

(4)消化道疾病的预防。

5.进展与展望
(1)消化性溃疡的药物治疗。

(2)消化系恶性肿瘤诊治进展。

(3)胃肠动力学和胃肠激素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4)炎症性肠病的研究现状。

(5)肝纤维化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6)暴发性肝功能衰竭的治疗和肝衰竭。

(7)急,慢性胰腺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方法与时间】结合病理、生理及本教材进行自学

   第二章 胃食管反流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第三章  食管癌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胃  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胃炎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掌握胃炎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原则。

3.熟悉幽门螺杆菌的检查方法。

4.熟悉慢性胃炎的鉴别诊断。

5.了解幽门螺杆菌生物学行为及在相关性疾病中的致病机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急性胃炎

1.病因及发病机理(重点介绍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的病因:药物,应激,乙醇等)。

2.临床表现

3.诊断及鉴别诊断:诊断主要根据病史及临床特点,强调急诊内镜检查的重要性。注意与其他引起急性上腹痛的疾病进行鉴别。

4.治疗及预防:诊断原发病及病因采取防治措施。

第二节 慢性胃炎

1.病因及发病机制:幽门螺杆菌,饮食和环境因素,自身免疫,胆汁反流,药物等。

2.病理: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及异型增生的病理特征。

3.临床表现

(1)常见症状(包括慢性多灶萎缩性胃炎与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区别)。

(2)无特殊体征。

4.辅助检查:

(1)内镜及活检病理检查最具诊断价值。

(2)幽门螺杆菌检查(侵入性及非侵入性)。

(3)其他检查

5.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要点。鉴别诊断:消化性溃疡病,胃癌,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6.预防:饮食卫生,戒除烟酒,慎用损害胃粘膜屏障的药物。

7.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消化不良症状的治疗,自身免疫性胃炎的治疗,异型增生的治疗。

8.预后:重度慢性萎缩性胃炎伴重度肠化或异型增生时应注意随访,警惕癌变.第三节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方法与时间】理论课授课2学时

第五章 消化性溃疡

【目的要求】

1.掌握本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

3.熟悉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并发症。

4.熟悉消化性溃疡的处理原则。

5.了解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关系。

6.了解以PPI或铋剂为中心的三联疗法在溃疡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教学内容】

1.概述:消化性溃疡定义,发病特征。

2.病因和发病机理

(1)溃疡形成的因素(胃酸与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药物等)。

(2)胃粘膜保护机制(胃粘膜屏障破坏,氢离子回渗,胆汁反流,细胞保护因子减少,循环因素等)。

(3)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复发之间的关系。

3.病理:溃疡的好发部位,病理特点,病变演化过程。

4.临床表现

(1)疼痛的部位,性质,节律性与周期性,诱发与缓解因素,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异同。

(2)其他伴随症状。

(3)体征。

5.辅助检查

(1)内镜检查是本病的确诊手段之一,结合病理检查有助于进一步排除恶性溃疡。(胃镜的优点,溃疡分期,特殊部位溃疡诊治。)

(2)幽门螺杆菌的检查。

(3)X线双重造影。

(4)24小时pH监测和胃液分析。

(5)其他:胃泌素测定,粪潜血检查等。

6.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病史的重要性(慢性病程,周期性,节律性),各种辅助检查的特点,年龄,家族史,血型等参考因素。

(2)鉴别:胃癌(良,恶性胃溃疡的鉴别),胃炎尤其是NSAID类药致急性糜烂性胃炎,卓—艾综合征,胆囊胰腺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其它如钩虫病等。

7.并发症: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

8.治疗

(1)治疗目的:解除症状,促进溃疡愈合,防止溃疡复发,预防并发症。

(2)治疗原则:减弱攻击因子和/或增强防御因子,降低胃内酸度,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粘膜。

(3)维持治疗,难治性溃疡的治疗,并发症的治疗。

【方法与时间】理论课授课4学时

第六章   胃  癌

【方法与时间】在外科学中讲解,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七章    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

【目的要求】

1.掌握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的诊断。

2.掌握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的治疗。

3.熟悉有关的发病机理、熟悉病理特点、熟悉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肠结核

1.病因与发病机理:结核杆菌的侵入途径.肠结核的好发部位及发病原理。

2.病理分型:溃疡型;增生型;混合型.说明与入侵的结核杆菌数量,毒性和机体免疫状态的关系。

3. 临床表现:以溃疡型肠结核为主。

(1) 结核毒血症及全身症状,结核肠外表现。

(2) 腹痛,腹泻与/或便秘交替。

(3) 腹部体征(压痛,肿块,可有肌紧张)。

4. 辅助检查

(1) 结肠镜及病理检查。

(2) 血,便常规检查,血沉,粪结核杆菌检查(包括PCR方法)的意义。

(3) X线钡剂造影的主要征象。

5.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年龄,临床表现,肠外结核病及辅助检查诊断.必要时进行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鉴别:①炎症性肠病,②右侧结肠癌,③肠阿米巴病,④其他:感染性疾病。

6. 并发症:肠梗阻,肠穿孔,肠出血,肠瘘等。

7.治疗

(1)休息与营养。

(2)对症治疗。

(3)抗结核药物(用法及疗程)。

(4)手术指征。

第二节 结核性腹膜炎

1. 病因和发病机理

(1)结核性腹膜炎的原发病灶(多为腹腔器官)。

(2)结核杆菌侵犯腹膜的感染途径及其发病原理。

2. 病理分型:渗出型,粘连型,干型(可有混合型)。

3. 临床表现:本病一般呈慢性过程.随原发病灶,感染途径,机体反应及病理类型的不同,起病与临床表现呈多样化。

(1)全身表现:结核毒血症与营养不良。

(2)腹部症状与体征(联系病理各型阐述):腹部触诊,腹水,包块。

(3)常见并发症:肠梗阻.梗阻近端可发生急性穿孔,少数可有腹腔脓肿,肠瘘。

4. 辅助检查

(1)血常规,血沉和结核菌素试验。

(2)腹水检查(包括结核菌的PCR检查)。

(3)X线肠造影。

(4)腹部超声检查。

(5)腹腔镜检查(粘连型禁用)。

5. 诊断及鉴别诊断:据年龄,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资料(腹水,腹腔镜).必要时进行抗结核药物试验治疗。

主要鉴别诊断:肝硬化腹水,癌性腹水,其他原因引起的腹膜炎等。

6. 治疗:

(1)支持疗法。

(2)抗结核药物治疗。

(3)对症治疗.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指征。

(4)手术指征应严格掌握。

7. 预防:抗结核措施.彻底治疗肺结核及其他腹膜外结核。

【方法与时间】理论课授课2学时

第八章 炎症性肠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九章 大肠癌

  【方法与时间】在外科学中讲述,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十章    功能性胃肠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十一章   慢性腹泻

【方法与时间】结合诊断学和临床实习,以自学方式为主

第十二章   慢性肝炎

【方法与时间】在传染病学中讲解

第十三章   酒精性肝硬化

【方法与时间】参考第十四章,并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十四章   肝硬化

【目的要求】

1.掌握肝硬化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2.了解肝硬化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改变。

3.拓展肝纤维化研究进展及肝硬化病人的肝脏移植问题。

【教学内容】

1.肝硬化的定义,发病率及分类。

2.肝硬化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1)病毒性肝炎。.

(2)慢性酒精中毒。

(3)胆汁郁积。

(4)自身免疫性肝病。

(5)药物或毒物。

(6)循环障碍。

(7)遗传和代谢性疾病。

(8)血吸虫病

(9)隐原性肝硬化。

1.病理

肝细胞坏死,正常肝小叶结构破坏,肝内纤维组织弥漫增生,假小叶形成。

(1)小结节性肝硬化

(2)大结节性肝硬化。

(3)混合结节性肝硬化。

2.病理生理

(1)门脉高压的形成机制。

(2)腹水的形成机制。

(3)其他系统的病理生理改变。

肝肺综合征。

肝肾综合征。

内分泌变化。

3.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1)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2)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表现。

(3)肝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

(4)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4.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及肝功能试验,凝血功能及纤维化指标。

(2)免疫学指标:AFP,病毒性肝炎标记物,血清自身抗体。

(3)影像学检查:超声,CT/MRI,核素肝扫描,血管造影,上消化道造影。

(4)特殊检查:胃镜,腹腔镜,肝组织活检,门静脉测压。

5.肝硬化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1)病因诊断。

(2)病理诊断。

(3)肝脏储备功能诊断:Child-Pugh分级。

鉴别诊断:

(1)病因的鉴别。

(2)与肝癌,慢性肝炎的鉴别。

(3)与其它原因引起的腹水,门脉高压症鉴别。

6.肝硬化并发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2)腹水。

(3)肝性脑病(专门章节介绍)。

(4)感染(包括原发性腹膜炎)。

(5)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

(6)原发性肝癌

7.肝硬化的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

(2)药物治疗:保肝及抗纤维化的治疗。

(3)肝硬化腹水的治疗。

(4)其他高级职称考试网并发症的治疗。

(5)介入及手术治疗。

8.预后。

【方法与时间】理论课授课4学时

第十五章 原发性肝癌

【目的要求】

1.掌握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表现和诊断要点。

2.掌握AFP的测定对肝癌的诊断意义。

3.熟悉原发性肝癌的鉴别诊断、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原发性肝癌的定义,国内发病情况及地区差异。

2.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因未明,可能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黄曲霉素污染和某些致癌化学物质及遗传等多种因素有关。

3.病理

(1)大体形态分型。

(2)组织细胞分型。

(3)转移途径。

4.临床表现

(1)主要临床表现:肝脏进行性肿大,肝区疼痛,厌食消瘦,黄疸,腹泻等。

(2)肝癌的分期。

5.并发症

(1)上消化道出血

(2)肝昏迷

(3)癌结节破裂。

6.辅助检查

(1)肝癌标志物的检测。

①AFP的测定对肝癌的诊断意义。

②r-谷氨酰转移酶同工酶(r-GT-II)。

③异常凝血酶原(AP)。

(2)影像学检查

超声,CT,MRI,肝动脉造影,核素显像。

(3)肝穿刺活检。

7.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1999)。

(2)鉴别诊断。

(3)肝硬化,肝炎。

(4)继发性肝癌。

(5)肝脏良性肿瘤。

(6)肝脓肿

8.治疗

(1)手术切除治疗。

(2)非切除性外科治疗:激光,微波,液氮,无水酒精注射治疗。

(3)介入治疗。

(4)局部放疗和区域性灌注化疗。

(5)其他:综合治疗。

9.预后:主要取决于能否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10.预防:积极防治肝炎,注意饮食卫生,防霉去毒,保护水源等。

【方法与时间】理论课授课2学时

第十六章 肝性脑病

【目的要求】

1.了解肝性脑病的病因,诱因及发病机理。

2.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熟悉鉴别诊断。

3.掌握本病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教学内容】

1. 概述:肝性脑病的定义。

2. 病因,诱因及发病机理。

(1)病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肝细胞功能衰竭和/或门-体分流(以肝硬化为多见)。

(2)常见诱因:消化道出血,感染,使用排钾利尿剂不当,高蛋白饮食及分流术后。

(3)发病机理:氨中毒学说;假神经递质学说;氨基酸代谢不平衡学说等。

3. 临床表现

一期:以轻度性格改变和行为失常为主。

二期:以意识错乱,睡眠障碍,行为失常为主。

三期:以昏睡和精神错乱为主。

四期:神志完全丧失。

4. 辅助检查:血氨,血钾及脑电图检查的诊断意义,智力测验。

5. 诊断及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

(1)诱发因素。

(2)严重的肝病和/或广泛的门体侧支循环存在。

(3)精神神经症状(扑翼样震颤)。

(4)辅助检查。

鉴别其他原因引起的昏迷(尿毒症,酮中毒,脑血管病,药物中毒等)。

鉴别其它原因引起的精神症状。

6. 治疗

(1)去除诱因(积极止血,抗感染等)。

(2)护理及对症治疗。

(3)减少肠道有毒物质的吸收(抗菌药物,乳果糖,酸性溶液灌肠等)。

(4)预防和控制感染。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尤其是低血钾)。

(6)促进脑细胞代谢及消除水肿。

(7)其它疗法:如活性炭层柱透析法血液灌流,聚晴薄膜透析,人工肝及肝移植。

(8)中药。

7. 预防:积极治疗肝脏原发病,消除诱因。

【方法与时间】理论课授课2学时

第十七章 胰腺炎

【目的要求】

1.掌握急性胰腺炎的概念、常见病因和发病机理。

2.掌握急性胰腺炎的各类型的临床特点、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及方法。

3.熟悉本病各病理类型特点及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急性胰腺炎

1. 概述:胰腺的解剖生理(复习).急性胰腺炎的概念及其发病情况。

2. 病因及发病原理:

(1)胰腺自身消化机制.并发休克,ARDS等的发病原理。

(2)常见病因①胆管及胰管梗阻,感染.②暴饮暴食,酗酒.③药物.④高脂血症等。

3. 病理:水肿型、出血坏死型。

4. 临床表现:

(1)症状:腹痛特点,休克表现,黄疸及发热等。

(2)体征:腹壁紧缩,压痛及反跳痛,左腰压痛,肠鸣音消失,腹壁淤斑(Grey---Turner征及Cullen征)等。

5. 辅助检查:

(1)血,尿淀粉酶的临床意义。

(2)影像学检查(X线,B超,CT)。

(3)血气分析。

(4)白细胞数,血脂肪酶,血钙,肌酐及正铁血白蛋白

6.诊断及鉴别诊断:

主要依据症状,体征及血,尿淀粉酶检查.淀粉酶及淀粉酶肌酐清除率比率的意义. 出血坏死型的诊断. 重症胰腺炎的判断标准。

鉴别诊断:应考虑急性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消化性溃疡穿孔,急性心肌梗塞及肠系膜血管栓塞等.轻,重症急性胰腺炎鉴别。

7.并发症:局部:胰腺假性囊肿;胰腺脓肿

全身:糖尿病,多器官合并症及功能衰竭。

8.治疗

(1)减少胰腺外分泌,抑制胰酶活力,止痛,抗感染,纠正休克及水电解平衡, 控制高血糖,低血钙等,生长抑素的应用。

(2)并发症的治疗。

(3)外科手术指征。

(4)中医药治疗。

9.预防:治疗胆石症,驱蛔虫,避免暴饮暴食及酗酒,去除胰及胆管梗阻因素。

第二节 慢性胰腺炎

1. 概述:慢性胰腺炎的定义及主要临床特点。

2. 病因和发病机制

(1)嗜酒及慢性胆道疾病在本病发生中的地位。

(2)酒精损伤及梗阻在疾病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3. 病理:大体病理表现及合并症。

4. 临床表现

(1)症状:腹痛的特点:突出典型,部位,性质,加重缓解因素.胰腺功能不全的表现。

(2)体征:慢性胰腺炎五联征。

5. 实验和其它检查

(1)腺外分泌功能测定:直接刺激实验,间接刺激实验。

(2)吸收功能试验:粪便脂肪测定,维生素B12吸收实验。

(3)淀粉酶。

(4)胰腺内分泌测定。

(5)影像学检查:B超和CT检查:形态改变及其价值、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诊断意义及重要形态改变、MRPC。

6.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的困难性及诊断依据.需与胰腺癌鉴别的要点:获取组织学依据的重要性。

7. 治疗。

【方法与时间】理论课授课2学时

第十一章 胰腺癌

【方法与时间】在外科学中讲述,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十二章 消化道出血

第一节 上消化道出血

【目的要求】

1.熟悉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方法。

2.了解上消化道的大量出血的紧急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1.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UGB)系统Treitz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胰胆等病变引起的出血: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亦属此范围。大量出血一般指在短期内失血量超出1000ml或循环血容量的20%。

2.病因

上消化道的出血的病因很多,指出临床上最常见是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胃癌。

(1)上胃肠道疾病

(2)胆道出血

(3)周围器官的出血

(4)全身性疾病:

(5)尿毒症

3.临床表现:呕血与黑粪、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血象变化、发热、氮质血症(及标准)。

4.诊断

(1)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早期识别。

(2)排除消化道以外的出血因素。

(3)诊断-出血量的估计。

(4)诊断-出血是否停止的判断。

(5)诊断-出血的病因诊断。

(6)出血的量、速度及出血部位的三者之间的相对关系。

6.治疗

(1)一般治疗(ABC治疗)

(2)治疗-积极补充血容量

(3)治疗-止血措施

(4)外科治疗

(5)内镜下治疗

【方法与时间】

一、理论课授课3学时

二、实践课1学时,通过典型病例讨论分析重点掌握上消化道出血的处理原则及急救措施。

第二节 下消化道出血

【方法与时间】结合诊断学和外科学以及临床实习自学

第五篇    泌尿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  论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肾脏主要功能,熟悉肾脏疾病的常见症状。

二、掌握肾脏疾病的常用检查及肾功能测定方法,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原则,了解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三、总共8学时。

【教学内容】

(一)内科泌尿系统疾病的重要性及与其他系统疾病的关系。

(二)本篇主要内容。

[肾脏的主要功能]

[泌尿系统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一)   急性肾炎综合征

(二)   肾病综合征

(三)   高血压

(四)   无症状性尿异常

(五)   慢性肾功能衰竭

(六)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

[肾脏疾病的检查]

(一)   尿常规检查(尿量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

(二)   肾功能测定:(临床常用的方法及其意义)

[肾脏疾病的诊断]

(一)   诊断要求:在明确肾脏疾病后,进一步确定病因、病变部位及肾功能状况。

(二)   诊断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辅助诊断)

[科研进展]

[防治原则]

(一)   国内(包括中西医结合)

(二)   国外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同学预习与重点课堂讲授

二、教学时数

理论授课2学时

【复习思考题】

1.蛋白尿产生机理。

2.泌尿系统疾病常见临床表现。

3.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检查有哪些。

第二章   肾小球疾病概述

【目的要求】

一、掌握肾小球疾病的定义、特点及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型及病理分型方法。

二、掌握肾小球肾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

【教学内容】

一、原发性肾小球病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二、肾小球病的发病机制。

四、肾小球病的临床表现。

第三章 肾小球肾炎

[概述]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病,临床上分急性、急进性、慢性及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和发病机制]肾脏对致病因素的免疫反应,急进性炎症反应的理由,免疫及炎症产生的过程。

第一节   急性肾小球肾炎

【方法与时间】在儿科讲解

第二节   急进性肾炎(简介)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主要为弥漫性毛细血管外病变。

[临床表现]急骤起病,病情严重、持续进展、肾功能急骤恶化。

[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

[预后]

第三节 慢性肾小球肾炎

[病因及发病机理]

[病理]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1.临床经过

2.并发症

[诊断和鉴别诊断]与肾小球肾病、慢性肾盂肾炎及继发性肾脏损害鉴别。

(一)诊断

(二)鉴别(继发性肾炎;遗传性肾炎;其他类型肾炎;高血压肾损害)

[治疗]

(一)降压,重点介绍

(二)饮食,低蛋白

(三)抗血小板药

(四)避免不利因子

[预后]

第四节 隐匿性肾小球肾炎

1.以无症状性蛋白尿和单纯性血尿,持续或间断镜下血尿为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肾病。

2.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

【方法与时间】

理论课教学2学时

第四章 肾病综合征

[病因]

[病理生理]

[病理类型及临床特征]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

[并发症]感染、血栓、急性肾衰竭、蛋白脂肪代谢紊乱。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2.对症治疗。

3.主要治疗(糖皮质激素、细胞毒药物、抗凝治疗)、作用原理、适应症、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4.中西医结合治疗。

5.并发症防治。

[预后]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预习、课堂讲授。

二、教学时数

主要在总论进行讲解

【复习思考题】

1.慢性肾炎的临床分型。

2.肾病综合征诊断的标准。

3.肾病综合征的治疗及注意点。

第五章 IgA肾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六章 间质性肾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七章 尿路感染

【目的要求】

一、掌握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的典型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二、熟悉尿路感染的病因、传染途径、与感染有关因素以及复发和再感染的区别。

三、熟悉尿路感染的主要实验室诊断方法。

【教学内容】

[概述]尿路感染的定义。

[病因与发病机制]包括致病菌、传染途径、与感染有关发各种因素。

[病理]急慢性肾盂肾炎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一)   膀胱炎、膀胱刺激症状。

(二)   急性肾盂肾炎:全身表现,泌尿系统的症状和尿改变。

(三)   无症状性细菌尿。

[并发症]肾积脓积液,肾脓肿、败血症、肾功能不全。

[实验室检查]包括尿常规改变特点、尿细菌学特点、清洁中段尿培养、尿白细胞计数、尿化学检查、血常规、肾功能、免疫学检查、X线检查、膀胱镜检查的适应症。

[诊断、定位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   诊断依据

(二)   定位诊断

(三)   诊断

[治疗]重点

(一)急性膀胱炎

(二)急性肾盂肾炎:一般治疗、抗菌药的选用原则、疗程、治愈标准

(三)再发性尿路感染

(四)妊娠期尿路感染

(五)男性尿路感染

(六)留置导尿管感染

(七)无症状性菌尿

[预后]

[预防]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二、教学时数:课堂讲授2学时

第八章   肾小管疾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九章   肾血管疾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十章    急性肾衰竭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进一步自学

第十一章   慢性肾衰竭

【目的要求】

一、掌握慢性肾衰竭的诊断依据及治疗原则。

二、了解慢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熟悉慢性肾衰竭的病理改变,各种临床症状产生原理及肾功能不全的分期标准。

三、了解预防肾功能不全的重要性,透析疗法及肾移植原理、疗效和适应症。

【教学内容】

[概述]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定义

[病因及发病机制]认识引起慢性肾衰竭的各种因素\介绍”健存”肾单位学说和矫枉失衡学说,肾小球高滤过学说,肾小管高代谢学说,着重讲解慢性肾衰竭对病理改变,代谢产物的潴留,代谢性酸中毒,水电解质平衡失调以及内分泌功能失调。.

[临床表现]包括一般症状,消化系统表现、皮肤表现、代谢性酸中毒、精神神经系统表现、心血管系统表现、血液系统表现、呼吸系统表现、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及继发感染等的发生机制。

[诊断]

(一)   病因诊断

(二)   寻找促使肾衰竭恶化的因素

[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和纠正诱发因素(可逆因素)的治疗、饮食疗法原则、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对症治疗、透析与肾移植。中医治疗肾功能不全对药物的选择与剂量。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课前预习、课堂讲解;通过典型病例讨论,重点掌握尿毒症的处理与鉴别诊断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2学时。

第六篇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贫血概述

【目的要求】

一、重点讲解:贫血的分类、发病机理、诊断步骤。

二、  一般介绍贫血的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概述]血红蛋白等的正常值和贫血的定义,影响正常值的因素如年龄、性别等。对贫血的概念: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共同症状,不提病名。

[分类]形态学分类和病因性分类。两种分类法的优缺点,对临床工作的意义。

[临床表现]结合病理生理讲述身体各系统的症状、体征。影响症状的各种因素(发生的速度、血容量、贫血的性质等)。原发病的表现。

[诊断]

(一)   诊断步骤:

1.明确贫血的有无、程度;

2.明确贫血的类型;

3.找出贫血的原因,强调其重要意义。

(二)诊断方法

1.病史:全面、系统、结合病例重点、深入了解与贫血有关因素(包括营养、生育、出血、服药、职业、工种、家族史、原发病等),强调病史对明确病因的重要意义;

2.体检:全面系统的体格检查;

3.血液检查:血红蛋白、血细胞、红细胞压积、网织红计数、血片检查。强调血片检查的重要意义;

4.骨髓检查;

5.特殊的血液学试验,以明确贫血的性质;

6.明确贫血原因的其他检查如尿、粪、血液、生化、放射学、内窥镜检查等。

[治疗原则]

(一)除去病因:强调其重要意义。

(二)直接减轻贫血的措施。

1.输血

2.药物(铁剂、叶酸、维生素B12、睾丸酮等);

3.脾切除;

4.骨髓移植。

5.各种治疗措施的适应症,效果及优缺点。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课堂讲课,实习中联系实际。

二、教学时数

理论授课1学时。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

【目的要求】

一、重点讲解:铁的代谢及缺铁的原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发现。

二、一般介绍:缺铁性贫血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概述]缺铁性贫血的定义,发病情况。指出铁贮存及红细胞形态的特点。

[铁的代谢]扼要阐述人体内铁的分布、需要量、来源、吸收、转运、利用、贮存、排泄及体内循环。

[病因和发病机制]

1.铁的需要量增加而摄入量不足;

2.丧失过多;

3.吸收不良,举出具体情况。指出在婴儿、妇女及男子中最常见的铁原因。说明:

(1)对血红蛋白合成的影响;

(2)细胞中含铁酶的影响;

[临床表现]

1.贫血症状;

2.上皮组织改变的表现(指甲、舌、口角、食道的症状);

3.细胞含铁酶缺乏所致症状;

4.婴幼儿中的症状;

5.原发病的症状。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铁染色、血清铁、血清总缺铁总合力及铁饱和度、铁蛋白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要求:

1.明确缺铁;

2.找出缺铁的原发病。

诊断依据:

1.红细胞形态学特点;

2.铁治疗后网织红细胞的改变;

3.骨髓铁;

4.血清铁;

5.血清铁蛋白。详述上述各种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实用价值、介绍与几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鉴别。

[治疗]

1.病因治疗:强调病因治疗的重要意义。

2.铁剂治疗:

(1)口服铁剂重点介绍:常用制剂、剂量、用法、可能引起的毒性反应、疗效、治疗时间。

(2)注射铁治疗:扼要指出其适应症,制剂、剂量计算法、用法、疗效及毒性反应以及优缺点。

[预防]卫生宣教,加强妇幼保健工作和积极防治原发病的重要意义。

[预后]决定于起病的原因或原发病的性质。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课堂讲课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2学时。

第四章   巨幼细胞性贫血

【方法与时间】在儿科学中讲述

第五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

【目的要求】

一、重点讲解:本病的原因、临床特征、诊断依据及与有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二、一般介绍:发病情况。有关发病机制的学说。病理改变、治疗方法、预后。

【教学内容】

[概述]说明本病的特点,介绍发病情况。

[病因]原发性、继发性:药物与化学品,物理因素,感染,其他。

[发病原因]介绍造血干细胞学说、骨髓微循环学说及免疫学说。

[病理]扼要介绍骨髓和脾脏等的病理改变特点。

[临床表现]讲解本病的临床特点,急性型与慢性型的差别(起病、主要症状、症状轻重、病程等)。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肉眼及分类计数)怎样与骨髓穿刺失败、标本不良的区别,急性型与慢性型的比较。骨髓活检。

[诊断和鉴别诊断]介绍再障诊断标准,指出与下列各病症的鉴别要点:

1.白细胞计数减低的急性白血病

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4.其他有全血减少的疾病。

[治疗]

1.病因治疗:除去和停止接触任何对骨髓有害的物质;

2.对症治疗及支持治疗:防治感染、防治出血、输血;

3.急性和重Ⅱ型再障治疗;

4.刺激骨髓造血功能的治疗:雄激素、皮质类固醇及其他西药;

5.脾切除;

6.骨髓移植

[预防]谨慎用药,劳动保护,早期发现毒性反应

[预后]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课堂讲课,临床实习示范典型病例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2学时

第六章    溶血性贫血

【目的要求】

一、重点讲解: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共同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治疗方法

二、一般介绍:发病机制

【教学内容】

[概述]定义

[分类]病因学分类

[发病机制及病理生理]介绍正常红细胞衰老及清除,红细胞破坏的场所(血管内、外溶血)红细胞破坏的机制,血红蛋白大量分解代谢的过程,骨髓中红细胞代偿增生情况

[临床表现]急性溶血和慢性溶血的特点及并发症,代偿性溶血病

[实验室检查]列举溶血增多的特征及其对诊断的临床意义:

1.血红蛋白破坏增多的证据;

2.红细胞代偿性增生加速的证据;

3.红细胞破坏的证据;

4.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的证据

[诊断]明确:1、贫血是否溶血性的;2、是血管内溶血还是血管外溶血;3、溶血的原因

[鉴别诊断]与其他类型的贫血、非溶血性黄疸、潜出血、骨髓转移癌等的鉴别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课堂讲课,临床实习示范典型病例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2学时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第八章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实习自学

第九章 白  血  病

【目的要求】

一、重点讲解: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化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病因及发病机理、发病情况、分类、预后

【教学内容】

[概述]

[发病情况]发病率.常见类型的发病情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扼要介绍病毒、电离辐射、化学因素、遗传因素、其他血液病等与发病关系的近代概念

第一节 急性白血病

[分类]介绍FAB及MIC分型情况。

[临床表现]起病及早期症状。感染、出血及器官和组织浸润的各种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的特点,扼要介绍细胞化学染色、免疫学、染色体检查及基因改变。

[诊断]诊断依据:根据血象及骨髓象特点作出诊断。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学有助与急性白血病亚型的诊断。

[鉴别诊断]与①起病的临床症状相似的疾病;②血象相似的疾病的鉴别

[治疗]

1.一般治疗:成分输血;防治感染、控制出血、并发症防治、营养、护理等。

2.化学治疗:诱导治疗及缓解后治疗原则:急淋与急非淋诱导缓解常用的药物和化疗方案。维持缓解常用的化疗方案,治疗时间

3.骨髓外白血病防治

4.骨髓移植

5.诱导分化疗法及凋亡

6.其他

[预后]自然病程。治疗后的生存时间、死亡原因。

第二节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临床表现]常见、少见、及偶见症状。白细胞淤滞症表现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计数与分类计数特点。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其他血象改变。骨髓象:增生程度、粒红比例,分类计数特点;晚期可有纤维组织增生,染色体及分子生物学改变

[诊断]诊断依据:(1)血象,骨髓象;(2)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3)ph染色体

[鉴别诊断]与①类白血病反应;②骨髓纤维化

[病程]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

[治疗]

1.化学治疗:介绍马利兰、羟基脲、烷化剂、靛玉红、α-干扰素的用法,疗效和毒性副作用。

2.骨髓移植。

3.其他治疗方法:放射治疗、白细胞离析术、脾切除、别嘌呤应用价值。

4.急性变的治疗:化学治疗、支持治疗、骨髓移植

[预后]自然病程治疗后的生存时间

【方法与时间】理论授课2学时

第十章    淋  巴  瘤

【目的要求】

一、重点讲解:淋巴瘤分期、诊断和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病因分类、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

【教学内容】

[病因]病毒、免疫缺陷等

[病理分类]介绍何杰金病及非何杰金病的近代分类和各类的主要病理变化。(何杰金病的分类:1965年Rye会议Lukes分类法,非何杰金病的分类。1982年国际ISB分类法

[临床表现]早期症状。淋巴结的特点

淋巴结外各器官、组织受侵犯时的临床表现。全身症状及其他表现。何杰金病与非何杰金病症状的不同点。并发症

[实验室检查]血象、骨髓象、其他检查

[诊断]

1.诊断步骤和方法:

(1)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的初步鉴别。

(2)淋巴结病理切片、穿刺物塗片、淋巴结切片。

(3)浅表淋巴结不肿大时的诊断措施:胸部及骨X线检查,骨髓活检,下肢淋巴管造影,腹部CT检查,剖腹探查以及特殊检查。

2.估计疾病的范围——定期:Lenbore定期标准

[治疗]治疗方针的原则

1.反射治疗60CO直线加速器的适应症、方法(简述)和疗效。

2.化学治疗:适应症、常用药物和联合化疗方案介绍、疗效。

3.骨髓移植。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临床实习时示范病例

第十一章    浆细胞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实习自学

第十二章 恶性组织细胞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实习自学

第十三章 骨髓增生性疾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实习自学

第十四章 脾功能亢进

【方法与时间】结合实习自学

第十五章 出血性疾病概述

【方法与时间】理论授课5学时。

第十六章 血管性紫癜

【方法与时间】部分在儿科学中讲解,结合实习自学

第十七章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目的要求】

一、重点讲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

二、一般介绍:发病机制,鉴别诊断。

【教学内容】

[概述]正常血小板计数与出血的关系。根据病因分特发性及症状性两类。

[病因和发病机制]特发性病例可能是原因未查明的症状病例。自体免疫(抗血小板抗体)、感染、脾脏(阻留血小板)、血小板寿命缩短、毛细血管损伤等因素在发病上的作用。

[临床表现]急性型和慢性型出血特点:皮肤、粘膜、内脏、脾脏。

[实验室检查]血象。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血块退缩、凝血时间、束臂试验。血小板功能检查,骨髓象,巨核细胞的数量和形态,抗血小板抗体。

[诊断]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单纯性紫癜、过敏性紫癜、急性白血病、再障、脾亢、特发性与症状性病例的鉴别。介绍Evans综合征。

[治疗]

1、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原发病的治疗或病因的消除

2、肾上腺皮质类固醇:适应症、剂量、治疗时间、疗效

3、脾切除:适应症、疗效

4、免疫抑制剂:长春新碱硫唑嘌呤等的适应症、剂量、疗效等

5、急症处理:输血小板、静注丙球、血浆置换、大剂量甲强龙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课堂讲课。临床实习时示范典型病例,结合病例讨论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二、教学时数

实践课1学时。

第十八章 凝血障碍性疾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实习自学

第十九章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方法与时间】结合实习自学

第二十章 血栓性疾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实习自学

第二十一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

【方法与时间】结合实习自学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疾病

第一章 总   论

【目的要求】

一、通过3学时大致了解临床内分泌学的范围,与临床各科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二、熟悉内分泌系统的生理和生化理论基础,尤其内分泌系统功能调节及其临床意义。

三、熟悉内分泌病分类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了解内分泌学的发展概况。

四、掌握内分泌诊断和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概述]在复习有关内分泌生理、生化的基础上,概述内分泌系统的涵义及范围。说明内分泌不仅限于腺体,近年的概念已发展至组织中分泌,包括神经、胃肠、肾脏等。

概述内分泌学是发展经历三个阶段;临床内分泌学的范围,与前期及临床各科的关系及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说明神经内分泌系统是调节人体内环境稳定性的重要脏器,内分泌机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调节支配下进行的,同时内分泌系统也对神经系统活动起调节作用。下丘脑——垂体——靶腺轴是内分泌系统主要组成部分,在生理机能方面起相互调节和制约的反馈作用。免疫系统对神经内分泌系统功能亦有密切联系和重要调节作用,形成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的调节网络。

[内分泌病分类]内分泌疾病有功能和形态的异常。按功能可分为亢进、减退和正常,按病变部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内分泌诊断原则]概述内分泌病诊断依据,目前临床常用的功能试验,强调以临床症群为主要诊断依据。完整的分泌病诊断应包括三方面:功能定性诊断;病理及定位诊断;病因诊断。

[内分泌防治原则]强调预防为主的重要性。治疗原则根除病因和纠正功能紊乱。亢进者以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等抑制功能疗法为主;减退者以激素替代治疗及病因治疗为主。

【方法与时间】结合书本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二章 垂体瘤

【方法与时间】总论部分和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第三章   巨人症和肢端肥大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书本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四章   腺垂体功能减退

【方法与时间】结合书本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五章   生长激素缺乏性侏儒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书本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六章   尿崩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书本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七章   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

【方法与时间】结合书本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八章 甲状腺肿

单纯性甲状腺肿

【目的要求】

一、了解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情况及其重要性。

二、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常见病因。了解发病机理。

三、掌握单纯性甲状腺肿主要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

【教学内容】

[概述]概括讲解单纯性甲状腺肿的定义及分类。概述我国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情况及其预治重要性。

[病因与发病机理]最常见以缺碘为病因。甲状腺滤泡受TSH刺激而发生代偿性增生肥大,以致出现甲状腺肿大及结节形成等病变。个别地区系由高碘引起。

[临床表现]以甲状腺肿大为主,巨大甲状腺肿可引起压迫症状。后期可出现结节性甲状腺肿,导致结节出血和自主性功能亢进。流行性地区可出现地方性呆小病。功能大部正常或偏低,T3、T4正常或偏低,TSH增高或正常,摄131碘率增高,但高峰不提前。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主要根据甲状腺肿大和甲状腺功能正常,流行病史有助诊断。主要应和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癌鉴别。

[防治]地方性甲状腺流行区采用碘盐防治。治疗应去除病因,无原因可寻者采用甲状腺制剂抑制治疗。概述手术适应症,强调术后需长期用甲状腺制剂预防复发。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一)图表、幻灯片

(二)临床示教典型病例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1学时

第九章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目的要求】

一、了解甲状腺激素过多时的病理生理改变,了解甲亢的概念及病因分类。

二、了解Graves病的病因,熟悉发病机理。

三、熟悉本症的临床表现,包括特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诊断和鉴别诊断。

四、掌握本症药物治疗原则,熟悉同位素和手术治疗适应症,及危象的处理原则。

【教学内容】

[概述]定义与分类。主要阐述Graves病。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未明,介绍自身免疫在本病发病机理中的近代观点。

[病理]简述甲状腺和眼球后自身免疫反应的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结合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阐明T3、T4过多时引起的高代谢症群和神经、心血管、消化、肌肉骨骼、内分泌、生殖、造血系统等的广泛影响,重点讲授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所引起的症群表现。

[特殊临床表现]重点讲授甲状腺危象、甲亢性心脏病、淡漠型甲亢的临床表现特点。

[实验室检查]阐明血清甲状腺直接测定及TSH测定、TRH兴奋试验、甲状腺摄131Ⅰ率、T3抑制试验、TsAb测定的临床意义和注意事项。

[诊断和鉴别诊断]指出多数病例,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即可确诊,不典型病例常须辅以必要的甲状腺功能检查方可确诊,确诊甲亢基础上,应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甲亢,作病因诊断。鉴别诊断重点是与单纯性甲状腺肿、神经官能症及其它器质性心脏病等鉴别。

[治疗]

(一)一般治疗、休息、营养、镇静剂等。

(二)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作用机制、适应症、用法与疗程和副作用;使用复方碘溶液和普奈洛尔的适应症和用法。

(三)概述131碘和手术治疗的适应症、禁忌症和并发症。(重点分别归核医学和外科中讲)。

(四)甲状腺危象的防治。

1.防治感染和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防治危象发生的关键。

2.治疗原则:阐明大剂量硫脲类、碘剂、肾上腺素能β受体阻滞剂和肾上腺素等药物应用,及对症治疗在危象治疗中的重要意义。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结合图片或幻灯片进行课堂讲授。

课后病例示教进行自习讨论。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4学时。

第十章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书本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一章 甲状腺炎

【方法与时间】结合书本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二章 Cushing综合征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结合图片或幻灯片进行课堂讲授。

课后病例示教进行自习讨论。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2学时。

第十三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四章 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五章 嗜铬细胞瘤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六章 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七章 甲状腺功能减退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八章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九章 伴瘤内分泌综合征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七篇   代谢疾病和营养疾病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糖 尿 病

【目的要求】

一、了解本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二、在复习糖尿病的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并发症和伴发病。掌握1型和2型糖尿病的分型特点。

三、熟悉本病的实验室检查临床意义,以及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

四、掌握本病的综合治疗原则和具体措施,了解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用法、适应症和副作用。了解长期良好控制的重要意义。

五、熟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常见诱因、诊断依据和防治原则。

【教学内容】

[概述]简述本病的基本概念,为一临床综合征,而不是单一疾病。

介绍国内、外糖尿病患病率概况,说明本病已是影响人民健康的重要常见病。

[分类]介绍目前糖尿病的分类意见,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类型:1型和2型是讲授重点。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存在异质性,指出不同类型糖尿病,病因不尽相同,即使同一类型中也各异。1型糖尿病与遗传易感性、环境因素(最重要因素之一是病毒感染)及自身免疫机制有关。2型糖尿病有更强的遗传性和环境因素,并呈显著的异质性。胰岛素抵抗性和作用不足是2型发病机制的两个基本环节。肥胖是Ⅱ型的主要环境因素。

[病理]简述1型和2型糖尿病胰岛和B细胞病理形态改变。指出大中血管病变致动脉粥样硬化缺乏特异性;全身微血管病变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有高度特异性。

[病理生理]复习胰岛素生物活性不足引起的糖、脂肪、蛋白质紊乱,作为理解本病各种临床表现的基础。

[临床表现]代谢紊乱引起典型的“三多一少”表现,即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指出糖尿病病人的临床表现可有很大不同。

扼要讲述以下各种并发症和伴发病:

(一)急性并发症  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性昏迷,重点叙述前者(详见下文)

(二)慢性并发症  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动脉粥样硬化症为病理基础的大血管病变引

起冠心病,脑血管病和肢体坏疽等;微血管病变基础的主要表现在视网膜、肾、神经、心肌组织,尤以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为重要。

(三)感染  皮肤化脓性和真菌感染、结核性感染、泌尿系感染等。

[实验室检查]概述尿糖、血糖和口服糖耐量试验的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简介糖化血红蛋白,血浆胰岛素C肽测定的临床意义。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上缺乏疾病的特异性标志,目前只能以糖代谢紊乱作为诊断依据。介绍WHO规定的现行诊断标准。强调区分类型,判断代谢紊乱程度、有无并发症和伴发病的重要性,并排除继发性及其他类型糖尿病。

[治疗]治疗的目的要求和病情控制指标。强调综合治疗和医务人员与患者长期密切配合的重要性,糖尿病人教育、饮食及运动在治疗上的意义。介绍饮食治疗的基本原则和实施方法;口服降血糖治疗的作用机制、适应症、剂量和副作用;胰岛素治疗的适应症、制剂类型、使用原则和剂量调节、抗药性和过敏反应以及低血糖等副作用。

【方法与时间】

教学方法

使用图片或幻灯片进行课堂讲授

示教典型病例组织学生自习讨论

教学时数:理论授课5学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诱因]常见有感染、不适当中断胰岛素治疗、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等。

[病理生理]概述糖尿病代谢紊乱加重时,脂肪分解增加,产生大量酮体,导致酸中毒、水和电解质紊乱,继发缺氧、周围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和中枢神经功能障碍等,并与临床表现过程相联系。

[临床表现]随着病情发展出现酸中毒、失水、意识障碍表现,少数表现腹痛,酷似急腹症,应予注意。

[实验室检查]介绍本症尿糖和尿酮体、血糖和血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和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肾功能、血淀粉酶、血象等改变。

[诊断和鉴别诊断]强调早期诊断重要性,对可疑者应及时采集血、尿标本送实验室检查,扼要介绍本症和低血糖昏迷、高渗性昏迷、主要预防措施。

强调早期治疗,阐述迅速补充血容量改善器官和组织的灌注、小剂量胰岛素治疗方案、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处理诱发病和预防并发症、加强等处理原则和措施。

【方法与时间】

三、教学方法

示教典型病例组织学生自习讨论。

第三章   低血糖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四章 血脂异常和脂蛋白异常血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五章 肥胖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六章 营养缺乏症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七章 水、电解质和酸硷平衡失常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外科学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八章 痛   风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结合图片或幻灯片进行课堂讲授。

课后病例示教进行自习讨论。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1学时。

第九章 骨质疏松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九篇   风湿性疾病

第一章  总  论

【方法与时间】结合临床实习自学

第二章  类风湿性关节炎

【目的要求】

一、了解本病的病因,发病原理及病理特点

二、熟悉本病的临床表现

三、掌握诊断和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

【教学内容】

[概述]本病的概念和发病情况

[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的关系,

[病理]关节的改变(滑膜、血管翳、软骨及软骨下骨组织),类风湿血管炎

[临床表现]起病情况,全身症状(发热、疲倦、体重减轻),关节症状(关节疼痛、晨僵、强直及畸形),关节外症状

[辅助检查]

1、化验:贫血、血沉加快,类风湿因子及其有关免疫因子,关节腔液的检查

2、X线摄片: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

[诊断和鉴别诊断]介绍美国1987年风湿病所制定的诊断标准,并与以下疾病鉴别: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血清阳性脊柱关节病

[防治]治疗的一般原则。介绍一般治疗(支持疗法、动静结合),药物治疗(非留体抗炎药、糖皮质激素、改变病情药物)理疗,手术等

[预后]早期控制症状得到较长期缓解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课堂讲课,临床实习示范典型病例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2学时

第三章    系统性红斑狼疮

【目的要求】

一、掌握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二、熟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防治原则、药物治疗方法

【教学内容】

[概述]本病临床特点与发病情况

[病因与发病机制]简述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未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素质;(2)性激素水平;(3)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

[病理]简述一般病理改变,皮肤、肾脏及其他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全身症状,肌肉骨关节症状,皮肤损害,肾脏损害,心血管,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眼部损害,干燥综合征

[实验室检查]血液、尿改变,自身抗体检查及其临床意义(抗核抗体,抗DNA抗体,SM抗体,LE细胞现象等)

诊断和鉴别诊断]诊断要点,介绍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的SLE标准,SLE活动性的判断。与下列疾病鉴别: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他风湿性疾病(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防治]防治原则,药物治疗(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中药等),

[预后]治疗与不治疗的生存情况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课堂讲课。实习时示范典型病例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2学时

第四章    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五章   干燥综合征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六章   血管炎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七章   特发性炎性肌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八章   系统性硬化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九章   雷诺现象与雷诺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章   骨性关节炎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十篇 理化因素所致疾病

第一章  总  论

第二章  中  毒

【目的要求】

一、通过4学时了解理化因素疾病的概貌,掌握中毒的诊断方法。

二、熟悉急性中毒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一些常见的中毒临床表现和治疗要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中毒总论

[概述]中毒的定义和学习目的

[中毒的原因与发病机制]

(一)   中毒的原因:职业性中毒和生活性中毒的常见病因。

(二)   发病机理:说明毒物吸收和排出途径。

[临床表现]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的临床表现

[诊断]根据毒物接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

[治疗]

(一)   治疗原则

(二)   急性中毒的治疗

(三)   慢性中毒的治疗

[预防]加强防毒宣传、毒物管理、预防食物中毒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课堂讲课。

二、教学时数

理论授课2学时

    第二节 农业杀虫剂鼠药中毒

有机磷中毒

[概述]简要说明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丰收上的意义及其理化特点,毒力和类别。

[病因及发病原理]中毒的原因、毒物吸收的途径及在体内代谢进程,重点讲述有机磷农药中毒原理,包括乙酸胆碱为传导介质的神经传导途径。

[临床表现]结合发病原理讲述毒蕈碱样症状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何按病情区分轻、中、重三级症状。

[辅助检查]说明全血胆碱酯酶测定对诊断和判断病情的发展意义。

[诊断及鉴别诊断]病史(接触史)、症状、体征的诊断的主要依据。血胆碱酯酶测定值在正常70%以下,必要时可作胃液或呕吐物等毒物分析,简述与急性胃肠炎,中暑等的鉴别要点。

[治疗]着重指出彻底清除毒物的重要性。应用阿托品化有哪些指标,用药不足和用药过量的危害性,胆碱酯酶复合剂的作用,用法和副作用,介绍病情反复的因素。

[预防]简要说明方法.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一)  列表说明胆碱能神经的分布,三类临床表现

(二)  列表说明轻、中、重中毒时用药剂量。

二、教学时数:理论授课2学时。

第三节 一氧化碳中毒

[概述]在工场或生活中不注意预防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的主因。

[病因]含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所产生一氧化碳、家用和工业用户不注意预防而发生中毒。

[发病原理]

(一)一氧化碳是窒息性中毒,一氧化碳对血红蛋白和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干扰。

(二)碳氧血红蛋白的解离。说明氧促使碳氧血红蛋白解离原理。

[病理]脑对缺氧敏感,脑缺氧产生脑血管痉挛、脑水肿、局灶性坏死。

[临床表现]与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有关、根据中毒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强调昏迷期间并发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辅助检查]介绍碳氧血红蛋白测定方法。

[诊断和鉴别诊断]

(一)诊断依据

1.一氧化碳接触史;

2.症状、昏迷、皮肤粘膜樱红色;

3.碳氧血红蛋白测定;

(二)鉴别诊断:与脑血管意外和其他药物中毒鉴别。

[治疗]

(一)脱离接触;

(二)高压氧治疗;

(三)控制脑水肿;

(四)昏迷的抢救与护理。

[预后]轻、中度中毒易恢复,昏迷时间长者预后严重。

[预防]关键在于宣传教育和加强预防措施。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一)挂图:血液中碳氧血红蛋白浓度与空气中一氧化碳浓度与接触时间关系。

(二)病例讨论。

二、教学时数。

三 其他章节自学

第三章 中  暑

【目的要求】

一、熟悉中暑的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

二、熟悉中暑的治疗原则

三、了解中暑的预防

【教学内容】

[病因与发病]简要说明正常人产热、散热原理及促使中毒发生的因素,重点讲解重症中暑的发病原理。

[临床表现]说明先兆,轻、及重症中暑的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简要说明诊断主要依靠高温环境及临床表现,应与其他原因所致的高热、昏迷相鉴别。

[治疗]重点讲解物理和药物降温方法,同时纠正电解质平衡和防治心血管功能衰竭。

[预防]讲述防暑降温措施。

【方法与时间】

一、教学方法

自学或课堂讲解

二、教学时数

自学和自查资料。

第四章 冻  僵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五章   高原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六章   淹  溺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七章   电  击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第八章   晕动病

【方法与时间】结合总论、本章节和临床实习自学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实验课的基本要求

实验课采取临床见习与病例讲座及讨论的方式,通过对某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逐步深入分析该病的病史特点、可能诊断、鉴别诊断以及该疾病的病理生理规律以及治疗,危重病、常见病的诊断思路及

2.实验项目

校内实验内容安排(总课时21)

序号

实验名称

学时

类型

1

呼吸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2

验证

2

呼吸系统疾病X线影像读片训练

2

验证

3

循环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2

验证

4

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与治疗电教

2

验证

5

心肺听诊及心肺复苏训练

2

验证

6

心电图操作与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

2

验证

7

消化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1

验证

8

人体常见穿刺训练

2

验证

9

泌尿系统疾病病例讨论

1

验证

10

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电教

1

验证

11

血液病的病例讨论

2

验证

12

内分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电教

1

验证

13

内分泌疾病的病例讨论

1

验证

5

※<教学进度与教时安排>

章节

内容

理论学时

见习学时

第二篇

呼吸系统

22

18

肺部感染性疾病

4

2

支气管扩张

1

2

肺结核

3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

2

支气管哮喘

2

2

肺源性心脏病

2

2

胸膜疾病

2

1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3

2

呼吸衰竭

3

3

第三篇

循环系统

34

22

心力衰竭

4

3

心律失常

8

4

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猝死

1

3

高血压

4

3

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

8

4

心脏瓣膜病

2

2

感染性心内膜炎

2

1

心包疾病

2

1

心肌炎心肌疾病

3

1

第四篇

消化系统

21

12

胃炎

2

1

消化性溃疡

4

2

肠结核与结核性腹膜炎

2

1

肝硬化

4

2

原发性肝癌

2

2

肝性脑病

2

2

急性胰腺炎

2

上消化道出血

3

2

第五篇

泌尿系统

8

5

总论

2

肾小球疾病

2

1

尿路感染

2

1

慢性肾功能不全

2

3

第六篇

造血系统疾病

14

7

贫血概论

1

缺铁性贫血

2

2

溶血性贫血

2

1

再生障碍性贫血

2

1

白血病

2

2

出血性疾病与ITP

5

1

第七篇

内分泌系统

9

2

内分泌系统总论

3

Cushing综合症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4

2

第八篇

代谢性疾病和营养疾病

6

4

糖尿病

5

3

痛风

1

1

第九篇

结缔组织疾病与风湿性疾病

4

4

类风湿性关节炎

2

2

系统性红斑狼疮

2

2

第十篇

理化因素疾病

3

中毒总论

2

有机磷农药中毒

2

2

合计

122

75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