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
【目的要求】
1.通过本章及章内各节概述部分的学习,应当了解清热药、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功效术语的含义;熟悉清热药的分类;掌握清热药及五类清热药在功效、主治病证、性能特点、配伍应用、使用注意方面的共性以及常用清热药的分类归属。
2.通过本章具体药物的学习:掌握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板蓝根、鱼腥草、蒲公英、射干、白头翁、生地黄、玄参、牡丹皮、赤芍、青蒿、地骨皮的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的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熟悉天花粉、芦根、淡竹叶、决明子、龙胆、穿心莲、苦参、大青叶、贯众、山豆根、重楼、土茯苓、熊胆、红藤、水牛角、紫草、胡黄连的功效、主治、特殊用法和特殊使用注意。
了解白鲜皮、秦皮、青黛、紫花地丁、野菊花、败酱草、重楼、马勃、马齿苋、鸦胆子、白薇、银柴胡的功效、特殊用法用量及特殊的使用注意。
【概述】
1.含义:
凡以清泄里热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里热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2.性能特点:
清热药性质寒凉,根据其作用特点的不同分别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和清虚热等功效。
3.功效与主治:
⑴功效:清泄里热。
⑵主治:各种里热证候。
①脏腑热证。如:心热、肺热、肝热、胃热等。
②温热病气分热证与营血分热证。
④阴虚内热证。
4.分类
⑴清热泻火药:用于脏腑热证和温热病气分热证。
⑵清热燥湿药:用于湿热证和火热证。
⑶清热解毒药:用于热毒病证。
⑷清热凉血药:用于温热病营血分热证。
⑸清虚热:用于阴虚内热证。
5.配伍应用
⑴清热药最常与养阴、生津的药物同用。
⑵本类药物,药性寒凉,易伤脾胃,对脾胃虚弱又须清泄者,可适当辅以健脾益胃的药物。
⑶里热而有表邪者,清热药须与解表药同用,以表里双解,防止外邪内犯。
⑷里热而兼瘀滞、痰湿,或症见便秘、咳喘、失血、痉挛、失眠等,则应分别配伍活血、化痰、除湿或通便泻下、止咳平喘、凉血止血、熄风止痉、宁心安神的药物。
6.使用注意
⑴使用清热药,首先应辨清热证的阶段、部位及虚实,选择相宜的药物。如热在气分用清热泻火药,热在营血分用清热凉血药;胃热用清胃热药,肺热用清肺热药,心热用清心热药,肝热用清肝热药;阴虚内热证用清虚热药等。
⑵对于宜用本类药物之证,亦不可寒凉清泄太过,防止其损伤阳气,影响脾胃或化燥伤阴。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本类药物多为甘寒之品,其次为苦寒。主要归肺、胃经,少数药又归心、肝经。既清气分热,又清脏腑热主要适用于:
1.温热病邪入气分,症见高热、汗出、烦渴,甚至神昏谵语,脉象洪大有力等。
2.脏腑热证。如:肺热、胃热、心热、肝热等。
石膏 《神农本草经》
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要含含水硫酸钙。主产于湖北、甘肃、四川等地。挖后打碎生用,或煅用。
【性味归经】辛、甘,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⑴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症见高热、汗出、心烦、口渴、脉洪大有力等。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⑶用于牙胃热证。牙龈红肿疼痛,或牙周出血,甚至腐臭溃烂、头痛、咽肿、口疮及消渴,可配伍黄连、升麻等。
2.收湿敛疮(煅后外用)
用于疮疡溃烂而不敛、湿疹浸yin及水火烫伤等。可以单用,或与清热解毒药、收湿敛疮药同用,更为适宜。
【用法用量】
1.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外用适量。
2.内服宜生用;外用多火煅研末,亦可生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以及阴虚内热证忌用。
知母 《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草本植物知母的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等地。春秋二季采挖。去须根晒干称毛知母,去外皮晒干称知母肉。切片。生用或盐水炙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肺、胃、肾经。
【功效应用】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1.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以增效。
3.用于胃火内盛,或阴虚燥热所致的津伤口渴。宜与天花粉、葛根、石膏等同用。
4.用于肾阴不足,虚火内生,症见骨蒸潮热、虚烦盗汗、遗精等。须与龟甲、熟地黄等滋补肾阴之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使用注意】
1.虚寒证不宜;
2.因其性寒滋润,脾虚便溏者尤应忌用。
芦根《名医别录》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芦苇的地下茎。各地均产。春末、夏初及秋季均可采挖。切段,晒干。生用,尤宜鲜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泻火,生津,止呕,祛痰排脓
1.用于温热病气分证或表热证烦渴者。
2.用于胃热口渴、呕逆等证。
⑴治胃热口渴,常配伍天花粉、知母等药。
⑵治胃热呕逆,可与竹茹等同用。
3.用于肺热咳嗽痰多或肺痈咳吐脓痰。
⑴治肺热咳嗽,咯痰黄稠,多与瓜蒌、贝母同用。
此外,本品略有利尿作用,还可用于湿热淋证及湿热水肿,小便短赤,多与其他利水退肿药或利尿通淋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30~60g,或捣烂取汁服。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天花粉《神农本草经》
为葫芦科草本植物栝楼或日本栝楼的块根。各地均产。秋冬二季采挖。切成块、片,晒干。生用,或用鲜品。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
⑴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或表热证烦渴者。
⑵用于胃热口渴及消渴病。治消渴病,尤为多用,宜与黄芪、山药、五味子等配伍。
2.润燥化痰
用于燥热伤肺,干咳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等证,常与沙参、麦冬等同用。
3.消肿排脓
用于热毒炽盛,疮痈红肿热痛以及脓成难溃者。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淡竹叶《本草纲目》
为禾本科草本植物淡竹叶的茎叶。主产于浙江、江苏、湖北等地。夏末未抽花穗时采收。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淡、微苦,寒。归心、胃、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除烦,利小便。
1.用于温热病气分热证及表热证烦渴者。
2.用于心火亢盛,心胸烦热,舌尖红赤,口舌生疮;或心热下移小肠,兼见小便赤涩,尿道灼痛等证。常与木通、生地黄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栀子《神农本草经》
为茜草科灌木栀子的果实。主产于长江以南各地。9~11月采收红黄色的成熟果实。晒干。生用,或炒焦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肝、胃、肺经。
【功效应用】
1.泻火除烦
⑴用于温热病气分热盛,高热不退,烦躁不安。可与石膏、知母或黄连等药同用。
⑵用于心、肝、胃热诸证。
①热郁心胸,心烦不安,甚至狂言乱语,与黄连、连翘等同用。
②治肝热目赤肿痛,烦躁易怒或小儿肝热惊风,与大黄等药同用。
③治胃中积热,咽喉或牙龈肿痛,与黄连、石膏等药同用。
2.凉血止血
用于吐血、咳血、衄血、尿血等多种血热妄行之证,常与侧柏叶、茜草等配伍。
3.清热解毒
热毒疮痈,红肿热痛。常与连翘、蒲公英等同用。
4.清利湿热
此外,生栀子粉以面粉,或鸡蛋清,或韭菜捣烂,调敷局部,对外伤性肿痛有消肿止痛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焦栀子多用于止血。
【使用注意】其苦寒性较强,易伤脾胃,脾虚便溏者忌用。
夏枯草《神农本草经》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夏枯草的果穗。各地均产。夏季果穗半枯时采收。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清肝火,解毒散结。
1.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症。常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
现代研究,本品有一定的降血压作用,故常用于肝热型高血压病,头痛、眩晕、烦躁等症;属阴虚阳亢者,亦可与滋阴潜阳药配伍。
2.用于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乳癖及热毒疮痈。常与海藻、贝母、玄参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虚寒证慎用。
决明子《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草本植物决明、小决明的种子。各地均有栽种。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晒干。生用或微妙用。
【性味归经】苦、甘,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清肝明目
⑴肝火上攻之目赤肿痛、羞明多泪,或目生翳膜。与车前子、青葙子等药配伍。
⑵风热目疾。其与菊花、蔓荆子等药配伍。
⑶肝虚失养,视物昏暗等证,亦可使用。与枸杞子、菟丝子、等药配伍,以助其明目之效。
2.润肠通便
用于肠燥便秘。常与其他润下药同用。
此外,现代研究,本品有降血压、降血脂等药理作用,又常用以治疗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等,均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入煎剂久煎则通便之力减弱,故治便秘证不宜久煎;丸、散剂更佳。
【使用注意】虚寒证,尤其是脾虚便溏者忌用。
谷精草《开宝本草》
为谷精草科草本植物谷精革带花茎的头状花序。主产于浙江、江苏、安徽等地。秋季采集。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甘,凉。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疏风热,清肝热,明目退翳。
1.用于目赤肿痛,流泪多眵,畏光羞明或目生翳障。
本品轻浮升散,能疏散头面风热,又可清降肝热。故以风热外袭或肝热上攻所致的目疾为宜。治风热目疾,可与蝉蜕、木贼等祛风明目药同用;治肝热目疾,可与夏枯草、决明子等清肝明目药同用。
2.用于风热头痛、牙痛及咽痛。
本品上行头目,疏散风热,对风热头痛、牙痛及咽痛亦有一定疗效,可与蔓荆子、牛蒡子、升麻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
密蒙花《开宝本草》
为马钱科灌木密蒙花树的花蕾或花序。主产于湖北、四川、陕西等地。春季采收。晒干。生用或蜜炙用。
【性味归经】甘,微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养肝,明目退翳
1.用于肝热目疾。
本品入肝清热,常用于肝火上炎,目赤肿痛、羞明多泪,或目生翳障等证,常与其他清肝明目药配伍,如《和剂局方》密蒙花散,其与石决明、菊花等药同用。
2.用于肝虚或肝虚有热的视物昏花等症。
本品虽可养肝血、润肝燥,但作用微弱,治肝虚目昏、干涩,或生翳障,宜与补肝养血之品配伍,如《银海精微》密蒙花散,其与枸杞子、石决明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青葙子《神农本草经》
为苋科草本植物青葙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各地。秋季采集成熟的种子,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清泄肝火,明目退翳
本品苦寒清降,专于清泄肝经之火而明目退翳。治肝经实火上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视物不清,常与清肝明目药同用,如《证治准绳》青葙子丸,以其配伍决明子、羚羊角、茺蔚子等药。肝虚积热而目赤疼痛、干涩昏暗者,亦可与补肝药同用,如《医宗金鉴》青葙丸,以其配伍生地黄、玄参、菟丝子等药。
此外,本品能降血压,还可用于高血压病属于肝热证型者。
【用法用量】煎服,6~15g。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1.性能特点和适应证
清热燥湿药性味苦寒而燥,归脾、胃、肝、胆、大肠和膀胱经。性寒能清热,苦燥能除湿,可以同时祛除热邪和湿邪。主要用以治疗湿热病证。又可主治不同的脏腑气分实热和疮痈肿痛等热毒证。
常见的湿热病证有:
⑴湿温或暑湿
⑵湿热泻痢
⑶湿热黄疸
⑷湿热淋证、
⑹湿热流注关节,则为关节红肿热痛;
⑺湿热浸yin肌肤,则为湿疹、湿疮。
2.使用注意
本类药物寒性较甚,易伤脾胃;其苦燥之性,又能伤阴。故不宜用于脾胃虚弱及阴津不足者,必要时应注意与健脾益气,或养阴生津药同有。
黄芩《神农本草经》
为唇形科草本植物黄芩的根。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蒸软或开水淋、润后切片。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脾、胃、肝、胆、大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
用于湿温、暑湿及淋证、泻痢、黄疸等多种湿热病证。
2.泻火解毒
⑴用于肺热咳嗽。常配伍瓜蒌、贝母等同用。
⑵外感热病邪在少阳,寒热往来等。常配伍柴胡同用。
⑶温热病中上焦气分热盛,壮热不退。与栀子、连翘等药配伍。
⑷用于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等热毒证。宜与黄连、板蓝根等同用。
3.凉血止血
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出血证,常与相应的凉血止血药同用。
4.清热安胎
用于妊娠热盛,下扰血海,迫血妄行,或热伤胎气而胎漏下血,胎动不安者, 与当归、白芍、白术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5g。生用清热燥湿力强,止血、安胎多炒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黄连《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草本植物黄连、三角叶黄连或云连的根茎。主产于四川及湖北、云南等地。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姜炙、酒炙后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胃、大肠、肝、胆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
用于胃肠湿热,泻病,呕吐等证。证轻者,单用即可;但更常与黄芩、黄柏、白头翁等药配伍,以增强燥湿解毒、清热止痢作用。
2.泻火解毒
用于心、胃热盛诸证。
⑴外感热病心经热盛,壮热、烦躁,甚至神昏谵语,常与石膏、栀子等同用。
⑵内科杂病心火亢盛,心烦不眠,或口舌生疮,或吐血衄血,可配伍生地黄、淡竹叶等。
⑶胃中积热,牙龈肿痛,或消谷善饥、呕吐等症,与石膏、升麻等药同用。
⑷治胃热消渴,多与生地黄、天花粉等配伍。
⑸用于皮肤疮痈及鼻疔、耳痛等外科热毒证,可以内服,亦可局部外用,并多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黄芩、连翘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1.煎服,1.5~6g。外用适量。
2.生用清热力较强;炒用能降低其苦寒之性;姜汁炙多用于清胃止呕;酒炙多用于上焦热证。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本品苦燥性较强,过用久服易伤脾胃及阴津。
黄柏 《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科乔木黄荣或黄皮树除去栓皮的树皮。前者的药材称关黄柏,主产于辽宁、吉林等地;后者的药材称川黄柏,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3~6月间,选生长10年左右的树,取一部分树皮。刮去粗皮,干燥,润透切成小块或丝状,晒干。生用、炒焦用或盐水炙后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大肠、胃、肾、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
多用下焦湿热证。
⑴湿热黄疸,配伍栀子、黄柏等。
⑵湿热痢疾,常与黄连、白头翁等配伍。
⑶湿热淋证,宜与萆薢、车前子等配伍。
⑷湿热带下,阴痒、阴肿等,配伍苦参、苍术等。
⑸湿疹、湿疮,配伍苦参、白鲜皮等。
⑹湿热下注,足膝红肿热痛、下肢痿弱。
2.泻火解毒
用于皮肤及五官的疮痈疔疖,红肿疼痛。
3.退虚热
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遗精等症。常与知母相须为用。
此外,本品的清热泻火功效,还可清泻肝、胆、胃经实火,能治疗肝热目赤肿痛,胃热消渴、口气热臭等脏腑热证。
【用法用量】
1.煎服,6~10g;外用适量。
2.生用清热燥湿、解毒泻火力强;盐水炙可降低燥性,且更易入肾经,治阴虚火旺证多用。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易伤脾胃,不宜久服。
龙胆草《神农本草经》
为龙胆科草本植物龙胆、三花龙胆或条叶龙胆的根。各地均产,以东北产量较大。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
主要用于黄疸、带下、阴痒阴肿、淋证等下焦湿热病证。
⑴治湿热黄疸,多与茵陈蒿、栀子等药同用。
⑵治湿热下注,阴痒阴肿,妇女带下黄臭,男子阴囊湿痒肿痛及湿疹瘙痒,常与黄柏、苦参等药同用,还可煎汤外洗。
⑶治湿热淋证,可与清热利尿通淋药同用。
2.泻肝胆火
用于肝胆热盛诸证。
⑴用以治疗肝火上炎的头痛、头晕、目赤、耳肿,或肝火内盛的胁痛、口苦等证。宜与栀子、黄芩等同用。
⑵肝经热盛,热极生风所致的小儿惊风,手足抽搐。宜与牛黄、钩藤等配伍。
本品还能清泻胃火,亦可用于治疗胃火壅盛所致的口疮及吐血、便血等证。宜与相应的清热药或凉血止血药配伍使用。
此外,本品尚有一定的清热解毒功效,还能用于热毒痈肿。如《医宗金鉴》龙胆丸,其与黄连、升麻等同用,主治小儿疮肿。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苦参《神农本草经》
为豆科亚灌木苦参的根。各地均产。春秋二季采挖。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胃、大肠、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利尿。
用于泻痢、黄疸、带下阴痒、湿疹等湿热病证。
⑴治湿热泻痢,宜与黄连、木香配用。
⑵治湿热黄疸,宜配伍茵陈蒿等药。
⑶治湿热带下,湿疹、湿疮,可配伍黄柏、地肤子等。
2.解毒
⑴用于热毒疮痈等证。与黄连、大黄等药同用。
⑵心、胃火毒上攻的咽部、牙龈红肿疼痛,口舌生疮及水火烫伤,本品亦可清解心、胃诸经之火毒而获效。
3.杀虫止痒
用于疥癣皮肤瘙痒,滴虫性阴痒带下。
本品主治这两种疾病,主要取其局部外用有杀虫止痒之功。与蛇床子、菖蒲、地肤子等同用,煎汤外洗疥癣瘙痒;若与硫黄等药配伍,制为软膏外搽,则杀虫止痒之力更强。治滴虫性阴痒带下,多煎汤灌洗,或作栓剂外用,本品既杀虫,又清热燥湿,以收止痒止带之效。
现代治疗滴虫性肠炎、蛲虫等肠道寄生虫病,本品单用,或配伍百部等杀虫药,经口服或用煎液保留灌肠,亦有一定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本品苦寒易败胃伤津,不宜过用。不宜与黎芦配伍(十八反)。
秦皮《神农本草经》
为木樨科乔木苦枥白蜡树或白蜡树的枝皮或干皮。主产于吉林、辽宁、河北等地。春秋二季采集。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肝、胆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解毒
⑴用于湿热及热毒痢疾。常与白头翁、黄连、黄柏配伍。
⑵湿热带下等证。多与黄柏、苦参等同用,内服或外用均可。
2.清肝明目
用于肝火上炎,目赤红肿,目生翳膜等,宜与赤芍、栀子、等配伍。
此外,本品还能清肺平喘,祛风湿。现代用以治疗肺热喘咳痰多;湿热下注,关节红肿热痛。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穿心莲《岭南采药录》
为爵床科草本植物穿心莲的地上部分。原产于亚洲热带地区,现华南、华东及西南等地有栽培。秋初刚开花时采收质量较好。切段,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大肠、肝、胆、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清热燥湿
用于泻痢、黄疸、淋证、湿疹等湿热病证。本品性寒而味甚苦,能入大肠、肝、胆、膀胱等经以清热燥湿。治疗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淋证小便灼热疼痛,黄疸尿赤短少,单用有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85年版)穿心莲片,为本品的于浸膏片,可主治以上湿热病证。治湿疹瘙痒,可用本品研末,局部外用。
2.泻火
用于温热病初起或邪入气分,肺热咳嗽等证。本品清热泻火之功主要用以清泻肺胃气分之热,尤善泻肺火。治温热病邪入气分,发热不退,可与石膏、知母等清热泻火药同用。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而肺热内盛者,亦可与发散风热药同用。治肺热咳嗽,或肺痈咳吐脓痰,可与黄芩、鱼腥草等同用。
3.解毒
用于痈肿疮疡、口舌生疮、咽喉肿痛、虫蛇咬伤等热毒证。本品又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治疗以上热毒证,亦常单用,如穿心莲片;更宜与长于解毒消痈或利咽药同用。可内服,亦可以鲜品捣烂敷于痈肿或伤口。
【用法用量】煎服,3~6g。因其味甚苦,入汤剂易致恶心呕吐,故不宜过量,并多作丸、片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白鲜皮《神农本草经》
为芸香科草本植物白鲜的根皮。主产于辽宁、河北、山东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辛,寒。归肝、胆、脾、胃、肺、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解毒,祛风
1.用于湿疹、湿疮及热毒疮肿。
本品既清热燥湿,又清热解毒,故宜于湿热郁阻肌肤所致的湿疹瘙痒,湿疮浸yin,脓水淋漓;或热毒壅盛所致的疮痈肿痛。常与清热解毒药同用,如《圣惠方》白鲜皮散,本品与升麻、栀子、黄芩等配伍。
2.用于皮肤瘙痒及湿热痹证。
本品清热燥湿,又能祛风以止痒、通痹,故对湿热或风热所致的疮癣、隐疹皮肤瘙痒,以及湿热痹证,关节红肿疼痛,亦可选用。前者,宜与祛风止痒药同用,如《揣摩有得集》除湿饮,其与防风、蝉蜕等药配伍;后者,宜与长于治疗热痹之祛风药同用。
3.用于黄疸、淋证、阴痒阴肿等湿热病证。
本品的清热燥湿功效,对湿热黄疸、淋证、阴痒阴肿等证,亦有一定作用,并多与相应的清热除湿药配伍,如《沈氏尊生书》白鲜皮汤,其与茵陈蒿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清肝、肺之热,可用于肝热目赤及肺热咳喘证。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椿皮《新修本草》
为苦木科乔木臭椿(棒)的根皮或树皮。主产于山东、辽宁、河南等地。全年可采。剥下树皮或根皮,刮去外层粗皮,晒干,切段。生用、麸炒至焦黄或醋炙用。
【性味归经】苦、涩,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燥湿,止泻,止带,止血。
1.用于湿热泻痢,或久泻久痢。
本品苦寒性燥而兼收涩之力。既清热燥湿,又涩肠止泻。治湿热泻痢,单味煎服有一定疗效,亦宜与地榆、黄连等苦寒治病药同用;治久泻久痢,常与诃子等收敛止泻药同用。
2.用于带下证。治湿热下注,带下赤白。
本品能清热燥湿、收涩止带,常与黄柏等清热燥湿药同用,如《摄生众妙方》樗树根丸。
3.用于崩漏、便血、痔血等出血证。
本品清热而止血,以血热所致的出血为宜。如《妇人大全良方》固经丸,本品配伍龟板、白芍、黄柏等药,主治血虚有热,经水不止,崩漏下血;《圣惠方》以本品配鸡冠花为丸,黄芪煎汤送下,治便血体虚者;《证治准绳》单用为末,醋、糊作丸,治痔血。
此外,本品清热燥湿之功,还可用于湿热所致的皮肤瘙痒,多煎汤外洗或制膏涂搽。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适量。清热燥湿多生用,收敛固涩多以敖炒至焦黄或醋炙用。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用。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性能特点和适应证: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之品,归肺、胃、大肠等经。以清热解毒为主要作用。主要适用于热毒所致的疮痈疔疖,温热病,痢疾,咽喉肿痛以及水火烫伤,虫蛇咬伤和癌肿等。
一、主要用于温热病的药物
金银花《新修本草》
为忍冬科藤本植物忍冬的花蕾。各地均产,尤以山东、河北为主。夏初当花蕾含苞未放时采摘。阴干。生用,或制成露剂使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辛,寒。归肺、胃、心、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⑴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
⑵用于热毒疮痈、咽痛、痢疾。本品清热解毒之力较佳,且不易伤胃,为治疗热毒疮痈、咽喉肿痛的要药。
①治疮痈红肿热痛,宜与连翘、紫花地丁、黄连等配伍。
②治疗咽喉肿痛,不论热毒内盛或风热外袭者,均宜选用。前者,多与射干、马勃等解毒利咽药同用。后者,宜与薄荷、牛蒡子等疏风热、利咽喉之药同用。
③治热毒痢疾,可配伍黄连、白头翁等药以增强作用。
2.疏散风热
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宜与荆芥、薄荷、牛蒡子等药配伍。
3.解暑热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疮疡、痢疾等病证属虚寒者慎用。
连翘 《神农本草经》
为木犀科灌木连翘的果实。主产于山西、陕西、河南等地。秋季采摘初熟的果实,加工为“青翘”,质较佳;寒露前采摘熟透的果实,晒干后呈黄色,习称“老翘”或“黄翘”。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辛,寒。归肺、胃、心、小肠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⑴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
⑵用于痈肿疮毒或咽喉肿痛。其消肿散结之力,胜于金银花,故为治疗热毒疮痈及咽痛的要药,被前人誉为“疮家圣药”。多与金银花相须为用。
2.疏散风热
用于外感风热表证。多与金银花、荆芥、薄荷等药配伍。
3.清心热
⑴热邪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等证,与玄参、莲子心、竹叶卷心等配伍。
⑵热淋,小便短赤,灼热涩痛,多与利尿通淋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虚寒证慎用。
【功效比较】
金银花 清热解毒 —— 解暑热
连 翘 疏散风热 —— 清心热
板蓝根《新修本草》
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菘蓝的根,或爵床科草本植物马蓝的根茎及根。前者主产于河北、河南等地;后者主产于西南、华南地区。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心、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1.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
2.用于温热病初起,或外感风热,宜于咽痛而热较甚者,宜与连翘、金银花等药配伍。
3.用于咽喉肿痛。本品善清热解毒、清泻肺胃以利咽喉,不论肺胃热毒内盛,或风热郁肺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均较常用。多与玄参、牛蒡子、薄荷、桔梗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0~30g。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大青叶《名医别录》
为十字花科草本植物菘蓝的叶片。主产于河北、河南、江苏等地。夏秋二季采摘。晒干。生用,或用鲜品。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心、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1.用于温热病的各个阶段。尤多用于温邪入于营血,或气血两燔,高热、神昏、发斑者。常与玄参、生地等凉血、解毒药配伍。
【注】大青叶与板蓝根的主要品种来源于同一植物,仅入药部位有差异。二者性能及功用均十分相似,且常配伍使用。唯大青叶苦寒之性更甚,其凉血消斑之效胜于板蓝根。
⑵用于外感风热,发热、咽痛等。须与发散风热药同用。
⑶用于咽喉肿痛。本品与板蓝根相似,亦能清泻肺胃热毒以利咽喉。治风热或热毒郁结所致的咽喉红肿疼痛,二者可以同用。
此外,本品清热解毒与凉血之功,亦可用于疮痈肿毒,内服或外敷均可;其凉血之功,还可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其清泻肺、胃、肝热之功,又可用于肺热咳嗽、肝热黄疸及热泻、痢疾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青黛《药性论》
为菘蓝、马蓝、蓼蓝、草大青等植物叶中的色素。夏秋季割取茂盛的茎叶,经浸泡,加入石灰乳等,制得的深蓝色粉未或团块。晒干,过筛去杂质,或水飞后入药。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肝、心、肺、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凉血
⑴用于温毒发斑。可与生地、升麻、黄芩等药配伍。
本品主要为大青叶的加工品,具有与其相似的清热解毒和凉血功效。因本品解热之效相对较弱,故在温热病中的使用不如大青叶广泛。
⑵用于热毒所致的咽喉肿痛、痄腮、痈肿疮疡等病证。可与牛黄、冰片等同用。
⑶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咳血等证。常与凉血止血药同用,以增强疗效。
2.泻肝火
⑵小儿肝热惊风。宜与牛黄、钩藤等药配伍。
【用法用量】本品难溶于水,不宜入汤剂,多作丸、散剂服。每次1.5~3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贯众《神农本草经》
为鳞毛蕨科草本植物贯众、绵马鳞毛蕨或紫萁科草本植物紫萁等的带叶柄基部的根茎。贯众主产于华北、西北及长江以南各地;绵马鳞毛蕨主产于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紫萁主产于江苏、四川、浙江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炒炭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小毒。归肝、胃、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杀虫
1.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病及痄腮等。本品性味苦寒而清热解毒,既入气分,又入血分。可用于治疗感冒和流行性感冒,并有一定预防作用。因其为清泄里热之品,主治风热感冒,或温热病邪在卫分,须与发散风热药同用,以利于祛邪外出,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抗感颗粒,其与金银花等药配伍。治温热病热入营血,或温毒发斑,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和止血等多种针对性的功效,故较为多用,并常与玄参、大青叶、水牛角等凉血、解毒药配伍。《小儿药证直诀》化斑汤,则与赤芍、升麻等药合用,主治痘疹血热不畅。治痄腮红肿疼痛,本品亦可与牛旁子、连翘、青黛等清热解毒药同用,内服与外用均宜。
2.用于血热崩漏及吐血、便血、衄血等证。本品的清热凉血和止血功效,可用以治疗各种血热妄行的内科病证。可单用,但更常与相宜的止血药同用,以增强凉血止血之效。如《平回春》管仲(贯众的异名)汤,其与侧柏叶、血余炭等药配伍,主治吐血。因本品对于子宫有明显的收缩作用,故尤善治疗血热崩漏等妇科出血证,如《本草汇言》治此证以其与蒲黄、丹参同用。现代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产后出血、流产和人工流产后出血等,均有一定效果。
3.用于绦虫、蛔虫、蛲虫等多种肠道寄生虫病。本品的杀虫作用,可收驱除或杀灭绦虫、蛔虫等多种肠虫之效。因其有毒,一般不宜单味重用。用以驱杀绦虫,宜与槟榔、雷丸等善驱绦虫的药物同用。治蛔虫病,宜与使君子、苦楝皮等同用。治蛲虫,可单用本品煎浓汁,临睡前浸洗和搽于肛门;亦宜入复方。
此外,本品的清热解毒作用,还可用于热毒疮痈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6~10g。止血可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慎用。绵马贯众有一定毒性,用量不可过大。
二、主要用于疮痈疔疖的药物
蒲公英《新修本草》
为菊科草本植物蒲公英或其他多种同属植物的全草。各地均产。夏秋二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用鲜品。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肝、胃、肺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痈肿疔毒,不论外痈或内痈,内服或外敷,单用或复方,俱可选用。尤其善治乳痈者。
⑵治皮肤疮痈疔疖红肿疼痛,常与金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等同用。
⑶治肺痈,可与鱼腥草、桔梗等药同用。
⑷治肠痈,可与大黄、红藤、败酱草等药同用。
2.清肝胃肺热:
用于咽喉、牙龈肿痛及目赤肿痛等证。
⑴治疗肝热目赤,宜与菊花、决明子等配伍。
⑵胃火牙龈肿痛,宜配伍石膏、黄连等。
⑶肺热咽喉不利及咳嗽等。可配伍黄芩、板蓝根等药同用。
3.清利湿热
用于湿热黄疸、胁痛、淋证、泻痢等。
⑴治湿热黄疸、胁痛,多与茵陈、柴胡等药同用。
⑵治湿热淋证,多与车前子、金钱草等同用。
⑶治湿热泻痢,多与黄连、黄柏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30g。鲜品50~10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引起缓泻,不宜缓泻之证应予以注意。
紫花地丁《本草纲目》
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全草。主产于长江下游及南方各省区。春秋二季采挖带花或果实的全草入药。生用,或用鲜品。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痈散结:
用于热毒疮痈疔疖,不论内痈、外痈均可,尤以治疔毒肿痛见长。
1.治火毒痈疮疖肿。常与蒲公英、野菊花、金银花等同用,
2.治肠痈等内痈,常与大黄、红藤等解毒活血药同用。
其清热解毒之功,还常用于咽喉肿痛、痢疾、黄疸、丹毒、虫蛇咬伤等热毒病证。
此外,本品尚兼清肝胃实热之功,可用于肝热目赤,胃热口疮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野菊花《本草正》
为菊科草本植物野菊花等的头状花序。各地均产。秋季花盛开时采收入药。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肺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用于疮痈疔疖,咽喉肿痛等热毒证。
⑴治疮痈肿痛,可内服,也可外用。常与紫花地丁、金银花、蒲公英等药同用。
⑵治热毒或风热咽喉肿痛。常与板蓝根、牛蒡子、山豆根等解毒利咽药同用。
2.清肝热,平肝阳
⑴治肝火上炎,目赤肿痛。可与决明子、密蒙花等药合用。
⑵治风热目疾。宜与桑叶、蝉蜕等药同用。
⑶用于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等。多与钩藤、罗布麻、槐花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有与菊花相似的疏风热和清肺热作用,亦可用于风热表证及肺热咳嗽等。并常与薄荷、桑叶、桔梗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土茯苓《本草纲目》
为百合科藤本植物光叶菝挈的块茎。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以秋末冬初采收者较佳。生用。
【性昧归经】甘、淡、微苦,微寒。归肝、胃、膀胱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解汞毒
⑴用于梅毒以及因梅毒服用汞剂中毒而见肢体拘挛急、牙龈肿痛、口颊溃烂者。
本品可收治疗梅毒和缓解汞毒的双重功效,可单用较大剂量(30~90g)煎服;若与金银花、白鲜皮、薏苡仁等清热解毒药合用,疗效更佳;各种慢性汞中毒者,可与金银花、绿豆、生甘草同用,水煎代茶饮。
⑵热毒疮痈疔毒,咽喉、牙龈肿痛等。
2.清利湿热
用于淋证,痹证,带下,湿疹等湿热病证。
⑴治湿热淋证,多与车前子、木通等药同用。
⑶治湿热带下,可与苦参、黄柏等药同用。
⑷治湿疹、湿疮,宜与苦参、白鲜皮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60g。
鱼腥草《名医别录》
为三白草科草本植物蕺菜的全草,主要产于长江以南各地。夏秋二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或用鲜品。
【性味归经】辛,寒。归肺、胃、肝、膀胱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清泻肺热,清利湿热
1.用于肺痈及肺热咳嗽。
本品味辛,无苦寒药伤胃之偏性;主要归于肺经,可清热解毒以排脓消痈,并清泄肺热以止咳嗽。治热毒壅滞于肺,发为肺痈,本品为常用之要药,并多与金银花、连翘、黄芩等主入肺经的清热解毒药同用。其初起发热恶寒、咳嗽胸痛者,可再与发散风热药配伍;其痈溃成脓,咳吐脓痰者,宜再与芦根、薏苡仁、桔梗等清肺排脓之药配伍。
治肺热咳嗽,本品长于清肺止咳,单用有效,更宜与其他清肺、祛痰、止咳药同用,以增强效力。
2.用于热毒疮肿。
本品长于解毒排脓消痈,性寒而不伤正,不仅为肺痈等内痈之要药,且为皮肤热毒疮肿所常用,不论初起红肿热痛,或毒盛成脓,均可单服或人复方使用;单用其鲜品捣烂外敷,对疮肿未溃者亦较有效。
3.用于湿热淋证、带下、黄疸、泻痢等证。本品清利湿热的功效,可以主治淋证及带下、黄疸、泻痢等多种湿热病证,宜分别配伍利尿通淋、利湿退黄或清热燥湿药等。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60~10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含挥发油,不宜久煎。
熊胆《新修本草》
为熊科动物棕熊或黑熊的干燥胆汁。棕熊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西北等地,黑熊主要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夏秋二季猎取,干燥后研细用。现为人工饲养,收集引流的胆汁,干燥,研细入药,称为熊胆粉。
【性味归经】苦,寒。归肝、胆、心、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清泻肝火,熄风止痉
1.用于疮痈疔毒、痔疮肿痛及咽喉肿痛等热毒证。
本品苦寒之性较甚,清热解毒之力颇强,善治疮痈、痔疮及咽喉肿痛等热毒壅结之证。治疗痈肿及痔疮疼痛,可内服,尤多局部外用,常与牛黄、芦荟、麝香等解毒消痈药配伍,制为软膏,涂于患处,如《证治准绳》熊胆膏;治痔疮,可作栓制,塞入肛门。治疗咽喉肿痛,常与解毒利咽药配伍,多作丸剂内服或含化,常与牛黄、儿茶等药同用,如《囊秘喉书》熊胆冰黄散。
2.用于肝热抽搐及目赤肿痛。
本品善清肝热,又兼熄风止痉之功,故宜用以治疗小儿惊风,癫痫等因肝热炽盛,热极生风所致的肢体痉挛、手足抽搐,并常与牛黄、钩藤、竹沥等清热熄风药和化痰开窍药同用,如《食疗本草》用本品以竹沥化服,治小儿痰热惊痫瘈疭。
本品兼有一定的清肝明目之效,可主治肝热所致的目赤障翳。治目赤肿痛,常与石决明、车前子等清肝明目药为丸内服,如《银海精微》熊胆丸。本品又常与珍珠、炉甘石、冰片等药配伍,作眼药外用,如《齐东野语》熊胆丸,用本品与冰片同用以点眼。
3.用于痰热喘咳及口疮、牙疳等。本品能清肺热,并略有化痰、平喘之效,治痰热咳喘,常与川贝母等清化热痰药同用。本品还能清泄心胃二经的实火、热毒,治心胃火盛,口舌生疮;或牙龈红肿疼痛,继之腐臭溃烂之牙疳,可内服,也可外用。
【用法用量】入丸散,每次0.15~0.6g。不入汤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
红藤《本草图经》
为大血藤科木质藤本植物大血藤的藤茎。主产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夏秋二季割取藤茎。切片,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用于肠痈腹痛及皮肤疮痈肿痛。
本品治疗内痈或外痈,既可清热解毒,又可活血止痛。然其清热解毒之力不甚强,宜与相应的解毒消痈药同用。本品善入大肠,以解肠中热毒,行肠中瘀滞,为治疗肠痈的要药。但以瘀滞期(型)右下腹疼痛,胀满,恶心者多用,并宜与清热解毒及活血、行气药配伍。本品亦可用于肺痈及皮肤疮痈肿痛,如《景岳全书》桔梗杏仁煎,主治肺痈初起。
2.活血止痛
用于跌打损伤,痛经及风湿痹痛。本品治疗这些病证,均取其活血止痛之功。治跌打损伤,瘀血肿痛,或瘀血内阻,妇女月经失调,痛经等,可与相宜的活血疗伤药或活血调经药同用。治风湿痹痛,宜与祛风湿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败酱草《神农本草经》
为败酱科草本植物黄花败酱或白花败酱的全草。主产于长江流域中下游各省。秋季采收,阴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大肠、肝、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用于肠痈、肺痈及皮肤疮痈肿痛。
本品功用与红藤相似,亦为治疗肠痈的要药;用于治疗肺痈及皮肤疮痈肿痛,同样可收清热解毒和活血止痛之功。本品活血止痛之效不及红藤,但清热解毒之功过之,尤能排脓消痈。治疗肠痈,不论初起的瘀滞期(型),症见右下腹疼痛、胀满,恶心,还是脓肿期(型),右下腹疼痛拒按,且出现肿块、高热者,均常使用。治肠痈初起,常与红藤、金银花、牡丹皮、桃仁等解毒、活血药同用;胀已成者,除配伍清热解毒、活血行气药外,还多配伍薏苡仁、冬瓜仁等排脓之品。治肺痈咳吐脓痰,可与鱼腥草、桔梗、芦根等同用。治皮肤疮痈,既可内服,也可外用,内服可与紫花地丁、连翘等长于解毒消痈药同用,亦可捣烂外敷。
2.活血止痛
用于瘀滞腹痛。本品活血止痛之功,除有助于消痈止痛以外,亦可用于瘀血阻滞引起的妇女月经失调、痛经及产后腹痛等证,并多与当归等活血止痛、养血调经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湿热带下、痢疾、黄疸及目赤肿痛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三、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药物
山豆根《开宝本草》
为豆科蔓生灌木越南槐(广豆根)的根。主产于广东、广西、江西等地。全年均可采挖,以秋季为最佳。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
用于热毒咽喉肿痛等证。
本品苦寒之性较甚,长于清热解毒以利咽消肿,为治疗热毒塞盛,咽喉红肿疼痛的要药。凡火毒上攻的喉痹、乳蛾、喉痛等病证,均常选用。可单用本品煎汤含漱,或磨醋含咽。热毒盛者,宜与清解肺胃热毒之药配伍,如《直指方》山豆根丸,其与升麻、大黄等药同用。兼风热外束者,可与发散风热药配伍,如《万病回春》清凉散,其与连翘、牛蒡子等药同用。兼阴虚火旺者,可与滋阴降火药配伍,如《慈幼新书》山豆根汤,其与玄参、麦冬等药同用。
本品清热解毒之功,还可用于热毒内盛所致的牙龈肿痛、痔疮肿痛、疮痈肿痛及毒虫蟄伤等。可以单用本品煎汤,浸洗局部;或磨汁外涂。亦宜与相宜的清热药配伍内服。
此外,本品尚用以治疗肺热咳嗽及湿热黄症等病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本品味大苦而性甚寒,服用过量易引起恶心、呕吐、头昏、头痛、腹泻、腹痛、四肢乏力、心悸胸闷,甚至四肢逆冷、抽抽搐等,故用量不可过大。
射干《神农本草经》
为鸢尾科草本植物射干的根茎。主产于湖北、河南、江苏等地。全年均可采挖,以秋季为佳。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清肺祛痰
1.用于咽喉肿痛等证。
本品苦寒清降之力虽不及山豆根,但亦为较常用的解毒利咽药。又因其具有祛痰作用,对热毒或肺热咽喉肿痛而痰浊阻滞者,尤为适宜。治热毒壅盛者,可与其他解毒利咽药配伍,如《幼幼新书》射干汤,其与升麻、马勃、芒硝同用。治风热犯肺者,可与发散风热药配伍,如《张氏医通》射干消毒饮,其与牛蒡子、荆芥、连翘等药同用,共收疏散风热、清肺解毒、利咽止痛之效。
本品的清热解毒功效,亦可用于疮痈肿毒、痄腮等热毒病证。可内服,或捣敷局部。
2.用于痰盛咳喘。
本品能祛痰降逆,以止咳平喘,可用以治疗咳喘而痰涎壅滞,喉中痰鸣之证。又因其能消肺热,较宜于痰热所致之咳喘,多与清化热痰药和止咳平喘药配伍,如《痧胀玉衡》射干兜铃汤,其与桑白皮、贝母、马兜铃等药同用。若与温肺化痰、止咳平喘之药配伍,亦可用于寒痰冷饮所致的咳喘,如《金匮要略》射干麻黄汤,其与半夏、麻黄、细辛、紫菀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略有活血、消痰之效,尚可用于妇女经闭、癥瘕积聚,疟母及瘰疬痰核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6~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或忌用。因本品用量过大能通利大肠,故脾虚便溏者慎用。
马勃 《名医别录》
为马勃科真菌类植物大马勃、紫色马勃或脱皮马勃的子实体。主产于内蒙古、甘肃、吉林等地。秋季采集。除去外层硬皮,干燥,切成小方块。生用。
【性味归经】辛,平。归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清肺热,止血。
1.用于咽喉肿痛等证。
本品亦为主要用于咽喉肿痛的清热解毒药,并能清肺热、利咽《温病条辨》银翘马勃散,本品与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射干等药同用,共奏清肺、解毒、疏风热而利咽喉之效。咽喉肿痛而兼肺肾阴虚者,可与滋阴降火药同用,如《疫喉浅论》清咽奠阴承气汤,本品配伍生地黄、玄参、知母等药。
本品清热解毒之功,亦可用于疮痈肿痛或疮疡不敛。如《外科良方》治痈疽初起,以米醋调马勃粉,外敷;并以本品配伍连翘,煎服。
2.用于肺热咳嗽或失音。
本品能清肺热而缓和咳嗽,并能利咽开音,故可用于肺热咳-嗽或兼声音嘶哑者。治轻证,可单用为丸服。肺热重者,宜与其他清泻肺热之药合用。如配伍薄荷、蝉蜕等药,亦可用于风热咳嗽、音哑者。
3.用于出血证。
本品内服与外用,均可止血。因其药性、微偏寒凉,较宜于血热妄行的吐血、咳血、衄血等出血证,多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治外伤出血,可用马勃粉撒敷伤口。现代以消毒的马勃粉、马勃菌丝海棉(除去包被后切成块状的马勃),或用马勃粉混悬液浸泡过的绷带或纱布等敷压伤口,对刀伤、刺伤等外伤出血,手术伤口出血,拔牙后牙槽窝出血及鼻腔出血等,均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四、主要用于治疗痢疾的药物
白头翁 《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草本植物白头翁的根。主产于东北、华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保留根头白绒毛,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大肠、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用于痢疾。对热毒、湿热痢疾(多为细菌性痢疾)或血痢(多为阿米巴痢疾)均有较好疗效,故被称为治痢疾的良药。
1.治湿热、热毒痢疾,常与黄连、黄柏、秦皮等清热燥湿药同用。
2.治血痢时作时止,腹痛腹泻,大便带血,色暗红或紫红,或白色粘液中有鲜红色血液者,可单用本品煎服,或以煎液保留灌肠。
本品的清热解毒功效,亦可用于疮痈及痔疮肿痛等热毒证。可内服,但多捣敷局部。
此外,本品略有凉血和杀虫之功,还能治疗便血、衄血等出血证,以及妇女阴痒、带下(如滴虫性阴道炎)和疟疾。治阴痒带下,如《圣济总录》白头翁丸,其与艾叶同用;尤宜于煎汤灌洗阴道,可单用,亦可配伍苦参、百部等药。治痢疾,《本草汇言》以本品与黄芩、柴胡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治阿米巴痢疾可用15~30g,7日为一疗程;保留灌肠,30~50g,1日1次。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泻痢慎用。本品有较强的刺激性,灌肠及灌洗阴道宜慎。
马齿苋《名医别录》
为马齿苋科肉质草本植物马齿苋的全草。我国各地均产。夏季采收,略蒸或烫后晒干。生用,或用鲜品。
【性味归经】酸,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1.用于湿热下痢。单用有效,水煎服,或以鲜品捣汁加蜜调服;亦可与黄连、黄芩等治泻痢的清热药同用。
2.用于热毒疮疡。 单用煎服,或以鲜品捣敷,亦可与其他解毒消痈药同用。
3.用于血热妄行的崩漏、便血、血淋等证。单用或配伍其他凉血止血药均可。
【用法用量】煎服,15~30g,鲜品60~15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能明显收缩子宫,孕妇慎用。
鸦胆子《本草纲目拾遗》
为苦木科灌木或小乔木鸦胆子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广东、广西等地。秋季采集。晒干,去壳取仁用。
【性味归经】苦,寒。有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治病截疟,外用腐蚀赘疣
1.用于热毒血痢,冷痢久泻。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力较强。单用去壳取仁,以龙眼肉包裹吞服,即可取效。根据前人经验和实验研究,现代主要用以治疗阿米巴痢疾,口服结合乳剂保留灌肠,其效更佳。
2.用于疟疾。本品能杀虫截疟,对各型疟疾均可使用,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的疗效更好,对恶性症亦有一定效果。
3.外治鸡眼,赘疣。鸦胆子仁捣烂涂敷,或以鸦胆子油涂搽局部,有较强的腐蚀作用,可使鸡眼、赘疣坏死脱落。
【用法用量】内服,每次吞服5~15粒,1日3次,多以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内吞服,亦可压去油后作丸、片剂服;不入汤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对胃肠及肝肾有损害,内服时不可多用久服;胃肠出血及有肝肾疾患者应忌用或慎用。外用时应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避免受到腐蚀。
金荞麦《新修本草》
为寥科草本植物野荞麦(天荞麦)的根茎及块根。主产于陕西、江苏、江西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碎。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归肺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清肺化痰。
1.用于肺痈。
本品入肺,能清热解毒,清肺化痰,为治肺痈咳吐脓痰的良药,单用即有效,亦可与鱼腥草、苇茎等药同用。
2.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清肺化痰之功,可以治疗肺热咳嗽、咯痰黄稠之证,可与黄芩、紫金牛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疮疖肿痛、咽喉肿痛及蛇虫咬伤等热毒证,可与相应的清热解毒药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15~30g。
蚤休《神农本草经》
为百合科草本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根茎。主产于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区。秋未冬初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本品清解热毒、消肿止痛之效较佳,故宜于热毒壅盛的疮痈、蛇伤及咽痛诸证。可单用煎服,或研未吞服,并以其粉调敷,或用醋磨汁涂患处,亦宜入复方用。如《圣惠方》重台草散,以本品及木鳖子、半夏各等份为末,以醋调涂,治风毒暴肿;《外科全生集》夺命丹,以本品与黄连、金银花等配伍,治疮痈疔毒。
2.用于小儿高热惊风。
本品入肝清热,用于小儿肝热惊风,四肢抽搐,有熄风定惊之效。常与钩藤、蝉蜕等清肝熄风药同用。
此外,本品略有化瘀、止血之功,又可用于跌打损伤、外伤出血者。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用。
拳参《本草图经》
为寥科草本植物拳参的根茎。主产于东北、华北等地。春季出苗前或秋季地上部分枯萎后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涩、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用于痢疾、疮痈等证。
本品能清热解毒,故宜于热毒所致的痢疾、疮痈等证。治痢疾,可单用,制成片剂或煎汤服,亦可配伍黄连、黄芩、木香等药。治疮痈肿痛,可单用捣敷患处,或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内服与外用均可。热毒内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及毒蛇咬伤,亦可选用本品。
2.凉血止血
用于崩漏、月经过多、吐血、便血等证。
本品苦、涩而寒,功能凉血止血,且具收涩之力,故以血热所致的妇女崩漏、经多及血证为宜。可单味煎服,或与其他凉血止血药同用,以增强疗效。本品单用研末外用,对外伤出血有较好的收敛止血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3~12g。外用适量。
半边莲 《本草纲目》
为桔梗科草本植物半边莲的全草。主产于湖北、湖南、江苏等地。夏季采收。晒干,生用,或用鲜品。
【性味归经】辛、甘,寒。归心、小肠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利水退肿。
1.用于疮痈肿痛及毒蛇咬伤等证。
本品能解热毒、消痈肿,并长于解蛇毒,治蛇伤。常以本品单用煎汤内服,并捣敷患处。
2.用于水肿、腹水及黄疸、小便不利。
本品利水除湿之功,可用以治疗水肿、腹水、黄疸等水湿内盛,小便不利之证。面足浮肿及大腹水肿,宜与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同用;黄疸小便短赤,宜与茵陈、金钱草等除湿退黄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证水肿者不宜。
山慈菇 《本草拾遗》
为兰科草本植物杜鹊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假鳞茎。主产于黄河流域及西南、华南等地。夏秋二季采集。置沸水中煮至透心,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辛,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痛散结。
用于疮痈疔毒。
本品低于清热解毒,消散痈肿,为治疗疮痈疔毒的要药。常与其他解毒消痈药同用,内服与外用均可。如《百一选方》紫金锭,以本品配伍麝香、红大戟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解毒散结之功,还可用于瘰疬痰核及癥瘕痞块等证,并宜与相应的消痰软坚药和活血消癥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不可过量。本品性极粘腻,外用干后易致皮肤收引疼痛,故外用时宜配伍他药同用。
漏芦《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草本植物祁州漏芦或蓝刺头(禹州漏芦)的根。前者主产于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后者主产于安徽、江苏、河北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痛散结,通经下乳
1.用于疮肿疔莓,乳痈肿痛。
本品以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见长,故宜于疮肿疔毒初起之证。因其兼通乳络,故为治疗乳痈肿痛之要药,并多与蒲公英、瓜蒌等消痈散结药同用。
2.用于乳房胀痛,乳汁不下。
本品能入阳明胃经,有通经下乳之功,故可用于产后乳络壅滞,乳汁不下,乳房胀痛等症,可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通经下乳药同用,以增强下乳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6~12g。
白蔹《神农本草经》
为葡萄科草质藤本植物白蔹的块根。主产于华北、华东、中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解毒,消痈生肌
用于疮痈肿毒,水火烫伤。
本品专于清热解毒,消痈生肌。热毒疮痈初起,红肿疼痛者,可促其消散;脓溃而红肿不退或久而不敛者,可收清热排脓生肌之效。可单用煎汤内服、浸渍,或为末外敷,亦常入复方使用。如《直指方》白蔹散,本品与黄柏配伍,先以汤洗疮,后用芝麻油调涂患处。
治水火烫伤,外伤出血,本品亦有清热解毒、敛疮生肌之效。如《证治准绳》金伤散,以白蔹、白及、乳香等药研来,外用。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配伍(十八反)。
白花蛇舌草《广西中药志www.med126.com/shiti/》
为茜草科草本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全草。主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夏秋二季采集。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微苦,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应用】
1.清热解毒
用于热毒疮痈,咽喉肿痛及毒蛇咬伤等证。
本品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作用,对疮痈、咽痛及蛇伤等热毒证候,均有较好疗效。治疮痈,可与紫花地丁、连翘等药同用;治肠痈,可与红藤、败酱草等药同用;治咽喉肿痛,可与板蓝根、射干等药同用;治蛇虫伤,可与半边莲、蚤休等药同用。本品亦常用于癌肿而有热毒内盛者。
2.利湿通淋
用于热淋。
本品能清热除湿,利尿通淋,故宜于热淋小便黄赤涩痛,宜与车前草、石韦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5~60g。
第四节 清热凉血药
1.性能特点和适应证
本类药物味苦性寒,或兼有甘味、辛味;主要归心、肝二经。能够清营分、血分之热而具有清热凉血的功效。主要用于:
⑴温热病热入营血证。症见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现、舌红绛、脉细数,甚则神昏谵语、吐衄便血、发斑、舌质深绛等;
⑵内科杂病中的各种血热妄行之证。
此外,本类药物还分别兼有止血、养阴、解毒、活血等不同功效,还可主治其他热毒证、阴虚证或瘀血证。
2.使用注意
兼能养阴的凉血药,有一定滋腻性,湿滞便糖、纳差者慎用;而兼活血化瘀者,孕妇当忌。
生地黄《神农本草经》
为玄参科草本植物地黄的块根。主产于河南,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栽培。秋季采挖。鲜用,或干燥后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寒。归心、肝、胃、肾经。
【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
⑴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不论营分热证或血分热证,均十分常用。
①治疗营分热证,常与水牛角、银花、黄连等药同用。
②治疗血分热证,常与赤芍、牡丹皮等配伍。
⑵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咳血、便血、尿血及崩漏等证。常与相应的凉血止血药配伍。
2.养阴生津:
用于各脏腑阴虚燥热证。
⑴热灼胃阴,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或热病之后,肠燥便秘者。常与麦冬、玄参等药同用。
⑵热病后期,余热未尽,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以及阴虚内热者。常与青蒿、鳖甲等配用。
⑶肝肾阴虚,津亏血燥证。配伍枸杞子、沙参等。
【用法用量】煎服,10~15g。鲜品30~50g,捣汁服,其清热凉血作用更强。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尤应忌用。
玄参《神农本草经》
为玄参科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主产于浙江及其他长江流域省区。冬季采挖。晒至半干,堆放发汗至内部变黑色,再晒干或烘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甘、咸,寒。归心、胃、肾、肺经。
【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
⑴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常与生地黄、连翘、水牛角等药同用。
⑵治热病津液损伤,肠燥便秘。亦常与生地黄、天冬等药同用。
2.泻火解毒
⑴用于咽喉肿痛者。
①热毒壅盛者,与黄芩、桔梗等药配伍。
②虚火上炎者,常与麦冬、生地黄同用。
⑵痈肿疮毒。与金银花等药配伍。
⑶瘰疬痰核。宜与贝母、夏枯草等药同用。
3.滋阴降火
用于肺肾胃阴虚证。
⑴肾阴不足,骨蒸潮热。与生地黄、黄柏等同用。
⑵肺阴不足,劳嗽咳血。其与百合、麦冬等同用。
⑶阴虚胃热的消渴多饮等证,宜与生地黄、麦冬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而滞,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应忌用。不宜与藜芦配伍(十八反)。
牡丹皮《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小灌木牡丹的根皮。主产于安徽、山东等地。秋季采挖,晒干。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
【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多与生地黄、水牛角等药同用。
2.活血化瘀
广泛多种用于瘀血证。如:
⑴妇女因瘀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腹内癥块等。宜配伍丹参、当归等。
⑵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宜配伍三七、红花等。
⑶用于疮痈肿毒、肠痈腹痛,应与连翘、大黄等同用。
3.退虚热
用于阴虚内热证。
⑴温热病后期阴液受伤,而邪热未尽,症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或低热持久不退。常配伍青蒿、鳖甲等。
⑵肝肾阴亏,症见骨蒸潮热,五心烦热之证,均常与补阴药及退虚热药合用。宜与生地黄、玄参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用于寒凝血瘀者宜酒炙用。
【使用注意】血虚有寒,月经过多及孕妇忌用。
赤芍《神农本草经》
为毛茛科草本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根。主产于内蒙古、四川和东北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酒炙用。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
本品在性能和功用方面,与牡丹皮甚为相似,唯其清泻血分热邪之力稍弱于牡丹皮。故用以治疗热入营血证,两药常相须为用。
2.散瘀止痛
用于瘀血证。
本品亦有较好的活血化瘀作用,且更长于止痛。其治疗瘀血证的应用特点亦与牡丹皮相似。
此外,本品入肝清热之力优于牡丹皮,故治疗目赤红肿、头昏头痛等肝热证,相对更为多用。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寒凝血瘀者可酒炙用。
【使用注意】虚寒证不宜,孕妇慎用。不宜与黎芦配伍(十八反)。
牡丹皮 清热凉血 —— 退虚热
赤 芍 活血散瘀 —— 止痛
水牛角《名医别录》
为牛科动物水牛的角。主产于华南、华东地区。劈开,用热水浸泡,捞出,镑片,晒干。生用,或用浓缩粉。
【性味归经】苦、咸,寒。归心、肝、胃经。
【功效应用】清热凉血,泻火解毒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证。
本品性味苦咸而寒,对于温热病具有多方面的作用。其能清热解毒,可除温热疫毒;其入血分,长于清营凉血,并稍有止血之效;又可入于肝胃经气分,以清热泻火。故温热病,血分热盛,斑疹吐衄;或壮热烦躁、神昏谵语及痉挛抽搐,不论邪热在气、在营、在血,都可使用。治斑疹吐衄主要取其凉血、解毒之功,多与生地黄、牡丹皮等凉血止血、活血化瘀药同用;治壮热神昏,主要取其清心、解毒之功,多与连翘、黄连等清心、解毒药同用;治高热抽搐,主要取其清肝、解毒之功,常与羚羊角、牛黄等清肝、熄风药同用。
2.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等证。多与凉血止血药同用。现代还用于过敏性紫癜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而属血热者。
此外,本品配伍其他清热解毒药,亦可用于热毒疮痈和咽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水牛角浓缩粉,冲服,每次1.5~3g。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证忌用。
紫草 《神农本草经》
为紫草科草本植物紫草、新疆紫草或内蒙紫草的根。主产于东北及新疆、内蒙古等地。春秋二季采挖。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甘,寒。归心、肝经。
【功效应用】清热凉血,解毒,透疹
1.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斑色紫暗;或血热妄行诸证。
本品入于血分,可清热凉血,且清热解毒,故能主治温热病血分热毒壅盛,斑疹紫暗,常与其他凉血解毒药和凉血化瘀药配伍,如《张氏医通》紫草快斑汤、紫草消毒饮等,其与连翘、牛蒡子、赤芍等药同用。
本品清热凉血的功效,还常用于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便血、血淋及痔疮肿痛出血等证,并多与凉血止血药同用。
2.用于麻疹不透。
本品既有透疹之功,可促进麻疹透发;又能凉血、解毒,并微有畅旺血行之效。为治疗麻疹初起,因热毒炽盛,血行瘀滞而疹点外发不透,其色紫暗而不红活的要药。可单用本品,开水泡服或煎服。尤多与清热解毒药同用,如紫草快斑汤及紫草消毒飞饮,亦可主治此证。本品单用或配伍金银花、绿豆等药,对于预防麻疹有一定效果。
3.用于痛肿、疮疡、水火烫伤及湿疹等证。本品主治这些外科及皮肤科病证,主要取其清热解毒作用,且多局部外用,可将本品放入芝麻油中微煎,适当浸泡后,滤取油液,外涂患处;或与解毒、敛疮药同用,如《直指方》紫草膏,其与黄连、黄柏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1O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虚寒证忌用。本品略有缓下通便作用,便清者不宜;用于血热毒盛,斑色紫暗及麻疹不透,因热结而兼便秘者,用量可稍重。
第五节 清虚热药
性能特点和适应证:
本类药物多为苦寒或甘寒之品,主要归肝、肾经。以退虚热、除骨蒸为其主要功效,主要适用于阴虚内热证。
1.肝肾阴虚等所致的虚热内扰,症见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心胸烦热、盗汗、遗精、舌红少津、脉细数等。
2.温热病后期,邪热虽然未尽,但阴液耗伤而虚热内生者。
青蒿《神农本草经》
为菊科草本植物黄花蒿的地上部分。各地均产。夏秋二季采收。阴干,切段生用;或用鲜品。
【性味归经】苦、辛,寒。归肝、胆、肾经。
【功效应用】
1.清虚热,除骨蒸
用于阴虚内热证。
⑴用于温热病后期,邪伏阴伤,夜热早凉,低热不退。宜与鳖甲、生地黄、牡丹皮等同用。
⑵肝肾阴虚,虚火内生,症见骨蒸潮热,手足心热,心烦颧红,盗汗遗精等,常与鳖甲、知母、地骨皮等药同用。
2.解暑热
用于外感暑热,发热,头痛,口渴等。可与连翘、西瓜翠衣药同用。
3.截疟
用于疟疾。
本品善除疟邪(抑制或杀灭疟原虫)以截疟,又可解热以缓解疟疾发作时的寒战壮热,为治疗疟疾寒热的要药。单用较大量即可取效。现代以其提取物青蒿素制成片剂、胶囊剂等多种制剂内服;或作栓剂,塞入肛门,均有较好疗效。
【用法用量】煎服,6~10g,不宜久煎;或以鲜品绞汁服。
【使用注意】虚寒证不宜服用。
地骨皮《神农本草经》
为茄科灌木枸杞的根皮。主产于河北、河南等地。全年可采挖,以清明节前后采挖者质较佳,皮厚且易剥皮。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寒。归肾、肺、肝经。
【功效应用】
1.退虚热
⑴用于阴虚火旺,骨蒸潮热、盗汗、心烦口渴者。其与知母、鳖甲等药同用。
⑵治阴虚内热,津液亏耗,消渴多饮、烦热口燥者。可与麦冬、天花粉、芦根等药同用。
⑶治虚火上炎所致的牙痛。可与生地黄、石膏等配伍内服。
2.泻肺火
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咳血、血淋及妇女崩漏、月经先期而量多等证。宜与相应的凉血止血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虚寒证不宜服用。
白薇《神农本草经》
为萝靡科草本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根及根茎。各地均产。秋季采挖。晒干,切段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肝、肺、胃经。
【功效应用】
1.退虚热
用于阴虚发热证。
本品的退虚热功效,可用于多种阴虚内热之证。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的骨蒸潮热、盗汗等症,可与生地等补阴药及地骨皮等退虚热药同用。治产后阴血不足,低热不退,可与补血益气药配伍,如《本事方》白薇汤,其与当归、人参等药同用。治温热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受伤,夜热早凉者,本品既退虚热,又可凉血泻热,宜与生地、青蒿等养阴、凉血药及退虚热药同用。
2.清肺热
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清泄肺热的功效,可以治疗肺热咳嗽,并宜与其他清肺化痰止咳药配伍,如《普济方》治此证,本品与川贝母、百部等同用。《重订通俗伤寒论》中,主治素体阴虚而外感风温,咳嗽、烦热的加减葳蕤汤,亦主要取其清肺热之功,与解表的薄荷、补阴的玉竹等药共收滋阴解表和清肺止咳之效。
3.凉血,解毒
用于血热出血证及温热病热入营血。本品能清血分之热,具有凉血作用。可与凉血止血药同用,以治疗血热妄行的咳血、衄血等证。温热病热入营血,高热烦躁,舌绛红者,可与生地、玄参等凉血药同用。
4.利尿通淋
用于热淋血淋。本品清泻膀胱湿热,可收利尿通淋之效。因其兼能凉血,而以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中带血者更为适宜。
此外,本品清热解毒,又可凉血,尚可用于热毒疮肿,咽喉肿痛等证,多与其他清热解毒药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6~12g。
本品主要含多种低聚糖试,如白薇甙C、白薇甙D、白薇甙E及白薇新甙等。所含甙类能使心肌收缩作用增强,心率减慢;对肺炎球菌有抑制作用;并有解热、利尿作用。
银柴胡《本草纲目拾遗》
为石竹科草本植物银柴胡的根。主产于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秋后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寒。归肾、肝经。
【功效应用】清虚热,除疳热
1.用于阴虚发热。
本品作用单一,以退虚热为专功。其性寒而不甚,退热而不易伤胃;味兼苦而不燥,不致损伤津液,为退虚热之佳品。治肝肾阴虚,骨蒸潮热,盗汗等症,常与补阴药或其他退虚热药同用,如《证治准绳》清骨散,其与生地、鳖甲、地骨皮等药配伍。温热病后期之低热不退,亦可选用,如《温症指归》银甲散,其与鳖甲配伍。
2.用于小儿疳积发热。
本品退虚热,除疳热,还常用于小儿府积发热。饮食积滞,或肠内虫积日久,损伤脾胃所致的疳积发热,肌肤瘦弱,消化不良,腹部膨大,大便不调,毛发枯少,或时作腹痛等,宜与白术、使君子、芜荑等健脾益气药和驱虫药同用。《医宗金鉴》的柴胡清肝散,又以本品与菊花、蝉蜕等同用,主治小儿疳热上攻,眼中赤痒,流泪羞明,目睛生翳等症。
【用法用量】煎服,6~10g。
【使用注意】虚寒证不宜。
胡黄连《新修本草》
为玄参科草本植物胡黄连的根茎。主产于云南、西藏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用。
【性味归经】苦,寒。归肾、心、肝、胃、大肠经。
【功效应用】退虚热,除痛热,清湿热,泻火解毒
1.用于阴虚内热。
本品性寒,能入肾、肝二经以清虚热。主治肝肾阴虚,虚火内扰所致的骨蒸潮热等症,常与补阴药同用,如《证治准绳》清骨散,其与鳖甲、知母等药配伍。
2.用于小儿疳积发热。
本品与银柴胡相似,既清虚热,又除疳热,可用于喂养不当,饮食不节,或肠虫积滞等多种原因所致的小儿疳积发热。因本品能清泻胃肠湿热,对疳积发热而兼湿热者,更为适宜。如《医宗金鉴》肥儿丸,其与自术、神曲、黄连等同用,主治小儿疳积,低热不退、面色萎黄、消瘦、腹痛、大便失调等。
此外,本品因有与黄连相似的清湿热、泻火解毒功效,而得胡黄连之名。故可用于胃肠湿热,泄泻不爽,痢疾腹痛;毒热疮肿,痔疮肿痛;肝热目赤,心热烦躁以及血热妄行诸证。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虚寒证不宜服用。
【复习思考题】
1.比较石膏、知母功效、主治的异同。
2.列举本章中能够清肝明目的药物。
3.比较黄芩、黄连、黄柏功效、主治异同。
4.“疮家圣药”是?鱼腥草、各善于治疗哪种内痈?紫花医学检验网地丁善治?大血藤善治?
5.善于治疗痢疾的常用药物有哪些?
6.善于治疗咽喉肿痛的药物有哪些?
7.栀子的功效是?
8.既能凉血,又能退虚热的药物有?
9.简述生地的功效和治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