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肿瘤
第一节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是指原发于支气管粘膜、腺体和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是呼吸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20多年来,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各国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我国,肺癌现已占各种恶性肿瘤之首位。肺癌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咯血或痰中带血,胸痛,胸闷,体重下降甚则出现淋巴结转移和其他脏器的转移,其病情进展快慢与细胞生物学特性有关。早诊早治是提高肺癌治疗效果和整体生存的最好办法。
本病属于中医“咳嗽”、“咯血”、“胸痛”、“痰饮”、“肺积”、“息贲”等病证范畴。
一、病 因 病 机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由于人体正气虚损,阴阳失调,六yin邪毒乘虚入侵于内,或情志失调,饮食失节,不良嗜好,过于疲劳等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从而导致肺脏受损,肺病则宣降失司,气机不利,血行受阻,津液失于输布,内聚为痰,痰浊凝滞,气滞血瘀,于是痰浊与瘀血相互胶结,日久形成肺部积块,故痰瘀互结于肺是肺癌的病理基础。痰瘀互结于肺,导致肺宣降失司,肺气上逆则咳嗽咯痰;痰阻气滞,气机不通则见胸痛;痰瘀化热,或外受邪毒之秽气羁留在肺,瘀毒热聚而成积块,邪热灼伤肺络,则见咯血。肺癌若失治,进一步发展则脏腑功能虚衰,气血生化无源,无力抗邪则痰瘀毒之邪乘虚流窜,流注于皮下,则见缺盆(锁骨上窝)结节,流着于骨,则成骨痹骨痛,流于脑,则头痛目瞑甚至呕吐;病变至此已属晚期,预后更差。
总之,肺癌是因虚致病,虚实夹杂,为本虚标实之病,正气亏虚与痰瘀互结贯穿于肺癌由原发到转移的整个病程。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证候虚实:肺癌局部病变属实证为标,全身属虚为本,总属本虚标实之证,临床常表现为标本互见,虚实夹杂并见,应分清虚实,标本缓急。肺癌早期以实邪为主,要分清痰、瘀、热(毒)证;中、晚期以正虚为主,要分清肺、脾、肾。
2.辨症状:辨咳嗽有痰无痰,若有痰是白泡痰还是粘稠痰或者是黄脓痰。若咳嗽痰少或痰中带少许血丝,多为肺阴亏虚;咳嗽咯白泡沫痰多为脾虚痰湿,粘稠痰或黄脓痰为痰热或热毒蕴肺;辨痰中带血或咯血,应察看血之色泽和有无凝血块,若血色鲜红为肺热伤络;若伴有血块提示有气机阻滞,瘀血内结,血不循经,溢于脉外;若咯腥臭脓血痰甚则有血块,为痰瘀热毒壅结于肺。
(二)治疗原则
肺癌总的治疗原则是扶正祛邪。临证时应分清虚实,辨别盛衰(正气与邪气)。肺癌早期当以泻实攻邪为主兼顾扶正,具体治法有:化痰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中晚期肺癌当扶正为主祛邪为辅,具体治法有益气养阴、补气养血、健脾补肺,补肾益气填精等。
临床用药注意以下两点:
1.正虚贯穿于肺癌整个病程中,在治疗时应时时注意顾护正气,尤其是先后天之本,使正旺而能胜邪。
2.注意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肺癌的不同证型,选择有抗癌作用或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组方治疗,这样可提高临床疗效。
(三)分证论治
l.气滞血瘀证
【证候】咳嗽不畅,胸闷气憋,胸痛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痰血暗红,便秘口干,口唇紫暗,舌质暗或有瘀点、瘀斑、瘀条等,舌苔薄,脉细弦或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散瘀消结。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芎15克,赤芍15克,川牛膝15克,生地黄15克,三棱15克,延胡索15克,枳壳15克,甘草5克。
加减:胸痛明显者可配伍香附15克,郁金15克,香椽15克等理气通络,活血定痛;若反复咯血,血色暗红者可去桃仁、红花,加蒲黄10克、三七粉10克(另包冲服)、藕节15克、仙鹤草20克、茜草根15克凉血活血,祛瘀止血;瘀久化热,耗伤气津,症见日干舌燥者,加北沙参15克、天花粉30克、玄参15克、知母15克等,益气养阴生津;若气血虚较重,症见食少、乏力、气短者, 加人参10克(单煎)或党参20克、白术15克,黄芪30克补益气健脾。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参莲胶囊 口服:每次6粒,每日3次。 本品由苦参、半枝莲、山豆根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气血瘀滞、热毒内阻而致的中晚期肺癌。
2)平消胶囊 每次4—8片 (每片0.21g),每日3次,三个月为1疗程。有活血化淤、止痛散结之功效,实用于中晚期肺癌。
3)增生平片 每次4—8片,每日2—3次,3—6个月一疗程。有清热解毒,化淤散结的功能,主治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肿瘤乳腺癌等。
4)复方斑蝥胶囊:主要成分斑蝥、人参、黄芪、刺五加、三棱等;每粒0.3g。功能:破血消瘀,攻毒蚀疮。用于肺癌、肝癌、胃癌等。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粒,一日2次,连用40天为一疗程。
(2)注射剂
1)榄香稀乳注射液 每次0.2~0.6g,每日1次,静脉滴注,每5—7天为一疗程。榄香稀属细胞毒类抗癌中药,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头部肿瘤有较好疗效。
2)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一次20-40ml,加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立即使用,静脉注射;一日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3)岩舒注射液:具有止血、止痛、抑制癌细胞扩散等功能;用法与用量: 岩舒注射液12~20ml加入2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或以本品8~10ml加入10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每日二次。滴入速度以每分钟40~60滴为宜。以总量200ml为一个疗程,可连续使用2~4个疗程。
(3)针灸治疗
肺癌患者咳嗽胸痛者,针定喘、风门、肺俞、列缺、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放化疗后食欲不振,呕恶者,针内关,足三里,中脘,公孙,胃俞等穴。用平补平泻法
(4)饮食疗法
百合50克,三七15克,免肉200克,加水一起放入沙锅内煲熟食用。
(5)外治法
肺癌胸痛,骨痛之止痛治疗:朱砂7.5克,乳香15克,没药30克,上药碾碎后放入500毫升米酒中,密闭浸泡2天,取少许澄清液备用。用棉签蘸药水涂于患者痛处,稍干后重复3-4次。
2.痰瘀阻肺证:
【证候】咳嗽咯痰,胸闷气憋或气喘,痰质粘稠,痰白或黄白相兼,胸痛,纳呆便溏,舌质暗红或紫暗,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滑数。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祛瘀
制胆南星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15克,枳实10克,桔梗10克,瓜萎壳15克,紫菀15克,竹茹10克,川芎15克,姜黄10克,水红花子15克,甘草5克。
加减:若见胸腔胀闷、喘咳较甚者(伴恶性胸水者)加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子15克(包煎),大枣15克,以泻肺行水;痰郁化热,痰黄稠粘难出者,加海蛤壳15克、鱼腥草30克,金荞麦根30克,黄芩12克、桅子15克以清热化痰;若胸痛甚,且瘀象明显者,加莪术10克,郁金15克,延胡索15克以化瘀止痛;神疲、纳呆者,加党参30克,白术15克、鸡内金10克,焦三仙各15克以健脾开胃。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西黄丸 每次3~5g,每日2次。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能,适合用于各期肺癌者。
2)平消片 每次6片(每片0.4g),每日三次,3个月为1疗程。有解毒除痰、消徵散结之功效,适用于中晚期肺癌。
3)鹤蟾片 每次6片(每片0.4g),每日三次,3个月为1疗程。有解毒除痰、消徵散结之功效,适用于中晚期肺癌。
(2)注射剂
1)华蟾素注射液 用法:静脉滴注:每次10~20ml,用5%~10%葡萄糖稀释500ml混匀后缓慢静滴,每疗程4周。适用于中晚期肺癌。
2)爱迪注射液每次40~6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具有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对消化系统及呼吸系统肿瘤有一定疗效。
3)榄香稀乳注射液(见前)。
(3)针灸治疗
患者咳嗽胸痛者,针定喘、风门、肺俞、列缺、合谷穴,用平补平泻法。
(4)饮食疗法
1)生薏苡仁100克,大米100克;加冷水放入沙锅内煲熟食用。
2)鲜葫芦一个,捣碎,绞取汁液,每次100毫升,加入适量蜂蜜调服,每日2-3次。对肺癌伴胸水者有一定疗效。
(5)外治法
大黄3克,大戟3克,冰片5克,三七5克,血竭3克,山慈菇5克,莪术3克,麝香0。3克,黑膏药肉50克,用法 :将黑膏药肉外,其余药物共研为细末,调入已熔化的黑膏药肉内,均匀涂摊在15丝厚无毒塑料薄膜上,厚约0。5厘米,将膏药贴在肿瘤所在位置的体表,并可加温,以助药力迅速经皮肤透入体内。每天2小时,7天更换药膏一次,适用于肺癌伴有胸腔积液者。
3 .阴虚热毒证
【证候】咳嗽无痰或痰少而粘,或痰中带血,甚则咯血量多难止,伴气紧胸痛,心烦寐差,低热盗汗,或高热不退,口渴,大便干结,小便黄,舌质红苔黄而干, 脉细数或数大无力。
【治法】养阴清热,解毒散结。
北沙参20克,玉竹15克、麦冬15克,冬桑叶12克,天花粉15克,金银花15克,野菊花15克、蒲公英30克、紫花地丁草30克、紫背天葵30克,甘草3克。
加减:若见咯血量多不止,可选加白及15克、仙鹤草30克,茜草根15克,三七粉10克(另包冲服)或云南白药1克冲服以凉血收敛止血;低热盗汗,加地骨皮15克,胡黄连10克,五味子15克养阴清热敛汗,大便干结,加全瓜蒌15克,火麻仁(打烂)30克以润燥通便。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西黄丸(见前)。
2)增生平片(见前)。
3)复方斑蝥片:每次1片每片(0.5g ),每日2次,3个月为1疗程。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实用于中晚期肺癌。
4)复方青根片:每次4片 每片(0.5g ),每日3次,2个月为1疗程。有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散结之功效,实用于中晚期肺癌,体质尚可者。
(2)注射剂
1)鸦胆子乳(见前)。
2)华蟾素注射液:(见前)。
3)若咳嗽,高热不退者,用清开灵注射液20~40mI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
(3)针灸治疗
穴位注射:鱼腥草注射液4ml分别注入双侧孔最穴,可治疗肺癌咯血,有降气泻火止血的作用。针刺肺俞,心俞,尺泽,曲池,丰隆穴。用泻法。。
(4)饮食疗法
莲米煲大蒜:将莲米100克,大蒜(去皮)100克放入沙锅内煲熟食用。一日3次,连食5~7天。
4.气阴两虚证
【证候】咳嗽痰少,或痰稀, 咳声低弱,气短喘促,神疲乏力,面色 白,微恶风寒 自汗或盗汗,或胸背隐痛,口干少饮,舌红或淡,少苔,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
西洋参10克(单煎),麦门冬15克,五味子10克,生地黄15克,熟地黄15克,玄参15克,当归10克,百合15克、白芍15克,黄芪30克,桔梗12克,甘草3克。
加减:气虚症状明显者,加重生黄芪可用60克~100克,另加太子参30克,白术15克等益气补肺健脾;咯痰不爽,痰少者,加川贝母粉5克(另包冲服)、百部15克,苦杏仁10克利肺化痰止咳。若肺肾同病,阴损及阳,出现以阳气虚衰为突出临床表现时,选用右归丸温补肾阳或加仙茅,巴戟天,补骨脂各10克以温补脾肾。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扶正养阴丸 每次1丸,每日3次。有养阴泻火、润肺止咳之功能,适用于晚期肺癌。
2)鹤蟾片 每次6片(每片0.4g),每日三次,3个月为1疗程。有解毒除痰、消徵散结之功效,适用于中晚期肺癌。
(2)注射剂
1) 爱迪注射液(见前)。
2) 康莱特注射液:每次100---2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21天为一疗程。具有健脾、利水、渗湿、清肺等功效。属扶正抗癌中药制剂,有止痛,增强免疫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作用,对肺癌有较好的疗效。
(3)针灸治疗
针刺肺俞,尺泽,膏肓,足三里、曲池、大椎等穴。用平补平泻法。
(4)饮食疗法
1)百合50克,麦冬30克,大米100克。煮粥食用。适用于,肺癌血干咳,痰血,心中烦热者。
2)胡萝卜120克,大红枣15枚,煎水口服。适用于肺癌放化疗后体虚贫血者。
三.预防与调护
治疗期间应注意休息,不宜过多活动,应注意改善生活起居,改善居住环境,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
(一)饮食调理
治疗期间忌食芫荽、葱、姜、辛辣酒酪等,不宜过食生冷。宜食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新鲜绿叶蔬菜、水果等。对于手术后或放化疗期间的患者,其脏腑功能阴阳气血均有受损,尤其应重视饮食的调理。可配合药膳来治疗疾病,在饮食中加入中草药来增强营养,增强患者体质,以起到辅助抗癌的作用。
(二)康复期调理:
本病在手术后,或放化疗后,气血损伤较重,正气未复,应注意调畅情志,配合适当运动,如练太极拳、或辅助气功治疗,以使经脉气血流通,促进机体早日康复。
四、 研究进展
(一) 治法研究
1.专方专药治疗肺癌
梅氏对65例晚期肺癌用自拟的黄鱼抗癌汤(黄芩12g,黄精20g,鱼腥草15g,枳壳10g,枇杷叶10g,杏桃仁各10g,瓜蒌皮10g,浙贝母15g,莪术30g,僵蚕10g,五倍子10g,蜂房10g,蜈蚣6g,半枝莲30g,苡米30g,黄芪12g,当归12g,仙鹤草15g)治疗,服药3个月后复查,结果CR 1例,PR 24例,MR 36例,SD 4例,生存质量提高52例,稳定13例,中位生存期3年〔临床肿瘤学杂志 1997,2(1):32〕。
2.中药注射液治疗肺癌
蟾素注射液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非小细胞肺癌20例,并设对照组20例,以顺铂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结果:华蟾素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后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均明显好转,华蟾素组疲倦乏力改善更明显。治疗后华蟾素组CD4水平较化疗组明显升高(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化疗组以部分细胞肿胀为主,华蟾素组以细胞缩小变圆为主〔《
3.中西医结合治疗
周氏等采用闭塞引流和胸腔内注射夏枯草注射液治疗26例肺癌伴中等或大量胸腔积液,并设26例胸腔注射化疗药物作对 照。结果治疗组CR 9例,PR13例,SD2例,PD2例,有效率85%,平均缓解期7个月;对照组中CR 5例,PR7例,SD8例,PD4例,有效率46%,平均缓解期1.5个月。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中医杂志1998,39(11):662.〕。
4.中药介入治疗研究:
近年来,开展了中药介入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从而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李氏等用双重动脉灌注榄香烯及化疗药治疗肺癌20例,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松氏等用鸦胆子乳经支气管动脉灌注治疗肺癌,一周后手术,病理可见肿瘤有坏死区,部分癌细胞呈空泡变性,纤维化不明显。钱氏等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康莱特配合小剂量化疗药治疗109例肺癌,结果:CR9例;PR50例,其有效率为54.1%。中药介入治疗肺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医杂志1997,38(5):307〕。
第二节 胃 癌
胃癌(gastric cancer)是指发生在胃粘膜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其发病部位包括贲门、胃体和幽门。胃癌是全世界(包括我国在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仅次于肺癌而居第二位。死亡率居各类恶性肿瘤死亡的第一位。其发病特点是起病隐匿,大多数胃癌患者早期无明显症状,常因无明显症状而漏诊,中晚期出现中上腹疼痛、消瘦、乏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及癌肿转移所引起的相应症状。
胃癌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伏梁”、“积聚”、“噎膈”及“胃反”等病证范畴。
一. 病因病机
胃癌的病因病机,中医认为多因正气内虚,情志所伤,忧思郁怒日久,导致肝失疏泄,胃失和降;或饮食失节,或食入不洁饮食,久病损伤脾胃,运化失职,痰湿内生,阻滞气机,气滞血瘀痰凝,交结于胃,积聚成块而发病。痰气交阻于胃,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使脾胃更虚,不能运化水湿,进而痰湿气交结,郁久化热,灼伤胃络,或瘀血阻络,血不归经,导致便血呕血;如果痰热瘀毒留恋日久,则致胃阴亏损。病到中晚期,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气血更虚,痰瘀毒邪更难祛除,并流窜转移它处,使五脏俱损,病至不治。
一、 辨证论治
(一) 辨证要点:
1. 辨标本虚实:胃癌属于本虚标实之证,虚是脾胃气虚,胃阴不足;实则为气滞,痰瘀毒聚;病变早期以邪实为主,病情进展表现为气滞,痰瘀毒聚;病至晚期则以虚为主,以气血两虚多见,亦可见脾肾阳虚或阴阳两虚之证。
2. 辨舌脉:舌诊在胃癌的辨证中尤应重视,因舌苔乃胃气所附,舌苔白腻,口粘而甘,乃湿邪为患;苔厚口臭,为内有食积不化;苔黄口臭中焦有热;苔花剥提示胃阴已伤;舌有裂纹亦示胃阴受损;舌质淡白,脉弱为脾胃虚弱或气血两亏之征;舌淡暗有瘀斑或瘀点示血虚挟瘀。
(二)治疗原则:
胃癌应以补虚攻邪,标本兼治为基本治则。胃癌初起,正气未虚,以祛邪为主,治宜理气宽中、化痰消瘀,降逆和胃抗癌,病至中期,正气已虚而邪气较甚,正不抗邪者,治宜攻补兼施,扶正与抗癌同用,病至晚期,以正气虚,气血不足,脾肾亏损为主,治宜扶正为主,补益脾肾,培补气血生化之源,使气血津液渐复,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三)分证论治:
1.肝胃不和
【证候】胃脘胀满,疼痛时作,牵及两胁,嗳气吞酸或进食发噎或呕吐反胃,舌淡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治法】疏肝和胃,降逆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10 g、枳实15g、白芍15g、当归l0g,旋覆花10g(包煎),法半夏10 g,生姜10g.川芎15g,佛手10g,八月扎15 g。1日1剂,水煎取汁,分三次服。
加减:若口苦口干明显,胃脘胀痛伴灼热感,属肝胃郁热,去当归、柴胡、生姜,酌加吴茱萸5 g ,黄连10 g ,黄芩10g,川楝子15 g以清泄肝胃之热;若吞酸嗳腐,矢气臭秽,乃胃有停食,酌加山楂15 g ,建曲15g,连翘10g,莱菔子15g(打碎),槟榔片10 g,以消食化积导滞;大便干结不通者,加火麻仁30 g (打碎) ,郁李仁15g (打碎),或生大黄8g(后下).通便泻热。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复方天仙胶囊 每粒0.25g,每次2~3粒, 3次/日,1个月为1疗程。间隔一周后,可继续服用。适用于各期胃癌,若配合放射、化学治疗则效果更好。
2)木香顺气九 每次6g.每3次,适用于胃癌反胃呕吐,大便秘结不通者。
3)增生平片 ~次4~8片,每日2次,有行气散结的功效;适用于各期的消化系统肿瘤。
(2)注射剂 50%干蟾皮注射液(每1 m1含干蟾皮0.5g),先从2m1开始,每日递增2 m1,第5~10天每天各10m1,加入l0%或50%葡萄糖注射液40 m1,缓慢静脉推注,10天为一小疗程,30天为一大疗程,两小疗程中间休息2~3天,可用于各期胃癌。
(3)针灸治疗:足三里,曲池,气海,章门,用平补平泻法,适应证:中、晚期胃癌;
(4)饮食疗法
1)陈皮10 g,乌贼骨15g,猪瘦肉50 g ,粳米50 g,陈皮、乌贼骨与粳米煮粥,熟后去陈皮及乌贼骨加入瘦肉片再煮,放入食盐少许调味食用。
2)莱菔子l5一30g,粳米适量。炒菜服子与粳米共煮成粥后食用。适应证:胃癌腹胀明显者。
(5)外治法
止痛抗癌膏 三棱、蚤休、延胡索、黄药子各10g,芦根20g,川乌6g,冰片8g,紫皮大蒜100g,麝香适量,大蒜取汁,余药研为细粉过100目筛,用大蒜汁将药粉调成膏剂贴于痛点,隔日2贴,适用于胃癌疼痛.
2.脾胃虚寒
【证候】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进食生冷胃痛加剧,进热食则舒或胃痛减轻,时呕清水,大便稀溏,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四肢发凉,舌谈胖有齿痕,苔白滑润,脉沉细或沉缓。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和胃
附片10 g,(先煎),干姜10g,党参20 g,白术15g 茯苓、枳实各15g,法半夏15g,海藻30g,生薏苡仁50g,砂仁6g(后下),白花蛇舌革30g,夏枯草30g,莪术10 g, 甘草5 g, 一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加减:气短、乏力甚者,加黄芪30-60g,党参换成红参10g(另煎)健脾益气扶正,若呕吐明显者,加生姜10g,霍香15g,和胃止呕。胃痛甚者,加五灵脂10 g,高良姜10 g,三棱10 g,温中止痛;便溏泄泻,加山药、芡实各30g,补骨脂、肉豆蔻各15 g,温中止泻。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复方天仙胶囊(见前)。
2)增生平片(见前)。
(2)注射剂:康莱特注射液(见前)。
(3)针灸治疗
1)穴位:足三里,曲池,气海,章门,针刺,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适应证:中、晚期胃癌;
2)穴位:大椎,身柱;神道,灵台;八椎旁夹脊;脾俞;胃俞,足三里。方法;化脓灸.每次灸1组穴,每穴灸7-9壮,隔日灸一次,每次灸毕,用灸疮膏贴于灸穴上,使之化脓。适应症:晚期胃癌。
(4)饮食疗法
1)黄花鱼1条(约250g),荜芨3 g,砂仁3g,陈皮3 g.胡椒3 g。黄花鱼去鳞、鳃及内脏,洗净,将荜芨,砂仁,陈皮,胡椒捣碎,加水煮汁;黄花鱼入油稍炸,加葱、姜、盐少许,再加入去渣的上药汁炖熟,佐餐用。早、晚餐各1次。黄花鱼的鱼鳔、鱼头内的鱼脑石均为名贵药材,可一同炖服用。适应证:胃癌,肠癌等。
2)芡实30g,淮山药30g,茯苓30g,白术30g,莲肉30g,薏苡仁30 g,白扁豆30g,人参80g,米粉500g。上药加工成粉末与米粉合匀,开水调服,加糖调味。每次6 g,每天2~3次,亦可作糕点食用。适应症:胃癌腹泻甚者。
3)桔子皮15克,红枣3枚。用法:红枣去核与桔子皮共煎水后饮服。 适应症:胃癌虚寒呕吐者。
(5)外治法
蟾酥膏:由蟾酥、生川乌、两面针、丁香、肉桂、细辛、红花等药制成橡皮药膏,贴于癌性疼痛处,24小时换药1次,7天为l疗程。适用于胃癌等癌症疼痛。
3.胃热伤阴
【证候】胃脘灼热隐痛,嘈杂吞酸,食后痛甚,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苔糙或花剥苔、无苔、舌质红绛,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和胃润燥。
【方药】麦门冬汤加减。
麦门冬、玉竹、北沙参、生地黄各15g,知母15g、石斛15 g、白花蛇舌草30g,、连翘15 g、女贞子15g、淮山药30g、白芍30 g、甘草6 g。一日一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加减:呕吐痰涎,兼痰气上逆者,去知母,加法半夏15g,黄连6g祛痰降逆止呕;胃痛腹胀,气血不和者,加木香10g,大腹皮、延胡索各15g,行气活血除胀;大便干结,加火麻仁30 g(打烂),生大黄10g(后下)润肠泻下通便。
【其他疗法】
(1)中成药:复方天仙胶囊(见前)。
(2)注射剂
1)康来特注射液(见前)。
2)生脉注射液:功效益气养阴扶正。生脉注射液30-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150ml中静脉滴注。
(3)针灸治疗
穴位:华佗夹脊穴胸11、胸12。加减:滴水不入者加金津、玉液、天突;高热者加曲池、外关;吐血者,加血海、膈俞、尺泽。用平补平泻针法,得气后留针30分钟,10次为一疗程。
(4)饮食疗法
1)火麻仁20g,粳米80go两者煮粥食用。适应证:胃癌大便干燥、便秘者。
2)芝麻6g,粳米30g,蜂蜜适量。芝麻炒香后,待粳米煮粥即将熟时加入,再加蜂蜜调匀即可食。适应证:胃癌便秘者。
(5)外治法
1)组成:硼砂lo克,枯矾15克,冰片45克,95%酒精500毫升。用法:先将冰片溶于酒精内,而后投入硼砂、枯矾,混匀后瓶装备用。外擦于疼痛部位,随痛随擦,不拘于时。适应症:胃癌疼痛者。注意事项;所配制的药液放置时间越久,则效果越好。
2)药物:五倍子2~3克。用法:将五倍子研细末,敷脐中,外贴伤湿止痛膏固定,24小时换药1次,一般连用2天,适用于胃癌盗汗甚者。
4.瘀血内阻
【证候】胃脘疼痛剧烈或向后背放射,上腹肿块,肌肤甲错,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软坚消积。
桃仁、红花、乌药、延胡索、川芎、生地黄各10g、五灵脂、生蒲黄、露蜂房、土鳖虫、石见穿各10g、莪术10g、白芍30g、甘草3 g
加减:服上方后神疲乏力加重者,去莪术、土鳖虫,加黄芪30g、党参30g、白术15 g,益气健脾;服药后恶心纳减者,加神曲10g,藿香15g,广木香10 g醒脾除湿、助消化。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参莲胶囊 本品由苦参、半枝莲、山豆根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的功效。适用于气血瘀滞、热毒内阻而致的中晚期肺癌、胃癌。
2)一粒止痛丹 每次1粒,每日 3次,或痛时服1粒。适用于胃癌疼痛较甚者,用药注意事项:痛时服l粒后须隔4小时后方可再服用;孕妇忌服。
3)九气心痛丸:有两种规格,大蜜丸每丸重9 g,小蜜九每丸重约0.15 g。大蜜丸9g/次;小蜜丸20丸/次(3g),每日2-3次。适用于胃癌寒凝血瘀胃痛甚者。忌恼怒,避寒冷,体虚者慎用;孕妇忌服。
(2)注射剂
1)鸦胆子油乳剂注射液(见前)。
(3)针灸治疗:
1)穴位:内关,中院,足三里,合谷,曲池,手三里.胃脘部阿是穴。方法:针刺得气后提插捻转,证属实证者,宜泻法,刺浅而不留,出针宜快。证属虚寒者,宜补法,刺较探而久留,出针宜馒,留针30分钟。隔日针刺1次。适应证:胃癌胃脘痛腹痛者。
2)针刺止痛:针刺止痛主穴:下脘、中脘、胃俞、脾俞、关元、膈俞、三阴交、足三里,配穴:丰隆、公孙、肾俞。针刺方法: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法,留针30分钟。
(4)饮食疗法
1)组成:大山楂(连核)15克,三七3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用法:粳米洗净,与山楂、三七同置于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成稠粥,离火时加入蜂蜜即可食用。作早、晚餐,15天为1疗程。适应症;胃癌兼有瘀血者。
2)组成:香附9克,猴头菇30克。用法:香附洗净煎汤,去渣后,取汤液
加入猴头菇煮熟,放入油、盐少许调味。喝汤吃猴头菇,每日1剂,分次服完。适应症:胃癌见免疫功能低下者。
(5)外治法
1)黄硝膏 : 生大黄30g,芒硝30g,水片30g,丹参30g,土鳖虫30g,桃仁30g,王不留行30 g,麻黄30g,防风30g,樟丹250g,花生油600g。上药熬膏摊于白布上,面积10cmx 5cm,用时敷于肿块处。适用于胃癌晚期。
2)雄蟾膏:雄黄1.2g,蟾皮3 g,蜈蚣12g,全蝎6g,白花蛇12g,天南星6g,木鳖子2.4g,轻粉1.2g,信石1.2g,硇砂2.4g,干姜30g,黄药子2.4g,山慈菇6g,露蜂房4.8g,冰片4.8g.斑蝥6g,生大黄3g。上约共研细末和匀。每次取药粉30g,用香油调匀,外敷脐部。适用于胃癌属瘀毒内结型,或胃癌疼痛者。
5.气血两虚
【证候】胃癌日久,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少气懒言,舌淡边有齿痕,脉沉细无力或虚大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红参10g(另煎),白术15g,黄芪30g,茯苓15g,熟地黄15g,白芍15g,当归10g,女贞子15g,阿胶10g(烊化),大枣15 g,炙甘草6g。一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加减:服药后脘腹发胀,去熟地黄,阿胶,黄芪减量,加法半夏12g,砂仁6g(后下),陈皮10g,以行胃消胀、除滞;服药后咽干、烦热,为阴血虚兼有虚热,加知母12g,鳖甲15g(先煎),玄参15g,以生地黄代熟地黄,滋阴清虚热;若畏寒肢冷,腹泻,小便清长,为脾肾阳虚,加肉桂6 g,熟附子10 g (先煎),温肾助阳;脾虚水停,面浮肢肿,加猪苓30 g,泽泻20 g,生姜皮9 g,黄芪加量至50g,温阳化水。结合辨病与辨证加入人参、猪苓、半枝莲、山慈菇等,增强抗癌效果。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复方天仙胶囊(见前)。
2)八珍颗粒:功效益气养血,用法:每次1小包,冲服,每日三次。
(2)注射剂
艾迪注射液(见前)。
(3)针灸治疗
穴位: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内关,气海,关元 ; 方法:足三里、三阴交,阴陵泉、血海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气海、关元用捻转补法;留针30分钟,每日治疗1次。适应证:胃癌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
(4)饮食疗法
1). 猴头菇100 g,兔肉250 g。猴头菇水浸l 5分钟,切薄片;兔肉洗净切片。起锅入香油烧热,入葱段、姜丝炸香,放入兔肉炒片刻,加清水,文火煮至兔肉将熟,加猴头菇文火炖熟,加调料调味。每日1剂.10~15天为1疗程。适应证:各期胃癌。
2)生花生(连红衣)250g,大枣15枚,桂圆肉10g,大枣去核,与花生、桂圆肉一起,加水煮食。每日1次。适应证:胃癌贫血者。
(5)外治法
止痛抗癌膏,组成:三七、蚤休、延胡索、黄药子各10 g,芦根20 g ,川乌6g,冰片8 g ,紫皮大蒜100g,麝香适量,大蒜取汁,余约研为细粉过100目筛,用大蒜汁将药粉调成膏剂贴于病痛点,或经络压痛部位,隔日2贴。适用于胃癌疼痛者。
三、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病因预防:应避免进食粗糙食物,少吃或不吃盐腌食物,不吃霉烂变质食物;少吃烟熏、油炸食物;少吃烫食;多吃水果,新鲜蔬菜、多饮牛奶、经常饮绿茶;要改变和纠正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
2.防治胃癌癌前病变:要积极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胃溃疡、胃息肉、术后残胃、恶性贫血等患者。中医药对有胃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已显示出独特和良好的前景。
(二)调护
1.生活调理:
患者生活起居有节,注意劳逸结合,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
2.饮食调理:
(1)手术后饮食:应进食高蛋白、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做到少量多餐,进餐时避免饮用流质等液体食物.餐后最好能平卧30分钟。
(2)放化疗时饮食:放化疗药常引起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胀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在化疗期间,进餐次数要比平时多一些,可进食易消化,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充足的热能之食物。患者可经常食用下列食品:淮山药、百合、桂圆、莲子、木耳、香菇、淮山药、薏苡仁、藕、豆类食物、莲子、冰糖、蜂蜜、绿豆、鸭、甲鱼、蚌肉、牛乳、大枣、糯米、大蒜等。
四.现代研究
(一)治法研究
1.中西医结合治疗
卢氏等以养胃抗癌冲剂(白术、黄芪、苏木、紫河车、冬虫夏草等)结合化疗治疗进展期胃癌,结果治疗组PR8例、SD40例、PD2例,对照组分别为PR0例、SD16例、PD4例,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中医杂志,1996,37(6):350~352〕。刘氏等用抗瘤Ⅲ 号(人参、黄芪、鸡血藤、当归、补骨脂、肿节风、龙葵、蛇霉、半枝莲、山慈姑、蜈蚣、守宫、铁树叶、石见穿、猫眼草、冬凌草、半夏)配合FAM 方案化疗治疗胃癌,并与单纯FAM化疗治疗胃癌进行对比,结果中药配合化疗组与单纯化疗组相比,生存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5)〔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6):444~445〕。
(二)用药研究
1.黄芪作用的研究 实验研究证明黄芪可诱导动物干扰素的产生和细胞的制造,能够选择地破坏含有病毒信息的癌细胞.而对正常细胞无影响,可明显地增强B细胞功能,促进小鼠脾脏NK细胞对艾氏腹水癌的杀伤效应〔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8,8(12):754〕。
2.女贞子作用的研究 女贞子可通过增强细胞表面受体的活性来促进T细胞的活性,可促使细胞内各种分泌因子分泌到细胞表面,增强细胞的免疫应答,可使细胞结合抗体的能力及产生IL-12的能力的增强〔陕西新医药 1983,(10):49〕。
3.补骨脂作用的研究 具有补肾壮阳、温脾止泻 之功效,杨易灿等系列实验研究表明补骨脂的有效成分补骨脂素不仅显著地增强小鼠腹腔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活性E~玫瑰花环的形成,而且可提高S180肉瘤细胞内的cAMP含量水平,改变cAMP/cGMP比值;体内外细胞毒试验证明补骨脂素对肉瘤细胞,文氏腹水癌,淋巴瘤均有杀伤作用〔陕西新医药 1983,(10):49〕。
第三节 大肠癌
大肠癌(large intestine cancer)是指来自于大肠粘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colon cancer)、直肠癌(rectal cancer)和肛管癌(carcinoma cancer),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临床上以大便带血便或粘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为主要表现。根据其发病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常具有其特殊性。
大肠癌属于中医学“积聚”、“肠风”、“肠覃”、“脏毒”、“锁肛痔”、“下痢”等病证范畴。
一、病因病机
大肠癌的发病主要是阴阳失调,正气不足,外邪入侵,其病因一是由于寒温失调或久卧湿地,寒气客于脉外,或饮食不节,嗜食醇酒厚腻,湿热内生,下注大肠,肠道传导失常,湿热内蕴,郁久成毒,湿热毒邪蕴于大肠,气血失和,湿热瘀毒聚于大肠,日久结为癌肿;二是由于先天不足,素体正虚,脏腑功能失调,或忧思内伤,脾虚胃弱则运化失司,可致水湿内停,郁久则为湿热,湿热郁阻肠道,气滞血瘀,湿热瘀毒日久结为癌肿。大肠癌的病因中,外因包括寒气客于肠外,或饮食不节,恣食肥甘醇酒厚味等,内因中包括正气不足,遗传因素,阴阳失调,引起脾虚湿阻、气滞血瘀、痰浊、热毒、湿邪久聚,相互交结而发生大肠癌肿。
二、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标本虚实:中医认为,大肠癌属本虚标实之证。其早期多以气滞血瘀、湿热、瘀毒等邪实为主,中期则虚实互见,晚期以脏腑气血亏虚为主,以气血两虚多见。临床应分清虚实以利治疗.
2.辨部位:不同部位的大肠癌其临床表现各有特点,左半结肠癌以排便习惯,甚至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右半结肠癌则以腹痛,腹部包块为主;肛管直肠癌以便血,里急后重,大便习惯及性状改变为主..
3.辨舌脉:结肠癌患者多见舌体胖大,舌质淡或淡黯,脉沉细或细滑以脾虚气虚之象为主;肛管直肠癌患者舌质多偏红或黯,脉象则以弦滑或细滑多见; 提示有热或瘀血之象;舌苔白腻,乃内有湿邪为患;舌有裂纹,舌苔花剥提示胃阴肾阴受损,舌质淡白,脉弱为脾胃虚弱或气血两亏之征,舌淡暗有瘀斑或瘀点示气虚挟瘀.
(二)治疗原则:
大肠癌属本虚标实之证,故应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基本治则。大肠癌早期,正气未虚,以祛邪为主,以清热利湿,理气活血,解毒化瘀配合中药抗癌,病至中期者,正气已虚而邪气亦较甚,治宜攻补兼施,扶正与抗癌同用,病至晚期,正气已虚,以气血不足,脾肾亏损为主,治宜扶正为主,主要以温补脾肾,补益气血为主,从而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三)分证论治:
1.湿热内蕴
【证候】小腹阵痛,下痢赤白或见脓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口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
白头翁30g,败酱草30g马齿苋30g槐花9 g,地榆30g,黄连10g,黄柏9g,薏苡仁30g,土茯苓15g。
加减:痛引两胁者,加柴胡12g,郁金12g,以疏肝理气止痛;便血多者,加地榆炭20g,田三七粉(冲服)3克以活血止血,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10 g(后下)泻下热结,里急后重明显者,加广木香10g,白芍15g行气理滞;身热、口渴者加生地黄15 g,牡丹皮15g,以清热凉血;小便短赤加车前草15 g,金钱草30 g以清热通利小便.
(1)中成药
1)增生平:功效:清热解毒,化癌散结。 每日2—3次,每次4—8片。
2)消瘤片:由乌梢蛇、蜈蚣、全蝎、生薏苡仁、制硼砂、皂角刺、瓜萎组成。每片0.5克,每次2克,每日3次。适用于大肠癌,体质壮者。
(2)注射剂
1)华蟾素注射液: 20~30 ml加入5%葡萄糖液500 ml或0.9%生理盐水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日,连用30天为1个疗程。功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化积溃坚。
2)鸦胆子油乳注射液:鸦胆子油乳注射液一次20~40ml,加生理盐水250ml,稀释后立即使用,静脉注射;一日一次,一个月为一个疗程。
(3)针灸疗法:
穴位:天枢,曲池,足三里。方法:用平补平泻法,即以左手食指按穴,右手持针速刺进针,用等速匀力提插或捻转找到酸胀感后.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便脓血时加用小肠俞、大肠俞、肘尖穴。
(4)饮食疗法
1)马齿苋绿豆汤:新鲜马齿苋120克(或干品60克),绿豆60克。将上述原料加水适量,煎煮取汁500ml,每日1—2次.连服2—3周;适用于湿热蕴结型肠癌,脾虚泄泻者不宜。
2)鲜弥猴桃:
鲜弥猴桃250克,每日生食。鲜弥猴桃,甘酸性凉,有清热和胃,利尿通淋之功。可作为肠癌患者的食疗果品。其根称为藤梨根,具有活血解毒、清热利湿,抗癌的作用、煎汤代茶,同食更佳。
赤小豆50g,生薏苡仁50 g浸透。以文火煮烂.加大米共煮成粥,加糖服食。具有清热利水,散血解毒。适用于湿热蕴结型肠癌患者。可连服10—15天。
(5)外治法
灌肠疗法:生大黄15g,黄柏15g,紫花地丁草30g,蒲公英30g,金银花15g.红花10 g,苦参20g,将上方药物加水1000m1,煎至300m1左右。待药液温度在37℃左右时,从肛门插入灌肠导管约20—30cm深,注药后保留药液2—3小时。一日两次。
2.瘀毒内结
【证候】腹胀腹痛或腹部包块,便血或大便色紫黯量多,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里急后重,口渴,舌质紫黯或瘀斑,瘀点,脉弦涩或细涩。
【治法】化瘀解毒散结。
桃仁9g,红花6g,生地黄15g,当归尾9g,赤芍15g,龙葵15 g ,紫花地丁草30g,山慈菇10g,皂角刺15克,半枝莲30g,白花蛇舌草30 g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大便不通者加生大黄10g(后下),以清热泻下,解毒活血。若腹胀,腹痛窜痛者,加青皮6g,沉香10 g ,枳实15g以行气止痛。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平消胶囊:主要成分为郁金、白矾、五灵脂、火硝、仙鹤草、马钱子等8味中药,2次/d,4~6粒/次,口服。功效:扶正祛邪,活血化瘀、止痛散结,清热解毒。
2)肝复乐:每日 3次,每次6粒。适用于大肠癌有肝转移者。
(2)注射剂
1)鸦胆子油乳注射液(见前)。
2)若大便脓血,里急后重伴发热者,用清开灵注射液20~40ml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一日一次。
(3)针灸疗法:
穴位:天枢,曲池,足三里。加减:便脓血者,加大肠俞、小肠俞、二白、肘尖穴。 针刺方法;用平补平泻法,即以左手食指按穴,右手持针速刺进针,用等速匀力提插或捻转找到酸胀感后.留针15—2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
(4)饮食疗法
1)佛手柑粥 佛手柑15g,粳米100g,冰糖适量。佛手煎汤备用,粳米加水适量煮为粥.煮成粥后入佛手汁及冰糖微煮沸即可食用,每日一次,连服10—15天。用于治疗本证有www.med126.com/wszg/腹胀症状者。
2)桃花粥 鲜桃花瓣与粳米,煮稀粥,隔日一次,连服7—14天。功效利水活血通便,此方适用于肠癌燥热便秘者,便通即停止服用,不可久服。
(5)外治法
1)药物组成:乳香10 g,没药10 g,红花6 g,赤芍12 g,桃仁12 g,生香附12 g,乌药12 g,阿魏4.5 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以蜂蜜调成糊状,外敷痛处,用纱布固定,24小时换药一次。 适应症:晚期大肠癌腹部剧痛者。
2)药物组成:苦参30 g,白头翁30 g,五倍子30 g,枯矾20 g,败酱草30 g,黄柏15 g,白鲜皮15 g,蛇床子15 g,用法;加水3000毫升,煎至1500毫升,温浴,每日2—3次.或先熏后洗。
3)药物组成:黄柏15 g,黄连10 g,紫草30 g,虎杖30 g,藤梨根30 g,苦参15 g,乌梅15 g 用法:上药加水浓煎成300毫升。每次150毫升,每日1~2次,保留灌肠(药液保留2~3小时)。
3.脾肾阳虚
【证候】形寒肢冷,少气无力,腹部胀满,腹痛隐隐,纳差便溏,便血黯淡,舌淡胖舌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
【方药】四神丸加味。
肉豆蔻10g,补骨脂15g,吴茱萸5 g, 炒党参15g,炒白术15g,茯苓15 g ,薏苡仁30g,淮山药15g,菝葜10g,山慈菇10g,龙葵10 g。一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大便泻下无度者,加诃子肉10 g ,樱粟壳10 g克,赤石脂15 g,巴戟天10 g以涩肠止泻;便血黯红量多者,加炒艾叶10 g ,地榆炭20 g以温经化瘀止血;形寒甚者加制附片10 g(先煎),肉桂6 g温阳散寒。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2)注射剂:爱迪注射液(见前)。
(3)针灸疗法 穴位:1)主穴:截根,长强。⑧配穴:三阴交,大肠俞,天枢,足三里。针刺方法:每次取主穴及配穴2—3个,用毫针于针刺得气后提插捻转,用补法,留针
15—30分钟,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
(4)饮食疗法
1)组成:升麻10克,黑芝麻60克,猪大肠1段(约30厘米)。用法:猪大肠洗净,把升麻与黑芝麻装入猪大肠内,两头扎紧,加清水适量煮熟,去升麻和黑芝麻,调味后饮汤吃猪大肠。适应症;大肠癌偏脾肾阳虚内寒者。
2)组成:乌骨母鸡1只,草豆蔻50克,草果2枚。 用法:将乌鸡洗净,草果烧存性后与草豆蔻一起放入鸡腹内,扎定煮熟。空膜食鸡,喝汤。适应症:肠癌术后体质弱伴腹泻频繁者。
(5)外治法
1)鸦胆子适量。用法:鸦胆子研碎,水煎2次,浓缩液加乙醇处理,回收乙醇后浓缩,加水稀释至20%,分装消毒后备用。每次4毫升加温水10毫升,用导尿管保留灌肠,注入瘤体上方,每晚1次。适应症:中、晚期直肠癌者。
2)苦参20g,青黛9g,血竭9g,全蝎9 g,枯矾6g,鸦胆子5g(打碎),乌梅15 g;用法:上药加水浓煎成300毫升。每次150毫升,每日1~2次,保留灌肠(药液保留2~3小时)。
4.气血两亏:
【证候】面色苍白无华,气短乏力,便溏便血,脱肛,形瘦腹胀大,腹部包块疼痛,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生黄芪30g,党参20g,白术15g,当归10g,熟地黄15g,龙眼肉10g,陈皮6g, 白芍15g,赤石脂10g,大枣15g,炙甘草5 g。1日1剂,水煎服。
加减:气虚神疲乏力甚者加红参10 g(单煎)益气固脱;若便血量多者,应重加侧柏叶15g,炮炭10 g伏龙肝15g,地榆炭15g,仙鹤草15 g,以收敛止血;便秘者加肉苁蓉15 g ,生大黄6 g(后下)以温阳通便。
【其他疗法】
(1)中成药:
1)康赛迪胶囊:含人参、黄芪、斑蝥等药物,用法:2次/d,每次两粒口服,连服30天为1个疗程。具有扶正固本,攻毒散结的作用。
2)八珍冲剂:功效:益气补血,每次1小包,一日三次。
(2)注射剂:
1)爱迪注射液(见前)。
2)康莱特注射液(见前)。
3)参脉注射液:参脉注射液20~40 ml加入5%糖水或0.9%生理盐水10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参脉注射液具有益气养阴扶正之功效。
4)黄芪注射液:每次40~60 ml加入5%糖水或0.9%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黄芪注射液具有补气扶正之功效。
(3)针灸疗法
主穴:足三里、三阴交、血海、脾俞;配穴:太冲、太溪。方法:行多补少泻手法,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6次为一疗程;对放化疗骨髓抑制者有一定疗效。
(4)饮食疗法:
1)大山楂(连核)10克,三七2克,粳米50克,蜂蜜适量。用法:将粳米淘洗干净后,将山楂核、三七同置于锅内,加清水适量,煮成稠粥,服时加入好蜜即可。每日早餐温热食之,30天为1疗程。
2)芡实30克,山药30克,麦芽30克,白术30克,莲肉30克,荔枝仁30克,扁豆30克,人参8克,大米粉:500克。 用法:以上药物研细末后与米粉合匀,服时用开水调服,加糖调味。每次60克,每日2—3次,并可作糕点食用。用于肠癌脾虚泄泻。
3)参芪乌鸡汤:党参30g,黄芪30 g ,乌骨鸡1只约1000g (去内脏)。用法:参芪塞入鸡内炖熟则成。
(5)外治法
药物组成:硼砂3克,鸦胆子9克,乌梅肉15克,冰片1.5克。用法:加辅剂制成丸,上药为3个栓剂量。每次1丸从肛门塞入,每日 l一2次。适应症:直肠癌肿块突出而致肠腔狭窄,大便困难者。注意事项:出血。
三、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对大肠癌的预防措施主要是:要积极治疗癌前病变;少食高脂肪、油炸,烧烤食品;多食含高纤维素及维生素的食物。有大便习惯及形状改变,大便带血、粘液便血者,应进一步检查,迟早明确诊断,做到早期治疗。
(二)调护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应少食或不食有刺激性的辛辣的食物。
四、现代研究
(一)治法研究
1、专病专方研究
刘氏用清肠消肿汤(八月札、苦参、红藤、丹参、凤尾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瓜蒌仁、贯众炭、地蟞虫、壁虎、木香、乌梅肉)水煎服及保留灌肠治疗50例大肠癌患者,结果:1、2、3、5、10年生存率为80%、43.5%、31.7%、20%、9.1%。其中部分患者获得了病灶稳定、瘤体缩小甚至消失而治愈的疗效[中医杂志 1981,(22):12]
2、中西医结合治疗
包氏等用复方三根汤(藤梨根、虎杖根、野葡萄根、党参、白术、八月札、苡仁等)结合化疗治疗中120例中晚期大肠癌患者,其1年生存率96.5%,5年生存率为20.8%及降低CEA水平均优于化疗组[辽宁中医杂志1992,(7):31]。
张氏等用健脾化生汤(党参、黄芪各30 g,茯苓、白术各20g,姜半夏、陈皮、各10 g,当归、阿胶(烊化)各15 g)配合化疗,治疗106例结肠癌患者。结果生存≥3年83例,3年生存率82.2%;生存5年59例,5年生存率58.4%,与同期术后单纯化疗64例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另外观察47例术后病理证实的大肠癌患者在化疗时联用本方治疗,结果对照组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均有下降,而观察组免疫功能不仅没有降低,且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1997,3(4):253]。
郭氏用扶正抑癌场(薏苡仁60g,三七、灵芝、生晒参各10 g,黄芪、白术、无花果、猪苓、苦荞头、山慈菇、山豆根各15 g,丹参30 g ,败酱草30 g配合术后化疗治疗大肠癌,与单纯化疗组比较,结果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k氏评分方面,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在生存时间上,治疗组为31.4月,对照组生存时间为18.0月;在生存率方面,两组经时序检验,治疗组的生存率亦高于对照组;毒副反应方面,对照组高于治疗组。据此,郭氏认为扶正抑癌汤配合化疗,在抑癌抗复发,延长生存期等作用方面,优于单纯化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l999,19(1):20~22]
第四节 白血病
白血病(Leukemia)是造血系统的一种原发性恶性肿瘤,又称“血癌”。其特征是骨髓中某一系列血细胞或多种血细胞自发地无限制增生和幼稚化,并广泛浸润于体内其它器官组织。在周围血象中,不仅白细胞常有质和量的改变,且由于白血病细胞呈进行性大量增殖,导致造血衰竭,引起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白血病临床上常以发热、出血、贫血,肝、脾以及 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为特点。白血病一般按自然病程和细胞幼稚程度分为急性和慢性;按细胞类型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类型,临床表现各有异同之处。本节按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分别介绍。
中医学认为急性白血病属于“温病”、“血证”、“急劳”、“虚劳”、“劳热”、“癥积”、“痰核”等病证范畴,慢性白血病属于“痰核”、“积聚”、“瘰疬”、“虚劳”、“血证”等范畴。
一、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白血病的内因是素体不足,正气内虚,外因是感受温热邪毒。邪毒人里,正虚邪盛,伤及营阴,骨髓,脏腑气血严重受损,致气血两亏;热毒伤及血
络,迫血妄行,或久病耗气伤血,日久致气虚或脾虚,气虚不能摄血,脾虚失于统摄,二者均可至使血溢脉外,则发生出血诸症,若血上溢则见鼻衄、齿衄、咯血、吐血;血溢于下则见便血、尿血,妇女可见崩漏;血溢肌肤,可见皮肤粘膜紫斑,瘀点等全身各处出血之症;血失过多,加之脾虚生血不足,髓伤不能化血,临床则见面色苍白,气短乏力,心悸头晕,懒言嗜卧,动则汗出,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沉细无力等气血亏损之症;由于正气不足,温毒、邪毒侵袭营血,血热旺盛,或阴伤血败,营血燔热,则见高热不退。温毒、邪毒伤及骨髓气血,使气血运行不畅,气虚血瘀,或脾虚失运,痰浊内生,痰瘀互结,久而成积块,临床表现为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
本病的发生发展有虚有实,是虚实夹杂的错综复杂的病理过程,在白血病的整个过程中,正虚邪实贯穿始终,正虚为气血阴阳亏虚,邪实为温热毒邪伤及脏腑、气血,入侵骨髓,致气血瘀阻,痰凝而成本病。病情进一步恶化,气血阴阳虚极,最后导致阴阳两竭而死亡。
二、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白血病的辨证论治,以急性白血病与慢性白血病两大类进行。临床辨治白血病时,首先要辨清证候虚实,轻重、缓急。
(二)治疗原则
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是白血病治疗的基本原则,常采用益气养阴、补血以扶正补虚;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活血化瘀、消癥散结以泻实祛邪,同时须配合西医化疗等治疗手段。
急性白血病
1.热毒炽盛型
【证候】壮热口渴,汗出热不退,小便短赤,面色无华,齿衄鼻衄,血色鲜红,皮肤瘀斑,黑便尿血,可兼有口舌生疮,咽喉红肿疼痛,甚则神昏谵语等,舌红绛苔黄,脉洪数.
【治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水牛角60~100g(先煎),赤芍药12g,生地黄30g,牡丹皮15g,龙葵15g,生石膏30g(先煎),玄参15g,白花蛇舌草30g,大青叶30g,蒲公英30g,白茅根30g,桅子l0g,半枝莲30g,银花30克,连翘20克。
加减:若出血重者加用仙鹤草30克,茜草根20克以凉血止血;肺出血加白茅根,侧柏叶各30克以清肺凉血止血;尿血者加大小蓟各15克以清热凉血止血;便血加大黄粉10克www.med126.com/yishi/(冲服),白及粉10克(吞服),凉血止血。
【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安宫牛黄丸:3g/丸,由牛黄、黄芩、珍珠母、黄连、雄黄、、冰片、麝香等组成。有清热解毒,化痰开窍,镇惊安神之功。用法用量:内服。1丸/次,2—3次/日.用于高热昏迷者.
2)六神丸:水泛丸剂,由牛黄、珍珠粉、蟾酥、雄黄、麝香等组成。功用:清热解毒,利咽消肿止痛。用法用量:每瓶30粒,成人每次30~40粒,每日3~4次;小儿1岁服1粒,4~8岁服5粒,9~15岁服8粒,每日2~3次,温开水送服.服用一月为一疗程。
3)复方青黛片(白血康):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规格 0.25g/片,功能清热解毒,益气生血。主要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诱导和缓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各期的治疗。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5~10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 。
4)青黄散:以青黛、雄黄8:2或7:3比例组成,4~6克/次,每日3次,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M2b及慢粒患者,具有活血、解毒散结之功效。饭后服用。
(2)注射剂
1)亚砷酸注射液:亚砷酸注射液,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疗效最为显著。亦用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慢粒急变期.用法与用量: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4~6周为一疗程,亚砷酸注射液10mg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500ml内每日一次静脉滴注,完全缓解后,间隔两周重复用药以巩固疗效,维持治疗间隔时间为4周,8周,12周。儿童患者用药标准按0.16mg/kg计算。
2)蟾蜍制剂:蟾蜍注射液2ml(含蟾蜍70毫克),肌肉注射,每日2次,疗程以病人能耐受为度.对急性非淋巴性细胞白血病(急非淋)疗效较好;
3)清开灵注射液:有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清开灵注射液20~40m1加入0.9%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150ml内每日一次静脉滴注,用于白血病有发热者。
(3)针灸治疗
1)穴位:足三里,曲池,上星,合谷,阳陵泉,条口,脐周四穴(膀周上、下、左、右旁开1. 5寸),胸前六穴(第二、三、四肋间,胸骨中线左、右旁开1.5寸),背部六穴(第三、四、五胸椎棘突左、右旁开1.5寸)。方法:毫针浅刺,用泻法。头3天每天1次,以后隔天1次,适用于急性白血病。
2)穴位注射:柴胡注射液,1~2m1,曲池穴位注射。适用于白血病有发热者
(4)饮食疗法
1)组成,蟾蜍1只,鸡蛋1个。用法;将蟾蜍洗净(不剥皮).用剪子从腹壁正中线剖开(不去内驻),放入1个鸡蛋至腹腔内,用线缝合关腹,然后加水300~400ml煮沸30~40分钟,至蟾蜍肉烂为宜,吃蛋不喝汤,每天1只。治疗期间应注意配合加强营养等支持疗法。适应症: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2)退热食疗方:
地骨皮露:地骨皮60克。蒸露饮服。
2.气血两虚型:
【证候】发热,体倦,乏力神差,皮肤瘀斑瘀点,齿衄鼻衄,尿血便血,血色淡红全身及骨骼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均肿大,胁下疼痛,舌体淡胖,舌质紫暗,脉细涩或沉细数而无力。
【治法】健脾益气养血,化瘀散结。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30 g、当归10 g、川芎l0 g、白术10 g、黄芪50 g、丹参15 g、鸡血藤30 g、延胡索10 g、鳖甲30 g (先煎)、龟板30 g (先煎)、茯苓15 g、陈皮10 g、女贞子30 g、白花蛇舌草30g。
加减: 出血重者加仙鹤草30克,白茅根30克清热凉血止血,发热明显,皮肤生疮肿痛加蒲公英30克,野菊花30克,紫花地丁30克清热解毒,咽喉红肿痛加马勃6克,山豆根15克,川射干15克清咽消肿解毒;咳吐黄痰者加鱼腥草30克,全瓜篓15克黄芩10克清热化痰;.胁下痞块,按之坚硬,胀痛明显者,加丹参20g、牡蛎30g、三棱10g、莪术10g活血化瘀散结.
【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 抗白丹 原名七星丹,由雄黄、巴豆、生川乌、乳香、大枣等组成。成人用量4~8丸/天,小儿1~4丸/天,连服3~5天,休息l天。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加量,保持大便通畅,4~5次/天为宜。单用或与化疗合用,适用于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2)注射剂
1)苦参注射液:苦参注射液5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1,每日1次,静脉滴注,主要成分苦参碱有抗肿瘤作用,临床疗效与小剂量阿糖胞苷疗效相似,但无明显毒副作用,适合于体质差、具有外周血三系减少之老年急非淋白血病.
(3)针灸治疗
穴位:大椎、足三里、血海、关元。方法:缓慢进针,以得气为度,可隔l0分钟运针1次,每日l~2次。适用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白细胞及(或)血小板减少者。
(4)饮食疗法
1)蟾蜍煮鸡蛋:蟾蜍1只,鸡蛋2个。用法:蟾蜍去内脏洗净,放入鸡蛋,加水300ml左右,煮沸30~40分钟,即可食鸡蛋。连服7天。
2)猪脾百合胶囊:野百合(焙干研末)30克,猪脾脏(焙干研末)30克。 用法:将上述二药末混合装入胶囊中,每粒入0.5克,每次2~3粒,口服,每日3次。适应症:急性白血病。
3)当归黄花菜根汤:全当归15克,黄花菜根15克,瘦猪肉适量。 用法:上述原料同加水煮汤,熟后食肉喝汤。 适应症:急性白血病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者。
4)六神大枣汤:大枣10枚,赤小豆30g,黑豆30g,红糖25g。取赤小豆、黑豆、大枣煮汤调入红糖,每日1剂,分3次服,每次送服六神丸30粒。30天为一疗程。
3.气阴两虚
【证候】发热,神疲乏力,气短,动则汗出,口咽干燥,五心烦热,自汗、盗汗、龈衄、鼻衄,皮肤瘀点或瘀斑、瘀块,舌质淡少苔,脉细弱。
【治法】益气养阴,凉血解毒。
【方药】生脉散合二至丸加减
太子参15g、麦冬g、五味子10g、黄芪30g、女贞子15g、早莲草15g、生地黄15g、牡丹皮10g、龟板15g(先煎)、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 、地骨皮10g、甘草3g。每日1剂,水煎分三次口服。
加减:纳呆食少腹胀,加用炒白术12g,焦摈榔10g,以健脾消胀,发热夜甚,加白薇10g,胡黄连10g,以清退虚热;皮肤瘀斑明显,加仙鹤草30g三七粉6g(冲服)凉血止血。
(1)中成药:抗白丹(见前)。
(2)注射剂
1)艾迪注射液:由人参、黄芪、刺五加、斑蝥组成, 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功能。用法:艾迪注射液40~50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0.9%生理盐水450m1,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为一疗程。
2)生脉注射液:功效: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50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1,静脉滴注,每日1次。
(3)针灸治疗
穴位:脾俞,肾俞,足三里,血海,关元. 方法:缓慢进针,用补法,并可合用艾灸。每日l~2次。
(4)饮食疗法
1)雄黄煮蛋:雄黄3g,鸡蛋2只。共煮熟,食鸡蛋;孕妇忌服,忌火炮,不宜长期持续使用。
2)花生衣茜草汤:茜草根30克,花生衣100克。用法:以上二物同煮,去茜草根食花生衣。近年认为花生衣可减少出血,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相似。本品具凉血止血作用。
慢性白血病
1.痰瘀内结:
【证候】形体消瘦,面色不荣,骨骼及胸、腹部疼痛、瘰疬痰核,胁下包块坚硬、坠胀感、肌肤甲错。伴有热象者,舌红,脉细数,气虚者舌胖齿痕,脉细弱。
【治法】活血化瘀、化痰散结
【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8 g,当归12g,赤芍12 g,川芎15 g,八月扎30g,刘寄奴30 g,莪术10 g、白花蛇舌草30g、半枝莲30g。
加减:淋巴、肝脾肿大明显者,加三棱10g 、穿山甲10g(先煎)、鳖甲15g(先煎)、山慈菇10g,浙贝母10 g、胆南星10 g以加重软坚散结之功,气血亏虚者加党参30g ,黄芪30g,鸡血藤15g、熟地黄15g益气养血。伴阴虚内热者加牡丹皮10g,银柴胡10g、龟板15g(先煎)、女贞子15g、黄精10g清退虚热。
【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当归芦荟丸:由当归、芦荟、青黛、大黄等组成(其有效成分为靛玉红),每丸重5克,每次服1丸,每日3~4次,体质好者每日可增至6~9丸,服药后可发生腹泻腹痛现象,腹泻次数与服药剂量有关,有腹泻时服用红枣5 ~6个,每日二次。
2)青黄散:由青黛、雄黄组成。青黛与雄黄比例为8:2(雄黄比例越大作用越强)制成胶囊或片剂,每胶囊或片0.3~0.5g,治疗剂量每日6~12g/日,分3次饭后服,维持剂量每口3~6 g。
3)喜树根皮粉:每日服6克,待血象正常后改为维持量,每日 2~3克。(对急粒,急淋均可用)。
(2)注射剂:亚砷酸注射液(见前)。
(3)针灸治疗
穴位:命门,至阳,绝骨。方法:毫针刺。命门、绝骨用平补平泻法,至阳穴用泻之法,命门可加艾灸,每日1次,每次40分钟。
(4)饮食疗法 :
1)蟾蜍煮鸡蛋:见急性白血病。
2)海浮石梗米汤:海浮石60克,小米30克,粳米200克,大枣10枚。用法;先煎海浮石30~50分钟左右,过滤后,以其汤汁煮至米熟枣烂即可服用。
(5)外治法
1)药物组成;制川乌头10克,蜈蚣1条,龙泉粉10克,黄柏10克,文蛤1枚,麝香0.5克。 用法:将前5味药共研末后,加麝香,陈醋调之。温敷坚硬肿块处,每日更换1次。适应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阴虚热毒:
【证候】发热不退,头痛,口渴咽干,咽喉肿痛,口腔溃烂,全身骨节疼痛,鼻衄,龈衄,皮肤瘀点、瘀斑,甚至内脏出血,舌光红无苔或花剥苔,脉细数。
【治法】养阴清热,凉血解毒
水牛角60g(先煎),鳖甲15g(先煎)、青蒿10g(后下)、地骨皮15g、牡丹皮10g、、生地黄15g、黄连10g、黄柏10g、青黛10g(包煎)、甘草6g.每日1剂,水煎取汁,分三次口服。
加减:热甚,加生石膏30~50 g (先煎),大黄10g(后下)以清热泻下退热;咽痛甚加川射干10g,马勃10 g清热利咽,出血重者加紫草15g、仙鹤草30 g、蒲黄10g(包煎)、三七粉10g(冲服)以凉血止血。
【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六神丸:每次20~40丸,每日3~4次温开水送服。可增至6~9丸,服药后可发生腹泻腹痛现象,腹泻次数与服药剂量有关,有腹泻时服用红枣5 ~6个,每日二次。
2)牛黄解毒片 组成 雄黄,牛黄,石膏,黄芩,冰片,甘草等。作用:清热解毒。用于火热内盛,咽喉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每次2片,每日2—3次。不宜与四环素、磷酸盐、硫酸煞类药物合用。
(2)注射剂
1)亚砷酸注射液:(见前)。
2)清开灵注射液:(见前)。
(3)针灸治疗
穴位:膻中,列缺,肺俞,尺泽,丰隆。方法:毫针刺,用泻法,每日1次。
(4)饮食疗法
1)蟾蜍煮鸡蛋(见前)。
2)海浮石梗米汤:海浮石60克,小米30克,粳米200克,大枣10枚。用法;先煎海浮石30一50分钟左右,过滤后,以其汤汁煮至米熟枣烂即可服用。
(5)外治法:(见前“痰瘀内结型”外治法)
3.气血亏损:
【证候】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神疲倦怠乏力,心慌气短,不思饮食,消瘦脱形,面色唇甲少华,皮肤及粘膜瘀斑、瘀点色淡,或结块坚硬,肌肤甲错,舌淡或暗,脉弦细或沉细。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八珍汤加减,
党参15g、茯苓15g、白术10g、当归10g、白芍15g、熟地15g、黄芪30g、龙眼肉15g、仙鹤草30g、阿胶10g(烊化)、制首乌15g 、桃仁10g、五灵脂10g炙甘草6 g
加减:气虚甚,乏力明显者加红参10 g(另煎)、黄芪可用至60~100g大补元气;结块肿大明显者加三棱10g、莪术10 g 、鳖甲15g(先煎)、穿山甲10g(先煎)化瘀消肿;瘀斑瘀点较重者加茜草根15g、血余炭10g、藕节炭15 g、三七粉10g(冲服)凉血化瘀;若伴见自汗盗汗,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证者,可用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以养阴清热。
【其它疗法】
(1)中成药
1)大黄廑虫丸:每次1丸,1日2~3次,口服,用于肝脾肿大者。
2)八珍冲剂:补益气血,每次1小袋,每日三次,口服。
3)归脾丸:益气养心补血,每次6克,每日三次,口服。
4)贞芪冲剂:益气补肾;每次1袋,每日2—3次,适用于具有气阴两虚证的患者及作为化疗的辅助治疗:
(2)注射剂
1)参麦注射液:30~50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1,静脉滴注,每日1次。
2)黄芪注射液:40~60m1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1,静脉滴注,每日1次。
(3)针灸治疗
穴位;脾俞,足三里,气海,血海、百会。方法:毫针刺,补法,可配合灸法,每天1次,适应症:气血亏虚者。
(4)饮食疗法 :
1)龙眼枸杞饮:组成:龙眼肉10克,枸杞子10克。用法:加水炖服,每日1剂,代茶饮用同时将龙眼枸杞食用.用于白血病血虚者.
2) 胡萝卜粳米粥 组成:胡萝卜500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用法:将胡萝卜洗净切成小块,与粳米同置于锅内,加水煮成粥,调入红糖即可服食,每日早、晚各I次,温热食之,可以常服。适应症:白血病脾胃虚弱及化疗期间用。
(5)外治法
药物组成:水红花子30克,皮硝30克,樟脑12克,桃仁12克,庶虫12克,生南星15克,生半夏15克,穿山甲片15克,三棱15克,王不留行15克,白芥子15克,生川乌15克,生草乌15克,生白附子9克,延胡索15克,麝香1.2克,冰片3克。用法:上药除麝香、冰片外,共研细末,以蜜及醋调成糊状,最后加入麝香、冰片。外敷脾肿大处,外用单层软皮纸盖上,以纱布扎好,再以热水袋外敷。 适应症:慢粒脾肿大者。
三、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白血病的预防,祖国医学强调未病先防和即病防变两个方面.要注意环境卫生,适应环境变化,尽量避免饮用秽浊不洁之水、食用污染腐败之食物、防止电离辐射、药毒损伤。要注意精神情志因素对白血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调护
l.注意气候变化的影响,气候变化易而诱发本病加重,特别是秋冬季节气温变化剧烈时,白血病患者应起居有常,注意防寒保暖.
2.避免接触放射线和某些有毒物品,含苯染发剂及其它含苯制剂,氯霉素、氯奎、苯妥英钠、优散痛、卡巴肼等。
3.白血病应避免精神刺激,应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医护人员积极治疗;在白血病治疗期间,应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劳逸要适度,应节制房事。缓解期适当加强健身活动,不断提高抗病能力,减少复发至痊愈。
4.饮食宜清淡而富于营养,忌食辛辣肥甘之品,少食生冷之物,同时可配合饮食疗法,食疗是白血病的重要支持疗法之一。
四、研究进展
(一) 治法研究
王氏认为急性白血病初期多属邪实正盛的阶段,治疗以清热解毒之法,方由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大青叶、半边莲、独角莲、野百合、山慈姑、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地丁、犀角、生石膏、知母、栀子等辩证加减益气养阴补血药、活血化瘀药及化痰软坚药组成。结合化疗治疗33例患者完全缓解(CR)11例(33.3%),部分缓解(PR)l6例(48.5%),3例(9.1%)未缓解(Nit),3例(9.1%)死亡,总有效率为81.8% 。[中医药学刊,2003,21(7):1172]
吴氏以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加减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30例,结果完全缓解18例,部分缓解10例,无效2例。[黑龙江中医药,1998,(5):19.] 黄氏等运用自制消白汤 (白花蛇舌草、青黛、黄药子、三棱、莪术、红参、半枝莲、枸杞子、狗肾、丹参、大黄、山茱萸、儿茶)加减结合化疗治疗102例白血病,结果:急淋完全缓解(CR)为29/34(85.3%),急非淋为31/41(75.6%) 。[吉林中医药,1999,(6):40] 邓氏等应用活血化瘀基本方:当归、川芍、鸡血藤、赤芍、红花、三七,联合化疗治疗急性白血病20例,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7例,未缓解2例,总有效率90% ,疗效明显好于单化疗对照组(2l例总有效率57.14%)[ 中国医药科技,2000,7(2):110].
(二)用药研究
1.中成药
1)六神丸:天津市中医院血液科应用六神丸治疗成人白血病10例,治疗方法:六神丸每日用量90~120粒,分3~4次温开水送下口服。每次30粒,最大日量150粒,一般连服7天左右,临床表现及血象开始好转。10例中,2例急性白血病均合用泼尼松每日30~40mg; 7例慢粒均单独使用六神丸。结果:急性白血病3例,l例急性获cR,其他无效。慢粒7例,其中1例CR,1例获PR,5例达进步。(雄黄砒霜及其复方治疗白血病的现代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14)
2)牛黄解毒片组成:雄黄,牛黄,石膏(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上海市白血病防治研究协助组曾用此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15例,6~8片/天,分2次饭后服,维持量4~6片/天,有效率达86%。临床观察表明,久服此药可引起肝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连续服用不宜超过半年,用于慢性期的辅助治疗或缓解期维持治疗。主要副作用为腹痛、腹泻,可从6片服药开始,后渐增加剂量[雄黄砒霜及其复方治疗白血病的现代研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5~6]
3)孙氏用癌灵1号注射液(由砒石和轻粉组成,其中1ml溶液中含三氧化二砷1mg和氯化亚汞0.01mg)治疗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有效率81.7%。砷剂具有诱导分化和促进细胞凋亡双重作用。癌灵1号副作用较轻,仅有轻度的消化道症状及手脚麻木,肾功能改变,颜面、下肢水肿,皮肤色素沉着等。待停药后,症状可逐步消退和消失,其量大的优点是在常规剂量下未见骨髓抑制的发生[中西医结合杂志,1992,12 (3),170)。
2.单方、单味药研究:
雄黄:雄黄的化学成分为硫化砷,蚌埠医学院附院内科血液组直接采用雄黄治疗慢粒。雄黄胶囊三餐饭后服.连续用药至白细胞数降至5000~10000/mm 3左右时改为维持量每日3~6g继续使用。治疗7例,结果CR4例.PR2例,进步1例。雄黄不宜与酶制剂(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等)、硫酸亚铁、亚硫酸盐、脆制食品同服;若与其同服,则易产生化学反应而降低疗效。不宜与硫酸盐(硫酸奎宁、硫酸阿托品)同服,若与其同服,可使雄黄内硫化砷氧化而致毒性增加[蚌埠医学院学报,1978,(1):l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