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一> | ◎<习题二> | ◎<习题三> | ||
◎<习题四> | ◎<习题五> | ◎<习题六> | ||
◎<习题七> | ◎<习题八> | ◎<习题九> | ||
◎<习题十> | ◎<习题十一> | ◎<习题十二> | ||
◎<习题十三> | ◎<习题十四> | ◎<习题十五> | ||
◎<习题十六> | ◎<习题十七> | ◎<习题十八> | ||
※<习题一>
二.药理学总论试题 (一)选择题 A型题 1.药物在体内要发生药理效应,必须经过下列哪种过程? A.药剂学过程 B.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 C.药物效应动力学过程 D.上述三个过程 E.药理学过程 2.药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是因为它 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B.改善药物质量,提高疗效 C.可为开发新药提供实验资料与理论依据 D.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E.具有桥梁科学的性质 3.对于"药物"的较全面的描述是 A.是一种化学物质 B.能干扰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 C.能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D.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而对用药者无害的物质 E.是具有滋补营养.保健康复作用的物质 4.药理学是研究 A.药物效应动力学 B.药物代谢动力学 C.药物的学科 D.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规律与原理 E.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5.药物代谢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 A.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消长规律 E.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 6.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作用机制 C.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D.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 E.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7.药物作用的完整概念是 A.使机体兴奋性提高 B.使机体抑制加深 C.引起机体在形态或功能上的效应 D.补充机体某些物质 E.以上说法都不全面 8."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是实验性的",这意味着 A.用动物实验研究药物的作用 B.用离体器官进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C.收集客观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D.用空白对照作比较.分析.研究 E.在严密控制的条件下,观察药物与机体的相互作用 9.大多数药物在体内通过细胞膜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膜孔滤过 E.胞饮 10.下列关于药物被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药物从浓度高侧向低侧扩散 B.不消耗能量而需载体 C.不受饱和限速与竞争性抑制的影响 D.受药物分子量大小.脂溶性.极性影响 E.当细胞膜两侧药物浓度平衡时转运停止 11.药物简单扩散的特点是 A.需要消耗能量 B.有饱和抑制现象 C.可逆浓度差转运 D.需要载体` E.顺浓度差转运 12.易化扩散是 A.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B.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不高,有竞争性抑制的主动转运 C.耗能,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被动转运 D.不耗能,不逆浓度差,特异性高,有竞争性抑制的特殊转运 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 13.下列关于药物主动转运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要消耗能量 B.可受其他化学品的干扰 C.有化学结构特异性 D.比被动转运较快达到平衡 E.转运速度有饱和限制 14.主动转运的特点是 A.由载体进行,消耗能量 B.由载体进行,不消耗能量 C.不消耗能量,无竞争性抑制 D.消耗能量,无选择性 E.无选择性,有竞争性抑制 15.体液的pH影响药物转运是由于它改变了药物的 A.水溶性 B.脂溶性 C.pka D.解离度 E.溶解度 16.药物的PKa值是指其 A.90%解离时的pH值 B.99%解离时的pH值 C.50%解离时的pH值 D.不解离时的pH值 E.全部解离时的pH值 17.pka是指 A.弱酸性.弱碱性药物引起的50%最大效应的药物浓度的负对数 B.药物解离常数的负倒数 C.弱酸性.弱碱性药物溶液呈50%解离时的pH值 D.激动剂增加一倍时所需的拮抗剂的对数浓度 E.药物消除速率常数的负对数 18.下列关于pH与pka和药物解离的关系叙述哪点是错误的? A.pH=pka时,[HA]=[A-] B.pka即是弱酸或弱碱性药液50%解离时的pH值,每个药都有固定的pka C.pH的微小变化对药物解离度影响不大 D.pka大于7.5的弱酸性药在胃中基本不解离 E.pka小于5的弱碱性药物在肠道基本上都是解离型的 19.某弱酸性药在pH=4的液体中有50%解离,其Pb值约为 A.2 B.3 C.4 D.5 E.6 20.某弱酸性药物在pH=7.0溶液中909毛解离,其Pb值约为多少 A.6 B.5 C.7 D.8 E.9 21.某弱酸药物pka=3.4,其在血浆中的解离百分率约 A.10 B.90% C.99% D.99.9% E.99.99% 22.阿司匹林的pka是3.5,它在pH为7.5肠液中,按解离情况计,可吸收约 A.1% B.0.1% C.0.01% D.10% E.99% 23.某弱酸性药物pka=8.4,当吸收入血后(血浆pH=7.4)其解离度约为 A.90% B.60% C.50% D.40% E.10% 24.某碱性药物的pka=9.8,如果增高尿液的pH,则此药在尿中 A.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B.解离度增高,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C.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减少,排泄加快 D.解离度降低,重吸收增多,排泄减慢 E.排泄速度并不改变 25.生理pH范围内,下列关于弱酸或弱碱性药物解离变化的叙述哪点是错误的? A.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解离度小易吸收 B.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解离度小易吸收 C.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解离度小易吸收 D.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解离度大不易吸收 E.pka是弱酸性药溶液在50%解离时的pH值 26.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慢 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排泄速度不变 27.在酸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E.以上都不对 28.弱酸性药物在碱性尿液中 A.解离多,在肾小管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少,在肾小管再吸收多,排泄慢 C.解离多,在肾小管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少,在肾小管再吸收少,排泄快 E.以上都不对 29.对弱酸性药物来说 A.使尿液pH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小,重吸收少,排泄减慢 B.使尿液pH降低,则药物的解离度大,重吸收多,排泄增快 C.使尿液的pH增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小,重吸收多,排泄减慢 D.使尿液pH增高,则药物的解离度大,重吸收少,排泄增快 E.对肾排泄没有规律性的变化和影响 30.酸化尿液,可使弱碱性药物经肾排泄时 A.解离↑.再吸收↑.排出↓ B.解离↓.再吸收↑.排出↓ C.解离↓.再吸收↓.排出↑ D.解离↑.再吸收↓.排出↑ E.解离↑.再吸收↓.排出↓ 31.临床上可用丙磺舒以增加青霉素的疗效,原因是 A.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 B.两者竞争肾小管的分泌通道 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延缓抗药性产生 E.以上都不对 32.下列关于药物吸收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B.皮下或肌注给药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 C.口服给药通过首过消除而吸收减少 D.舌下或脏肠给药可因通过肝破坏而效应下降 E.皮肤给药除脂溶性大的以外都不易吸收 33.吸收是指药物进入 A.胃肠道过程 B.靶器官过程 C.血液循环过程 D.细胞内过程 E.细胞外液过程 34.大多数药物在胃肠道的吸收是按 A.有载体参与的主动转运 B.一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C.零级动力学被动转运 D.易化扩散转运 E.胞饮的方式转运 35.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说来,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吸入 B.口服 C.肌肉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36.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饭后口服给药 B.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 C.微循环障碍 D.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 E.口服经第一关卡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效应强 37.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A.药物的理化性质 B.药物的剂型 C.给药途径 D.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E.药物的首过效应 38.药物的血浆高峰时间是指 A.吸收速度大于消除速度时间 B.吸收速度小于消除速度时间 C.指血药消除过慢 D.是指血药最大浓度,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相等 E.以上都不是 39.下列关于血药峰值浓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按全血.血浆或血清计算最高血药浓度 B.与生物利用度高成正比 C.首次给药的峰浓度与连续给药峰浓度不一致 D.吸收速度能影响峰值浓度 E.吸收快的药物制剂血药峰值浓度大,峰值时间也大 40.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的含意是指 A.药物能通过胃肠道进入肝门脉循环的份量 B.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份量 C.药物能吸收进入体内达到作用点的份量 D.药物吸收进入体内的相对速度 E.药物吸收进入体循环的份量和速度 41.下列关于生物利用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口服吸收的量与服药量之比 B.它与药物作用强度无关 C.它与药物作用速度有关 D.首过消除过程对其有影响 E.与曲线下面积成正比 42.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 A.给药次数 B.给药时间 C.给药剂量 D.给药途径 E.年龄 43.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结合 44.药物起效可能取决于 A.吸收 B.分布 C.生物转化 D.血药浓度 E.以上均可能 45.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牢固的 B.不易被排挤 C.是一种生效形式 D.见于所有药物 E.易被其他药物排挤 4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A.是永久性的 B.加速药物在体内的分布 C.是可逆的 D.对药物主动转运有影响 E.促进药物排泄 47.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药物转运加快 D.药物排泄加快 E.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48.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则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药物排泄加快 D.药物分布加快 E.以上都不是 49.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则药物的作用 A.起效快 B.起效慢 C.维持时间长 D.维持时间短 E.以上均不是 50.药物通过血液进入组织间液的过程称 A.吸收 B.分布 C.贮存 D.再分布 E.排泄 51.对药物分布无影响的因素是 A.药物理化性质 B.组织器官血流量 C.血浆蛋白结合率 D.组织亲和力 E.药物剂型 52.难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是 A.分子大,极性高 B.分子小,极性低 C.分子大,极性低 D.分子小,极性高 E.以上均不是 53.易透过血脑屏障的药物具有的特点为 A.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 B.分子量大 C.极性大 D.脂溶度高 E.以上均不是 54.影响药物体内分布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脂溶性和组织亲和力 B.局部器官血流量 C.给药途径 D.血脑屏障作用 E.胎盘屏障作用 55.巴比妥类在体内分布的情况是 A.碱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 B.酸血症时血浆中浓度高 C.在生理情况下易进入细胞内 D.在生理情况下细胞外液中解离型者少 E.碱化尿液后尿中非解离的浓度可增高 56.药物在体内的生物转化是指 A.药物的活化 B.药物的灭活 C.药物的化学结构的变化 D.药物的消除 E.药物的吸收 57.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 B.药物体内主要氧化酶是细胞色素P450 C.肝药酶的作用专一性很低 D.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 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 58.代谢药物的主要器官是 A.肠粘膜 B.血液 C.肌肉 D.肾 E.肝 59.药物在肝内代谢转化后都会 A.毒性减小或消失 B.经胆汁排泄 C.极性增高 D.脂/水分布系数增大 E.分子量减小 60.药物的灭活和消除速度决定其 A.起效的快慢 B.作用持续时间 C.最大效应 D.后遗效应的大小 E.不良反应的大小 61.促进药物生物转化的主要酶系统是 A.单胶氧化酶 B.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 C.辅酶E D.葡萄糖醒酸转移酶 E.水解酶 62.肝微粒体中,哪一种含铁细胞色素能与药物形成复合物并使药物氧化? A.细胞色素a B.细胞色素b C.细胞色素C D.细胞色素c1 E.细胞色素P450 63.肝药酶的特点是 A.专一性高,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B.专一性高,活性很强,个体差异大 C.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小 D.专一性低,活性有限,个体差异大 E.专一性高,活性很高,个体差异小 64.下列关于药酶诱导剂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使肝药酶活性增加 B.可能加速本身被肝药酶代谢 C.可加速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代谢 D.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血药浓度升高 E.可使被肝药酶转化的药物的血药浓度降低 65.下列关于肝药酶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存在于肝及其他许多内脏器官 B.其作用不限于使底物氧化 C.其反应专一性很低 D.其生理功能是专门促进进入体内的异物转化后加速排泄 E.个体差异大,且易受多种生理.病理因素影响 66.下列药物中对肝药酶有诱导作用的是 A.氯霉素 B.苯巴比妥 C.异烟脐 D.阿司匹林 E.保泰松 67.口服苯妥英纳几周后又加服氯霉素,测得苯妥英销血浓度明显升高,这种现象是因为 A.氯霉素使苯妥英纳吸收增加 B.氯霉素增加苯妥英纳的生物利用度 C.氯霉素与苯妥英纳竞争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苯妥英纳游离增加 D.氯霉素抑制肝药酶使苯妥英纳代谢减少 E.氯霉素诱导肝药酶使苯妥英纳代谢增加 68.硝酸甘油口服,经门静脉进入肝,再进入体循环的药量约10%左右,这说明该药 A.活性低 B.效能低 C.首过代谢显著 D.排泄快 E.以上均不是 69.可称为首关效应的是 A.肌注苯巴比妥被肝药酶代谢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B.硫喷妥纳吸收后贮存于脂肪组织使循环药量减少 C.硝酸甘油舌下给药自口腔粘膜吸收经肝代谢后药效降低 D.口服普茶洛尔经肝灭活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 E.以上都不是 70.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 A.舌下给药后 B.吸人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静脉注射后 E.皮下给药后 71.普荼洛尔口服吸收良好,但经过肝以后,只有30%的药物达到体循环,以致血浓度较低,宜用下列哪个说法说明该药特点 A.药物活性低 B.药物效价强度低 C.生物利用度低 D.化疗指数低 E.药物排泄快 72.有关药物排泄的描述,错误的是 A.极性大.水溶性大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少,易排泄 B.酸性药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多,排泄慢 C.脂溶度高的药物在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慢 D.解离度大的药物重吸收少,易排泄 E.药物自肾小管的重吸收可影响药物在体内存留的时间 73.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是 A.肾 B.胆道 C.汗腺 D.乳腺 E.胃肠道 74.下列哪种排泄途径对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在排泄量方面意义最小? A.胆道 B.肾 C.肺 D.粪便 E.乳汁 75.影响药物自机体排泄的因素为 A.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B.极性高.水溶性大的药物易从肾排出 C.弱酸性药在酸性尿液中排出多 D.药物经肝生物转化成极性高的代谢物不易从胆汁排出 E.肝肠循环可使药物排出时间缩短 76.被动转运的药物其半衰期依赖于 A.剂量 B.分布容积 C.消除速率 D.给药途径 E.饮食 77.大多数弱酸性药和弱碱性药通过肾小管重吸收的方式是 A.主动转运 B.易化扩散 C.简单扩散 D.膜孔滤过 E.以上都不是 78.药物在体内的转化和排泄统称为 A.代谢 B.消除 C.灭活 D.解毒 E.生物利用度 79.肾功能不良时,用药时需要减少剂量的是 A.所有的药物 B.主要从肾排泄的药物 C.主要在肝代谢的药物 D.胃肠道很少吸收的药物 E.以上都不对 80.下列关于清除率(CL)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单位时间内将多少升血中的药物清除干净 B.药物的CL值与血药浓度有关 C.药物的CL值与消除速率有关 D.药物的CL值与药物剂量大小无关 E.单位时间内药物被消除的百分率 81.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这意味着 A.药物消除量恒定 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消除速率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 82.下列有关一级药动学的描述,不对的是 A.血浆药物消除速率与血浆药物浓度成正比 B.机体内药物按恒比消除 C.时量曲线的量为对数时,其斜率的值为-k D.T1/2"恒定 E.多次给药时AIJC增加Css和消除完毕时间不变 83.药物消除的零级动力学是指 A.吸收与代谢平衡 B.血浆浓度达到稳定水平 C.单位时间消除恒定量的药物 D.单位时间消除恒定比值的药物 E.药物完全消除到零 84.影响药物转运的因素不包括 A.药物的脂溶性 B.药物的解离度 C.体液的pH值 D.药酶的活性 E.药物与生物膜接触面大小 85.下列关于房室概念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它反映药物在体内转运及转化速率 B.在体内均匀分布称一房室模型 C.中央室大致包括血浆及血流量丰富的器官 D.血流量多不能立即与中央室达平衡者为周边室 E.分布平衡.消除恒定时两室可视为一室 86.下列关于表观分布容积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Css时推算体内药物总量 B.vd大的药,其血药浓度高 C.vd小的药,其血药浓度高 D.可用Vd和血药浓度推算出体内总药量 E.也可用Vd计算出血浆达到某有效浓度时所需剂量 87.在等剂量时Vd小的药物比Vd大的药物 A.血浆浓度较小 B.血浆蛋白结合较少 C.组织内药物浓度较小 D.生物可用度较小 E.能达到的稳态血药浓度较低 88.静脉注射2g磺胺药,其血药浓度为10mg/dl,经计算其表观分布容积为 A.0.05L B.2L C.5L D.20L E.200L 89.药物的血浆Tl/2是指 A.药物的稳态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药物的有效血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C.药物的组织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D.药物血浆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下降一半的时间 90.药物半衰期是指 A.药物被吸收一半所需的时间 B.药物在血浆中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C.药物被破坏一半所需的时间 D.药物排出一半所需的时间 E.药物毒性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91.药物的血浆半衰期是 A.50%药物从体内排出所需要的时间 B.50%药物生物转化所需要的时间 C.药物从血浆中消失所需时间的一半 D.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E.药物作用强度减弱一半所需的时间 92.下列有关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血浆半衰期是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B.血浆半衰期能反映体内药量的消除速度 C.可依据血浆半衰期调节给药的间隔时问 D.血浆半衰期长短与原血浆药物浓度有关 E.一次给药后,经过4~5个半衰期已基本消除 93.下列有关T1/2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一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量 B.一般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的时间 C.按一级动力学规律消除的药,其T1/2是固定的 D.T1/2反映药物在体内消除速度的快慢 E.T1/2可作为制定给药方案的依据 94.与半衰期长短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A.剂量 B.吸收速度 C.原血浆浓度 D.消除速度 E.给药的时间 95.某药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其血浆半衰期与k(消除速率常数)的关系为 A.0.693/k B.k/0.693 C.2.303/k D.k/2.303 E.K/2血浆药物浓度 96.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其半衰期 A.随用药剂量而变 B.随给药途径而变 C.随血浆浓度而变 D.随给药次数而变 E.固定不变 97.某药的半衰期是12h,给药1g后血浆最高浓度为4mg/dl,如果每12h用药1g,达到40mg/dl的时间为 A.1d B.3d C.6d D.12h E.以上都不是 98.某药在体内按一级动力学消除,在其吸收达高峰后抽血两次,测其血浆浓度分别为180μg/m1及22.5μg/ml,两次抽血间隔9h,该药的血浆半衰期是 A.1h B.1.5h C.2h D.3h E.4h 99.某催眠药的消除速率常数为0.7h-1h,设静脉注射后病人入睡时血药浓度为4mg/L,当病人醒转时血药浓度是0.25mg/L,问病人大约睡了多久? A.3h B.4h C.8h D.9h E.10h 100.某药半衰期为8h,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为 A.10h左右 B.20h左右 C.1d左右 D.2d左右 E.5d左右 101.影响药物血浆半衰期长短的因素是 A.剂量大小 B.给药途径 C.给药次数 D.肝肾功能 E.给药速度 102.一次给药后,约经过几个Tl/2,可消除约95% A.2~3个 B.4~5个 C.6~8个 D.9~11个 E.以上都不对 103.下列有关属于一级动力学药物的稳态血浓度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增加剂量能升高坪值 B.剂量大小可影响坪值到达时间 C.首次剂量加倍,按原间隔给药可迅速到达坪值 D.定时恒量给药必须经4~6个半衰期才可到达坪值 E.定时恒量给药,达到坪值所需的时间与其T1/2有关 104.药物吸收到达血浆稳态浓度时意味着 A.药物作用最强 B.药物的吸收过程已完成 C.药物的消除过程正开始 D.药物的吸收速度与消除速度达到平衡 E.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 105.在恒量.定时按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浓度的时间,应 A.增加每次给药量 B.首次加倍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缩短给药间隔 E.以上都不是 106.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A.有效血浓度 B.稳态血浓度 C.峰浓度 D.阔浓度 E.中毒浓度 107.恒量恒速给药最后形成的血药浓度为 A.IC50 B.Css C.Cmax D.Cmin E.LC50 108.某药半衰期为9h,1日3次给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约需 A.0.5~1d B.1.5~2.5d C.3~4d D.4~5d E.5~6d 109.按药物半衰期给药1次属一级动力学药物,大约经过几次可达稳态血浓度 A.2~3次 B.4~6次 C.7~9次 D.10~12次 E.13~15次 110.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按一定时间间隔连续给予一定剂量,血药浓度达到稳定状态时间的长短决定于 A.剂量大小 B.给药次数 C.半衰期 D.表观分布容积 E.生物利用度 111.某药消除符合一级动力学,其半衰期为10h,在定时定量多次给药后,达到稳态血浓度需要 A.约10h B.约20h C.约30h D.约40h E.50h 112.某药的半衰期是6h,如果按0.5g/次,1天3次给药,达到稳态血浆浓度所需的时间是 A.5~10h B.10~16h C.17~23h D.24~30h E.31~36h 113.静脉恒速滴注某一按一级动力学消除的药物时,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取决于 A.静滴速度 B.溶液浓度 C.药物半衰期 D.药物体内分布 E.血浆蛋白结合量 114.下列有关恒速静脉滴注药物血浆浓度变化的描述中,不对的是 A.药物血浆浓度无波动地逐渐上升 B.约5个Tl/2达到Css C.约3个T1/2达到CSS D.Ass=Cm-Vd E.R=Ass.K=Css.K 115.下列关于恒量.定时分次注射给药时血浆药浓度变化的描述中不对的是 A.要5个T1/2达到Css B.峰值(Cmax)与谷值(Cmin)波动之比与间隔时间(t)有关 C.t越短波动越小 D.药量不变,t越小可使达到Css时间越短 E.肌注时Cmax与Cmin的波动比静注时大 116.在恒量.按恒定时间(小于半衰期或等于半衰期)给药时,为缩短达到血浆坪值的时间,应 A.增加每次给药量 B.首次加倍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缩短给药间隔 E.以上都不是 117.以近似血浆半衰期的时间间隔给药,为了迅速达到稳态血浓度,可将首次剂量 A.增加半倍 B.增加1倍 C.增加2倍 D.增加3倍 E.增加4倍 118.下列关于负荷量(DL)的描述中不对的是 A.是指首剂增大的剂量 B.将第1个TI/2内静点药量的1.44倍在静脉滴注开始时推入静脉可立即达到Css C.按T1/2给药首剂加2倍,可迅速达到Css D.按Tl/2给药首剂加倍,可迅速达到Css E.口服首次加倍的量 119.为使口服药物加速达到有效的稳态血浓度时间,并维持体内药量在D~2D之间,应采用的给药方案是 A.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2T1/2 B.首剂给2D,维持量为D/2T1/2 C.首剂给2D,维持量为2D/TI/2 D.首剂给3D,维持量为D/2T1/2 E.首剂给2D,维持量为D/T1/2 120.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的间隔时间是 A.每4h给药一次 B.每6h给药一次 C.每8h给药一次 D.每12h给药一次 E.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 121.dC/dt=-KCn是药物消除过程中血浆浓度衰减的简单数学公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当n=0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B.当n=1时为零级动力学过程 C.当n=1时为一级动力学过程 D.当n=0时为一房室模型 E.当n=1时为二房室模型 122.时量曲线下面积代表 A.药物血浆半衰期 B.药物剂量 C.药物吸收速度 D.药物排泄量 E.生物利用度 123.某药物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这意味着它 A.口服吸收迅速 B.口服吸收完全 C.口服可以和静注取得同样生物效应 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 E.属一室分布模型 124.决定药物每天用药次数的主要因素是 A.吸收快慢 B.作用强弱 C.体内分布速度 D.体内转化速度 E.体内消除速度 125.药物的作用是指 A.药理效应 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 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 126.下列属于局部作用的是 A.普鲁卡因的浸润麻醉作用 B.利多卡因的抗心律失常作用 C.洋地黄的强心作用 D.苯巴比妥的镇静催眠作用 E.硫喷妥钠的麻醉作用 127.慢性心功能不全时,用强心苷治疗,它对心脏的作用属于 A.局部作用 B.普遍细胞作用 C.继发作用 D.选择性作用 E.以上都不是 128.药物选择性取决于 A.药物剂量大小 B.药物脂溶性大小 C.组织器官对药物的敏感性 D.药物在体内吸收速度 E.药物pka大小 129.选择性低的药物,在治疗量时往往呈现 A.毒性较大 B.副作用较多 C.过敏反应较剧 D.容易成瘾 E.以上都不对 130.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应是 A.药物集中在某靶器官多都易产生选择作用 B.器官对药物的反应性高或亲和力大 C.器官的血流量多 D.药物对所有器官.组织都有明显效应 E.以上都对 131.药物对生活机体的作用不包括 A.改变机体的生理机能 B.改变机体的生化功能 C.产生程度不等的不良反应 D.掩盖某些疾病现象 E.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132.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A.治疗作用与副作用 B.防治作用与不良反应 C.对症治疗与对因治疗 D.预防作用与治疗作用 E.原发作用与继发作用 133.副作用是在下述哪种剂量时产生的不良反应? A.治疗量 B.无效量 C.极量 D.LD50 E.中毒量 134.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基础是 A.药物的剂量太大 B.药物代谢慢 C.用药时间过久 D.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病人对药物反应敏感 135.副作用是 A.药物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常是难以避免的 B.应用药物不恰当而产生的作用 C.由于病人有遗传缺陷而产生的作用 D.停药后出现的作用 E.预料以外的作用 136.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A.药物安全范围小 B.用药剂量过大 C.药理作用的选择性低 D.病人肝肾功能差 E.病人对药物过敏(变态反应) 137.药物副作用的正确描述是 A.用药剂量过大引起的反应 B.药物转化为抗原后引起的反应 C.与治疗作用可以互相转化的作用 D.药物治疗后所引起的不良后果 E.以上都不是 138.药物副作用的特点不包括 A.与剂量有关 B.不可预知 C.可随用药目的与治疗作用相互转化 D.可采用配伍用药拮抗 E.以上都不是 139.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反应 E.副作用 140.以下哪项不属不良反应? A.久服四环素引起伪膜性肠炎 B.服麻黄碱引起中枢兴奋症状 C.肌注青霉素G钾盐引起局部疼痛 D.眼科检查用后马托品后瞳孔扩大 E.以上都不是 141.下述哪种剂量会产生不良反应? A.治疗量 B.极量 C.中毒量 D.ID50 E.最小中毒量 142.下列关于药物毒性反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一次性用药超过极量 B.长期用药逐渐蓄积 C.病人属于过敏性体质 D.病人肝或肾功能低下 E.高敏性病人 143.链霉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属于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44.一患者经一疗程链霉素治疗后,听力下降,虽停药几周听力仍不能恢复,这是 A.药物毒性所致 B.药物引起的变态反应 C.药物引起的后遗效应 D.药物的特异质反应 E.药物的副作用 145.下述哪一种药物中毒时(不论内服或注射)均应反复洗胃? A.巴比妥类 B.氯丙嗦 C.吗啡 D.安定 E.格鲁米特 146.药物的过敏反应与 A.剂量大小有关 B.药物毒性大小有关 C.遗传缺陷有关 D.年龄性别有关 E.用药途径及次数有关 147.孕妇用药容易发生致畸胎作用的时间是 A.妊娠头3个月 B.妊娠中3个月 C.妊娠后3个月 D.分娩 E.以上都不对 148.下列关于药物作用机制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B.参与或干扰细胞物质代谢过程 C.对某些酶有抑制或促进作用 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或促进.抑制递质的释放 E.以上都不对 A.影响细胞代谢 B.对酶的作用 C.对受体的作用 D.理化性质的改变 E.以上都不是 150.具有药理活性的药物,在化学结构方面一定是 A.左旋体 B.右旋体 C.消旋体 D.大分子化合物 E.以上都可能 151.当X轴为实数.Y轴为累加频数坐标时,质反应的量效曲线的图形为 A.对数曲线 B.长尾S型曲线 C.正态分布曲线 D.直线 E.以上都不是 152.质反应的量效曲线可以为用药提供何种参考? A.药物的毒性性质 B.药物的疗效大小 C.药物的安全范围 D.药物的给药方案 E.药物的体内过程 153.某药的量效曲线因受某种因素的影响平行右移时,提示 A.作用点改变 B.作用机制改变 C.作用性质改变 D.最大效应改变 E.作用强度改变 155.质反应中药物的ED50是指药物 A.引起最大效能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9毛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引起509毛动物中毒的剂量 156.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A.抗生素杀死一半细菌的剂量 B.抗寄生虫药杀死一半寄生虫的剂量 C.产生严重副作用的剂量 D.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E.致死量的一半 157.半数致死量(LD50)用以表示 A.药物的安全度 B.药物的治疗指数 C.药物的急性毒性 D.药物的极量 E.评价新药是否优于老药的指标 158.几种药物相比较时,药物的LD50值愈大,则其 A.毒性愈大 B.毒性愈小 C.安全性愈小 D.安全性愈大 E.治疗指数愈高 159.A药的LD50值比B药大,说明 A.A药毒性比B药大 B.A药毒性比B药小 C.A药的效能比B药大 D.A药效能比B药小 E.以上都不是 160.下列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的参数是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E.半数有效量 161.B药比A药安全的依据是 A.B药的LD50比A药大 B.B药的LD50比A药小 C.B药的LD50/ED50比A药大 D.B药的LD50/ED50比A药小 E.以上都不是 162.下列有关药物安全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LD50/ED50的比值越大,用药越安全 B.LD50越大,用药越安全 C.药物的极量越小,用药越安全 D.LD50/ED50的比值越小,用药越安全 E.以上都不是 163.安全范围是指 A.最小治疗量至最小致死量间的距离 B.有效剂量的范围 C.最小中毒量与治疗量问距离 D.最小治疗量与最小中毒量间距离 E.ED95与ED5之间距离 164.治疗指数是指 A.治愈率与不良反应率之比 B.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之比 C.LD50/ED50 D.ED50/LD50 E.药物适应证的数目 165.下列药物中,化疗指数最大的药物是 A.A药LD50=50mgED50=100mg B.B药LD50=100mgED50=50mg C.C药LD50=500mgED50=250mg D.D药LD50=50mgED50=10mg E.E药LD50=100mgED50=25mg 166.下列有关剂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治疗量包括常用量 B.治疗量包括极量 C.ED50/LD50称治疗指数 D.临床用药一般不得超过极量 E.以上都不对 167.药物的常用量是指 A.最小有效量到极量之间的剂量 B最小有效量到最小中毒量之间的剂量 C.治疗量 D.最小有效量到最小致死量之间的剂量 E.以上均不是 168.药物的极量是指 A.一次用药量 B.一日用药量 C.疗程用药总量 D.单位时间内注入总量 E.以上都不是 169.下列有关极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比治疗量大,比最小中毒量小 B.超过此量将引起中毒 C.尚在药物的安全范围之内 D.临床上绝对不采用 E.以上都不是 170.下列关于受体(recept0r)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结合并起反应的细胞成分 B.受体都是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C.受体是遗传基因生成的,其分布密度是固定不变的 D.受体与配基或激动药结合后都引起兴奋性效应 E.药物都是通过激动或抑制相应受体而发挥作用的 171.下列关于受体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受体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并遗传下来的 B.受体在体内有特定的分布点 C.受体数目无限,故无饱和性 D.分布各器官的受体对配体敏感性有差异 E.受体是复合蛋白质分子,可新陈代谢 172.下列关于受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受体是非蛋白质的细胞成分 B.受体位于细胞膜或细胞浆内 C.受体与药物的结合是可逆的 D.药物与受体结合可引起兴奋效应 E.药物与受体结合可引起抑制效应 173.下列关于受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受体是首先与药物直接反应的化学基团 B.药物必须与全部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药物最大效应 C.受体激动的后果可能是效应器官功能的兴奋,也可能是抑制效应 D.受体与激动药及拮抗药都能结合 E.各种受体都有其固定的分布与功能 174.当某药物与受体相结合后,产生某种作用并引起一系列效应,该药的名称是 A.兴奋剂 B.激动剂 C.抑制剂 D.拮抗剂 E.以上都不是 175.对受体亲和力高的药物,它在机体内 A.排泄慢 B.排泄快 C.吸收快 D.产生作用所需的浓度较低 E.产生作用所需的浓度较高 176.药物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后,可能激动受体,也可能阻断受体,这取决于 A.药物的作用强度 B.药物的剂量大小 C.药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D.药物是否具有亲和力 E.药物是否具有效应力(内在活性) 177.完全激动药的概念应是 A.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 B.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C.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和较弱的内在活性 D.与受体有较弱的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E.以上都不对 178.药物的内在活性(效应力)是指 A.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B.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 C.药物水溶性大小 D.药物对受体亲和力高低 E.药物脂溶性强弱 179.一个好的受体激动剂应该是 A.高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B.低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C.低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D.高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E.高脂溶性,短T1/2 180.受体阻断药(拮抗药)的特点是 A.对受体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B.对受体无亲和力而有内在活性 C.对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 D.对受体的亲和力大而内在活性小 E.对受体的内在活性大而亲和力小 181.下列关于受体阻断剂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有亲和力,无内在活性 B.无激动受体的作用 C.效应器官必定呈现抑制效应 D.能拮抗激动剂过量的毒性反应 E.可与受体结合,而阻断激动剂与受体的结合 182.下列关于受体的二态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受体有活化状态与失活状态两种,不能互变 B.活化状态受体与激动药有亲和力 C.失活状态受体与拮抗药有亲和力 D.激动药与拮抗药同时存在时,效应取决于各自与受体结合后的复合物比例 E.部分激动药对两种受体都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 183.拮抗指数Pa2的定义是 A.使激动药效应加强一倍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B.使激动药效应减弱一半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C.使加倍浓度的激动药仍保持原有效应强度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D.使激动药效应减弱至零时的拮抗药浓度的负对数 E.使加倍浓度的拮抗药仍保持原有效应强度的激动药浓度的负对 184.下列关于竞争性拮抗药拮抗参数(pA2)的描述中不对的是 A.pA2值是表示拮抗相应激动药的强度 B.pA2大表示拮抗药与相应受体亲和大 C.pA2值越大对相应激动药拮抗力越强 D.不同亚型受体pA2值不尽相同 E.pA2是拮抗药摩尔浓度的对数值 185.pD2值可以反映药物与受体亲和力,pD2值大说明 A.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小 B.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大,用药剂量大 C.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小 D.药物与受体亲和力小,用药剂量大 E.以上均不对 186.竞争性拮抗剂具有的特点是 A.与受体结合后能产生效应 B.能抑制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C.增加激动药剂量时,不能产生效应 D.同时具有激动药的性质 E.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反应不变 187.下列哪一组药物可能发生竞争性对抗作用? A.肾上腺素和乙酷胆碱 B.组胶和苯海拉明 D.间泾胶和异丙肾上腺素 E.阿托品和尼可刹米 188.非竞争性拮抗药 A.使激动药的量效反应曲线平行右移 B.不降低激动药的最大效应 C.与激动药作用于同一受体 D.与激动药作用于不同受体 E.使激动药量效反应曲线右移,且能抑制最大效应 189.下列关于非竞争性拮抗药的描述中不对的是 A.与激动药不争夺同一受体 B.可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右移 C.不能抑制激动剂量效曲线最大效应 D.与受体结合后能改变效应器的反应性 E.能与受体发生不可逆的结合的药物也能产生类似效应 190.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适应证,它可取决于 A.药物的不同作用 B.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C.药物的不同给药途径 D.药物的不良反应 E.以上均可能 191.合理用药需具备下述有关药理学知识 A.药物作用与副作用 B.药物的毒性与安全范围 C.药物的效价与效能 D.药物的Tl/2与消除途径 E.以上都需要 192.药物滥用是指 A.医生用药不当 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C.未掌握药物适应证 D.元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 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 193.对同一药物来讲,下列描述中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作用越强 B.对不同个体,用量相同,作用不一定相 D.同C用于妇女时,效应可能与男人有别 D.成人应用时,年龄越大,用量应越大 E.小儿应用时,可根据其体重计算用量 194.麻黄碱短期内用药数次效应降低,称为 A.习惯性 B.快速耐受性 C.成瘾性 D.抗药性 E.以上都不对 195.老年人用药剂量一般为 A.成人剂量的1/2 B.成人剂量的3/4 C.稍大于成人剂量 D.与成人剂量相同 E.以上都对 196.安慰剂是 A.治疗用的主药 B.治疗用的辅助药剂 C.用作参考比较的标准治疗药剂 D.不含活性药物的制剂 E.是色香味均佳,令病人高兴的药剂 197.安慰剂是一种 A.可以增加疗效的药物 B.阳性对照药 C.口服制剂 D.使病人在精神上得到鼓励和安慰的药物 E.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剂型 198.安慰剂通过心理因素取得疗效可达 A.10%-20% B.30E.-50% C.50%-60% D.70%-80% E.80%-90% 199.先天性遗传异常对药物动力学影响主要表现在 A.口服吸收速度不同 B.药物体内生物转化异常 C.药物体内分布差异 D.肾排泄速度 E.以上都不对 200.对肝功能不良患者,应用药物时,需着重考虑到患者的 A.对药物的转运能力 B.对药物的吸收能力 C.对药物的排泄能力 D.对药物的转化能力 E.以上都不对 202.下述关于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合用时可能产生药物的拮抗作用的叙述中,不恰当的是 A.它可以是联合用药的一种方式 B.拮抗作用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产生 C.可能符合用药目的 D.拮抗作用不利于患者 E.拮抗作用是使单独用药时原有作用的减弱 203.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其总的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叫做 A.增强作用 B.相加作用 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 E.拮抗作用 204.患者长期口服避孕药后失效,可能是因为 A.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 B.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 C.产生耐受性 D.产生耐药性 E.首过消除改变 205.反复应用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是因为 A.习惯性 B.成瘾性 C.依赖性 D.耐受性 E.抗药性 206.机体对药物产生了依赖性,一旦停药出现戒断症状,称为 A.习惯性 B.耐受性 C.过敏性 D.成瘾性 E.以上均不是 207.某患者应用药物时,必须应用比一般人更大些的剂量才呈现应有的效应,这是因为产生了 A.耐药性 B.依赖性 C.高敏性 D.成瘾性 E.过敏性 208.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改变,不包括 A.药物慢代谢型 B.耐受性 C.耐药性 D.快速耐受性 E.依赖性 209.某病人服用一种药物的最低限量后即可产生正常药理效应或不良反应,这是属于 A.高敏性 B.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 C.超敏反应 D.耐受性 E.快速耐受性 210.最常用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雾化吸入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口服 212.对多数药物和病人来说,最安全.最经济.最方便的给药途径是 A.肌内注射 B.静脉注射 C.口服 D.皮下注射 E.吸人 213.刺激性强.渗透压高的溶液常采用的给药途径是 A.静脉注射 B.肌内注射 C.口服 D.皮下注射 E.以上均不是 214.混悬剂或油溶剂宜采用的给药方法 A.静脉注射 B.静脉滴注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以上均不是 215.紧急治病,应采用的给药方式是 A.静脉注射 B.肌内注射 C.口服 D.局部电泳 E.外敷 216.休克患者最适宜的给药途径是 A.皮下注射 B.舌下给药 C.静脉给药 D.肌内注射 E.以上均不是 217.常用舌下给药的药物是 A.阿司匹林 B.硝酸甘油 C.维拉帕米 D.链霉素 E.苯妥英钠 答案: 1D2D3D4D5E6C7C8E9B10B11E12D13D14A15D16C17C18C19C20A21E22C23E24D25B 26A27B28C29D30D31B32D33C34B35A36D37D38E39E40E41C42D43D44E45E46C47E48E 49C50B51E52A53D54C55B56C57A58E59C60B61B62E63D64D65D66B67D68C69D70C71C 72B73A74C75B76C77C78B79B80E81B82C83C84D85B86B87C88D89D90B91D92D93A94D 95A96E97E98D99B100D101D102B103B104D105B106B107B108B109B110C111B112D113C 114C115D116B117B118C119E120E121C122E123B124E125D126A127D128C129B130B131E 132A133A134D135A136C137C138C139E140D141A142C143A144A145C146C147A148E149D 150E151B152C153E154C155B156D157C158B159B160C161C162A163E164C165D166C167C 168E169D170A171C172A173A174B175D176E177A178B179D180A181C182A183C184E185A 186E187B188E189C190E191E192D193D194B195B196D197E198B199B200D201E202D203A 204A205D206D207A208A209A210E211C212C213A214C215A216C217B
※<习题十六>
※<习题十八> 相关文章
版权所有:医学全在线(m.med126.com)
|